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荷西对三毛宠爱有加,但结婚多年,他们夫妻之间却并非卿卿我我,罗曼蒂克。三毛尊重荷西独特的性格,不让荷西对她说什么甜言蜜语,她不强迫荷西去了解文学艺术,不认为荷西爱看电视侦探片就是肤浅,因为她知道人与人之间,哪怕是夫妻之间,也不应该强求一致。荷西有着他自己的独特个性,他就像“一个平原大野的男人”,这同时也是他的可爱之处。三毛也曾坦白地说如果是年轻的时候,她绝不可能嫁给荷西,因为她自己是肤浅的,所以也会认为荷西肤浅。但成年之后的她就不会再嫁给自己初恋的人,因为荷西比那个人更有风度,那是一种看不出来的风度与智慧。
一场虚无人生的终点
1979年9月30日,这是三毛一生中最痛不欲生的日子,荷西因潜水意外而丧生,“他等了我六年,爱恋了我12年,诀别时没有跟我说一声再见,我所有的感情都随荷西而去。”随即,悲伤的三毛在父母陪伴下回到台湾。
三毛是作家,但她首先是个女人,她应该拥有自己独立、完整和美满的婚姻。荷西死后,人们都期望三毛再婚,再有个爱她的丈夫。因为她太累了,应该有个属于自己的家。但是这样一位感情丰富的女子,为了她自己塑造的荷西与三毛的完美形象,她不能再嫁。
三毛是个敢爱敢恨的人。不能再嫁,并不意味着她可以任凭感情没有寄托。1990年,三毛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取得金马大奖时,她与中国民歌大师王洛宾发生了一段真挚感人的忘年情,她甚至只身跑到乌鲁木齐和王洛宾共同生活。尽管这一做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也有人反对,试图证明他们之间没有恋情。但有人也很支持,认为他们之间不仅有感情而且很深,这种情感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卿卿我我,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意相通、水乳交融。最后,三毛和王洛宾因为各自背景相差悬殊而分手。
三毛是洒脱的,她那种爽朗的性格,好像很柔弱,其实却很刚强。她能够把许多凄怆的际遇,写得洒脱浑厚,生气勃发。她不是不知忧愁伤感,而是她的生命里还有比伤感更强的东西。三毛也是敏感的,生命中的光华与不如意敲打着她女性的柔弱的心。在遭遇到许多事之后,她离开了都市的繁华,离开了柏林的歌剧院,离开了五光十色的马德里,来到了风声呜咽、黄沙滚滚的撒哈拉沙漠,我们不能不佩服她那沛然的生命感。
1991年1月4日清晨,三毛用一双肉色的长丝袜将自己悬于浴室里,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享年48岁。三毛,这个自由主义者、个人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用最安静的方式,告别了她曾无限眷恋着的尘世。虽然,许多人为此伤心,然而淡然。因为大家知道,这才是真正的三毛,这才是她所习惯的方式,所以人们在感觉痛惜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惊讶。
人生这道禅,三毛参了一辈子。从自恋的陈懋平,到淡如水的三毛,她参悟的结果,竟是用一条丝袜了结了生命。她真的解脱了吗?她真的从迷惘、忧郁变得豁达、洒脱了吗?她是否真如自己所说的那样,自荷西死后,就已经时刻准备着坦然地面对生死?
三毛,这个大家所热爱和景仰的女子,一个压抑绝望而又健康不羁的女子,一个生活在现实而非艺术中的女子,对于她的离开,我们没有太多的质疑,她在走过千山万水,经过滚滚红尘之后,回到了宿命的终点,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淡定呢?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种原始的回归方式呢?
