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6300000014

第14章 带球跑与强力抢断——刘邦与项羽的权力争夺战(3)

战略统筹与战术安排

要在一个强手如林的时代成为最后胜出的英雄,就像在一堆米粒里面寻找一颗小珍珠一样困难。不但要有足够的运气和耐力,还要有一定的头脑,做好战略部署,安排好具体战术,做好后勤准备,安顿好战士家属……这一切,都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做,而不是眼高于顶地整天望着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显然,刘邦做到了,但是项羽没有做到。

难道说,项羽在没有什么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和刘邦作战,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其实不然。在楚汉相争刚刚开始的时候,项羽还是有明确的战略部署的,但是到了后来,由于刘邦对自己的计划做出了调整,打乱了项羽的全盘计划,所以项羽才会走向被动,被刘邦牵着鼻子走的。

秦朝灭亡之前,对于先入咸阳者为关中王的约定,项羽还存有一定的希冀,就是楚怀王可能会临时改变主意:他应该知道项羽破秦军的战绩。项羽派人向楚怀王请示,可是,他得到的答复是“如约”。谋求自立的“合法”途径遇到挫折,项羽决定强行自命,尊楚怀王为“义帝”。

“羽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他对众诸侯作出解释是:“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侯被分封为王,当然一口答应。但是对沛公刘邦心存忌惮,他和范增讨论后,将刘邦封为“汉王”,置于巴蜀穷山恶水之中,扬言说:“巴蜀一带也是关中地区。”

这个措施,显示出项羽阵营中范增的智慧,巧妙地利用一个模糊的地域概念,把刘邦发配到了边远地区。更有智谋的是:将章邯等秦将封为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三分关中”,“距塞汉道”。

项羽的整个战略意图是:进入蜀地后,由于刘邦部队多是来自东方地区,远离故土,加上这个地区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经济比之中原更为落后,是个穷山恶水之地。出入靠舟船和栈道——舟船航行在秦末时期技术上没能达到在大江大河进军作战的水平,栈道就是唯一的出路。刘邦那时候光是应付不断逃亡东归的士卒就够了,何况章邯等秦降将堵塞了他的出路?即使刘邦能够举兵东向,也必定要在对付三秦王上虚耗不少时间,等到他完全征服关中时,项羽兵团早应该赶到了。何况,栈道狭小,危险,小分队的士卒刚刚冒出来,章邯等人早就大军压境,逐个粉碎了。

项羽的计划十分有效,刘邦当时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之抗衡,只好委屈地进入巴蜀地带。不甘心的汉王开始他的旨在克服对手压迫的计划。

第一步,仍然采纳张良的计策:焚烧栈道,表示自己服从“分配”,不再东归。可是,不久之后,他的部队果然就出现大量的逃亡事件。一心想着东归,谋取天下的刘邦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如果情况没有得到改善的话,不用项羽前来,刘邦也注定失败了。这个时候,张良已经回到他的韩国故地,不在刘邦的身边。萧何出现了。他在行政上和经济上的协助,是刘邦成功的一大保证。而在军事上,则为刘邦推荐了韩信。

第二步,任用韩信治军。没有韩信可能刘邦也会硬闯而出,不过有了韩信在军事上的训练和指挥,汉军不仅突出陈仓,而且轻而易举就消灭了关中的三秦势力——项羽的桥头堡。

出身布衣、“无善行可推举”、为小官吏的韩信是个备受欺凌和贫困折磨的传奇人物,他是来自项羽阵营的。曾经“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很可能是由于他“胯下之辱”事情影响了项王对他的看法,后世的“演义者”都有这种倾向。

韩信热心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他转而投奔汉王。同样,他起初并没有得到赏识,甚至“犯法当斩”,在他前面的十多个士卒都已被杀,韩信高声大叫:“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斩壮士!”

