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泡沫都快自动风干了,我又试试水龙头,水来了。
我想再看一看我的小伙伴,我想回到那间浴室里。
我想让他们再帮我搓次澡。
我想帮他们再搓次澡。
书店故事
推门而入,腐纸浓墨尘灰扑面。
书架满满的排在不大的房间里,通透两室,窗户从一侧的墙上打通,淡绿色的玻璃,像京城旧房上的琉璃瓦。
靠着墙边,摆着两个鱼缸。
不是金鱼,是大黑鲤,长须如龙,墨鳞如蛇,隐在幽绿的水草里。
前台是个木柜,拿红漆涂了,但该是年月渐久,从下往上有了裂痕,如同人的掌纹。柜子正中贴着告示,写着租书的价格,还书的时间。字不是打印,是手写,笔锋冷硬,像刀砍斧凿。
顶上挂着电视,这可能是书店里唯一显得现代点儿的东西,但并不突兀,或许是因为它太旧了,旧的像是从墓里倒腾出来的玩意儿。电视总是开着,不放新闻,不放歌曲,专放武侠,金庸古龙,电影连续剧。
用旧碟片。
有时候碟片划伤,卡了一帧,人物如同要从电视里跳出来,落在这个本没有故事的世界里。
屋里客人仅我一人。
至于老板,他就坐在电视的底下,木柜的后面。
他不抬头看影像,就是听声音,听刀剑碰撞,听人声马嘶,听黄沙漫漫,听万里独行。
木柜上总摆着厚牛皮纸做封面的本子,老板一笔一划在上面写,等过一会儿,挠挠头,想想,再继续。
写故事的笔是旧笔,墨水浑浊,留下故事的纸是旧纸,凹凸不平。
只有老板的手指好看,修长白皙,像是十指都在持剑。
老板爱讲故事,有时候有小孩儿拿来三两块糖给他,他也用心说出童话来,一块糖说一段。
他也给我讲过故事,我拿苹果换来的。
说的是少年出身名门,本该是天生富贵,但父母遭敌手陷害,死于非命。少年离家入世,习得一身武艺,成为武林高手。然后漂泊江湖,找寻仇家。
等斩下仇敌头颅,却又被人告知,你父母当年看似名门,实际男盗女娼,这人是为报仇才灭你满门,而如今你又杀他,这仇怎么解?
我问老板,这故事收录在你所写的书里么?
老板摇头,说不是。
这书里都是真人真事,想要听,就得拿好故事来换,拿真故事来换。
一个人只能换一次。
以物换物,天经地义。
但我未曾见识过故事换故事。
老板问我愿不愿换,我点头同意。
老板笑起来,说为表诚意,由主人家先开口。
他从柜台起身,缓缓踱步,走到鱼缸前。手指轻轻搭在边沿,像是一座拱桥。
鲤鱼一跃而起,尾垂水面,腾空翻身,在他手指上飞过,如跃龙门。
(一)鲤鱼
高中同学聚会,灌多了酒。
七月底,燥热难耐,熟悉的几个同学嚷嚷着一起出去走走,要到河堤去,那里凉快。
说走走,其实还是去吃,所谓的同学聚会,无非是比拼大会,不如意的瞧着如意的眼红,混得好的显摆自己的牛逼之处,氛围在这儿,只能闷头喝酒,菜是半点儿吃不进去的。
只有和相熟的几个人在一起,才真正能放开。
在河堤上找了家露天的烧烤摊,几个人买好食物,沿着河堤坐下,脱了鞋,脚泡在水里,凉意浸透了身子,舒服。
有人喝浑了性子,说要下水游泳,然后就开始脱衣服。一旁赶紧有人抱住他,说你喝多了,还记得游啊!
那位嚷嚷着说,游泳只要学会一次,就是本能,老子这身本事是李鱼教的,扎下去三分钟不用起身换气。
拖住他的人也喊着:李鱼教的怎么了?李鱼那是水生水长,还他妈不是淹死在水里。
这话一出,大家谁都不说话了,连之前说要下水的也默默地站了回来。
忽然听见面前的水里扑通一声响。
一尾大黑鲤腾空而起,溅起水花来。
“我说,哥儿几个,这别不是李鱼显灵了嘿!”有人低声道。
我把身边的酒瓶拿起来,瓶口朝下,白酒咕嘟嘟洒在水里。
“李鱼,你也喝点儿吧!”
