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9700000002

第2章 开启心灵自愈·接纳不完美的自己(2)

因此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隔绝毕生幸福的并不是那一次痛苦的经历,而是一个人把毕生关注的焦点都聚焦在了那一次所谓的痛苦体验。

如此一来,即使用整个虚空一样无边无际的甜美的幸福包裹着你,你又如何能感受得到呢?

其实,只要我们扩大一下视野,转移一下注目的焦点,给内在心灵腾出更多的空间,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幸福里面,幸福真的原本就在这里。而且不多不少,刚刚好是一生的幸福。

幸福原本就在这里,此时此地,你感受到了吗?

越痛苦的人抱怨越多很多人认为自己很痛苦(甚至有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痛苦的人),而且表面上看起来也确实很令人同情,可是当你跟他们相处久了你就会发现一个规律:越是自认为痛苦的人往往抱怨的理由越多。反过来也是一样:抱怨越多借口越多的人往往越认为自己是最痛苦的人。

有句话乍听起来似乎很不近人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里的可怜之人大多是自认为自己可怜。而且这些自认为自己可怜的人,总喜欢在自己心里把自己描绘成全天下最可怜的人。

可恨的不是这些可怜之人的可怜之处,而是那些令人可恨的可怜人往往都有一个特点:只知道抱怨,不知道改变。

似乎抱怨别人永远比改变自己容易。于是很多人越来越习惯于抱怨别人或者外在事件,而不知道只有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走出痛苦的深渊。

殊不知抱怨越多痛苦越深,因为所有的抱怨或指责都只发生在自己的头脑世界里,而无关乎当下的现实状态。

因为,真正令人感受到痛苦的就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是吗?

所以,抱怨越多的人越痛苦,而越痛苦的人抱怨也就越多。

如果你能够停止头脑世界中的抱怨,转而想办法认真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能够坦然地活在当下的自然状态,那么你就能够从头脑的痛苦世界里逐渐走出来,不断迈向当下的幸福所在,如此你也将成为一个可爱的幸福人。

力克·胡哲,生下来就没有四肢,而他却活出了自己人生的精彩,活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如果要比身体的“可怜”之处,有几个人会比他可怜?

霍金被称为“宇宙之王”,光耀千秋,可是在无数光环的背后,却是一个只有两根手指能动,身体机能极度不完整的人!试问世间有几个人的身体会比霍金更“可怜”?

那些自认为痛苦的可怜人,似乎表面上也在不断地寻求解脱痛苦的方法,但是当人们善意地提供给他们各种有效的解脱痛苦的方法时,他们却会以无数听起来既合理又充分的借口(毫无疑问的,任何借口也只来源于自己的头脑世界)来强调各种方法对他们来讲是如何的不起作用,他们是因为怎样怎样的借口做不到。几乎任何一种方法他们都有无数的借口来强调这种方法不适合自己去做。最后他们甚至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不是我不愿意改变,而是没有适合我的方法。

于是他们用无数的抱怨和借口把自己封锁在了痛苦的深渊,永远都没有办法解脱。尽管他们表面看起来是多么的想要解脱。

有时候你真的很难弄清楚——当他们一边不停地抱怨,一边不停地问“怎么办”的时候——他们到底是真的想要解脱的方法,还是只想让大家知道他们是天底下最痛苦的人……无条件地爱自己当你内心充满慈爱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不只是富有情感的人类——大到山峦、湖泊,小到蝼蚁、昆虫,甚至清晨的一缕风,黄昏的一抹霞——无不蕴含着细腻的情感以及生命的灵动。

世间万物尚且如此,遑论我们自身这一副宝贵的铁骨铮铮、激情饱满、血肉有情的鲜活躯体。我们周身的血脉似乎都流动着种种细腻的感受,每一个细胞以及每一寸肌肤似乎都在诉说着自己一段段过往的情怀,追忆着自己是如何的随主人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在岁月的长河里度过了怎样的酸甜苦辣与爱恨情仇。

