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枫垭坪区政府院子里就来了不少的群众。他们有的全家出动,拖儿带女,有的是老人领着孙子,一时间,区政府里乱哄哄的。
“外面怎么了?”刘秀南在屋里有些奇怪地问。
“大嫂,他们都是来让我们开路条的……”孙玉穗说。
“开什么路条?”刘秀南不解地问。
“现在许多家都揭不开锅了,他们是想外出去讨饭……听说各地都有人上路盘查,只有我们开的路条管用,就三五成群地找上门来了……”丁俊山解释着。
“刘区长。我看就给他们开个路条,让他们出去吧……这在我们家乡是常有的事儿,每年到这个时候,地里没活了,家里没有余粮,不出去讨点,还不等着饿死……”要过饭的赵孟楼同情地说。
“不行……”刘秀南沉重地说,“过去,老百姓挨饿是因为国民党政府不管他们,逼得他们只好出去要饭。现在人民政府成立了,就不能不管,我们绝不能让老百姓再过只有靠要饭才能活下去的日子……”
“那我们怎么办?”丁俊山为难地说,“我们这个区大部分都是山岗旱地,长年是靠天收。今年又遇到大旱,地里几乎是颗粒无收呀……”
“同志们。”刘秀南沉思了片刻说,“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是共产党的政府,就是要为群众解决困难的……我想,先从我们的口粮中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家中确实断粮的群众。然后,一面向县政府汇报,一面想想别的办法……”
“好。我同意。”丁俊山第一个表态。
“我们也同意。”赵孟楼和孙玉穗也爽快地说。
“好。先这么定下来。……我出去对大伙儿说,劝劝他们。”刘秀南说完,走出大门。
院子里的群众一看区长走了出来,纷纷上前将她围住,有几位老人还跪了下来。
刘秀南弯腰把他们一个一个扶起。
“刘区长。行行好吧,给我们开个路条吧……让我们出去讨个活路……”一位老大娘流着泪央求地说。
“刘区长。今年收成不好,是天灾……我们不能再麻烦政府了。就给我们开个路条,让我们出去想想办法……”一位老大爷恳切地说。
“给我们开路条吧……”“让我们出去吧……”群众七嘴八舌地要求着。
“大爷。大娘。乡亲们……”刘秀南看了看周围的群众,深情地说,“我们不是不愿意给你们开路条,我们是不忍心看着你们四处流浪,忍饥挨饿呀……我们是共产党的人民政府,就是来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乡亲们,你们放心吧!只要有我们锅里的,就一定有你们碗里的,绝不会让大家挨饿的……”
“你们真是活菩萨呀!”那位老大娘感激地说。
“其实,我们也不想出去……在外面哪是人过的日子呀……”一位中年人说。
“乡亲们,你们先回去吧……”刘秀南亲切地说,“待会儿,我让我们的同志先给你们送点粮食去。往后,我们再来为大家想办法……”
前来的群众听到刘秀南一席话后,有的点头称赞,有的将信将疑,但还是纷纷离去。
见到群众离去后,刘秀南对丁俊山说:“老丁。我马上将这里的情况向县里作个汇报。你和同志们把粮食分分,给断粮的群众家里送去……另外,也给庞小壮那里送去一份,估计他那里也没有粮食了……”
“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跑山路快……”赵孟楼主动地要求着。
“好吧。就让小赵跑一趟,快去快回。”刘秀南笑着说。
“是。”赵孟楼笑着回答。
孙玉华带着通信员梁小牛一起来到军营,他们在连部找到了正在等候的李连长。
“孙县长。你可来了……我都等不急了,真想把那小子狠狠收拾一下……”李连长一看是孙玉华来了,迎上去就说。
“好。我就要你这个凶劲儿……“孙玉华笑着说,“到时候,咱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准叫他开口说实话。”
“那咱们现在就去?”李连长着急地问。
“走。”孙玉华爽快地回答。
他们两人来到关押周汉民的小屋。这里。战士们已将长条桌、橙子摆得像模像样,俨然如一个审案的公堂。公堂前是蹲在地上浑身发抖的周汉民。
他俩进去后在长条桌后坐了下来,桌档头是连队的文书,他代替了书记员准备做记录。
“想好了没有?”孙玉华问周汉民。
周汉民低头不作回答。
“想好了,就把受谁指派,任务是什么交待清楚。”孙玉华又问了一句。
周汉民哆嗦着,就是不肯说话。
“这小子嘴还很硬的……”李连长凶狠地说,“我看,先把他交给战士们练练拳脚,他就会开口了……”
“不不……我说,我说……”周汉民一听要揍他,吓得连声说着。
“好吧。你一定要说实话!……你叫什么名字?”孙玉华问。
“我叫周汉民……”周汉民回答。
