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业女青年经营起花店,则有点放不开手脚,然而她置身于花丛中的微笑简直就是一朵花,她的心情也如花一样美丽。一些残花她总舍不得扔掉,而是修剪修剪,免费送给路过花店门口的小学生,而且每一个从她手中买去花的人,都能得到她一句甜甜的软语——“鲜花送人,余香留己”。这听起来既像女孩为自己说的,又像是为花店讲的,也像为买花人讲的,简直是一句心灵默契的心语……尽管女孩努力地珍惜着她一周的经营时间,但她的成绩比前两个女孩相差很大。
出人意料的是,老板竟然留下了那个待业女孩。人们不解——为何老板放弃能为他挣钱的女孩,而偏偏选中这个缩手缩脚的待业女孩?
老板如是说:用鲜花挣再多的钱也只是有限的,用如花的心情去挣钱才是无限的。花艺可以慢慢学,可如花的心情不是学来的,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一个人的气质、品德以及情趣爱好、艺术修养……
十五、当她十八岁的时候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一篮枞果》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林员的女儿,美丽的西部森林使她出落得像仙子一样亭亭玉立,像花朵一样动人。十八岁那年,为了迎接新生活,她告别父母,来到首都奥斯陆。
傍晚,她在公园边散步,远处飘来了美妙的交响乐声。
原来在举行盛大的露天音乐会。她挤在人群中,使劲地朝舞台那儿眺望。猛然,她一阵颤动,报幕员在说什么?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面,将演奏我们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最新作品……这首交响乐的献辞是:《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十八岁的时候》。”
达格妮惊呆了。这是给自己的?音乐响起,如梦如幻的旋律似遥远的松涛在蔚蓝的月夜中汹涌,渐渐,少女的心被震撼了,她虽从未接触过音乐,但这支曲子所倾诉的感觉、所描述的景象、所传递的语言……她一下子就懂了它!那里有西部大森林的幽静、脆美的鸟啼、黎明的雾、枞果的清香、露珠的颤动、溪水的流唱、松软的草地、云雀疾掠树叶的声音,还有一个拾枞果小女孩颤颤的身影……她被深深感动了,隐约想起了什么。
十年前,她还只是个满头金发的小丫头。秋日的一天,她挎着一只小篮子,在森林里采摘枞果和野花。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她突然看见一个穿风衣的陌生人在散步,看样子是从城里来的,他看见她便笑了……他们成了好朋友,陌生人非常喜欢她,给她讲故事,帮她摘枞果,采野花,做游戏……最后,陌生人一直把她送回家。就要分手了,她恋恋不舍地望着他:我还能再见到您吗?陌生人也有些惆怅,似乎在想心事,末了,他突然神秘一笑:“谢谢你,美丽的孩子,谢谢你给了我快乐和灵感,我也要送你一件礼物——不,不是现在,大约要十年以后……记住,十年以后!”
达格妮迷惘又用力地点点头。时光荏苒,森林里的枞果熟红了一个又一个秋季,那位陌生人没有再来……她想,或许人家早就把这事给忘了吧。
此刻,达格妮什么都明白了。那曾与自己共度一个美好秋日的,就是眼前音乐会的主人:尊敬的爱德华·格里格先生。
音乐降落时,少女泪流满面,她竭力克制住哽咽,弯下身子,把脸颊埋在双手里。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演出结束了,达格妮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她像一只羞红了脸的小鸟,朝着海滩跑去,似乎只有大海的胸怀,才能接纳自己内心的澎湃。在海边,在六月的白夜,她大声地笑了……巴乌斯托夫斯基如此评价道:“有过这样笑声的人是不会丢失生命的!”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我立即被它的美强烈地摄住了。被大自然的美,童年的美,少女的美……这样的经历,对一个孩子的灵魂将产生多么深远而奇特的影响啊!少女的明亮笑声中包含了多么巨大的憧憬,多少对生命的信心、感激和热爱……谁也不会怀疑,这个幸运的少女会一生正直、勇敢、善良、诚实……她会用一生的努力来报答这份礼物,她要对得起它!她决不会堕落,决不会庸俗,决不会市侩和丑陋……她会用一生来追求美,她会在很久以后的某个夜晚,深情地将这个故事讲给子孙们听,她会在弥留之际,在同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要求再听一遍那支曲子……她的后代也将像她一样热爱这支曲子。和她一样,他们是不会丢失生命的。
一切美好得不可思议!