真的,当你内心真正地柔和下来,以谦卑的心怀与自己的身体做一次深层的内在交流,你就会听到周身血脉愉悦的吟唱,体会到身体每时每刻都在向我们倾诉着的一切的感受。

只是当我们头脑中充斥着种种嘈杂的声音,比如情感的纠葛、精神的无聊、物欲的迷乱、工作的乏味、人生的无奈,等等,我们根本就无暇顾及到也无从体会到身体内在的感受了。只有当身体不得不以病痛的形式向我们提出抗议的时候,我们才不得不以对待一个不听话的捣蛋鬼,甚至以对待敌人的方式来响应身体的陈诉。只是有时候我们还来不及与病痛对簿公堂,就已经悄然殒世了。

有一位老顾客因为胃痛胃胀来找我调理,我在帮她调理的同时问她一个问题:“当你自己心情烦闷、忧伤的时候,你希望你身边最亲近的人以怎样的态度对你?是希望他们真诚地温柔地呵护你、关爱你,还是希望受到他们无情的奚落、指责?甚或是直接将你送往心理疾控中心或者精神病院——在你心情极度忧伤或烦躁的时候?”

她说:“在我心情低落、难受的时候当然是希望得到家人的疼爱啦,当然不希望在我心情脆弱的时候受到家人的冷落、责骂,否则我的心情就更难以恢复平静了。”

我说:“是的,你的胃也是如此,此时它也非常希望得到主人温柔地呵护、真挚地疼爱,此时它最不愿感受到的就是主人对它的不满、抱怨、斥责,也不希望主人只是把它简单粗暴地送进医院交到医生的手里,或者拿一堆五颜六色不知是何成分的药丸来胡乱地应付自己——否则它也更加难以恢复健康。它非常希望主人能与它坦诚地交流,就如同在你心情难受的时候希望得到家人真诚地抚慰一样。”

胃也是有感受的。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也都是有感受的,因为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我们不要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一个冰冷麻木的机器,或是一个呆滞的毫无生命活力的木偶。当我们内心充满慈爱、感恩与赤诚——难道你感受不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散发着生命的活力、每一寸肌肤都在吟唱着生命的赞歌吗?

我们的身体原本就是一个充满健康活力的生命体,只有当我们缺乏足够的自爱和真诚的时候,只有当我们读不懂身体的语言从而给身体带来各种不该有的伤害的时候,身体才会不得已以疾病的方式提醒我们,提醒我们要自爱,要真诚地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以爱的鲜活能量给身体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当我们能够无条件地爱自己的时候,身体自愈的过程就开始了。所以,我们要想完全彻底地疗愈自己,就必须学会无条件地爱自己,全然接纳自己当前所处的状态以及当下自己所是的样子,把自己视为大自然完美的产物,自己的身体也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完美健康的生命体。

当然,学会自爱不等于自我放纵、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真正的自爱是要求我们能够坦然承受并全然接纳自己当下的样子,不对当下的自己再加任何的评判。

真正的自爱就是无条件地爱自己,全然拥抱当下的自己,而这也就是自我疗愈的开始。

不要抗拒烦恼的自己我相信没有人会想要烦恼。我们想要的是快乐。

可是生活中似乎总会不时冒出种种令我们烦心的事,使我们追求快乐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

也许我们采取了各种我们所能想到和学到的方法来对抗烦恼,也许我们也偶尔会体验到短暂的快乐,可是烦恼似乎永远无法彻底消失。它总会不期而至,滋扰身心。

有许多朋友经常会跟我讲述他们与烦恼的拉锯战,他们用尽了平生所学,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后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内心的烦恼还会与日俱增。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我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身体上或者生活中的问题,其根源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烦恼。为了去除烦恼我们也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可是努力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想或许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对方法。

方法就好比是方向。比如说我们想要去某个地方,我们拥有非常先进的交通工具,路途所需的各种物资也相当丰富,也具有相当的毅力坚持,然后我们很努力地朝着我们的目标行进,但是有一个问题:假如我们行进的方向错误,那么结果会如何呢?