“你的一生,就像是风中之烛,即使大雨倾盆不止,光芒从不随夕阳消失。而你的足音将永远回响在英国最青翠的山冈上。蜡烛终会燃尽,你的传奇却将永世不朽。”前英国王妃戴安娜·斯宾塞的音容笑貌将如歌曲一样永远萦绕在人们心间……
1961年7月1日,胡恩·戴安娜·斯宾塞在诺福克郡出生;
1981年7月29日,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举行婚礼;
1996年7月12日,查尔斯与戴安娜宣布协议离婚;
1996年8月28日,查尔斯与戴安娜正式离婚;
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死于车祸;
1997年9月6日,戴安娜葬礼在怀斯特明斯特修道院举行。当天晚些时候,安葬在斯宾塞家族奥尔索普墓地。
她从伦敦圣保罗教堂走来,又从那里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离去。16年的风雨历程,16年的悲欢荣辱,从此画上了一个让人感叹的句号。
世人不会忘记,在戴安娜王妃出殡的那一天,威斯敏斯特教堂外有成千上万的人为她祈祷,她的灵柩经过的77英里道路上早已撒满了代表着民众的感激之情的鲜花。此情此景让人们想起了16年前她与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结婚时的那一盛况。同样的万头攒动,同样的水泄不通,虽然情景恍如昨日,但一生一死的迥然际遇,却难免使人感叹:曾经的“天上人间”的美好开始,却在仅仅只有16年的光景后变成了如今的“曲终人散”的凄惨结局!究竟是造物弄人,还是天妒红颜?尽管这一切并不需要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样一个让人心碎的事实,却是任谁都不能再去改变。
一切都像是故事一般,尽管世人都喜欢“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动人故事,但那样的故事只存在于书本上或是人们的想象中,而现实终究是残酷得令人不敢直视,而这样的一桩婚姻也早已被注入了太多世俗的内涵。从根本上讲,它从一开始就包含了太多的现实考虑。在查尔斯王子漫长而又纷繁的寻妃道路上,戴安娜显然不是最让他心仪的选择,只是作为王妃以及未来的一国之后,戴安娜胜在她基本能够满足来自整个英国王室的苛刻条件,比如容貌、出身以及家族信仰,又比如身为处女的优势条件,再比如曾经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平民女子的身份等等。也许当时年仅19岁的戴安娜可能不会想到这些条件的具体意义,可这确确实实就是她能够走上那条通往婚姻的红地毯的最深层次的根源。这也就意味着,这样的一场在世人眼中无比荣耀更无比辉煌的婚姻,早在最初的开始阶段就植下了不幸的种子,更是自始至终充斥着谎言与欺骗。
于是乎,这位可怜的王妃自然而然地在婚后开始了她命中注定的痛苦。王室生活的刻板乏味,来自丈夫的种种不忠,都让戴安娜身心俱疲。在这样情境下,对于爱的追求成就了一位王妃的美好形象,也带走了一位情感背叛者的决绝身影。而这也正是世人对于这个不幸女人的全部诟病所在,毕竟这场婚姻的最终失败已不只是查尔斯王子一人的过失。
不论这样的一种争议还要在今后的岁月里持续多久,可是当著名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唱起了那首特意为逝去的戴安娜王妃所作的《风中之烛》的时候,相信全世界所有那些真心热爱过她的人们都会不由得一再欷歔:永别了,那一盏风中摇曳的蜡烛,但愿天国中的你将永不熄灭,也但愿你那曾经照亮人世的那一抹光辉能够永远地留在世人的心中。
美丽童话的开始
出生于1961年7月1日的戴安娜·斯宾塞,是奥索普子爵夫妇的第三个女儿。她的父亲曾做过英王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女王的宫中侍从。
尽管戴安娜出身平民贵族,但她们家与王室有着几辈子的交情。早在15世纪,斯宾塞家族就是欧洲最富有的羊商。后来,斯宾塞家族成员逐渐介入权力机构,而且经常出入白金汉宫、肯盛顿宫和威斯敏斯特宫。虽然斯宾塞家族并未到达权力的顶峰,但在通往权势的道路上,却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家族的显赫,祖荫的浓郁,舒适的物质生活并未给童年的戴安娜带来过多的幸福。相反,父母婚姻的破裂在幼小的戴安娜的心里留下了永远的创伤。那一年,她只有六岁。之后,母亲再嫁,每一个周末和假日,戴安娜都要与父母平摊分开过,这简直成了一场永远也做不完的噩梦。
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她和弟弟都与继父相处融洽。继父彼得是个慷慨大方、感情外露、容易相处的人,他像一个大朋友一样与戴安娜相处。戴安娜的个性之所以不像那种被宠坏的上流社会的娇小姐,无疑,与继父的这段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戴安娜九岁时,父亲将她送往另一所寄宿学校。在学校里,戴安娜是一个受欢迎的伙伴,她热心于各种活动,但她内心深处总觉得与每个人都有一段距离,总有一天,她会走向与众不同的方向。
在她16岁时,姐姐莎拉与查尔斯相识,且亲密交往达九个月之久。那时,英舆论就莎拉和查尔斯的关系一度认为她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王后,但后来由于她太过抛头露面,遂与查尔斯的关系渐渐冷了下来。不久,戴安娜被人介绍给查尔斯王子,而查尔斯也觉得戴安娜很招人爱,于是在1978年11月,戴安娜便受邀出席白金汉宫为查尔斯王子举办的30岁生日晚会。
