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6600000022

第22章 快乐真言(2)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勤奋学习义理文化,并时时将所学体现于自己的行动中,以求得言行一致、内外合一,这不是一件让人内心很愉悦的事情吗?学有所成,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相互切磋、彼此印证、以求共勉,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身心修养已经很好了,尽管别人没有了解自己的才德,也不因此而心生怨言,迁怒他人,这不也恰是君子所为吗?”

上面这段话是《论语》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早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内容。不过虽然如此,人们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仍旧是千头万绪、莫衷一是。在这里我们主要对比两种解释。

有一种习惯的解释把这三句话看做彼此独立的三个部分,分别解释为: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时加以复习,巩固所学,这样学有所成,内心不是很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探望,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因此生气,这种修养不也称得上君子吗?这种说法在字面上还是讲得通的。《论语注疏》中大体也是这样讲的。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则主张把这三句话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解释,这倒不是南先生的创见,前人也有这样讲的。

总体来说,孔子在上面这一段中讲述的是学习之中的快乐。孔子一贯很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统一,反对浮夸的学风,因此说“习”字在这里解释为见习、实践比较妥帖,符合孔子的一贯思路。如果只理解为复习所学,在思想境界上就显得浅了,也与孔子的一贯思想相隔阂。所以不取。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以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所学,做到学理贯通,运用自如,这种学问才是真学问,如此一来内心岂有不喜悦之理?这还仅是就自学而言。

当一个人内有所成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必然吸引同类相聚。于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一处,彼此切磋印证所学,取长补短,共求进步,这又是一件何等快乐之事呢?此处乃是与人学,属于外学。一个人经历了自学与外学两个发展阶段,学问修养便渐臻成熟了。这种相对成熟的标准是什么呢?孔子论人之所学在于修养己身,体悟仁德,明达天理道义。因此修身养德乃是做人行事的开始。

一个人的学问修养到不到位就在于他是否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而不为外在名利所动。因此孔子说,君子所为在于修身体道,学问为己不为人,所以即便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甚或因此不尊重自己也无须怨恨发怒。毕竟别人评价是一种外在的虚名。自身所行合乎道义,乃是成人的要求,又何必斤斤计较虚假的名利、外人的评说呢?能做到这一步,也就算是学有所成,可谓君子,这不也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所以学问之道切忌追逐虚妄,而当立身行道,养德顺天。人于此自觉自为中体味生生不息、强健进取、通天地万物于一体的自由快乐之境,不是很好吗?

陶冶情操的音乐才是好音乐

【原文】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第三》)

【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述而第七》)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虽然体现了淑女匹配君子的喜悦之情,却了无淫色;虽有渴慕贤才之意,却无伤害良善之心。”

孔子与他人一起唱歌,因该人音色纯美,曲佳意善,合乎正道,所以孔子请他再唱一遍,而后自己根据对方的歌词大意,随后应和唱答。

艺术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好的音乐与诗词可以令人抒发心意,回味无穷,乃至陶冶道德情操,教化社会风气。孔子自己就曾经因为闻雅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可见艺术的魅力所在。而那些靡靡之音和淫词浪调则往往只是一种使人发泄情绪和诱人想入非非,乃至鼓动人为所欲为的不良诗乐而已。孔子对此种诗乐从内心来讲是深恶痛绝的。因此说艺术与人生教养是紧密相连的,而双方究竟是互助还是互伤完全取决于人本身。

其实古代诗歌是不分家的。孔子本人也是深通此道的高手。一次孔子和别人应唱对和,结果被对方的歌声所陶醉,请他一定再唱一遍,而后细心揣摩玩味,再以和之。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认真、执著而又可敬的人啊!

在上面一段中,孔子曾经赞美《关雎》一诗,说它虽论男女之情,却是有两情相悦之实而无淫荡无度之意,既近乎人情又合乎礼义之正道,实在难得啊!这说明孔子很欣赏这种合乎礼义人情之正的诗歌。认为它对于人生有着重要的点染作用。事实也的确如此。

我们在诵读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时候,胸臆间无不为作者激扬起一份爱国正气的豪情壮志。多少仁人志士就是在吟诵这两首诗词中慷慨赴义的。同样我们也在李白、杜甫的诗作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人生自由的可贵,以及对家国兴衰的深切忧患。这些情感无不发自肺腑,得天地之正道。可见诗歌的艺术魅力所在。

