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公众显然低估了这位童话公主的魅力,其实,早在1986年,戴安娜就结识了王室近卫骑兵队的詹姆斯·希维特,并且彼此之间产生了感情。苦恼的戴妃在他那里寻求丈夫不能给予的呵护。到了1989年下半年,随着希维特调到德国,他们之间的关系才明显冷了下来。
1992年12月9日,英国首相梅杰在众议院宣布,威尔士王储和王妃决定正式分居。戴安娜在高格罗夫生活过的每一点痕迹都被查尔斯彻底清除掉,他雇室内设计师重新装修高格罗夫和圣詹姆斯宫的新居,室内点缀着家人照片和画像,但绝没有戴安娜的影子。王妃也更换了门锁和电话号码,并重新粉饰睡房。她的起居室成了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的殿堂——她此生最爱的两个男人。
她引领孩子们进入公众生活,鼓励他们在家庭晚会上演讲,私下探访各种慈善机构。无论白金汉宫多么殚精竭虑地贬低戴安娜的影响力,但戴安娜依然不可动摇地成为全球瞩目的对象。她的影响力超过查尔斯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心碎英伦,魂断巴黎
曾经,查尔斯与戴安娜的婚礼被誉为本世纪最隆重的爱情盛事。可如今,戴安娜与王子这段不美满的姻缘终于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1994年6月29日,查尔斯公开承认与卡米拉的恋情和对戴安娜的“不忠”,但他却坚决地否认卡米拉是公众眼中破坏婚姻的罪魁祸首。
10月3日,《恋爱中的储妃》一书出笼,詹姆斯·希维特出卖了他与戴安娜的故事,此书揭露了王妃与他长达五年的恋情。
1995年11月20日,戴安娜接受英国广播公司时事节目《广角镜》记者马丁·巴谢尔访问,剖白十几年王室婚姻的恩恩怨怨,承认曾患易饥症,曾试过伤害自己,曾与希维特通奸,对丈夫不忠。查尔斯与戴安娜自揭“家丑”,令王室蒙羞,使君主制声誉一落千丈,伊丽莎白女王终于忍无可忍,于1995年12月20日公开责令查尔斯和戴安娜“尽快离婚”。查尔斯谨遵母命,戴安娜被迫首肯,他们已经没有选择。
1996年8月28日,查尔斯与戴安娜15载的恩怨情仇顿成过往云烟,白金汉宫宣布,王储查尔斯与储妃戴安娜的离婚申请于当日早上10时27分正式生效。根据离婚协议,戴安娜一次性获得1700万英镑的现金补偿和每年40万英镑用于她私人办公室的津贴。离婚后的戴安娜仍以威尔士王妃身份被视为王室成员,但将失去“殿下”封号,她也会获得王室邀请出席国家公开活动的权利,但只能在女王同意下,才能使用公费出席任何活动或官式访问别国。同时,戴安娜签署了“缄默条款”,承诺不在离婚后谈论任何使查尔斯或女王尴尬的话题。另外,伊丽莎白女王还特许戴安娜继续留在豪华的肯辛顿宫居住,并保留对两位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抚养权,她可就有关小王子的事作决定。
1997年8月30日下午,英国王妃戴安娜与其男友、埃及亿万富翁之子多迪·法耶兹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圣托贝度假一周后回到巴黎。午夜过后,他们前往多迪在巴黎的私人住宅,期间,为了摆脱七名骑摩托车摄影记者的追逐,他们乘坐的豪华轿车时速高达150公里以上。31日凌晨约零时30分,汽车突然失去控制,撞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的阿尔玛桥下公路隧道中央的一根分界水泥柱上,多迪和司机当场死亡,戴安娜与保镖身负重伤,后因胸部大出血死于医院,时年36岁。当天晚上,她的遗体在查尔斯王子和她两个姐妹的护送下由专机运送回英国。
9月6日上午,英国为戴安娜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当灵车缓缓驶向大教堂时,百万群众肃立沿途,向“人民的王妃”告别。英国广播公司用44种语言向世界转播了葬礼的实况,全球25亿人看到了本世纪最令人伤感的一幅画面,看到了那个使戴安娜的人生发生了非常故事的查尔斯在葬礼上悲伤的面容。葬礼结束后,戴安娜被葬在故乡奥尔索普的斯宾塞家族墓地。
此后,法国司法部门对此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但是,对于戴妃的死一直众说纷纭。
一个贫民窟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凡女子,竟然也能麻雀变凤凰似的成为世界影坛的显赫明星。她靠的究竟是她本人对于艺术的那份执著追求、牢不可破的信念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还是仅仅凭借着她的天生丽质和柔媚手段?
