减轻孩子的压力
名人名言
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荀子]
若把“强制”与“严格”训练少年们孜孜求学的方式,改为引导兴趣为主,他们势必劲力喷涌,欲罢不能。
——柏拉图
儿童教育的特殊问题,是把握著儿童自然的冲动及本能利导之,使进干较高的知觉及判断,并养成他们更有效的习惯。
——杜威
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有发展,这取决于教育方法如何。
——铃木镇一
一个雅典人看到伊索和一群孩子一起用坚果玩游戏,便停下脚步,取笑他是个疯子
这位圣人发现有人在嘲笑他,就在路当中放下一把松了弦的弓。说道:
“听着,聪明的人,你猜猜看,我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人们逐渐靠过来。那位雅典人苦思了好久,还是弄不清伊索到底所指为何,最后只好认输了
这位胜利的哲学家解释着:“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老紧,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拉弓上弦了。”
这则寓言让我们想起佛家的一则小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尼听到了一阵悦耳的琴音,走近一看,原来是位尊者。
释迦就问:“你的弦拉紧了吗?”
尊者回答:“没有。”
释迦叉问:“那么你把它放松了吗?”
尊者回答:“没有。”
释迦叉问:“那么你是怎么调它的。”
尊者回答:“不松不紧,如此,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科学点击
如果我们能抱着平静的心态来处理每一件事,轻松却不轻浮的面对,说不定我们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琴弦不松不紧的时候,才能弹奏出美妙的生命之歌来。
建议
1.一些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拿去北大、清华等名牌学校读书,当作孩子的目标来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见得好。
2.父母把目标定得太高,一旦实现不了,孩子便失去信心,认为考一个普通学校没有什么出息,于是便索性躺倒不干。
3.让他以一颗平常的心自由发展,或许将来会发展得更好。要知道,任何大学都是伟人、科学巨匠成长的土壤。
求知欲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动力
名人名言
别在其他孩子跟前,非议你的另一个孩子。
——潘氏
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其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
——蒙田
如果一个人将钱袋倒进他的脑袋里,就没有人能将它偷走。知识的投资常有最好的利润。
——富兰克林
对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许多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起始于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索。
——[美]埃·伯克
什么是求知欲?求知欲是推动人们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内心要求,它是探索、了解自己所未知事物的欲望,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动力。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碰到问题,面临任务、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就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冲动,这种情况多次反复,求知的冲动就逐渐转化为人的内在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能够促使人坚持不懈地探究知识。
爱因斯坦的父亲给他买来一个小罗盘玩,小爱因斯坦拿到这个玩具,高兴极了,摆弄采摆弄去爱不释手。忽然他的眼睛被玻璃下面轻轻抖动的那根红色小针吸引住了他把罗盘翻转过来,倒转过去,可罗盘下的那根小红针,老是指着原来的方向不变。他好奇地问父亲:“爸爸,这根小红针怎么老是不变方向呢?”父亲没有马上回答孩子的提问,而是对孩子说:“你再好好思考思考,”
就这样,一个小罗盘唤起了这位未来科学家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可见,求知欲具有神奇的效力,它能激发起学习热情和毅力。
求知欲强烈的人,思维涌跃,爱提问题,而涉世未深的孩子正处于见到什么都想问“为什么”的时期。孩子爱提问题,而好问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也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孩子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促使了其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提高了脑的功能,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普里斯特由于对“甲虫在瓶里窒息而死”感到好奇,经过30年的哏苦探索而研圳出氟气;瓦特对“开水壶盖跳动”的好奇,驱使他探索,发明了蒸汽机;富兰克林由于发现“毛皮摩擦过后玻璃棒能吸引纸屑、头发”,经过探索,而发明了电。