当然,也有一些诗歌纵情恣肆、不加节制,结果偏离了人生正道,反而产生了不良效果,这也是需要注意的。所以孔子在文化整理过程中专门做了正礼乐的工作,其目的就在于此。在《论语》中,孔子发现郑国和卫国的音乐有粗俗、颓丧,一味诱惑人们心志的迹象,这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由此可见,孔子对于音乐诗歌也是有所选择的,其标准就是发乎情、止乎礼,文质彬彬,自然中道。在孔子看来只有这样的音乐诗歌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好的音乐诗歌。

以孔子这个标准来衡量现代音乐与诗歌,恐怕许多所谓的艺术作品就很有问题了。首先,许多流行歌曲为了取悦于听众,便千方百计地迎合一些听众的粗俗、肤浅,乃至低级的思想与趣味。表面上听起来好像在反映现实、体贴民众,实际上却是在谄媚于人,拉拢听众。这种虚假的艺术往往在无形中鼓动了人们的冷漠、自私、狂妄、狭隘、自负、不负责任等等一系列卑劣的心理,却又要堂而皇之地标榜个性与无辜,这就更加可鄙了。尤其当它以所谓的流行艺术形式出现时,就更加遗患无穷了。

真正的艺术是有品格的,即便流行艺术也是如此。它们必定是要在体验现实中反映人性的高贵所在,折射出宇宙世间的美好与奇妙,即便显现哀伤,也自有它高尚的主题。真正的艺术必定不会去简单地迎合、谄媚于人,而时刻保有它教化德行、陶冶情操的精神主旨。它是带给人以希望的,不是半死不活的。而且真正的艺术乃是合乎道义、懂得节制自身的,不会随便地就去鼓吹什么的。它总会使人的感情能够得到一种合理的抒发,而不是肆意发泄,从而使人们在这种艺术境界的涵养中怡然自得,于理性天道有所发挥。以此观之,过去乃至现代的许多流行音乐便实在不敢恭维了,真是流而不行啊!

毋庸置疑,我们所需要的乃是一种真正的有品格的,发乎情、止乎礼的艺术。只有在这种艺术的包容下,才能体会出人生世间的道义所在,感受生活的美好瞬间,体味真正的生命快乐。

各得其所是最大的幸福

【原文】

【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第五》)

【译文】

颜渊和子路站在一旁听孔子教导。孔子对他们说:“你们对我说说各自的人生志向吧?”子路性急,率先说道:“我希望将我的好车、好马、好衣服与朋友共同分享而没有遗憾。”接下来颜渊说道:“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不自傲、不给别人添麻烦。”子路随后问孔子:“希望您也讲讲自己的志向。”孔子于是说道:“我希望老人能够身体健康,我行孝道;朋友间讲究信义,没有欺骗;孩子们归家,我可以施以关怀。”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志向。透过他的志向,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他的道德修养、学问见识,以及他对理想人生、社会的憧憬与建设。那么孔子的人生理想志向是什么呢?

在上面一段中,孔子先询问了两个弟子颜渊、子路的人生志向。子路豪侠仗义,重义轻财。愿与朋友同生死共患难。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不过不符合孔子行仁由己,文质合一的思路,并且度量比较小。颜渊深得孔子教诲的忠恕之道,思想平实,内化于己。注意自己的德行培养,气质教化。因此他提出不自傲、不烦人这两条针对自身的修养标准。这也体现了他做学生的本分。其实真要做到了这两条,那也是很了不起的。有此两条修养,何愁不能自在立身行事、与人相通呢?接下来,子路便问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孔子的回答恐怕要使许多人失望了。

孔夫子既没有发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直接亮出什么安定天下的锦囊妙计。他很平静地像唠家常一样说出了自己的一番想法,那就是希望家里的老人身体健康,自己由此能够倾尽孝道,以解安慰之情;日常跟朋友言而有信,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家里的孩子听话归家,自己作为长辈能够适时地加以关照,以显舔犊之情。如此便是孔子之志。

孔子的话也许表面看起来不够恢弘,然而却在平易中显现一份生活的本真和安定祥和的人生气象。它充分展现了一个人完整的生存意义和人生使命。事实上,孔子也正是在这个家庭社会背景下来阐释人生,来为人生定位的。不如此,何以为人呢?同样人也正是通过履行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方才展示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方才显露出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彼此关爱、理解与尊重。