1934年,原名索菲娅·希科洛内的索菲娅·罗兰生于罗马;
1948年,索菲娅·罗兰在那不勒斯选美比赛中一举夺魁;
1961年,索菲娅·罗兰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成为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第一个外语片演员;
1963年,索菲娅·罗兰又凭借在影片《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成熟演技,使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国影片奖。
她是一位凭着自己永不言败的信心和毅力从意大利贫民窟里走出来的世界著名影星,她素来就以学习勤奋、表演认真、感情丰富、作风严肃和善于扮演具有惊人内在力量和非凡勇气的女性而著称于世。在从影30多年的时间里,她共参与拍摄了100多部影片,也创造出了数不胜数的或是光艳照人或是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更是多次在戛纳、伦敦、纽约、莫斯科等国际电影节的世界影展上获得至高荣誉。至于她的名字,同样是全世界影迷最为熟悉的,她就是索菲娅·罗兰。
当然,前面所说的这个索菲娅·罗兰,显然是世人在银幕或是大大小小的媒体上所知道的那位著名女演员,而在真实的世界中,这个名叫索菲娅·罗兰的女人的身上也同样存在着多多少少的争议。关于她的成功,早就有媒体或是一些熟知“内幕”的个人断言:这不过是因为索菲娅·罗兰懂得利用自身的资本,也就是她的美貌和魅力所得到的一种必然的结果而已,只不过她的智慧比起另一位同样以外形之美而著称于世的著名女星玛丽莲·梦露要高明得多罢了。而这样的一种观点,其具体根据也往往都是以索菲娅·罗兰在感情生活上的几次变迁有关。比如她和曾经提携过自己的导演之间的故事,或是她与合作过的男性演员之间的绯闻等等。
于是乎,索菲娅·罗兰从一个贫民窟里的平凡女子,麻雀变凤凰似的成为世界影坛的显赫明星。她靠的究竟是她本人对于艺术的那份执著不懈追求、牢不可破的信念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还是仅仅凭借着她的天生丽质和柔媚手段?这便成了世人猜测和争议的最集中的内容。但不管事实究竟是怎样,也许毕竟都还没有一种确之凿凿的定论。而对于这样的一种疑问,也许还是索菲娅·罗兰本人的话最有说服力:“一个人想要在某种困难的职业上获得成功,无论是唱歌、表演或写作,都需要对自己是什么人,对自己的才能和想要干的事业具有充分的信念,必须经受得住沉重的打击和不公平的对待。除此之外,没有什么行动指南可以帮助初学者。”
这个不算答案的答案,道出的却是一个最为朴素也最强有力的真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不是这样,仅仅只是凭借着幸运,或是更无法受用一生的外在美貌,麻雀要想能够变成凤凰,也不是一件真正容易做到的事情吧。
私生女的电影梦
1934年,索菲娅·罗兰出生于罗马的一所慈善医院里,原名索菲娅·希科洛内。她是一个私生女,她的父亲拒绝和母亲维兰妮结婚,并在妹妹玛丽亚出生时离家出走。没有父亲的可怜的罗兰一来到人世就饱尝了人世的艰辛,她出生后的一个多月,母亲因患病误服了烈性泻药,导致奶水干涸。无奈,瘦小的罗兰只得靠扁豆和炖土豆的混合物维持她那幼弱的生命。不久,罗兰又患上了结肠炎,病痛的折磨使她整日整夜地啼哭,生命危在旦夕。原本就一贫如洗的母亲为了给她治病,也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不得不带着两个女儿回到波祖里的罗兰的外祖父家。虽然外祖父一家的生活也很拮据,但善良的外婆还是毫不犹豫接纳了他们,并承担起了医治、抚育罗兰的任务。
由于生活贫困和严重的营养不良,童年的罗兰始终是面黄肌瘦。然而,使她感到极度苦恼的并不是贫困的生活和瘦弱丑陋的相貌,而是她那私生女的身份。罗兰所到之处,人们都嘲笑她,同学对她嗤之以鼻,老师对她冷若冰霜,这对生性腼腆内向、自尊心极强的她来说无疑是无情的伤害!每天早晨,她总是因为必须上学而苦恼、而胆战心惊,她怕同学和老师的鄙夷。敏感的小罗兰哪怕对一个不太平常的眼神都会沉思半晌,她觉得私生子的印记就像烙在她的额头上一样永远抹不掉。她害怕见到任何人,害怕同学们奚落的眼神、悄悄的耳语、鄙薄的窃笑和粗野的侮辱。弱小的罗兰不知道该怎样应付这种场面,对这样残酷的环境她毫无反抗能力,只能默默地哭泣,让自己蜷缩在角落里,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同时也使自己不去触碰别人,以免招致更多的侮辱。她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快一个回家,从而躲开别人的视线。
