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个男孩,因住进高层而患上“高楼孤独症”。男孩家在一幢高楼的第20层,买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房子。搬进新家后,男孩转学到妈妈工作单位附近一所学校读书,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每天跟着妈妈早出晚归。由于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加上邻居之间互不往来,没有伙伴间的心理沟通和感情交流。男孩每天放学回家后,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就是看书、看电视,经常一人站在窗前发呆。渐渐地他变得性格孤僻,怕见生人,总是不开心,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妈妈带男孩去见医生,医生说孩子患了“高楼孤独症”。由于高楼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加上环境不熟悉,缺少同龄伙伴心理沟通和感情交流,久而久之引起心理孤独,并诱发焦虑、抑郁等症状。
没有玩伴的孩子易产生孤独感。
记得我们小时候,城市里大部分的住房都是三四层的高度。其中还有许多的大杂院和筒子楼。虽然居住的条件比较落后,环境也比现在的城市环境差很多,但是每天放学后我们都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那是一种现如今生在群楼高立的都市孩子中很难找到的快乐。
现代化的大都市,楼房是越建越多也越建越高。人们被一个个方形的格子隔了开来,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也就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就关上门,一个人在房间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娱乐活动不外乎就是看电视、打游戏、听音乐、看课外书。这样下去,难保他不会孤独。
孩子缺少玩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广泛现象。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伙伴,孤独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经常产生孤独感的孩子更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亲和能力是情商的重要部分,如果将来孩子只会学习、工作,却不知如何与他人交往,是无法适应社会的。
社会风气及孩子的高傲
孤独性格的形成,是因为与生活远离,甚至隔绝造成的。一个远离真实生活的人,就不愿意接触生活,如此会使他们生活在恶性循环中。因为是他们自己孤立别人,所以与别人的接触并不能带给他们快乐,甚至会使他们更加孤独。
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那些与外界缺乏思想与情感交流的人。实际上,无论身在何处,只要缺少对周围环境的了解,与外界无法沟通,那么,就只有面对难以忍受的孤独。可是身为父母的却常常看不透孩子的孤独,也不知道这孤独是缘何而起。
专家指出,社会风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的孤独。由于大人之间的关系、情感的转变,孩子之间的关爱也变少了,竞争意识、嫉妒心理、防范心理却渐渐增强。结果导致孩子在对待同学和朋友上很难以诚相待,必然交不到真心朋友。
还有些孩子是因骄傲而造成孤独寂寞。我们在生活中常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或许成绩特别好,或许具有某方面的特长,以为别的孩子都不如自己。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或者用轻蔑的口吻奚落别人,久而久之,周围的伙伴都离他而去。这时,他才猛然发现自己很孤独、很寂寞。
孩子之所以会孤独,还可能由于自卑心理。当一个孩子自我评价过低时,就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进而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因为身上存在某些缺陷,感到抬不起头来,与人交往时就会变得敏感多疑,总认为别人时时处处在嘲笑、轻视自己,于是尽量不与他人交往。
情绪情感障碍也是造成孩子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见的情绪情感障碍有害羞、恐惧、狂妄、嫉妒、愤怒等,其中害羞和恐惧最易引发孩子的孤独感。因为害羞和恐惧容易使人产生恐惧行为,从而逃离人际交往,离群索居,封闭自我。
另外,有的家庭婚姻破裂也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很孤单、很弱小,觉得别人都看不起自己,由原来快乐的小天使一下子变成孤独的丑小鸭。
教育小贴士
做父母的应尽可能创设条件让自己的孩子结识更多的朋友。既要允许、鼓励孩子与邻居家孩子共同玩耍,还要有意识地把孩子的伙伴邀请到家里来,促使孩子内向的性格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逐渐改善。父母还要经常带孩子外出参加社区、学校、传媒举办的各类活动,让孩子有接触不同环境、不同人群的机会。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有计划地带孩子游公园、参观画展、外出郊游、参加音乐会等。只要坚持不懈,相信孩子一定会远离孤独。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同的人追求的目标也不一样。有的人追求事业成功,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追求精神满足,还有的人追求虚荣。虚荣心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东西,有虚荣心的人总想凌驾于他人之上,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逐渐迷失自己。
虚荣心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它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产生的不良心理。成长中的孩子伴随着自尊心的增强,他们也开始关心起自己在同学中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来,同时还非常注重自我价值的存在。