结果就是我们越努力地行进,离我们的目标就会越远。

同样的道理:为了去除我们内心的烦恼,为了得到持久的快乐,可能我们都已经以坚强的毅力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但是假如我们的方向错误,那么我们付出的越多,快乐就会离我们越远。

那么方向错在哪里呢?也许就错在我们一贯采取的方法:与烦恼对抗。因为我们想要更多的快乐——“想要更多的快乐”本身不会有错,可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快乐,我们采取种种方法与烦恼对抗,以为只有去掉烦恼才能得到快乐。这个观念很重要:我们误以为想要得到更多的快乐,就必须要去除更多的烦恼。于是在我们心目中,烦恼就成了一种不祥之物,我们讨厌烦恼的存在,抗拒烦恼的存在,我们会采取种种方法与烦恼对抗,而从来不会全然接纳烦恼的存在。

我们抗拒了太久,以至于忘失了古训:烦恼即菩提。烦恼即快乐。

其实生活常理也告诉我们,当我们与某种状态持续对抗时,无形中也就加强了这种状态的存在。因为抗拒本身就是一种能量,而且这股能量的流向恰恰就是被抗拒的一方。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在抗拒什么,我们的抗拒都是在为我们所抗拒的事物提供能量。

比如我们与某人产生冲突时,我们越是与对方对抗,就越会加重冲突的事态。我想这种情形我们都不会陌生,在夫妻之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当我们与爱人发生冲突时,我们越是为了坚持各自的立场而持续地抗拒对方,夫妻之间冲突的氛围就会持续地增强。因为这种抗拒本身就是在给对方提供能量,只不过这种能量是负面的。而能量的传递是相互的,对方又会把我们给出去的能量加工以后再反弹回来,于是冲突就会持续加重,直到有一方精疲力竭,或者彻底决裂——很多婚姻也因此而走向破灭。

烦恼也是这样。当我们内心抗拒烦恼的存在时,就等于我们给烦恼提供了能量,烦恼得到了能量的加持,只会更加持久而有力的存在,当然不会有消失的可能。假如我们认为只有去除烦恼才能得到快乐的话,那么对快乐的追求就会成为我们永生的愿望,也就是一个永远无法达成的愿望。

因为我们虽然喊着追求快乐的口号,却一直做着通过对抗来加强烦恼的事,名副其实地事与愿违。

因为方向错误,因为我们把烦恼当成了快乐的绊脚石,于是我们付出太多的努力来铲除这块“绊脚石”,我们不断地与烦恼对抗,却又在对抗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了烦恼的能量。我们就这样一直在这种错误的模式里循环。

我们采取了错误的方法,却希望得到正确的结果。我们一直在与烦恼对抗,却从来不知道停下来享受当下的快乐。

我们习惯性地与烦恼对抗,也许会得到暂时的快乐。但是要想得到持久的快乐,我们就要先接纳烦恼的存在,而不再与之对抗。

因为呈现出烦恼状态的自己,也是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是吗?既然同样都是自己,我们就要全然地接纳,干吗还要抗拒呢?如果我们抗拒的话,不就是一个自己在抗拒另一个自己吗——一个自己已然呈现出了烦恼的状态,另一个自己想要把烦恼状态的自己去掉。

一山不容二虎。两个自己在打架,不管哪一方获胜,最终不都会有一个自己受伤吗?哪里还会有快乐可言呢?

要想得到持久的快乐,我们就要跟自己握手言和,停止与烦恼的自己对抗,全然接纳处于烦恼状态的自己。给烦恼足够的空间存在,也给快乐足够的空间存在,让烦恼与快乐彼此和谐地存在——和谐不就是最大的快乐吗?

不要忘了:烦恼即菩提。烦恼即快乐。先人古训,岂虚言哉?

