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记者安娜在东京的地铁车厢里丢了一个钱包。她在地铁列车停稳后第一个跑出车厢,焦急地对警察说:“先不要放人出站!我的钱包丢了,请你们帮我查一下。”
警察对安娜的遭遇深表同情,但看着蜂拥走出车厢的人群,无可奈何地说:“这站是终点站,暂不放人出站没什么问题。不过,总不能对每一个旅客都进行搜身吧!”
安娜语气坚定地说:“不用搜身,只要让男人们脱下鞋子,查看一下脚背,就能找到扒手。”
“这是怎么回事?”
“刚才我在扒手的脚背上狠狠地踩了一脚,上面一定会留下我的鞋跟印迹。”
原来,安娜当时在车厢时觉得身后的一个男人将一只手伸向她的胸部。她知道如果自己叫喊,就有可能吃刀子。她急中生智,装作被前面的人拥了一下,狠命地向后跺了一脚。
警察依照安娜的提议,让男旅客集中在出口处,并一一脱鞋检查。果然发现有一个男人的脚背上有一块红肿,其形状与安娜的高跟鞋后跟形状吻合。警察在他的身上真的搜出了安娜的钱包。警察好奇地问安娜:“当时你踩了背后男人一脚,怎么能断定他是扒手,而不是一般乘客呢?”
安娜微笑地答道:“我那一脚如果踩了别人,那人一定会大喊大叫,说不定还会臭骂我一通。但是,被踩者默不作声,这说明,他就是扒手,因为怕暴露他的偷盗行径而不敢声张。”安娜在扒手的脚上踩了一下,以此作为记号,终于使扒手落入法网。凭脚上的印迹来识别扒手,实质上属于“借尸还魂”之计。
【活学活用】“借尸还魂”之计是要求处世做人时,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转变对己不利的因素,化被动为主动。借助别人看来不能用的人或物为己所用,往往能收到神奇的效果。
【原文】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注释】 往蹇来返:《易经·蹇 》中说:“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意思是说,往前走危险,就返身离开。
【译文】 等待自然条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敌人,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那就想办法让敌人反过来攻我。
【计名出处】 《西游记》七十六回:“……正中了我的‘调虎离山’之计。”
【讲解】 “虎”喻强敌,“山”喻敌有利之地形、时机等条件,虎于山中则难以制服,敌人在有利的条件下就难以战胜。 智者引虎出山,于平阳捕之,良将审时度势,明察战局,诱敌以利,驱敌以害,或用智谋激怒敌人使之阵脚混乱,行动错误,自蹈死地。
孙策夺庐江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 势力逐渐强大。
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庐江郡。庐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庐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采取硬攻的办法,取胜的机会很小,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了。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他的老窝吧!"于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庐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十分顺利地控制了庐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庐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孙策使用的“调虎离山”之计,正是利用了刘勋的弱点——贪财,引诱其离开自己的地盘而去攻打其它地区,自己好乘机占据刘勋的领土。这样,孙策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了很大的地盘。
【活学活用】“调虎离山”,用在军事上是说如果遇上强敌,要善于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调虎离山,重在一个“调”字,或者用外交手段说服对手离开他的地盘,或者用小利引诱对手——具体的手法还要面对具体的对手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