戴安娜与查尔斯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戴安娜是个连补考都不及格的高中辍学生,她生性好动,迷恋芭蕾,喜欢流行音乐,喜欢打网球,乐于与人交谈,煲电话粥;而查尔斯王子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他喜静,通常情况下愿意坐下来读书、画画,特别热衷马球和狩猎,爱听歌剧,喜欢钓鱼,而这一切戴安娜都不喜欢。查尔斯在戴安娜之前,曾先后与三任女友正式谈婚论嫁。可是,稚嫩的戴安娜却带给了查尔斯从未有过的新鲜感,他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相比之下,戴安娜几乎可以做他的女儿,她感情的经历一片空白,是个根本还没长大成人的孩子。
英王室对于查尔斯的婚姻已表现出一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心理,伊丽莎白女王整日忧心忡忡,在这样的条件下,戴安娜·斯宾塞小姐成了首选人物。
被爱遗忘的妻子
1981年2月6日,度假回来的查尔斯约戴安娜在温莎堡见面。天色渐晚的时候,查尔斯表达了对她的想念,之后就直截了当地向她求婚。戴安娜觉得像做梦一样,她难以置信地傻笑着。可王子的态度却十分热切,他提醒戴安娜总有一天她会成为王后的。戴安娜接受了他的求婚,可她的心中总有一个声音悄悄告诉她自己不会成为王后的。与查尔斯交往以来,戴安娜就奇怪而固执地有着这样的预感。然后,戴安娜与母亲和继父一起飞往澳洲度假,享受最后几天宁静而隐蔽的平民生活。但查尔斯一直没有打电话给她,戴安娜设想过无数的理由为他开脱。
1981年2月23日,正式宣布订婚的前一天晚上,戴安娜收拾好行装,告别考勒赫恩60号,由一位警长护送她进宫,这是她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后一夜。
婚礼过后,查尔斯带着整套钓鱼工具和半摞哲学书,与戴安娜登上“布里塔尼亚”号皇家游艇,开始三星期的地中海蜜月之行。没过多久,聪明的戴安娜就明白:要想和谐,她就必须无条件地迁就查尔斯。由于查尔斯有王室职责在身,经常不在她的身边,所以,戴安娜想利用蜜月时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丈夫。可是,他们仍然没有什么单独相处的机会。王室生活并非像戴安娜想象的那样。丈夫的已婚女友卡米拉、令人窒息的公众曝光,以及一时幸福如上云端,一时沮丧如坠深渊的极端使她的蜜月之行恰似火上浇油。婚后的查尔斯还与情人卡米拉有所往来,这更加令她心酸。
1982年6月21日,戴安娜生下一个儿子——王位的继承人,取名为威廉。两年之后的9月15日,亨利王子(哈里)也出生了。
现实变得更加残酷:他们夫妇始终都是陌生人。她只能永远孤独而绝望地躺在丈夫身边,就像查尔斯也永远只是孤独而冷漠地躺在她身边一样。这个她曾深爱的男人,她曾以为会一直小心呵护她的那个男人,却连碰都不想碰她,这使她伤透了心。世界越是疯狂地为她欢呼,人们越是想伸出手触摸到她,查尔斯也就越加快脚步离去。她越是想引起他的注意,也就把他推得越远。戴安娜想要的并不是全世界的关注和爱慕,她只想查尔斯能看到一个真正的她,她渴望依偎在他怀里,得到他的拥抱和爱抚,渴望他告诉她,她多么可爱。可是无论她怎样努力,都难以与查尔斯沟通,更不要说其他王室成员了。戴安娜爱查尔斯,只是无法令查尔斯对她的感情持久弥坚,查尔斯的日渐疏远令年轻的戴安娜饱尝孤寂之苦。不久,更加残酷的现实灼伤了戴安娜的心,她发现查尔斯与情人卡米拉旧情复燃。无助的她既愤怒又绝望,当查尔斯拒绝与卡米拉一刀两断时,戴妃哭着去向女王求助,没想到女王竟然对她说:“我不知你应该怎么做,查尔斯已经没有希望,无可救药。”
1985年,查尔斯与戴安娜在公开场合明显疏离。当时,王储夫妇与孩子们一起在西班牙所属梅扎卡岛度假,但他们之间却形同陌路。五年的婚姻,至此已经完全死亡,用不着官方宣布,谁都可以下这样的定论。此后,查尔斯和戴安娜达成默契。私下,除非事关两个儿子,否则他们绝对是“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谁也别管谁。但公开场合,如王室职责,出访任务,他们还维持工作伙伴的关系,但也是貌合神离。
1986年安德鲁王子婚礼之后,查尔斯与戴安娜的婚姻也走向了分水岭。
饱受争议的王妃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后,戴安娜重又精神焕发地献身于各种慈善事业,她开始一点点地重建自我。
1991年7月的一天,戴安娜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夫人芭芭拉·布什一同探访了一家医院的艾滋病病房。在与病得起不来的患者聊天时,戴安娜勇敢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总统夫人和其他在场的人都被深深打动了。在1991年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她一直不为人知地帮忙照顾艾滋病患者艾瑞·杰克逊,度过她有生以来情感最波澜起伏的日子。可王室并不欣赏戴安娜的所作所为,他们觉得她的做法有失皇室的尊严。
戴安娜日日夜夜在进退两难的矛盾中煎熬,王室的责任感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撕扯着她的心。可她一旦离婚,就可能失去孩子们,而孩子是她的命根子。她彷徨、迷惘,问题却周而复始,永远没有答案。
戴安娜以她对公益事业不懈的努力,赢得“圣人戴安娜”的美誉,使她的声望超过女王和查尔斯,跃升“王室最受欢迎人物”民意测验榜首。
1992年6月,记者莫顿所著《戴安娜:她的真实故事》一书出版,此书的发行无异于火上浇油。8月24日,《太阳报》独家披露了二手车经纪人詹姆斯·吉尔贝和储妃戴安娜的内容极其暧昧的感情对话。公众几乎承受不了这样的刺激,童话公主戴安娜,圣洁天使戴安娜,深宫怨妃戴安娜,一夜之间成了丑闻的主角,她竟然与王子以外的男人亲密交往达两年半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