“不对吧……周汉民可是一个中学国文教师。你却连一份简报都写不好,尽是错别字……”孙玉华说。声音不大,但语气很重。
周汉民嘴唇动了动。但没说出来,保持着沉默。
“来人呐!”李连长生气地大声喊。
“到!”屋里屋外的战士一起回答,声音整齐宏亮。
“看来,还是得给他松松筋骨,不然老是吞吞吐吐的,我可没这个耐心……”李连长发起了脾气。
“我说,我说……”周汉民吓得开了口。
“你到底是什么人?”孙玉华厉声地问。
“我的真名叫单渐之,是国民党军统的人……代号是狸猫。是军统汉口情报站派我来的,任务是来这里搞粮食,给国军送去……他们急需粮食……”单渐之开始交代。
“特务就是特务,还什么是军统的人……”李连长愤愤地说。
“那真正的周汉民呢?”孙玉华问。
“被我们杀了……我就是冒名顶替他来的……”单渐之胆怯地说。
“好啊……我们知道的就已经有两条人命了……孙县长。让我把他拉出去枪毙算了!要为我们的同志报仇……”李连长一拍桌子,怒气冲天。
“我看可以。反正这家伙也不肯老实交待……只当我们在追击时,就把他打死了……”孙玉华有意说得很慢,让单渐之听得清楚。
“不……不……不要枪毙我……”单渐之一下跪在了地上,胆战心惊的哀求着。
“那你必须老实交待!如有立功表现,我们才能考虑……”孙玉华说。
“一定老实交待,我要立功……请高抬贵手,免我一死……”单渐之怕死地央求着。
“那要看你说的有没有价值?”孙玉华不以为然地说。
“有价值。一定有价值……”单渐之看到了活下去的一线希望。
“那好。我问你……”孙玉华问,“你是怎么指挥野鹭岛的部队佯攻荷塘镇的?”
“有……城里有……有……我们的电台……”单渐之明白,他只有出卖同伙,才能保全自己。
“具体位置?”李连长急切地追问。
“梅记杂货店……”单渐之说完,瘫倒在地上。
出了门来,孙玉华和李连长都再也忍不住地笑了起来。
“孙县长。配合得咋样?”李连长乐呵呵地问。
“配合得不错!相当成功……”孙玉华笑着说。
“那咱们来个一鼓作气,去把那个窝点端了?”李连长说。
“好。说干就干!……你去组织几个人,我们现在就去……”孙玉华说。
“一班全体集合!”李连长对着营房大声喊。
一班的战士们听到喊声,带好武器跑出营房,很快地就集合完毕,列队站好。
“一班全体战士集合完毕,请指示!”一班长向两位领导作告。
“跟我们抓特务去。出发!”李连长下达命令。
孙玉华和李连长带着战士们迅速来到梅记杂货店附近。在对杂货店作了一番观察后,孙玉华就地向大家布置抓捕方案:“一班长。你带领两个战士去堵住后门。我和你们连长从正门进去。”
“是。”一班长带领两名战士往杂货店后门去了
“我看这样……”孙玉华具体地说着自己的想法,“我看杂货店就梅老板一人,为了不惊动里屋的匪兵,先派一个人去把他引到街上来,然后在外面摁住他,再进去抓里屋的人……”
“行。”李连长赞同地说,“那我先去……”
“你去不行……”孙玉华笑了笑,“你穿着军装,带着枪,还不把他给惊了……我看,让小梁同志先进去,他常为政府来采购用品,跟梅老板熟……”
“好。”李连长说。
“我现在就去?”梁小牛着急地问。
“别急……枪先给我替你拿着……”孙玉华把梁小牛的枪接了过来,嘱咐地说,“要沉住气……想法子把他骗出来……去吧……”
“县长放心。”梁小牛满不在乎地说着。然后,像往常一样的神态,大咧咧地穿过街道,走进梅记杂货店。
“哦……是梁同志……”梅老板一看开门后的第一位客人是县政府的通信员,毫无戒意地迎上来,“梁同志。不知今天要买点什么?”
梁小牛注意了一下梅老板的神情,猜想他还不知道单渐之已被捕的消息,则口大气粗地说:“今天买的东西很多,我记不住,童副县长让我来找你,他正在开清单呢……”
“好。好……”梅老板一听要的货很多,欢喜的说,“我马上就去……”
“你快去快回呀……我在这里给你守着……”梁小牛机灵地说。
“好好……麻烦你了……”梅老板没更多去想,说着就迈出了门。
他一路小跑往县政府去。在一个巷子口,被藏在那里的李连长一把抓住,他刚想喊,李连长的大手已牢牢地掐住了他的脖子。
“快说,电台和那两个人在哪里?”孙玉华厉声地问。
“在……在库房内的小屋里……”梅老板早已吓得魂不附体。
“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孙玉华追问。
“还……还在……睡觉……”梅老板胆战地回答。
“走。带我们去!”李连长继续掐住梅老板的脖子。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拖着他走进梅记杂货店。
进了杂货铺后,梁小牛正在那里守着,他摆了摆手,暗示里面没动静。大家便悄无声息地摸进库房。李连长拍了一下手中梅老板的脑袋,梅老板用手指了指屋角的一堆杂货。战士们上去轻轻地搬开杂货,一个小门露了出来。李连长丢开梅老板,一脚将门踹开,边往里冲,边举枪喊着:“不许动!谁动打死谁!”
