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垭坪村外山坡上的烈士墓地里,又在增加一座新坟。人们在这里安葬庞小壮。
孙玉华安慰着伤心的娥子:“小壮兄弟是好样的!他为我们彻底消灭‘大布衫’土匪立了大功。他就是我们的同志……他是革命烈士……”
娥子抽泣着:“小壮一辈子都忍气吞声的……是我害了他……”
喻正英:“娥子。不是你害了他,是熊武欺人太甚!这个仇应记在土匪头上……”
娥子:“你们来了,救了我们……他总是想堂堂正正地做人,他做到了……”
孙玉华:“是啊!土匪把你们害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他用生命证明了自己是个堂堂正正的汉子。他死得值……”
娥子:“他总算完成了他的心愿,最后做了件他高兴做的事……他会安心去的……”
庞小壮的新坟磊好了,一块墓碑树在了墓前,上面刻着几个大字——庞小壮烈士之墓。
孙玉华带着大家向墓碑三行鞠躬礼,娥子忍不住的热泪滚落了下来。
枫垭坪区乡乡村村的群众听说“大布衫”土匪头子熊武被抓了回来,而且要在烈士墓前砍头镇法,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没多久,烈士墓旁就围成了人山人海。
五花大绑的熊武被两个身强力壮的民兵架着拖到了墓地前,并强迫他双腿下跪,头对着烈士们的墓碑。孙玉华举起大片刀:“乡亲们——‘大布衫’土匪已经被我们彻底消灭了,匪首熊武也被我们抓到了,从今往后,大家伙儿可以安心过日子啦!”
成百上千的群众欢呼起来,其声音势如排山倒海。熊武胆战心惊,害怕地低下了头。
孙玉华:“我代表县、区两级政府宣布,立即将这个罪大恶极的匪首斩首示众!”
群众又是欣喜若狂的欢呼。
“让我来!……我要为刘区长和烈士们报仇!”赵孟楼从孙玉华手中拿过大刀,走到熊武的身旁,双手握着刀柄,把大刀高高举起,用力向他的脖子上砍去。可是刀口之下,熊武的脖子却丝毫无损。
熊武跪在地上嚣张地“哈哈”大笑:“想砍死老子,没那么容易……老子神灵附体……”
张丙根急了,抢过大刀,又向熊武的脖子砍了几下,仍然是文丝不动,脖子上只留下几道白白的痕迹。
群众鸦雀无声,大家有些担心;难道真像传说中的那样,他是神灵附体,刀枪不入……大家把目光都投向孙玉华。
“狗日的。死到临头了,还想玩点硬气功的把戏……”孙玉华走上前,从张丙根手中接过大刀,“我倒要看看神灵是怎么附体……拿凉水来,让他清醒清醒……”
姜大宽提了一桶凉水走了过来,端起桶,猛地往熊武头上一浇。天寒水凉,熊武不经意地打了个寒颤。就在这时,孙玉华抡起大刀,在空中画出一个漂亮的弧线。只见白光一闪,刀口落下,“咔嚓”一声,熊武那颗肥大的脑壳重重地落在地上,滚到了烈士碑前。
鞭炮声响起,人们纵情地欢呼着,跳跃着……整个墓地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孙玉华面向烈士墓大声喊着:“秀南。秀北。战友们——今天,我为你们报仇啦——”
娥子轻声地对着庞小壮的墓说:“小壮。你都看到了……你可以安心地去了……”
喻正英将手中的小南下递给了娥子:“跟我去吧……小南下需要人带……”
娥子紧抱着小南下,默默地点了点头。
枪声齐鸣。战士们、民兵们用震天的枪声悼念着战友,庆祝着胜利……
数月后。
依然是枫垭坪山坡上的这片墓地。但却是另一外一种景色。青草妻妻,野花遍地。村民们已在烈士墓后和左右两边种上了苍松翠柏。孙玉华和丁俊山、赵孟楼、孙玉穗来到了这里。大家把采撷的鲜花扎成花束,献给每一位牺牲的烈士。孙玉华将一把鲜花放在刘秀南的墓碑前,心里默默地向她告别。因为他已被委任为南下工作队鄂北支队的队长,将带领一支一百多人的工作队继续南下。
一辆军用吉普车开了过来。王文修走下车来。孙玉华一行人迎了上去。
孙玉华敬了礼:“王政委。你怎么来了?”
王文修:“我是来接你的。……南下工作队的同志们都在地区集中了,你这个领导不去怎么行?”
孙玉华:“我来向秀南与战友们告个别,今天就赶过去。”
王文修:“我到了县城,听说你来了这里,我就赶过来了……我也想来看望一下刘秀南和牺牲的同志们……”
说完。王文修走到烈士们的墓前,恭恭敬敬地脱帽,鞠了三个躬。然后,和孙玉华一起与在场的丁俊山、赵孟楼、孙玉穗一一握手辞别后,就蹬上了吉普车。
吉普车向县城里开去。窗外的田野里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到处是农民们在喜收夏粮的劳动场面。道路旁,许多群众用木板车推着,用肩挑着,将刚打下来、最好的夏粮送往区政府。
王文修:“今年是个丰收年啊!”