十六年前,我并不在北京。
那时候因为父亲去世,不得已寄宿在外地亲戚家中。
居住地是座古城,一江横亘,地分两半,江水滔滔,上衔白河,下流长江,水势豪壮。像我们这种北方孩子,很少有机会瞧见真正的大江大河。
亲戚是个好心人,千里迢迢从北京领了我过去,在当地的学校报了名。因为距离开学还有段时间,于是又专程带我在城市里转了转,顺便去瞧了瞧江景。
江面很宽,江水远看过去是碧绿的,走近了却发现极清,虽然岸边长着些当地称为“绿萍子”的东西,可并不脏。
正值夏天,不少人在江边,有的是散步纳凉,有的是下水游泳。
有几个孩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们不是沿着江边修好的台阶下水,而是跑远了,站在高处,直接抱着膝盖往下跳。
大声叫一嗓子,然后坠入水里,像是小炮弹钻了进去。
胆儿大得惊人。
其中有一个孩子,皮肤黝黑,沾上了水以后,再由太阳一晒,真是活脱脱跟身上长了层鱼鳞似的。瞧着他游泳,简直是种享受,当地人把游泳的“泳”字读作“韵”的音,要说起来,这孩子游泳还真有股韵律的感觉。
他游的不是常见的自由泳、蛙泳,更不是狗刨,那动作说不出来的舒展,看上去不是他在划水,而是水托着他。
这景象让我这北方土生土长的旱鸭子瞧了,真是心生惆怅。
亲戚家离着江边不远,有空我常去转转,但凡我往江边走,就一定能瞧见那游水的小子。没曾想,开学以后,我俩照样能打照面儿。
开学第一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了自我介绍,老师安排我搬了桌子找位儿坐下。
我瞧了眼坐我后排的人,正好是我在江边见着的那小子。
我是新来,想着应该先说话,刚想打声招呼。
他却抢着开了口。
“嘿,老乡!”
后来仔细聊聊,才知道这位是河北人,小时候在白洋淀长大,后来跟着父亲到了这里讨生活,开始也是投奔亲戚,后来扎下根儿了。
我对他说,你游泳的功夫太棒,我不会,只有羡慕的份儿。
他笑着说,想学?我教你啊!
说实话,我应该感谢他,这是个典型北方性格的孩子,能说善侃,经由他的介绍,我很快融入了学校环境,也认识不少新朋友。但我平常和他在一起玩儿的机会却并不多,因为他住在船上。
我去过他的家,就是那条船。
两层,底层是货仓,上层是住家儿,吃喝拉撒都在那儿。
他爸以捕鱼为生,原来在白洋淀就这样,一条船,一张网,就能活。等到了这边,虽然地方不同,但手艺相通,等做的好了些,又开始从事鱼货的批发买卖。
说起来这小子的爸也是个有意思的人,河北口音极重,谢顶,像条胖头鱼,张口闭口就是:这小子,跟他妈鱼一样!
也许是因为打鱼为生,再加上小子他爸说,这小子刚出生就全身黑不溜秋,滑了吧唧,跟条黑鲤鱼似的。
所以他爸给自己凫水如鱼的儿子起了个名字——李鱼。
李鱼游泳的功夫,连他爸都夸。
第一次去他家船上吃饭的时候,他爸妈用铁锅炖了个大鱼头,又拿白酒出来,说喝一点儿,边吃边喝,顺带着就讲起李鱼这小子来了。
说是李鱼七八岁的时候,刚搬到这儿不久,李鱼他爸带着他去河边洗澡。他爸先下去洗了,把李鱼托付给在岸上的朋友照看。
但那朋友是个马虎蛋,把这孩子放一边玩儿,自个儿又和其他人聊起天了。
聊着聊着,李鱼的爹上了岸,一瞧,孩子呢?
赶紧找找!
在水里呢!
七八岁的孩子,正闷头不吭声地往江心游。
他爸急得直跳脚,大声喊:小王八蛋,快给我游回来!
说着,也跳进江里。
李鱼本来自个儿游得好好的,他爸这一声喊吓了他一跳,顿时乱了方寸,头一歪,江水进了嘴巴和鼻子,这一下更慌了神儿,接连扑通,眼瞅着就要沉了。
他爸一瞧,赶紧又喊,别动别动!浮着!
这会水的人都知道,其实人只要不动,平躺着就能浮在水面上,但前提是不能慌,越慌越乱,越乱越沉。可说是这么说,李鱼当时还是个孩子,能明白这道理么?
