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帝中平元年(184年)春,黄巾起义发生,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后来被提升为济南国相。曹操到任后,奏免了其中八县长吏。于是豪强被他震慑,不敢继续作威作福,只能逃往其他地方继续作恶。济南国在曹操治理下,政治有了一定程度的清明。
曹操在济南为官时间较久,后来被征入朝。当时宦官当权,曹操只做了议郎。朝廷曾任命曹操做东郡太守,他没有赴任,自称身体有病,返归乡里。曹操这时在政界已有相当声望,颇有作为。这个时候的曹操,也想过改善吏治,扶危济困。董卓擅自废立皇帝,曹操加入了袁绍领导的讨伐董卓联军,当联军已经解散的时候,曹操还带着千余人的部队在河内寄居,没有固定地盘。这时,黑山(今河南浚县西北太行山区)起义军于毒、白绕、眭固等部十余万人攻入东郡,曹操带兵讨伐,大破敌军。袁绍为了拉拢曹操,上表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
英雄之间的对弈
两种不同的政治路线,在为了一个目标——争夺霸权而努力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消灭另外一个。如果两方政治路线相同,还可以通过合作然后内部融合的方式实现霸权,但是袁绍和曹操之间的差异太大了,二者无法相容,甚至难以沟通,所以,他们的争夺也是早晚的事情。不过,袁绍在当时已经是诸侯的领袖,而曹操还只是一个单干户。
在地方的这段时间,曹操不断和黄巾余部进行战斗,并且招安了很多青州地区的黄巾旧部。随着势力的扩张,和对当时中原地区盟主袁绍所作所为的不满,曹操本人并不以占有一块领地为满足。曹操所占据的兖州为战略要地,各军阀对此虎视眈眈,所以一连串的战争随之而来。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南阳的军阀、袁绍的同族兄弟袁术引兵进犯曹操,被曹操击败后逃奔扬州。
曹操的父亲曹嵩于中平五年(188年)罢太尉官后,曾回故乡谯县,因躲避兵乱,移居徐州琅邪郡。初平四年(193年),曹嵩又移家往兖州出发去投奔曹操,路上遭到徐州牧陶谦属下将士抢劫,曹嵩及少子曹德遇害。于是曹操以报父仇为名,大兴挞伐之师,接连攻下徐州十几个县城。陶谦退保郯县(今山东郯城),曹操久攻不克,转而对附近的几座城池进行屠城,杀掉了男女老少数十万人,全城鸡犬不留。曹操攻打陶谦,一方面确实是为了报仇,另外一方面,也是他为了谋求霸主地位而扩大势力的斗争。
曹操的紧急攻打,让陶谦感觉吃不消,于是陶谦告急于青州刺史田楷,田楷和刘备来救援陶谦,曹操军队粮草不足,只能撤军。然而过了不到半年,曹操再次率军攻徐州,一直攻到东海郡,所到之处大开杀戒。当曹操疯狂杀人之际,兖州却发生了兵变,他的手下陈宫与张邈合谋迎接吕布入兖州,曹操只得再次退兵。
曹操回师之后,开始了和吕布的战斗,争夺兖州的战争颇为激烈:曹操首先于夜间袭破吕布屯于濮阳西的部队,尚未退还,吕布亲自率军前来搏战,自日出战到日落才退兵。后来,两军相持不下,最后因为蝗虫为灾,两军的粮草全部耗尽,只能各自退兵。这时袁绍乘机派人游说曹操,想让曹操去依靠他。曹操失去了兖州根据地,粮草也很缺乏,也有暂时投靠袁绍之心,只因为谋士程昱的劝阻才作罢。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打败吕布,收复了兖州全部县城。
经过了艰苦的争斗,曹操觉得这样做一个地方豪强,朝不保夕,只有谋求向中央发展才有前途。恰巧,兴平二年的时候,杨奉、董承、韩暹、李乐、胡才、张杨等迎接汉献帝从长安东归河东,曹操就决定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中,为自己谋求一个统治的合法地位。
那么,与曹操进行争斗的另一个大军阀袁绍对汉献帝是什么想法呢?其实,袁绍手下的谋臣沮授也曾向袁绍建议派兵迎接献帝到邺,然后挟天子讨不从命。但这一建议遭到淳于琼等人的反对,他们以为当今群雄并峙,每个人都想做皇帝,如果迎得天子,每事都要上表请奏,诸多不便。袁绍本人既早已不忠于献帝,又自恃宗族强大,有自己黄袍加身称帝的意思,故而不出兵迎接献帝,这恰恰给了曹操一个难得的机会。
建安元年(196年)正月,汉献帝在韩暹、董承卫护下,回到洛阳。曹操当时驻兵许昌,有意迎帝,他手下的部属有的认为山东地区还没有平定,韩暹、杨奉兵力尚强,不可仓促之间制服。而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丁冲等人则力主迎接皇帝。于是曹操派遣曹洪率领军队到洛阳迎天子,董承等占据险要关口阻挡曹军,曹洪没有成功。