两个还在睡觉的懒兵,乖乖地当了俘虏
当战士们押着两名衣冠不整,狼狈不堪的俘虏,抱着电台和手摇发电机从屋里出来时,孙玉华和李连长开心地笑了。
“孙县长。咱们又打了一个胜仗……”李连长兴奋地说。
“这下可把敌人在城里的耳目挖掉了……”孙玉华也感到这真是一件大喜事,高兴地笑着说。
“娘的……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竟没有发现?!难怪这个狗特务能调动野鹭岛上的国民党部队,给咱们搞了个声东击西,害得我们还差点把两辆卡车和两车粮食弄丢了……”李连长恼恨难平地说。
“是啊,我们太麻痹了。差点吃了一个大亏,犯了一个大错误……”孙玉华心有余悸地说。
“看来,这个狸猫特派员在军统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李连长说。
“我看这样……”孙玉华说,“你马上派几个人,把周汉民……哦,应该是单渐之,和这两个通信兵还有电台都给军分区领导送去,上级一定还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对了解敌军情况,破获敌特组织肯定会有帮助的……或许还可以利用这部电台做点文章哩……”
“好!我立即安排。……那就把那个老家伙交给你了……”李连长说。
“我可不要他……”孙玉华笑起来。
“留着他也没用,干脆就地镇法!”李连长说。
“嗯。这是个好主意。正好开展清匪反霸运动,县城里也应该有点声势……”孙玉华沉思了片刻,“这样,我跟童副县长商量一下,再请示上级批准。开一个公审大会,对他执行枪决。让群众看看,还敢为国民党办事,与人民为敌者的下场……”
“这样最好!也算为牺牲的烈士报了仇。咱们几百里路算是没白跑……”李连长快人快语地说。
两人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
快嘴的梁小牛早跑回了县政府,他把又抓了特务,又缴获了电台的好消息告诉了大家,还神气十足地讲了一番他参加战斗的“故事”。大家个个欢欣鼓舞,围着他问这问那,梁小牛一下子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孙玉华回到了县政府,童书文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祝贺:“老孙,你真行哪!又打了一个胜仗。……追回了粮食,抓住了特务,挖出了电台,是三连喜呀……应该好好庆贺一下……”
孙玉华却高兴不起来,他说:“老童。我看庆贺就不必搞了……这也说明我的工作还不够扎实,敌人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活动,我们不但没有发现,还差一点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惹出大祸来,是失误呀……应总结一下教训才是……”
“教训肯定是要总结的……”童书文乃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说,“你这个人,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过是过,功是功……庆贺可以不搞了,但你也不能太自责了……”
“嗯……”孙玉华点了点头,“那我去把情况汇报和检查写一写……”
“这个我已经在起草了……”童书文说,“写完了你看一看,没意见,我们俩就签名送上去……”
“老童。你……”孙玉华还想说什么。
“这事就别说了……”童书文打断他的话,“现在我还有重要的事情向你汇报。”
“什么事?”孙玉华问。
“来,老孙。坐下说。”童书文让孙玉华坐下,又倒了一杯水递给他,“老孙,你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了,我本来是想让你去休息一下。可这事儿急,我非得向你汇报……”
孙玉华:“你快说呀……”
童书文:“从昨天到今天,我们已经接到几个区的电话,因为今年大旱,秋粮收成不好,许多群众家里都断粮了……眼下,也快到年末了……”
孙玉华:“有几个区?”
童书文:“重灾是三个在山丘岗地的区,以枫垭坪区最为严重,刘区长他们已拦回了好几批准备外出讨饭的乡亲了,还把自己的口粮捐给了群众……”
孙玉华听到童书文汇报的情况,十分焦虑:“这也不是办法呀……他们饿着肚子怎么工作?!”
童书文:“我看事情急,你又不在,就先召集县委委员们开了个会。经过大家讨论决定,机关和连队马上开展节粮活动,从口粮中挤出一部分支援灾区,又通知了几个没有受灾的区,让他们想想办法,争取征购一些粮食支援灾区……”
孙玉华:“你们做的对,这个会开得好!……可是,受重灾的是三个区,仅机关、连队节约下来的粮食还是太少了……在无灾区征购粮食,也难解燃眉之急呀……”
童书文:“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
孙玉华在思想里斗争了片刻,还是下了个决心,说:“我看这样,先把仓库里的粮食拿出一部分来……我们守着粮食,怎么能让老百姓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