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9100000024

第24章 宗庆后:一个人的帝国(2)

据后来达能亚太负责人范易谋的调查,“宗庆后从1994年就开始发展体外循环的非合资公司,当时已达40多家,总资产为56亿元,利润高达10.4亿元,竟然比合资公司业绩还高。

另外,宗庆后本人还拥有多个离岸公司。”

这个做法用通俗的讲法就叫挖“老鼠仓”,在中国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的经理人,经常用这种手段来“挖社会主义墙角”,宗庆后自然也熟稔此道。在中国的国有企业,只要搞定了几个上级官员,就可以睁之眼闭只眼。但问题是,宗庆后这次遇到的是老外,当然不能眼看着宗庆后把原先那个合资公司的资产挖空。达能方面最初希望私下协商解决,“提出可以在低价并购非合资公司的同时,向其提供6000万美元的补贴”,想重新拥有娃哈哈的宗庆后自然不干。

宗庆后与达能的战争从2006年延续至2009年,可谓两败俱伤。

事实上,双方一开始都曾成竹在胸,现在他们必须承认,那都是假象。达能占到了理,但它遇到的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毛主义企业家。

在被达能起诉后,最初形式对宗非常不利,于是他在2007年6月发布了一封长达5400余字的辞职信,辞去合资公司的董事长一职。宗庆后的辞职信霸气十足:本人从今以后不与你说了,亦不与你干了,亦不与你玩了,要养精蓄锐到斯德哥尔摩与你去讲理了,中国有一位伟人毛泽东的一句诗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可以真实地反映我目前的心情。

最后,宗庆后宣称:“大不了我另立山头!”这让人脑海中浮现出毛泽东“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的诗句。

宗庆后的杀手锏不是民族大义,而是他在娃哈哈的影响力。

没有宗庆后的娃哈哈如同木偶,而达能显然缺乏操纵木偶的基本功。“达能只是取得了空洞的胜利”——身为大股东的达能只是一个“局外人”,根本无法插手宗庆后的王国。

宗庆后的辞呈公布第二日,娃哈哈的全国经销商、市场部和供应部职工及各个基地的员工发表六封措辞相似的公开信,“抵制达能,拥戴宗庆后”。最富戏剧性的是,在达能的上海媒体见面会上,40多名娃哈哈员工统一着黄色上装,高举横幅,整齐地高喊“我们要宗庆后,不要达能”。他那被西方媒体冠以市场网络“编织大师”的“联销体”模式,将几千个一级经销商、上万个二级批发商和销售终端串联起来,牢牢盘踞着中国广大城乡市场,且在此一役中无一倒戈。所有这些,都似乎验证着宗庆后这一句话:中国的企业都是有比较强势的领导才会成功,因为中国人比外国人难管。

宗庆后的接任者是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但只半年,范易谋就因工作调动也辞去合资公司董事长一职。最后,在2009年10月1日,在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和法国驻华大使和经济参赞的注视下,达能和娃哈哈签署了和解协议。

虽然宗庆后重新成为娃哈哈的大股东,但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很多披露出来的事实让宗庆后难免尴尬:早就拿了美国绿卡、偷税漏税数亿元人民币、阴阳合同。

显然,最终的结果,让达能显得有点儿委屈。它可能认为中国人给了一个不履行契约的人太多的宽容。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中国企业的现实环境。实际上,不仅仅是达能,许多中国年轻人也看不惯宗庆后的反击手段:什么“八国联军”、“中国人的骨气”、“崇洋媚外”等充满民族主义情绪词汇的娃哈哈红色标语般、口号般的作战方式,总让人仿佛坐着时光机器,回到了某个年代。

如果说宗庆后的民族主义姿态是种完全为个人利益的作秀,也有失公允。一位记者披露,有一次,一家日本媒体采访宗庆后,当回答娃哈哈的海外扩展战略时,他操着浓重的浙江口音说——“我知道,你们是不太看起得起我们中国人的,但是,我们中国人是很能吃苦,也很勤劳的。”此番话是对日本记者说的,当时全然无作秀给国人看的需要。