眼瞅着水咕嘟嘟冒泡,头顶都没进去了。
可没过几秒钟,跟打旋儿似的,李鱼“嘭”地一下从水里翻上来,然后直挺挺地躺在水面上了。
李鱼他爹手脚并用,夹着李鱼,拖到岸边。
抬手就是大嘴巴,抽得李鱼哇哇直哭。
连续收拾了半个小时,李鱼他爹的气才消,猛然想起之前沉水里的事儿,就问李鱼,当时不都沉水里了,怎么上来的?
李鱼哭着说,水里有旋儿,我往里一钻,就被扔起来了。
他爹点点头,说你是命大,你要知道,这淹死的都是会……正说着,突然一想:不对呀,我什么时候教过你游泳了?
李鱼抬着头,眼泪哗哗往下流。
“爸,我看着看着就看会了!”
李鱼他爹讲到这儿,笑得前仰后合,倒是李鱼自己不好意思起来。
于是,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半天才钻出来,手里捧着渔网,里面满是鱼虾。
李鱼,就冲这名字,也知道这小子跟鱼似的,一辈子要和水打交道。
要说他在水里的事儿,能说上三件大事儿,头一件是我亲眼所见,那是我们还在一起上学的时候,他闹出来的大阵仗。
城里码头虽多,但能称得上好的,却只有一个。
那码头底有台阶,上有看台,既能和姑娘从台阶处慢慢开始游,又能从高空跳水轰炸,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是绝好的去处。
但凡独一份儿的,都有地盘之争。
我们学校跟隔壁高中,一到放暑假,就要在江边干仗。普通打打闹闹也就罢了,这是真刀实枪的干,用塑料布包上鹅卵石,照着脑袋来一下,能出紫色的血包,体质稍微弱一些的,当场就有可能过去。
李鱼这种好水又好事儿的主,就是茬架的典型代表。
刚一开始放暑假,他就跑码头上蹲着,朝江里撒泡尿,大有此江是我尿,要想从这儿游,留下买路财的意思。关键是你撒尿好歹看着点儿啊,不过我估计他是成心的,那江里,隔壁学校的孩子正游着呢!
嘿,这一下捅了马蜂窝。
七八个人从水里钻出来,追着李鱼跑。
一个逃,一帮追,跑了有三四千米,李鱼沿着岸边一纵身,进江里去了!
追的人心想,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好么,你以为就你会游泳?于是也跟着像下饺子一样进了江。
可他们不知道,这李鱼进了水里,那就是海阔凭鱼跃,连寻常点儿的鱼虾都不是他的对手,更别提灵长类了。
于是那群学生游着游着,筋疲力尽,游着游着,就往回掉头。
等上了岸,按人头数数,怎么少一个呀!
再一瞧,人在江里呢!伸着手要喊,一个浪来,立刻沉进去了。
这一下大家全慌了,叫大人的叫大人,打电话的打电话,可偏偏没一个人下水去救。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俗话说,下水九(救)人十个死。说的是两层意思,下水溺亡概率大,另外救人容易把自己个儿的命搭进去。因为这溺水的人,但凡身边有个东西,就要抱死,这是求生欲望,怨不得他。可救人的就倒霉了,这一抱,自己使不上劲儿,也跟着完蛋。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话说这李鱼正头前游着呢,忽然听见身后嚷嚷,定睛一瞧,岸边大呼小叫有人溺水了。
此时此刻,他是离着最近的人。
怎么办?
救呗!
就瞧着本来慢悠悠向前的李鱼,一个鹞子翻身,突然折返回来。您要是问这水里怎么鹞子翻身,我当然不能,可李鱼能。
两臂舒展,像是两根笔直的浆,破开波浪,只是三两下就接近了。
要说李鱼,还是厉害,他不像不懂行的人,直接上手就救,而是专门绕到溺水者背后,先用腿顶起腰,再用胳膊肘撑起那人的胸腹,让他先喘上气儿。
等他不慌了,再用臂弯勾住脖子,往岸边游。
打电话找的救援还没来,李鱼就已经带着人上岸了。
紧急抢救,对嘴呼吸,那人长喘一口气儿,活了。
第二天,那学生和家长一起找到了学校。
要说也是没良心,李鱼救了人,那学生家长反倒觉得责任在李鱼身上:要不是追你小子,我儿子能下水吗?