萧何,也来自低下阶层,做过小吏,对秦朝法律有一定的认识,他是刘邦早年的好友,听到韩信的高呼后,“壮其貌”,释放了他,在和他交谈中,发现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向刘邦反映,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还是没有对他委以重任。

后来,逃亡事件越来越多,韩信对汉王阵营感到失望,于是逃亡。萧何得到消息马上追赶,将韩信再次推荐给刘邦,这次,刘邦竟然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拜封为大将,统帅全军!出发点是萧何对韩信的赏识以及他本人夺取天下的雄心。

韩信登台拜帅,汉营全军震惊,不可思议啊!刘邦在韩信的一番对项羽及时局的分析后,大喜,相见恨晚之感油然而生!韩信对项羽的分析如下: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对于项羽的勇武无敌,在韩信眼中不过是匹夫之勇;对于项羽见人恭敬慈爱,却不能赏有功,韩信认为他是妇人之仁;对于项羽违背义帝之约,所过之处无不残灭,在韩信看来他已失天下民心,认定他的强大是暂时的。故此,他随后向刘邦提出建议: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觽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可以说,韩信的这番建议,是一份十分具有战略眼光的宏观计划,其对刘邦政权的重要程度,完全不亚于后世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韩信对当前的军事形势分析入微。整个蓝图中,韩信反复强调了一个事实:关中民心姓刘不姓项!

楚汉相争的转折点,就由此开始。

决战步骤与机会选择

在做出一个战略计划之后,不但要想办法如何落实它,还要想办法根据现实的情况不断调整它。如果不能调整计划,那么就只能刻舟求剑,抱着一个过时的战略安排,等待危机的来临。

事实上,项羽正是不懂得修改计划的人,他认为自己先前定下的战略安排已经相当完美,不需要修订。但是,韩信的战略出台之后,刘邦马上得到了反扑的机会,项羽却并未察觉。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一步一步逼着项羽走向决战,而如何选择决战的机会,则是刘邦所长、项羽所短了。

公元前206年春末,汉王入蜀,秋季,则举兵东出。短短的三四个月光景,汉军不仅占据了关中整个地区,司马欣等人也率众归降。可见,韩信在军事上和战略上的作用无人能比。

同时,为了迎接决战的来临,刘邦的亲信萧何抓紧了后勤工作的安排。

当初进入咸阳后,萧何第一时间将秦朝所有的文献图书档案全部收集起来,根据《史记》记载:“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口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是项羽阵营中不会出现的事情,即使是他的第一谋臣范增,也没有在入主关中后有相似的举动。听到项羽将自己封为“汉王”,置于穷山恶水的巴蜀地区后,刘邦大怒,打算攻击项羽,他的部下周勃、灌婴、樊哙等人都劝阻他。

萧何为刘邦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后,建议说:“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刘邦同意,于是到巴蜀意图日后再发展。公元前206年春末,刘邦东出关中,“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对于后方事宜,刘邦命萧何全权负责,萧何治法令,建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对于突发事件,刘邦更是许以便宜行事。

君王“用人不疑”的法则,最佳“案例”就是刘邦对萧何的信任了。及至后来辅助太子,供应军需,甚至刘邦屡败于项羽,萧何都能够不断向前线输送士卒及军用物资,关中这个根据地被萧何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方政局的稳定,以及财源上,后勤供应上,兵源补充等方面,刘邦的确有着项羽并不存在的优势。

现在再来看看项羽离开咸阳后,山东地区发生的事情。

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封诸侯问题上的“不公”,导致山东诸地大乱。

项羽将齐国的后人田市封为胶东王,以即墨为都城。而齐将田都曾经跟从楚军救援赵国,有功封为齐王,定都临淄。但是当两人前往齐国故地接管时,遇到田荣势力的抵抗。陈胜起义时,派大将周市攻打狄城,狄城人齐国贵族田儋举众相应,自立为齐王。

田儋死后,他的堂弟田荣代领其众,但是在项梁征战时期,“数负项梁”,又不肯出兵协同楚军进击秦朝,所以项羽没有晋封他。田荣赶走田都,杀死田市,自立为齐王。

其时,有彭越势力,部众万余人,田荣与彭越势力共同作战,诛杀另一个项羽任命的济北王田安。项羽派出军队前往讨伐,结果失利。与此同时,素以友情深厚闻名的——“相与为刎颈交”——陈馀和张耳出现了裂痕,原因是张耳晋封为常山王,而陈馀仅仅为成安君——这个称号并不是项羽给的。于是,陈馀联合田荣和原赵王赵歇,结成临时的军事同盟,共同对付张耳部队和楚军。