总之,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是创造成功的开端和必要的条件,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科学点击
求知欲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一种可责的主动求知的表现。一个求知欲强烈的人,总是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从中捕捉自己需要的奇妙的猎物、获取新的知识。
建议
1.孩子很小时脑子里一片空白,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子女的爱好和特点,就是在父母有形或无形的影响下渐渐形成的。
2.从小培养孩子的旺盛求知欲,就可以使孩子具备努力驱动自己求知的动力,让他们自觉地、发自内心地上探求知识的宝库。
3.求知是持续的,它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它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涉及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各种知识,终身求知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来选择任何适合自己需求的知识来学习。
4.求知与工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两者相互交叉进行或同时进行,也就是就,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工作的一生,但一定是不断求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生活的一生。
鼓励孩子敢于提问题
名人名言
要训练出一个活泼积极的孩子来,必须先培养其分辨善恶的能力,而教师的责任则在于指导孩童,不要将维持现状误以为是善良,而积极的作为误以为是邪恶。……我们的目标是训练孩子们成为积极进取而善良的孩童,而不是成为停滞、被动、服从的木偶。
——蒙特梭利
当孩子开始问有答案的问题时,你便知道他们长大了。
——约翰·P·普隆姆
一个受了不良教育影响的孩童等于走失了方向。
——甘逎迪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著名电视主持人之一杨澜讲过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
教授从兜里掏出一张一美元的钞票,高高举起,涨红了脸大声说:“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任何问题,我就奖励他一美元。”
教授是美国人,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他讲的是历史与宗教,他讲完了,问大家有什么问题,谁也不吱声,他请求大家提问,因为不然的话他无法知道大家听懂了多少。但还是没人举手,教授有点儿不耐烦了,不,应该说,他愤怒了。他认为这是中国学生对他的不尊重。
“没有哪一种知识是提不出问题的,难道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无懈可击吗?是你们压根儿没听进去还是愚不可及?”他的另一只拳头敲打着桌面。
课堂的气氛紧张了,学生们吓坏了。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训练着双手背后,认真听讲,长大后开始记笔记。谁记得全,背得好,考试就能拿高分。提问的通常是老师。是的,中国的学生在十几年严格的教育中学会了如何对付老师的提问,可自己不习惯提问,更不被许可反问,那样是有悖于师生之道的,所以,在美国教授晃动的一美元下,我们不知所措。
不明白的,要问,以求明白;明白了,还明知故问,因为可以通过对方的准确复述,让自己掌握得更加准确,并且实现超越和突破。学问学问,勤学好问,好问别人,更要问自己,老师和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提出好问题,自己寻找答案。
这就涉及到了问题意识,问题起着定向作用,是问题将孩子的好奇心牵引到求知欲望上来。什么是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孩子在学习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孩子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可能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会不会提问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学问,学问,要学也要问。很多东西问了才能长进,有的问题自己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可有时经别人轻轻一点拨往往就豁然开朗了。因此,要培养孩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善于提问呢?