童年的罗兰唯一的快乐就是看电影。走进好莱坞电影世界,罗兰就会忘记所有的烦恼,忘记所有的不幸,那是一个同她的不幸童年相去甚远的世界。令她心驰神往的不是银幕上华丽夺目的生活,而是那些令她无限崇拜的明星以及他们所扮演的摄人心魄的角色。明星们的精彩表演常常让她激动入迷,进入一个奇妙的境界,她觉得自己和那些明星们息息相通。她对他们的表演有着自己最好的诠释,他们的一颦一笑,她都心领神会。她感到自己降生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演戏,为了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每当这时,她的心灵深处都会升腾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深信自己天生就是一个电影演员。可是,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作为一个出生于穷苦人家的10来岁的“丑小鸭”来说,要想登上银幕,这无疑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然而,幸运的是,她的母亲坚决不惜一切代价要使女儿的梦想成为现实。
成功,源于一位伟大的母亲
罗兰的母亲维兰妮长得酷似好莱坞影星格丽特·嘉宝,她也曾经如小罗兰一样梦寐以求地想成为一个像嘉宝一样名扬寰宇的电影明星。17岁那年,她参加了米高梅影片公司举办的“谁最像嘉宝”的选美比赛,结果竟压倒众多佳丽脱颖而出。她原本可以免费去好莱坞试镜头,可是母亲的坚决反对把她的明星梦击得粉碎。没有办法,她只能服从命运的安排。索菲娅·罗兰出生后,她便把少女时代的明星梦寄托在女儿身上。所以,她要竭尽全力把女儿培养成享誉世界的大明星。
罗兰14岁时出落得亭亭玉立,她的身体仿佛在一夜之间奇迹般地发育了,再也不是昔日那个“丑小鸭”了。这一年,那不勒斯即将进行选美比赛,母亲果断地为她报了名。家境的贫寒丝毫没有难住维兰妮,她用粉红色的窗帘做了一身晚礼服,用刷上白漆的羊皮制成白皮鞋,把罗兰精心地打扮一番。经过修饰的罗兰更加楚楚动人,一颦一笑间无不带着令人惊叹的美。维兰妮怀着必胜的信心带着女儿参加了选美比赛,结果,罗兰赢得了海公主的桂冠。罗兰的成功给了维兰妮很大的鼓舞,她要继续努力造就这位未来的明星。既而,她替罗兰去那不勒斯戏剧学校报了名,并为她交了学费。她把自己的一切全部倾注到女儿身上,希望成就一位大明星。
当时,罗马的西奈西塔制片厂正在为美国一部耗资巨大的影片招聘临时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维兰妮怀着兴奋的心情带着罗兰来到了艺术古都罗马。经过努力,她们终于在《往何处去》中扮演了群众演员。遗憾的是,维兰妮这位自信而刚毅的母亲并未就此罢休,她为了让女儿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终日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制片商之间,滔滔不绝地夸耀女儿在艺术上的天赋。但母亲的不懈努力并没有为罗兰赢得机会,她始终只能在一些成本很低的意大利影片中担任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正是“工夫不负有心人”,一天傍晚,罗兰与朋友去一家露天夜总会消遣时光,恰巧当天晚上有一个选举罗马小姐的节目。一位工作人员来到罗兰面前邀请她参加比赛,于是,罗兰参加了第二次选美,结果获得了亚军。对于一个等待机会的人,最幸运的并不是她荣获了第二名,而是她在这里结识了意大利著名制片人卡洛。卡洛素以善于发现人才、培养明星著称,他认为罗兰是天生的艺术家,而并非一个需要训练的演员,因为她内在的气质和品格比她的外表更胜一筹、更令人感动。紧接着,罗兰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终于在《海下的非洲》中首次出演主角。影片上映后,立即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她的艺名索菲娅也逐渐为大众所知。既而,罗兰又主演了影片《阿伊达》。这部片子同样大获成功,她也因此而一炮走红。此后,卡洛又让罗兰在自己执导的《称心如意》、《白色的行列》等影片中扮演角色。聪明伶俐而又勤奋努力的罗兰在卡洛的热心帮助和精心指导下,技艺日益成熟,名气也越来越大。
一代明星的冉冉升起
如果说,与卡洛的相识给了罗兰一个接近成功的机会,那么,与意大利著名导演德·西卡的相识就真正使罗兰在艺术的殿堂上又登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西卡邀请罗兰在影片《那不勒斯黄金》中扮演一个脾气暴躁的俗气的那不勒斯女人。他觉得同样身为那不勒斯人的罗兰与影片中的那不勒斯女人具有相同的气质,都仿佛是一只心中燃烧着烈火的野猫。在拍摄过程中,德·西卡导演认为罗兰的天才植根于她的爆发性格,而这种性格又隐藏在她冷静自制的外表后面。所以,他不厌其烦地指导罗兰去努力挖掘这种潜在的情感,去塑造真实和感情强烈的人物。在导演的循循善诱下,罗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表演中。她时而哈哈大笑、大喊大叫、歇斯底里大发作,时而诱惑、反抗,演到情绪激动时,人们几乎认不出那个感情极其丰富的女主人公就是平素安静的罗兰,她把一个脾气暴躁而又俗不可耐的那不勒斯女人演得出神入化。《那不勒斯黄金》的成功又一次为罗兰赢得了声誉,使她一跃成为意大利影坛上的著名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