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年,泰国被缅甸灭亡,15年后,已长大成人的泰国王子在肯城自立为泰王。缅王闻讯,派王储率兵讨伐。
泰王召集军事会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缅甸王储是缅甸国的王位继承人。缅王派他亲自带兵,是要让他在群臣面前树立威信,以便日后接替王位。我们来个擒贼先擒王,设法生擒王储作为人质,逼缅军退兵。”大家点头表示同意。泰王在缅甸王储必经的路上设下埋伏。当缅军进入埋伏圈时,泰军的伏兵四起,缅军的阵角大乱。不料泰王所骑的大象正值发情期,见缅军大象四处奔逃,立即追赶。等到尘埃落定之后,泰王发现自己孤入敌阵,缅甸王储率众正立于一棵大树下。泰王心想:这下坏了,擒人不成,反倒被人擒。情急之下,泰王异常冷静,他高声对缅甸王储说:“皇兄为何呆在树下乘凉,莫不是怕我吧?敢与我一对一决个雌雄吗?”缅甸王储本可以命手下蜂拥而上杀掉或生擒泰王,但他十分顾及王储身分,还是亲自应战了,缅甸王储催动坐象向泰王冲来,泰王的坐象行动稍缓一步,缅甸王储一刀砍掉了泰王的头盔。泰王坐象又反身一撞,正好使缅甸王储的坐象横对着他。泰王举刀猛砍,正中缅甸王储的右肩,缅甸王储当即血流如注,倒在了象脖子上,缅军见主帅被杀,无心恋战,急忙退兵。
王储被泰王斩杀,缅王后悔莫及,此后150年内缅甸再也没有侵犯泰国。
【活学活用】严格地讲,“擒贼擒王”计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策略,而是一个用计的大方向,就是对敌人的首领“王” 下手。因为“王”是握有实际大权而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物,他是一个组织团结的核心,是集体行动中的一个枢纽。如能“擒王”即可捣乱其组织,破坏其活动系统。常言说:“树倒猢狲散”,即是如此。“擒贼擒王”不仅仅可以治敌,有时还可用它克敌自救,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