令人更为震惊的是:项羽本人也杀死了韩王韩成。不久,原燕王韩广不肯前往辽东,做那里的辽东王,新燕王臧荼击杀之,兼并了辽东地区。得知汉王东出后,项羽命郑昌为韩王,抗拒刘邦。

咸阳分封诸侯没有令天下太平,反而是战乱的开始!项羽在得到张良(这时已经再回到汉王阵营)的“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的解释和“齐欲与赵并灭楚”的情报后,一心讨伐齐国,无暇西顾。

让项羽失去诸侯支持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为了个人的权位,暗杀了义帝楚怀王。义帝没有反抗能力,项羽命人暗杀他不仅是多此一举,反而被刘邦日后抓到了把柄。政治上的这一个失误没有使项羽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帝。

另外,项羽还采取残暴的手段,对战败的齐王田荣的辖区进行残暴的烧杀抢掠。“烧夷城郭、房屋,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所过多所残灭。齐民相聚叛之”。到公元前205年的夏季,刘邦平定关中已经将近一年了,项羽都未能抽空对付这个劲敌,可见当时他正在忙于镇压山东诸地的叛乱了。言下之意,他的后方不稳定,田荣虽死,其弟田横又卷土重来!

最可怕的因素就是,在刘邦阵营内部团结一致的时候,项羽阵营则出现不断的叛乱。这种对比很强烈,虽然楚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很强,但是当韩信为刘邦提出当前的战略蓝图并付诸实施时,项羽部队就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境地。

汉军的战略蓝图是这样的:汉军分成两部分,刘邦亲率一部,在荥阳与楚军主力周旋;韩信则另率部队北伐燕、代,然后东击齐国,对楚军进行战略上的迂回包抄。与此同时,刘邦命随何前往联络南方的九江王英布,令其背叛项羽。随何这个出色的外交家终于完成了刘邦的任务,英布的参战,牵制了项羽的一部分兵力。

北方和东方,有韩信势力;南方,是英布势力;西部和中原偏西,是刘邦势力。项羽已经陷于三面包围圈里。虽然英布最终失败投奔刘邦,但是刘邦已经争取到几个月的时间。北方的韩信出奇计,“背水一战”,击败了赵国军队。

即使在楚汉战争的前期,项羽也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且,我们还发现这一段记载:“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这是发生在公元前205年夏季的事情,但是却没有成为刘邦的致命伤。项羽虽然将进犯彭城的汉军击溃,又将英布势力消灭,不过,只是在荥阳和刘邦僵持,终其一生,再也没有进入关中!相反,刘邦在楚汉战争前期还进攻过他的都城彭城!

只要回顾一下刘邦和项羽相争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在各个方面,刘邦都处于有利地位,而项羽则自然不自然地让自己站在了不利位置。

在战略上,刘邦建立了一块相对稳定的能够提供兵源和粮食的根据地——川蜀及关中。萧何则是其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第一谋臣。而项羽内部相当混乱,也没有哪一位重要的谋臣能够为他稳定后方。

政治思想上,刘邦不仅通过“王朝天命论”向世人证实自己是天命所归,更重要的是他在他的根据地实行了一系列旨在得到人民支持的措施(最明显的是“约法三章”),从而树立了很高的民望;他随着与项羽的战事的开展,通过外交及必要的“政治阴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瓦解或离间敌人的内部团结。陈平和随何则是实行这一措施的代表人物。项羽阵营没有培养相应的出色的外交人才。

组织管理上,萧何、韩信、张良这“三杰”忠实而有才能,分别承担作战、行政、思想意识及经济领域等方面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开展及最终的完成,既是消灭项羽的基础和后盾,又为开创王朝,接管政权做好了准备。

而且,虽然在人格魅力上,项羽不像刘邦那样猥琐狡诈,但是,在政治手段上,刘邦却比项羽高明得多。刘邦以大局为重,能够随机应变,善于接纳谋臣的意见。相反的是,项羽在战略上、政治上和组织管理上几乎处处表现出独断专行、目光短浅、狐疑猜忌的作风,每一个缺点都足以导致他的失败。可见,经过多年的历练,刘邦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胸无大志的无赖之徒,在与项羽的不断斗争中,他终于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开国领袖。而项羽,一味崇尚武力,失道而寡助,暴虐而失民心,失败是无可避免的了。