我们知道,宗庆后生于1945年,这一代人多少曾受过群体式爱国主义和革命话语的熏陶。只是,当爱国情怀掺杂着商业利益,并受某种目的驱动时,就让人感觉面目不一了。更何况,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在与曾经的合作对手较量时,动辄使用“八国联军”这类民族主义色彩浓重的词汇。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诞的“错位”。

现在回过头来看,达娃纠纷,从根本上,源自两种不同时代的价值取向所引发的持久冲突。如果考虑到宗庆后是跨越“文革”、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三个时代的过来人,那么我们也许更能理解他身上的不协调和尴尬。

在达娃之争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宗庆后从未将他和达能之间的冲突想象成一桩单纯的商业事件,因为,他从未经历过一桩单纯的商业事件。

无论争议如何,谁也不能否认半生沉潜社会底层,不理会任何管理和营销理论、全凭经验和直觉的他,是个洞悉中国社会生存智慧,且耐力、抗压力一流的商业天才和权谋老手。

很少有人知道,宗庆后一开始并无意将与合资公司大股东达能的矛盾公开化。熟谙中国传统媒体运作规则的宗庆后,更愿意通过“内参”来影响政府高层。他首先将消息透露给新华社一位记者。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不知何故,这篇“内参”随后于2007年4月3日出现在新华社的公开媒体《经济参考报》

上,随即被新闻网站广泛转载,引发网民热烈讨论。之后,在主动和被动的力量推动下,事端中的人们在漩涡中陷得越来越深,逐渐失去了控制。

在娃哈哈的企业发展史上,这种颇有中国特色的“内参”

在几次关键时刻为宗庆后解决过难题:1991年,一篇新华社内参让高层关注娃哈哈现象;1996年,在《中国青年报》关于娃哈哈果奶中毒事件的报道引发的危机中,另一份新华社内参让中国青年报社长被调离、总编辑记过、常务副总编记大过。

这也是中国企业家们的惯常思维——当企业面临危机时,首先求助于权力机关,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来摆脱困局。2004年,一起投毒事件让蒙牛焦头烂额,牛根生随后立即赶赴京城,由CCTV的一位关键人物从中穿线,找到中高层,当得到“对维护企业安全与百万奶农利益”的批复,媒体不得报道此事后,牛根生“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很长时间里,这种直通政府高层的做法直接,也很有效。

然而,大环境在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也在变化中,官方的话语威权也在失去往日的地位。网络媒体兴起之后,封锁和控制消息的发布几乎成了不可能。

宗庆后能否与时俱进呢?

对此,《出轨》一书指出,对于年逾花甲的宗庆后来说,“达娃之争”终究是一出悲剧。如果无法真正超越他的成长年代,宗就可能成为“历史的人质”。

总结来说,目前娃哈哈的股权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三块。第一块是前身为国有企业的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进行改制后,宗庆后持股29%,管理层及员工持股25%,另外46%依然由杭州上城区政府持有;第二块是1996年以后与法国达能的合资项目,经过多年的“达娃之争”后,目前他持股60%;第三块是包括童装在内的新项目,其中宗庆后个人股份为60%,其余40%为职工所有。

如此错综复杂的股权,全部统一在“娃哈哈”这一商标之下,这是一座活火山,也只有宗庆后坐在上面,才能够避免它的爆发。

但宗庆后后呢?这是宗庆后必须要为其接班人理清解决的问题。

顶峰与瓶颈

2010年,宗庆后财富的一冲飞天,一年内3次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除资本杠杆的发力外,亦是消费或内需概念受热捧的一处注脚。这与优衣库老板柳井正成为日本新首富、ZARA老板安曼西奥·奥特加成为西班牙首富一脉相承;在中国台湾地区,康师傅、统一、旺旺三大食品巨头企业的掌门人,都名列台湾富豪榜前茅。

另外,从商业经营的角度看,宗庆后也的确是个“大师级人物”。他建立了应对中国商业批发体系缺陷的“娃哈哈联销体”,他实施了以中央电视台为主体的广告密集轰炸,他始终把市场重心放在广大农村市场,建立深厚的基础。