孙玉华:“乡亲们丰收了,不忘曾解救了他们的解放军,不忘曾帮助过他们的人民政府。都主动把最好的粮食交给政府,支援解放军……”
王文修感慨地:“是啊!中国的农民是多好的农民啊!他们知恩图报,识大局,明大义。我们每一个胜利都离不开他们……”
孙玉华双眼深情地望着窗外,到这片土地来后一年多的经历,仿佛历历在目。浮现在脑海里。
王文修:“玉华。我知道,你对这片土地已经产生了感情。这里有你的战斗,也有你的胜利;有你的眼泪,也有你的欢笑;还留下了你的亲人……这次我推荐你当南下工作队的队长,没有什么想法吧?”
孙玉华收回目光:“王政委。你还不了解我?!我把一切都交给了组织,只要是组织上的安排,上刀山,下火海,我都会在所不辞……”
王文修:“好!我们党就需要你这样的好干部。……现在解放军已顺利地渡过了长江,摧毁了蒋家王朝,离全国解放的日子不远了。……中央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号召各解放区,要派大批的工作队跟着部队南下,就是要迅速在江南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红色政权,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准备……”
孙玉华:“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的!”
王文修:“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将从头开始,你的担子会更重。……过去我们跨过黄河是南下,现在又将渡过长江,到江南去工作。从中国的地理位置上来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南下哟!……过去我们共产党人在南方点燃了革命火种,并携带火种经过艰苦的长征北上,在北方借抗战之风,形成燎原之势,又向南方漫延,直至燃遍全中国……”
孙玉华笑了:“我明白了……”
王文修:“中央高瞻远瞩,不仅是要求往江南派工作队,也要求往西南、西北派出工作队……这次,你弟弟孙玉平就报名参加了西南工作队。很快也要出发了……对了,还忘了告诉你。孙玉平在老家的媳妇魏梅花。是个非常明事理的人。在当地组织去跟她谈了孙玉平的事后,她主动去区里跟孙玉平办了离婚手续,脱离了夫妻关系……现在,韩雨婷也报名参加了工作队,准备跟孙玉平一起去西南地区工作……”
孙玉华什么也没有说,他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他想到了小弟孙玉青,他的眼睛湿润了……他不想让王文修看到,又望向了窗外。
王文修:“……地委采纳了你的建议,已任命了童书文为县委书记,姜大宽任县长,张丙根任副县长,你对他们还有什么交待的吗?”
孙玉华:“没有了。……昨天办理交接时,我都对他们说过了……这几位都是跟我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他们当县里的领导,我放心……”
吉普车驶近了县城。
孙玉华:“快到县城了,我想去城外的烈士墓地看看。”
王文修:“好。我们一起去。……童书文他们知道你准会去那里,一定会在那里等你的……”
吉普车驶到了烈士墓地。童书文、姜大宽、张丙根、顾喜顺,还有抱着小南下的喻正英都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们。
王文修和孙玉华走下车,他们看到已有人在烈士墓前敬献了花圈。他们俩走到纪念碑前向烈士们深深鞠了个躬,然后和大家握手。
童书文:“老孙。我们知道你准会来这里……”
孙玉华:“是啊……要走了,不知什么时间还能再踏上这片土地,我得来告个别呀!”
王文修:“你们新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都来这里了。你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让先烈们在九天之灵感到欣慰。也才能让孙玉华同志走得放心呀!”
童书文:“我代表大家表个态,我们会努力工作的,请王书记和老孙放心!”
王文修:“好!”
孙玉华特意走到小弟孙玉青的墓碑前,把手中的野花给他献上,然后又走到战马小黑的墓前,从口袋里拿出几块糖果放在了墓碑下。
喻正英看到孙玉华悼念完毕,将小南下抱给他:“小南下。再让爸爸看看你……”
孙玉华抱起孩子,慈祥地看着。小南下长得活泼可爱,正咧着嘴向他微笑,他似乎从小南下的小脸蛋上看到了刘秀南的影子……良久,他才依依不舍地把小南下交给了喻正英:“孩子,就拜托你们了……”
喻正英:“老孙。你放心吧!我和老童都没有孩子,这就是我们的亲骨肉……”
王文修:“好啦!同志们。就让孙玉华同志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地方与大家告个别吧!”
孙玉华难舍地与大家拥抱或握手告别。最后在小南下的小脸上深情地亲了一下。
大家正送着王文修和孙玉华准备登上吉普车。这时,冯晓妮挎着手枪,背着背包跑了过来。
冯晓妮跑到孙玉华面前:“报告孙队长。南下工作队队员冯晓妮前来报到。”
孙玉华:“你这是……”
童书文:“她一再要求参加南下工作队,申请是今天上午上级才批准的。”
孙玉华:“好。上车!”
冯晓妮:“是!”
在和童书文、姜大宽、张丙根、喻正英、顾喜顺再一次握手告别后,王文修、孙玉华、冯晓妮登上了吉普车。
挥手再见间,吉普车开动了,下了山岗,开上大路、扬起串串尘烟。在阳光下加足马力向远方驶去……
波涛汹涌的长江上,孙玉华、冯小妮和南下工作队的队员们乘坐着一艘大木船向江对岸驶去。孙玉华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前方,他清楚,在那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又有新的工作和战斗在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