同类推荐
  • 感悟父爱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感悟父爱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父爱是严肃、刚强的、博大精深的。它是恐惧时的踏脚石,是迷失时的导航灯,是努力时的精神支柱。父爱如山,它如同山般厚重,压得人无法喘息,也如同山般伟岸,矗立在你身后,成为你永恒的依靠。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为自己的生命喝彩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为自己的生命喝彩

    人生仿佛是四季的轮回,生命的状态便是这四季的写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不必为沐浴春风而得意,也不必为置身冬季而叹息,人生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是我们必经的过程,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记忆。
  • 30岁时,你必须富

    30岁时,你必须富

    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在30岁之前要想成功,我们就应该这么做。非常值得青年人读。
  • 打造黄金人脉

    打造黄金人脉

    本书列出了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七个定律与法则,如坦诚定律、友好法则、个性法则、主动法则、率真法则、虚心法则、感恩法则等,告诉人们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孙绍振教授,幽默大家,著名文学评论家,祖籍福建长乐。1936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美的结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等著作多部。演讲以幽默、机智、诙谐、犀利见长。《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这本书荟集作者多年幽默演讲经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有操作性。
热门推荐
  • 梦醒仙途

    梦醒仙途

    五百年前,一件神器在不周山被毁,巨大爆炸导致灵界气数尽毁。五百年后,神器之魂偶然附在了一位乡村少年的身上,从此让他走上了逆天改命之路。千秋霸业,万世功名,割舍一切,只为唯我独尊。三界之巅,万众俯首,缘起缘灭,却因不忘初心。紧握的掌心是否会得到全部?放下一切是否会一无所有?是梦是醒,仙途飘渺。是爱是恨,天道有情。凭君莫话封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苦虐恋爱复仇史

    苦虐恋爱复仇史

    一百度的爱情太过炽烈,而八十六度却刚刚好,面对重重阻碍,他们都不曾放开彼此的手,不顾一切的想要在一起。
  • 为什么我喜欢的他闺蜜也喜欢

    为什么我喜欢的他闺蜜也喜欢

    本篇讲述了,何婷暗恋同桌何鑫,闺蜜于晴后来也喜欢上了何鑫。校园虐恋由此开始
  • 百战天尊

    百战天尊

    战天斗地,只愿佳人笑颜永存;斩妖屠魔,但求伴君笑傲苍穹!华夏特警兵锋携混沌至宝阴阳珠重生于九洲大陆,一步步崛起于微末。长枪所指,群雄慑服;红缨所向,神魔披靡!
  • 我为主角

    我为主角

    总是为身边的人带来厄运的少年,再又一次的跳楼自杀过程中被一位长发中年男子救下,并给予了张浩成一样东西——主角系统。好好使用它吧,我的……
  • 戊戌定乱平粜记略

    戊戌定乱平粜记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兽能者

    兽能者

    你有什么?额,我有饕餮算不算?还有什么?额,还有恐龙行不行?你能干啥?额,变成恶兽帅不帅?你能给我什么?额,给你天下要不要?
  • 教室别恋

    教室别恋

    十年前你是我的老师,十年后你却是我的当事人,我第一个当事人。十年前我有了我们的孩子,但十年后我还是孤家一人,赵宋宁,这辈子你欠了我太多太多……
  • 锦绣人间

    锦绣人间

    人的一生就是艰难的旅程,而注定不会是孤独的,或者你是我吐芽时的一缕春风,或者我是你倒地痛苦的顽石,恩与怨,因与果总是简单明了,凡人也好,修行也罢,总会有人陪你走完一生,而无论走的多远,藏在心底的永远是那一方锦绣人间......
  • 女孩的春天

    女孩的春天

    《女孩的春天》是来自偏远山村的大学生的。父亲早逝。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大。当衣着单寒的文来到大学校园,身边那些富有的同学的不屑和嘲讽的目光一下子击中了他柔软的心。天冷了,同学们都陆续换上了羽绒服、保暖内衣,文还穿着从村里离开时的那身单衣。文多想母亲能给他寄一件和同学们一样的棉衣。当母亲再次寄来亲手缝制的棉衣,文像做贼一样塞到床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