接纳痛苦,享受幸福我们现在了解到,处于烦恼状态的自己也是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我们要全然地接纳自己,接纳烦恼,与烦恼同在。与此同时,我们也就能享受到当下的快乐。

那么,当我们感受到痛苦的时候,会不会也是同样的道理呢?痛苦来临的时候,我们都通常会怎么做?是接纳还是抗拒?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想着怎样尽快去除内心的痛苦,我们会像对待烦恼的态度一样对待痛苦:与痛苦对抗。我们不接纳内心的痛苦——有谁会喜欢痛苦呢?可是,当痛苦真实呈现在当下的时候,当下处于痛苦状态的自己不也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吗?如果我们不与自己对抗,不与痛苦对抗,如果我们坦然接纳痛苦的自己,试试看,此时内心的状态又会怎样?会不会比之前平静了许多?内心的幸福感会不会逐渐自然地呈现出来?

痛苦与幸福原本同在,他们本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如同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一样。当我们接纳痛苦的同时,也就等于接纳了幸福。而当我们拒绝痛苦的同时,也就等于拒绝了幸福。

当我们内心真的不再与痛苦对抗,当我们能够全然接纳生活中痛苦的一面,我们就会真实地体验到:其实痛苦根本不需要从生活中消失,因为它会自然地消融在生活里面,了无痕迹。而且痛苦消融的时刻,就是幸福呈现的时刻。因为幸福原本就在,只是被一片写满痛苦的树叶遮住了我们的视线而已。

痛苦是如此,恐惧不也是如此吗?恐惧来临的时候,不也是一个恐惧的自己在当下真实的呈现吗?其实当下时刻哪个状态的自己不是最真实的自己呢?焦虑的时候呈现的是一个焦虑的自己,悲伤的时候呈现的是一个悲伤的自己,内疚的时候呈现的是一个内疚的自己,紧张的时候呈现的是一个紧张的自己,恼怒的时候呈现的是一个恼怒的自己,嫉妒的时候呈现的是一个嫉妒的自己,怨恨的时候呈现的是一个怨恨的自己,猜疑的时候呈现的是一个猜疑的自己——只要是当下呈现出来的状态,不论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任何一种状态的自己不都是最真实的自己吗?

当然,正面、积极的状态呈现的时候也同样是最真实的自己。比如快乐的自己,比如幸福的自己,比如欣慰的自己,比如友爱的自己,比如慈悲的自己,比如关怀的自己,比如宽恕的自己。只是正面、积极的自己我们更容易接纳,甚至想要更多地追求,而很少会抗拒。我们所抗拒的,往往都是生活中负面、消极的状态。

可是正、负两面恰如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缺少手心的手或者缺少手背的手,都不可能是一只完整的手。生活如果只有积极而没有消极就不是完整的生活,时光如果只有白天没有黑夜就不是完整的时光,生命如果只有健康没有疾病就不是完整的生命,人生如果只有阳光没有黑暗就不是完整的人生,自己如果只有喜乐没有苦痛就不是完整的自己。

同类推荐
  • 让学生开发智慧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开发智慧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一生三舍

    一生三舍

    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的“得”?这是普通人都能认识到的道重。你不能总是望天上掉馅饼,没有付出的回报是不长久、不现实的。“舍”的学问比我们表面年到的要深得多,它是一种立世存身的价值观念,一种实现人生目标的智慧,一种无所不明又无所不包的胸怀气度,一种身心和谐、主宰自己的人生的精神境界。
  • 百万富翁的七种好心态

    百万富翁的七种好心态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接受自己,简单生活——务实心态积极思考,乐观处事——阳光心态珍惜拥有,享受挫折——坚忍心态高明做事,糊涂做人——世俗心态积累满足,释放压力——自省心态等。
  • 一生必须解决的11个难点

    一生必须解决的11个难点

    本书内容包括:知音难觅——交往容易交心难;陈俗难破——不能不适应套子里的生活;抉择难做——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诱惑难抵——被欲望的魔绳牵住了鼻子等。
  • 温暖心灵的友情故事(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

    温暖心灵的友情故事(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

    成长,是大自然最寻常的奇迹,比如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太树。成长,也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都要从孩童长成大人。每一个好故事,都会给孩子们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温暖心灵的友情故事》由李超主编,精选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翁在交友、为人、处事中的种种表现,会给我们启示、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懂得去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友情就像是一粒种子,珍惜了,就会在你的心里萌芽、抽叶、开花,直至结果,而那绽放时的清香也将伴你一生一世。《温暖心灵的友情故事》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最佳的课外知识读物。
热门推荐
  • 轮回两世