孔子的人生理想恰恰就是建立在这种温和的家庭气氛基础上,并由此推广到国家与社会中的。在孔子看来,只有每个人自觉反思和履行人生道德使命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大同、百姓安居乐业。

没有人能够永远保证拥有权力、地位和财富。

专注于山水,则人生就是山水;专注于快乐,人生就是快乐。

人生是一场虚妄的梦,执著于此便烦恼无边。

学问之道切忌追逐虚妄,当立身行道,养德顺天。

只有每个人都自觉反思和履行人生道德使命,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同类推荐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本书分为哲学类、史学类、宗教学类、文学类、语言类和自然科学类六大类,并于每类之前介绍该类的“读书经”。全书在各种国学名著中都介绍该书的作者、成书时间、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现实意义以及阅读该书的方法。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国学文化常识

    国学文化常识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本书按照《四库全书》的分发,重点介绍了经、史、子、集四部的经典国学著作,选编了其中部分章节内容,并附有译文。
  • 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本书是详细介绍老北京的人文辞典,描述了这古老城市的风俗变迁,市井状况,人文古迹。
热门推荐
  • 王俊凯,曾经的约定你还记得吗

    王俊凯,曾经的约定你还记得吗

    她们!是三位傲娇小姐,却和他们许下了婚约。她们,从巴黎回来,看到的却是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这样一段恋情会怎样呢?或是生死离别,或是爱恨情仇,到底怎样呢!期待(?˙ー˙?)!
  • 史上最狠一班

    史上最狠一班

    北斗七星帝王冢,若进此墓,需十八人。五年之后的同学聚会,在一次摸金校尉的带领中,误入帝墓的深处,修得无上秘术,觉醒亘古体质。在帝墓的另一面是光怪陆离,神秘玄奥的缔神界,那里只有热血的超级团队,没有寂寞的独行侠。一支从帝墓中走出的狠人队,他们并肩作战,击败万千群英,登上了缔造榜首。却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天大的秘密!那就是....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我只是一个纯属路过的魔修

    我只是一个纯属路过的魔修

    我叫云凌轩年方十九父母临终前希望我能做一个有用的读书人不过在路上一不小心被一个魔道高人劫走收作弟子现在我面前是五个元婴满期的正道高人看上去似乎面色不好求一个解决法子在线等,挺急的——by元燃门第一代真传弟子云凌轩
  • 乱世成神

    乱世成神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奇异的药炉,一段成神的路!
  • 圣斗士之第三神系

    圣斗士之第三神系

    姬兴乃第三神系帝俊之后,帝俊死后灵魂化为血饮魔剑,他的坐骑乃上古神兽狌狌,机缘巧合神兽吸取圣水灵气后从千年沉睡中苏醒被姬兴慑服,融为一体。炎黄之后与第三神系格格不入,姬兴身世之谜被揭开后遭到了五派同盟的追杀,姬兴在赵娥青、盛海月、江映辉等人的帮助下修炼了十级灵力、九品内功,在地狱之门找到了血饮魔剑,打败了五派同盟。后因兽人王国与人类开战,人类遭到屠杀,中原武林腥风血雨,姬兴持血饮魔剑,联合月光森林最终打败的兽人王国。
  • 逆世界之羁绊

    逆世界之羁绊

    当重力分为上下层,上层与下层只能抬头相视,上层的你是否还记得下层的我,我会找到你,唤醒我们之间的羁绊。
  • 极品保镖俏佳人

    极品保镖俏佳人

    八年前他被人杀死,八年后他成为了一个杀手回归都市,他要完成一个前所未有的任务。可他要以保镖的身份,保护自己所谓的未婚妻——可这未婚妻却是境外秘密组织中人,怎么办,是杀掉还是保护,这可真是个难做的决定。
  • 续传灯录目录

    续传灯录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之英雄旅途

    英雄联盟之英雄旅途

    这是一部向英雄联盟致敬的玄幻小说,同时笔者也很喜欢玩英雄联盟这款游戏,和小伙伴们在游戏当中体验激情与乐趣,希望福曦的这部《英雄联盟之英雄旅途》可以带给读者无限的乐趣,本书中保留了大部分原汁原味,同时也融入了一下新鲜元素,希望这些新鲜元素可以让读者们眼前一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次不同的英雄联盟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