后来韩暹矜功骄纵,专乱政事。董承又私下召曹操入洛阳帮助自己,曹操就名正言顺地带兵进入洛阳,韩暹遁走。曹操自封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过了一段时间,曹操看到洛阳因为战争的毁坏而到处都是残破的城垣,无法进行恢复生产和保证防御,而且自己在一时之间尚无力控制邻近诸军事势力,于是挟持汉献帝移驾许昌。从此,曹操尽收豫州之地,挟天子以令诸侯,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关中诸将望风服从,袁绍未能迎接献帝,后悔也来不及了。
曹操迁帝都许昌后,改兴平三年为建安元年(196年)。这时全国各地的割据者有曹操据兖、豫二州,袁绍据冀、青、并三州,公孙瓒据幽州,吕布据徐州,袁术据淮南,孙策据江东,张绣据南阳,刘表据荆州,刘焉据益州,张鲁据汉中,韩遂、马腾据涼州,公孙度据辽东。各路军阀为了争夺土地、人民,连年攻战不休,经济文化素称发达的黄河流域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人民大量死亡,造成“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凄惨景象。
战乱和灾荒,不只给人民带来了浩劫,就是军阀也自受其殃,连军粮都供应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各军阀要想保证军粮供应,只有把人们重新安排在农业生产上。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初得兖州时,毛玠就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以蓄军资”的两项建议,为曹操所赞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打败了汝南、颍川黄中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的农民军,获得了大量劳动力和耕牛、农具,并进据许县。随后枣祗、韩浩向曹操建议兴办屯田,曹操本人亦早有“急农”与“屯田”的意望,乃募民屯田许县,得谷百万斛。于是扩大推行范围,为曹操扫灭群雄,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应该说,迎接天子成为自己的政治筹码,发展生产稳固军事的后备资源,是曹操真正走上霸道政治路线最关键的一步。
接着,曹操开始了进攻南阳的战争。南阳原先为袁术所占有。袁术是司空袁逢的儿子,袁绍的同父异母弟。袁术少年时是一个骄奢任性、喜爱飞鹰走狗的浪荡公子,因为家门显赫,他稍一改变行操,便被举为孝廉,任郎中,累迁至虎贲中郎将。董卓入京,想取得袁家的支持,任袁术为后将军。袁术不肯与董卓合作,奔往南阳郡鲁阳县。那时,孙坚已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归附袁术,袁术得以占有南阳。南阳是刘秀发迹之地,达官贵人历代多有,境内户口百余万,财富充溢。可是袁术骄纵奢淫,贪取无厌,弄得百姓穷困,怨声载道。
袁术内不能任贤,外不能辟土。他和袁绍虽是一家兄弟,仍互相猜忌,袁绍欲立刘虞为帝,以便从中操纵政柄。袁术更目无汉室,连汉帝的招牌都不屑要,只图自己很快当上皇帝。当袁绍派人把欲立刘虞为帝的意图告诉袁术时,袁术表示反对,于是兄弟不和。袁术结好袁绍的仇敌公孙瓒;袁绍则联合袁术的劲敌刘表。当时官僚豪族多归附袁绍,而袁术门前颇为冷落。
初平四年(193年)初,袁术为刘表所逼,退出南阳,东入陈留,被曹操打败,率领余部奔往九江(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杀扬州刺史陈温,据有淮南。
建安二年(197年)初,曹操引军进攻屯兵在南阳的张绣,打算除掉这个不甚强大,但却逼近许都的后顾之忧。张绣是张济的族子,建安元年张济因攻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流矢射死,张绣带领其众,与刘表联合,屯兵于宛(今河南南阳市)。当曹操初到宛时,张绣本已举军投降,但由于曹操纳张济之妻,张绣怀恨于心,便趁曹操贪色无备之际,掩袭曹营。曹操一子一侄被杀,亲信骁将典韦战死,曹操本人亦中流矢。但张绣军力毕竟单薄,在追击中,未能取胜,张绣还保穰,继续与刘表联合。同年冬,曹操复进军攻张绣,攻克二县而还。
当献帝兴平元年(194年)陶谦被曹操痛击时,平原相刘备前来救助。陶谦死后,徐州官吏遵照陶谦遗嘱,拥立刘备为徐州牧。建安元年(196年),刘备遭到淮南军阀袁术的攻击,两军相持不下,寄居在徐州的吕布,乘机袭得州城下邳(今江苏邳县东)。刘备在徐州无处安身,到许昌投靠了曹操。曹操手下的谋士曾经向曹操建议说,刘备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而且很懂得收取人心,肯定不会久居他人篱下,不如早早把他除掉。