这是我所知道的、由艺术送出的最灿烂最浪漫的花篮,最贵重的成年礼!而达格妮,也是世界上最幸福和幸运的少女。
十六、一夜拥抱
4月的新疆,依然春寒料峭。在一个阴沉沉的上午,女孩搭上一辆出租车从奎屯去伊犁叔叔那儿。车内只有女孩、司机和一个坐在副驾座上的小伙子。他们不爱说话,女孩也懒得开口,只在内心盼着尽快平安到达目的地。
车渐渐行至果子沟地段,这里道路比较窄,以前发生过不少事故。今天又碰上坏天气,风雨怒吼着,他们只好停车等雨停。夜渐渐深了,寒气渐渐向身上袭来。司机盖着皮大衣睡着了,可女孩又冷又饿辗转难眠。早上怕晕车,没吃饭,衣服也穿得很少,再加上夜寒气凉,女孩有些颤抖。副驾座上的男孩也没睡,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一切都沉默着,静得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雨声。突然那男孩甩掉烟头,拍了拍女孩的肩头,示意她坐到前排中间,挤着坐,而且也靠近暖气些,虽然车内根本不觉得有什么暖气了。
男孩找了块毛巾贴在车窗上,然后倚在一边侧躺着。睡意中女孩依然感到身上一阵阵发冷,牙齿上下不住地打战。外面的雨愈来愈大,整个路上的车都熄了火。望着黑漆漆的夜,女孩恐惧起来,甚至伴有一丝绝望。
她想到家,那温暖的炉火,可口的饭菜,泪水禁不住滚落。忽然,男孩伸过一只手,轻按在女孩肩头。女孩心头一热,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男子汉气息,触电般、极快又极令人心动。女孩猛地抱住了男孩的脖颈,男孩也紧紧搂抱住女孩,并把她的双手塞进他的夹克里,用体温温暖着女孩早已冰凉的手。女孩心里跳跳的,漾动着一股暖流,猛然觉得和男孩之间产生一种感情——它不是恋情,也不是一般友情,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在绝望中进发的温情,使人感到安全、暖和。
当天边最后一颗星隐去,四周露出一点亮色时,女孩猛地醒了,一把推开了男孩。
司机、女孩、男孩依然默默无语。车继续上路,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伊犁到了,大家相互点点头,就各奔前程了。
这就是一个女孩一夜拥抱的故事。女孩一直希望那个男孩接受她衷心的祝福,因为那一夜拥抱温暖过一个女孩子的心。
十七、海滩上没有发生的事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老师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们不太敢让学生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学生纷纷上岸。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女孩上得岸来,觉得衣服湿了不舒服,便当众把衣裤脱了,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她们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体营。
校长第一个冲动便是想冲上前去喝止——但,好在,凭着一个教育家的直觉,他等了几秒钟。这一等,太好了,于是,他发现四下里其实并没有任何人在大惊小怪。高年级的同学也没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们的女同学不够淑女,海滩上一片天真欢乐。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骚扰任何人,她们很快拧干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过水无痕,什么麻烦都没有留下。
不能想象,如果当天校长一声吼骂,会给那个快乐的海滩之旅带来多么愁惨尴尬的阴影。那些小女孩会永远记得自己当众丢了丑,而大孩子便学会了鄙视别人的“无行”,并为自己的“有行”而沾沾自喜。
他们是不必拭擦尘埃的,因为他们是大地,尘埃对他们而言是无妨无碍的,他们不必急着学会为礼俗规范而羞惭。他们何必那么快学会成人社会的琐碎小节。
许多事,如果没有那些神经质的家伙大叫一声:“不得了啦!问题可严重啦!”原来也可以不成其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