但宗庆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娃哈哈集团原总裁营销秘书兼市场督察罗建幸就指出,2010年,娃哈哈取得了空前的好成绩,但好成绩之下,是业绩增长乏力。在江浙主力市场区域,娃哈哈销量开始下降,部分区域下滑30%以上。

也就是说,在宗庆后荣登首富宝座的同时,娃哈哈却迎来了发展的瓶颈期。

罗建幸分析指出,近几年的娃哈哈强势产品营养快线、爽歪歪等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无发展后劲;瓶装水桶装水也逐渐下滑。此外,走多元化路线,2010年度重磅新推的娃哈哈爱迪生奶粉,因定位、定价、推广等一系列错误,亦举步维艰。

改变销售渠道,是宗庆后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一种努力。

然而,这却大大伤害跟随宗庆后多年的老渠道商,致使他们的忠诚度远不如昔。

得渠道者得天下。对于陷入贴身肉搏战的中国饮料行业,尤其如此。在本土饮料企业中,娃哈哈对渠道的控制力之强,业界皆知。

创立独特的联销体销售模式,将3000多个一级经销商、3~4万个二级经销商和娃哈哈绑定在一起。这一极度的“封闭式销售”架构(即经销商之间划区而治,互不串货,违反者会遭严厉处罚,乃至取消经销商资格),使得其经销网络保持了非常稳定的价格体系。崇尚毛泽东思想的宗庆后,对待经销商的管理也比较严格,一是始终采取保证金制度,坚持先款后货的原则;二是要求经销商专心一意做娃哈哈,不得做别的同类品牌;三是对窜货砸价等违规者的处罚决不手软。再加上宗庆后在成本和分销体系上的严格控制,保证经销商都有钱赚,因此维系了忠诚的经销商队伍。每年数十亿元的饮料促销与配送都由一个市场中心来完成,这也是一种高效集中的市场管理动作模式。

然而,随着企业的扩张,原有的这种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娃哈哈的进一步发展。渠道变革成为宗庆后打破企业发展瓶颈的一种计划。

按照宗庆后的计划,2011年起,娃哈哈的经销商网络将裂变为两套,一是原有的三级通路(经销商——二级批发商——终端),二是新增的二级通路(经销商——终端)。如此一来,娃哈哈的经销商总数将在半年内由现在的4000多家增至上万家。

这背后的直接压力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就在宗庆后与达能的股权之争中耗费大量精力的时候,娃哈哈的竞争对手也没有闲着,纷纷加强了对中国三四线乃至农村市场的渗透力度,并对娃哈哈的优势地区形成合围,宗庆后的财富之源娃哈哈食品饮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个事实是,经销商数量物理性增加,并没有给娃哈哈带来销量的迅猛提升。2009年,娃哈哈原定500亿元销售计划只兑现432亿元。但对娃哈哈曾经自豪的“联销”体系伤害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娃哈哈不断的渠道下沉变革,忠诚度已远不如昔。

娃哈哈的渠道控制力被业界称道,其经销商已经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县级城市,并借此将销售触角渗透到广大农村的各个角落,但是这种渠道控制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重要的是,娃哈哈的竞争对手也不断巩固自己的渠道。

一个事实是,娃哈哈对渠道的掌控力,远不如康师傅的“通路精耕”体系,在大中城市更不如步步为营的可口可乐“直营”

体系。蓬勃发展的商超渠道建设,科学的品牌管理制度等,十年前是娃哈哈的短板,现在仍然如此。

更大的问题来自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曾经的首富丁磊惊叹:“在没什么高科技含量的饮料业,靠卖一两元一瓶的饮料成为中国首富,简直不可思议”——这个惊叹里面,反映了这位“养猪”玩票的IT人的无知,但却击中了中国企业普遍的问题所在:在中国,正是卖大众消费型的产品才能成就首富。

纵观那些引领中国一时风尚的企业,就会发现:决定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企业,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大众消费型销售类企业,以国美为首的连锁企业是焉,以万科为首的房产企业是焉,以娃哈哈为首的零售企业也是如此。成就这些企业的,除了销售还是销售,甚至被称为中国新经济领军队伍的互联网企业,究其核心,也不是以技术创新为主,而是以销售为主的,拥有庞大用户群的腾讯就是最好的例子。就这方面,有人总结出一个形象的说法:得渠道者得天下。