据在场的老师事后描述,别看李鱼那小子平时跟大家嘻嘻哈哈,可那时候,脸沉得可怕。那家长张嘴就骂,李鱼憋着嗓子也吼了起来。
下水是小事儿吗!
那是要出人命的!
没想清楚就下水,没出事还好,真出事了,我能不救吗?您要是嫌我不该救,我再把他扔江里,您自个儿看他沉吧。
这一下,把那俩人臊得脸通红。
老师说,嘿,李鱼这小子,和水沾上边,就成了龙王!
这是我高中毕业前发生的事情,等我考回北京,渐渐就没了和这边的联系。后来发生的两件大事,都是从同学口中得知的。
李鱼高考完之后,没有去上学,而是接了他爸的活儿,从事渔业。
要我说,其实这也不错,因为按照李鱼的个性来说,除非他去当个游泳运动员,要不然什么都比不上江上生活好。
李鱼游水的本事,不知怎么了,越来越好,连他爸都说,这小子快成鱼精了。
除了那帮有事儿没事儿闲得无聊就找他下江的兄弟,还有不少听说他厉害专程找来的。比如有一次,来了一水产老板,也是李鱼他爸的老相识,他听说李鱼有能耐,于是专门求证。
他从船上拿出一条鲫鱼,在鱼身系上红丝带。
他撒手扔鱼,李鱼跳江捞鱼,要是能捞着,以后他给李鱼他爸出货,少百分之三十。
李鱼一听,行啊,你扔吧。
眼瞅着那鲫鱼“唰”的一声进水了,他自己一个跟头也窜了进去。
水面静了十来秒。
一条大鱼被猛地抛了上来。
正是系着丝带的那一条。
可李鱼呢?等了半天怎么还没瞧见?
背后脚步噔噔噔响,这小子不声不响从船尾爬上来了。
当然,这事儿传得邪乎,究竟李鱼是不是真捉到鱼了,我觉得夸张成分较大,可我接下来说的这事儿,倒确确实实是件真事儿。
凡大江大河,必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桥,一个是堤。
可这两样也有不太好的地方。
有桥则高,自杀的人多。
有堤则险,出激流出险滩。
李鱼掌了家里的船以后,就不再是岸边小打小闹的捕鱼了,得往水深的地方去。恰好在他刚开始捕鱼没多久,城里出了自杀的事儿,有一个小伙子因为感情问题想不开,跳江了。
家里人哭天抢地。
既然是跳江,那就在江里捞尸首呗。
反正有堤坝挡着,也不至于被冲到下游去。
关于这捞尸,得再解释几句,临江临河容易出事儿的地方,总有所谓的捞船,他们不是寻常捞鱼捞虾的渔夫,而是专门打捞尸体的。
这种人往往开价极黑,有好一点的,是捞着了再换钱,有的干脆漫天要价,先给十万,然后再说。
这小伙子的家人就碰上了这么一茬儿,属于黑上加黑的,明明已经通过定位,找到尸体了,却不打捞,而是就把船泊在水面上,不动。谁想捞都不行,先给二十万再说。
那家本来家庭条件就不怎么好,再加上儿子去世,这一下更是没了经济来源,要拿二十万才捞?那估计身子都被鱼虾吃没了。于是一家人只得在岸边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鱼正好听见了这事儿。
也没言语什么。
当天晚上,把船远远停了,自己划了一只小船,带着挂杆,捞绳,渔网,悄无声息地下了水。
第二天,家属发现尸体已经安安静静摆在岸上了。
李鱼分文没要。
有人夸李鱼胆子大,仗义,摸黑下水捞尸,这不是一般人敢干的。
但却有人说,这水里死的,是龙王爷要的人,李鱼敢捞,这是找死!这大概是被李鱼断财路的捞尸人所言。
可就连李鱼的老子也有意见,这事儿到底是积德还是缺德,还真不好说,但千万别再干第二回了。以后只打鱼,别再多管闲事。
遗憾的是这话李鱼很明显没听进去,要不然也没有最后这一茬儿。
李鱼在的城市和北方不同,到了秋冬,就是湿冷。
那冷像冰锥扎肉,钻心。
那时候本该歇渔,上岸休养生息了,可李鱼仗着水性好,专往堤坝开船,那儿水深浪急,还藏着大鱼。说起来也怪,这鱼就跟跃龙门一样,偏偏要往堤坝上冲,趁着风大,一个浪头就能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