曹操为了自己的霸权考虑,回答说,现在正是招募英雄为我所用的时候,杀了刘备一人而失掉天下英雄归附我的心,是万万不可的。这一决定,说明曹操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霸道政治路线执行者。在当时,曹操正处在袁绍这样的强敌环伺之中,比刘备更具有危险性的人还有。曹操不杀刘备,一是显示自己宽容,有利于广泛招徕人才;二是想暂时利用刘备对付其他敌人。于是曹操上表封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并增加了刘备的军队,供给他军粮,命他驻军在徐州附近的沛县,收复以前的散兵,以对付吕布。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又与袁术联合,遣其将高顺、张辽击刘备,曹操遣夏侯惇前往援救刘备,但为高顺等所败。高顺等攻破沛县,并掳走刘备妻子。刘备只身逃走。
曹操想亲自前往攻打吕布,但诸将以为张绣、刘表在后,如攻打吕布,后方堪虑。曹操的谋士荀攸说:“表、绣新破,势不敢动,布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今乘其初叛,众心未一,往可破也。”于是曹操率兵攻打吕布。经过一番苦战,曹操终于擒获吕布,并绞死了吕布,而且收服了吕布手下的大将张辽等。这样,曹操在徐州的统治大致稳定了。
而淮南的袁术,已于建安二年(197年)称帝,他只知骄奢淫逸,后宫妻妾数百,皆着罗纨,食粱肉。对百姓则一味榨取,毫不体恤。等到百姓的脂膏被吮食尽了,他也“资实空尽,不能自立”,被迫离开淮南,企图北上,把皇帝的桂冠送给袁绍,途经下邳时,遭到曹操的袭击,不能前进,又折回寿春(今安徽寿县),呕血而死。这样,曹操就开始了建立霸权最重要的一步行动,和中原地区的旧霸主袁绍决一死战。
决战官渡:英雄之间的竞走
曹操与袁绍,虽然最后曹操夺得了胜利,成为北方的霸主,但是,取胜的一方开始都处于劣势,但最后却由弱转强,战胜对手;而最动人心弦的则是在一方由弱转强、另一方由强变弱的过程中总要发生很多有利于胜者的偶然事件,让读史者不禁掩卷长叹,思绪万千。而在长叹之余,细观双方的用人行政,又不难发现在导致成败的诸多偶然因素的背后早就潜伏着某种必然性,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在那看似偶然的成与败当中,实际上早有必然性在悄悄地开启双方的命运之门。
在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昌以前,曹操和袁绍分别在黄河南北发展自己的势力,双方还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但随着双方势力的扩张,利害冲突也接踵而来。曹操打着“天子”招牌,操纵封赏大权,自为大将军,以袁绍为太尉。袁绍素来骄贵,声望和地位一向在曹操之上,这时,袁绍耻于在曹操之下,不肯接受太尉官职。由于袁绍势力很大,曹操不得不把大将军让给他,而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曹操擒杀吕布,取得徐州,次年三月,袁绍消灭公孙瓒,兼并幽州,于是袁、曹两大势力之间的对立显得更加突出,便不能不以战争相见了。
就地广、兵多、粮足各方面而论,袁绍都远远胜过曹操。曹操所占领的兖、豫、徐三州,都是残破之极。袁绍所统辖的冀、青、幽、并四州,则受战争破坏较少,比较富足充实。再就四周形势来说,袁绍所控制的地区,西界黄河,东临大海,北面的乌桓素受袁绍笼络。曹操则南有刘表,东南有孙策。关中将帅韩遂、马腾等都拥强兵,徘徊观望于袁、曹二者之间。客观形势是利于袁绍而不利于曹操的。
建安四年(199年)三月,袁绍灭公孙瓒之后,挑选步兵十万,骑兵一万,准备进攻许都。当时谋臣沮授向袁绍建议利用优越的人力、物力与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以消耗其军事实力。“进屯黎阳,渐营河南”,从正面稳扎稳打;同时“分遣骑兵,抄其边境,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这样就可十全必克,而不必决胜负于一役。可是袁绍急于求成,没有同意这一十分有远见的策略。而曹操却针对当时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进取河内,河内地区北靠太行山,南临黄河,占有了它,不仅可以阻挡袁绍在并州东南地区的军队东下,而且可以有效地阻止袁绍大军从东沿河西上。
建安四年(199年)八月,曹操派遣原泰山将帅臧霸等带领精兵回到青州,利用他们在当地原有的影响进行活动,以牵制袁绍在青州方面的军队,使之不能西上增援。十一月,曹操又舍弃杀子之仇,把正在被袁绍招诱的张绣争取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