问题正在这里。

由于靠大规模的销售为指导思想,所以与可口可乐那样成为“文化产品”不同,娃哈哈更注重于怎么宣传最能促进人们的购买欲。娃哈哈的“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可以算得上是促销广告的经典。宗庆后的做法很简单,大强度、大范围地投放广告。在这方面,另一个中国产品脑白金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宗庆后看来,“没有效益的品牌便没有任何价值”。盈利是企业家的天职,所有的品牌打造及营销设计都是建立在“盈利是可见的”这一前提下的。因此,率先使用了“实证广告”,广告语没有文化品位和艺术性,但对受众有煽动性,能直接拉升销售业绩。

娃哈哈的媒体广告力度几乎是国内饮料型企业之最。而过去几十年来呼风唤雨的电视媒体广告传播力,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娃哈哈。比如,娃哈哈在2009年年初推出低浓度果汁饮料新品——HELLO-C(两款口味),以及茶饮料新品——啤儿茶爽时,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从电视到广播电台等渠道,都能看到娃哈哈上述新品的广告。

固执的宗庆后坚信使自己成功的那一套经验和规则,而对于主流企业理论不屑一顾。曾有人问:“娃哈哈制定了什么战略?”宗庆后说:“娃哈哈没有战略,我不会去考虑八九年之后的事情,只考虑明天的事情。”

同类推荐
  • 自动营销

    自动营销

    在过去二十几年的高速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机会多、市场竞争层面低等原因,中国市场产生了大量“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式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都是在某个点上创新突破,就成功了。这给太多的中国企业、营销人带来一个很不良的影响:浮躁,工于投机,过于追求技术、技巧,不能安下心来做真正的营销。因此,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表现为过分重视广告、促销、销售技术、推销方法等。其实,这都是在营销的基本战术层面做文章,没有深入真正的战术、策略与战略层面,因此无法形成营销的最高境界——自动营销。
  • 管理员工的36个绝招

    管理员工的36个绝招

    本书从管理的第一步——恰当展示自身的管理魄力开始,本着实用、适用、灵活的原则,以提升现代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为宗旨,立足于中国社会独特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将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各行业实际情况的员工管理策略,凝炼为最简单实用的36个绝招,助你打造一个全情投入的、目的明确的团队。
  •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

    本书从宏观的视野出发,以微观的操作细节为立足点,系统地介绍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技巧和智慧。这些理念、技巧和智慧都是他用一生的投资经历证实过的,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 36°店铺服务

    36°店铺服务

    服务质量的优劣能决定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对于店铺而言,服务质量更是其产身之本。本书从对服务的认识,到店铺服务技巧与实务,再到处理客户抽诉并保持良好互动,层层递进、全方位地阐释了店铺服务的相关知识,是店铺经营者及服力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 这样授权最有效:管理者不可不知的员工授权技巧

    这样授权最有效:管理者不可不知的员工授权技巧

    只有授权,才能让权利随着责任者,只有权、责对应才能保证责任者有效地实现目标。授权不仅能调动部属积极性,也是提高部属能力的途径。管理者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双眼永远要比双手做的事多。本书立足于中国人思维模式,汲取西方之精华,注重实操性,让管理者即学即用。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娇柔佳人:亲爱的,别太霸道

    娇柔佳人:亲爱的,别太霸道

    【原名:冷血饲主的残忍宠爱】"愿意跟我走吗?"九年前他如同天使般向她伸出了手,她觉得世界的一切都暗淡的,唯独他!"我养你九年,就是为了等你成为我的女孩"十六岁生日,他压在她的身上深情的说,她觉得她离不开他了."你死心吧,我不会放你出去的,你肚子里的孩子,我不要"在目睹他与别的女人缠绵,她逃离了家,他却如同恶魔般将她抓了回来,并且说不要他们的孩子!虐她却不肯放开她,天使与恶魔的转变,曾经她深深的爱上的他竟然狠心的待她....会要她一辈子的难道不算话了吗?难道要她竟然是这种心如刀割的姿态,那么,她宁愿不要!【都说背叛与嫉妒是女人一生中不可承受之轻!当云雾散开时,原来轻声的那一声我爱你,是我无法触摸的终点.】
  • 国色天香坊