    轮回两世

    与天争得一生世,尸山血海无尽路。我本杀戮千万里,与天争得一轮回。轮回本因枯寂了,却因碰到你来临。相伴一生无尽路,但愿长生你同行。
  • 回到满清大禁烟

    回到满清大禁烟

    主角机缘巧合穿越回到了清嘉庆年间,并且重生在了民族英雄林则徐身上,为了不让天朝的近现代史那么的无奈和屈辱,主角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行动。。。。。。。
  • 网游之帝皇重生

    网游之帝皇重生

    遭遇了背叛与陷害的他,倒在离网游帝皇宝座仅剩下一步之遥的征途上……或许是出于上天的眷顾?自杀后他竟然意外回到了生命的原点……他发誓绝不重演曾经失败的人生,但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命运之手,却总是推动着一切再一次的重演……是屈服于那只命运之手?还是奋起反抗,挣脱那早已注定的结局?重生归来的他,将如何演绎这第二次人生……————————————————————————————————————读者群:3168500
  • 我的房客是妖精

    我的房客是妖精

    这是一个接地气的神话故事这是一个悲催神兽养殖户的故事这个好人和一群神兽同居的都市故事
  • 杀戮拼图

    杀戮拼图

    有一个女人,她与平常人几乎无差,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有两个孩子,普普通通的兄妹两个,无意中卷入了死亡的游戏警察称这两个孩子为幸存者警察称那个女人为现实电锯女人模仿着电锯惊魂的手法执行着属于她的正义下面我说一下哈,虽然是模仿的电锯惊魂的杀人手法,不过不管是从游戏的布局或者杀人的手法我都不会抄袭电锯惊魂的,电锯惊魂就好像无法愉悦的高度,我只是在模仿,希望喜欢血腥文的人喜欢
  • 郭芙版若有来世

    郭芙版若有来世

    她面若桃李,曾让杨过心之一动,致使生无可恋!她自尊自强,与耶律齐相亲相爱,许以白首之约!对于杨过,性格所致,他爱她而不知,难道命中注定他和她只能错过半生?对耶律齐,身份所限,他爱她而不能,难道命中注定他和她只能相守半世?她便是襄阳郭靖的大女儿郭芙,性格鲁莽冲动却大节不屈,她爱惜家人保家卫国却少有人发现她的优点。此文是从郭芙一时冲动砍了杨过的手臂和一时大意误伤小龙女导致他们分离16年后,杨过听到黄药师的话知道等待已是空,心慌意冷时跳下断肠崖而开始!同样的角色不同的遭遇,同样的情深不同的结局。若今生注定要亏欠,那来世谁又能还得起谁?书友群:40137018
  • 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

    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

    就这样,倾我所有过一生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和咖啡馆有怎样的联系,没想过自己会开家咖啡小店,没想过因为工作又接触到这么多全国各地的咖啡店主,没想过自己做起了咖啡馆文艺分享联盟、在各地咖啡馆里办艺术展、排演原创近景话剧,更没想过会写本关于“咖啡馆”的书。
  • 妖童恋

    妖童恋

    一朝梦醒,孩童之身失忆。上山拜师,遭遇重重危险。梦中男子,寻她而归。妖魔与儿童的矛盾体,究竟为何而变?上一世的她,肝肠寸断,这一世的自己,是否也依旧如此?
  • 幻月梦

    幻月梦

    一切都是从那个游戏开始,那个叫做《幻月》的游戏。一个平凡的人一步步成长,错过、爱过、彷徨过,亦曾不知所措,亦曾豪情壮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悲欢离合,一切都不过一场梦,而我却似醒非醒。
  • 倾世红颜终繁华

    倾世红颜终繁华

    凌阡,一现代17岁高二生,走上穿越之路,是死是活?是坐拥天下,独霸他?还是默默无闻,饱受折磨?五大红颜谁将笑到最后?谁会受万人瞩目?一切尽在:倾世红颜终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