学校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记,课堂上对孩子们主动参与教学的要求不高,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对孩子们的发展是不利的,孩子们养成了不爱动脑筋的习惯,只要死记硬背,依葫芦画瓢就行了。在课堂上孩子们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能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开动脑筋。有的孩子不善于提问是因为学习没有系统性,没有打好基础,跟不上班级教学的进度。他们可能什么都不懂,不知从何问起,理不出头绪,想提问,又不知道问什么。还有些孩子是因为不求甚解,不爱动脑筋,心想这些问题反正别的同学都会问到,只要注意听就行了,懒得提问。还有的同学因为胆小,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深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老师和同学笑话,怕别人都懂就自己不明白,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笨。还有极少部分孩子讨厌学习,热情不高,干劲不足,上课如坐针毡,巴不得早点下课,根本没有考虑所提的问题。
科学点击
人生活中,一些孩子对父母的话,想说而不敢说,要说又不愿说,由此,孩子与父母产生隔阂,造成了孩子心理郁闷。并形成了孤言寡语或笨嘴拙舌。
建议
1.营造氛围,让孩子敢问
父母和孩子角色平等,要变学习辅导的单向为双向互动,允许孩子“出错”,父母对孩子的提问,哪怕是在自己看来非常幼稚的问题,也都需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2.拓展渠道,让孩子会问
当孩子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然后由孩子提问题。另外,父母也可以设计好问题,引导孩子模仿提问。
3.精心组织,让孩子善问
为了提高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父母尤其要引导孩子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他们在解决新问题中再提出实际问题,为孩子的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情境。
4.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学习辅导中,父母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
利用“名人效应”激活孩子的进取心
名人名言
教你的孩子缄默,他便很快就学会说话了。
——富兰克林
我们总是让孩子们去死记答案,而不让他们思考难题。
——罗杰·乐文
受过教育的人知道怎样将每一官能作为一种工具,知道怎样开导它,磨利它,并且怎祥施于实用。
——莎士比亚
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伏尔泰
有一个女生,她读了冰心的《小桔灯》之后,他对冰心崇拜得五体投地。当时,她便决心要做一个像冰心那样的作家,若干年后,她果然走上了文学之路。
有的孩子也许是因数学而喜欢华罗庚,也许是因华罗庚而喜欢数学,这两者都是有可能的,也是不重要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崇拜华罗庚之后,他会对数学更感必趣。孩子和大人不一样,他们容易崇拜是因为他们可塑性强,崇拜容易极大地激发起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强烈的追求欲望。
让孩子们崇拜伟人,对于塑造一个孩子的未来,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家长应该仃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去崇拜伟人,不断学习伟人们的意志、性恪、学识和才华;这样,将来,他们也很可能成为一个伟人。
科学点击
让孩子把某一名人作为自己的崇拜偶像,决心做像自己崇拜的那样的人,有助于孩子上进心的培养。
建议
利用“名人效应”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多领孩子拜访名人
名人就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某方面因做出突出成就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名人一定有他非常突出的表现,如果有机会父母应当带上孩子上拜访名人。通过与名人的交谈,耳濡目染,就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崇敬感,将这种感觉化作求知的欲望,那将是激发孩子上进心,推动孩子成长的巨大动力。
(2)让孩子聆听名人作报告
常带孩子去听名人作报告,同样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名人作报告时,一般都会将他最成功、最闪光的经历讲出来,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震撼,会产生成功的渴望。另外,整个报告会场的气氛也会给孩子以强有力的影响,督促孩子从小立志成才的坚定信念。
(3)鼓励孩子多读名人传记
看名人传记或名人故事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一个重要方法。孩子的心灵像白纸一样纯洁,名人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及对知识的渴求等,会在他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痕迹。
善于调教育骄子
名人名言
在我结婚之前我订了六项抚育孩子的原则,而现在我有六个孩子要抚养却不再需要任何原则。
——约翰·威尔模
如果有人问我,照顾孩子最需那一样资格,我该说就是耐性。
——福隆
能够把握住时代恩想的人即受过教育的人。
——汉弥尔顿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父母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高尔基
巴甫洛夫于1849年9月27日出生于俄罗斯中部的梁赞镇。父亲菲奥特尔·德米特里耶维奇·巴甫洛夫是一个贫穷教区的教士,母亲叫瓦尔瓦娜·伊凡诺娃,是个家庭妇女。家中收入微薄,子女又多,生活十分贫苦。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父亲除做好教士工作外,还时常去做些农活。母亲则时常去富人家当佣人,替人家做饭或看孩子。巴甫洛夫家境虽然穷困,但他父亲为人正直,意志坚定,性格开朗,勤于读书,特别是善于教育子女。
首先,巴甫洛夫的父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他的观点是:穷也不能耽误孩子读书。巴甫洛夫一到上学年龄,父亲就将他送进了当地的教会学校。读完小学,又读中学。中学未毕业,就又支持他上大学。为此一家人都过着“吃不求精,以饱为好;穿不求新,以暖为好”的俭朴生活,以便多积攒些钱,为巴甫洛夫支付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