    国色天香坊

    民间传言,国色天香坊可脱胎换骨,为爱而执迷的痴男怨女为了虚无缥缈的爱情,一生耗尽也要找到国色天香坊,皮囊下的真心到底有几分?欢迎来到国色天香坊,坊主如是说。
  • 修行真知

    修行真知

    代有三千余子出,传三友,教十数,以成十万之众。不明法门,不入道境,三千大道,十万修真,熟能为仙?仙,当超凡,以盛气凌世,以锋芒绝世,是为大罗。仙,当非鬼,以道心永恒,以灵觉无量,是为混元。我,历青尘,落泪灵,滴血色,失心语,葬梦怜,是名“凡动灵生”。我,著学说,曰修国,曰行身,曰真经,曰知道,是名《修行真知》。
  • 王者修炼记

    王者修炼记

    在一片混沌中,光明与黑暗还没有出现直至盘古开天辟地,天地混沌才得以分开,而这位巨神却无声无息的倒下化为光明,可这世间亦正亦邪。有光明的存在必有黑暗与之共存。在宇宙极端,有那么一双眼睛窥探着这世界。企图占领主宰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天神魔三界相安无事。直至那一日,魔界暴动。邪兵入侵。魔王被俘众。魔皆灌注灵力和元神于盘古之眼上,经过九九八十一个世纪形成修仙至宝---星殿石。天神魔三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
  • 快穿之时兮命兮

    快穿之时兮命兮

    她划破虚空,飘荡尘世,只为一人之命,却不想命运来得太巧,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从此,三千世界,被迫流离,只为找寻失去的记忆,找寻失去的人......
  • 悬崖上的舞者

    悬崖上的舞者

    写一个叫“阿痴”脑瘫网络作家十分艰难活着的故事。
  • 极品冷妃:妖孽王爷你别缠

    极品冷妃:妖孽王爷你别缠

    她,季泠薇,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并认识了同伴竹芷滢。四岁时,被一个神秘组织接走,并被神秘组织培养成职业杀手,完成一些别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一次美好的假日中,两人闯进了禁地,不慎掉入坑中,分别穿越到了不同的大陆。季泠薇穿越的身份却是一个天生痴傻,天赋为零的季家大小姐。但一次坠崖,却让她重获新生,修为瞬间飙升,并契约了一只上古神兽,谁说她是废材?统统去死!你家神兽很厉害?不好意思,刚刚被她踢飞!说她是孽种?管你是什么季家二小姐,一鞭子过去你不死?剧情如何,详情请看文..(提醒一下:本文与《绝世萌妃:暗夜王爷的傲娇妻》是姐妹文撒,有兴趣的亲可以去看一下)
  • 脱线MM

    脱线MM

    她叫黄容,不过却是跟靖哥哥无关的中文系女大学生,意外重返古代更名改姓朱紫笋,看似疯癫却总化险为夷;他叫靳昱凯,蒙山帮的帮主的大儿子,冷酷帅气可是睿智且身手不凡,与小冤家朱紫笋意外邂逅;他叫寇啸永,茶马副使,拥有儒雅的气质的他从第一眼开始就被朱紫笋吸引;面对帮派竞争、兄弟暗算,这个来自“现代”的疯丫头如何化险为夷,而又如何选择摆在眼前的爱情呢?(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谢家小子闯江湖

    谢家小子闯江湖

    这是一个有趣校园和诡谲江湖共同编织的故事。高中生谢钦的屁股上中了一镖。莫名受伤,当然要调查清楚,但军训接踵而来,谢钦只能暂且搁置。而在他参加“别开生面”的军训时,一个隐藏在繁华都市之下的诡谲世界正在酝酿一场风暴。从此,谢钦遇故人,重修行,涉江湖,解怨仇,平祸乱……然而,江湖正如泥沼,一入其中,再难拔足,随着他步步深入,一场野心无远弗届的大博弈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