适度的维护荣誉可起到提醒自己维护自尊的作用。如以不正当的或虚伪的方式去达到自尊心的满足,以求得不真实的荣誉,这就是一种虚荣心理的表现。如有些孩子家里并不富有,但为了显示自己的新潮和时尚,就不惜“打肿脸充胖子”,穿名牌,戴名牌,还不时地请客吃饭;有的孩子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好,但为了得高分,让人刮目相看,就不惜通过作弊等欺骗手段实现;还有的孩子为了面子,竟然不敢把自己当农民的父亲或家庭主妇的母亲介绍给同学或朋友,怕给自己丢脸或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以上这些强烈的虚荣心是一种性格弱点,它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而且还会引发孩子的邪念,使孩子误入歧途。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正确认识孩子虚荣心理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它。
面子观念的驱动
具有虚荣心的人,用扭曲的方式表现自尊心和荣誉感,追求表面上的好看和形式上的光彩。面子高于一切,不顾条件和现实去追求虚假的名誉。
“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行为反映了中国人尊重与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丢面子就意味着对自己的否定,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而生活中的面子问题让许多孩子也开始变得虚荣。当然适度的虚荣不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会推动人的前进,但虚荣若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那么危害就显而易见了,有的会因此为日后的生活埋下了隐患或祸根。
聂枫是一位高三的男生,刚考进高中的时候,他的成绩非常优秀,为人也很热情,他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并获得学校奖学金。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他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是身穿名牌、打扮时尚,还有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他全身从上到下没有一件是名牌,所以每次和大家在一起时,都感觉自己太“土”,太“落伍”。特别当同学们在一起大谈名牌、高消费时,他永远都插不上话、为此他感到失落和沮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似乎总是比人家矮一截。但是家里条件差,确实无法让他穿上名贵的衣服。于是,他在一天放学的路上对一位刚从银行取完钱的老太太实施抢劫,最终抢劫未遂,被送进了公安局。
由于受到面子观念的驱使,很多孩子更加注重自己身上的荣辱和美丑。他们不想被别人比下去,他们觉得“低人一等”是一件耻辱的事。他们更喜欢接受奉承和吹捧,喜欢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享受众星捧月般的荣誉。于是,他们在生活中特别顾及自己的面子。
但是,对孩子来说,他们也是有难处的。因为学校里很多人都崇尚时尚,同学之间课下也总是以流行时尚为话题,自己穿的不好,和大家在一起就没有话说;穿着太“土”的人还会显得有点傻气,并且孩子不想自己看起来太寒酸。于是,他们就会跟着潮流走,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立刻去买什么,把所有的“苦闷”都统统化作这个简单的行动。
虚荣心在生活中会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在不知不觉中,它能给孩子锁定生活的目标。于是,虚荣心强的孩子,在确定生活的目标时,就不太会客观考虑实际的需求,而首先想到的是面子,就要做给别人看。他们要的是面子,所以也不会踏踏实实地去生活和学习。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虚荣心就是追求不真实的光荣感或荣誉感,是一种暂时的,虚假的心理需要。
这种心理是消极的,不健康的。一味追求虚假的东西,会使人形成盲目自大及虚伪的性格,会失去真实,失去尊重,失去实在的追求。
不良的社会风气可能诱发不少人的虚荣心,如当周围许多人都在弄虚作假时,本来诚实的人也会抵挡不住诱惑而随波逐流。近年来,不少孩子比吃、比穿、比地位,就是因为社会上的腐败、浮夸风气、竞争机制的不健全等不良现象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起了诱导的作用。
一位父亲忧心忡忡地说:我儿子上初二,在市里一所普通中学就读,他们班上有许多家境不错的同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开始讲究起来,运动鞋要穿“耐克”的,买衣服选“阿迪达斯”的,一些文具和生活用品也选高档的,过生日要去五星级宾馆或吃西餐……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算差,孩子有什么要求也会尽量满足,但我还是觉得孩子这么小就讲究吃穿很不好。我有时候也会劝他少和别人比吃穿,但他听不进去,说同学们都这样。这么小就虚荣心这么强,以后可怎么办呢?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疯狂地追求物质享受,大吃大喝,还要穿戴名牌,于是便形成了一股追求奢华、虚荣的不良社会风气。由于受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纯朴圣洁的校园也开始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经常听到孩子之间在相互争论:我的衣服比你们的有名,贵得多。而另一个孩子会马上反驳:我的衣服是爸爸出差时在上海买的,是专卖的。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孩子认为父母有责任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一旦父母无法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时,他们就开始抱怨父母的无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孩子甚至做出违法伤人的事情,这是让我们感到悲哀的,同时也是值得引起我们反思的。
另外,受功利思想的影响,许多孩子变得自私,而且在与同学和朋友的交往上永远把金钱放在第一位。所以,在我们看来,他们之间的交往好像在比谁家的钱多似的,钱多的会与钱多的孩子结成朋友,而看不起家境贫穷的孩子。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对孩子的溺爱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更优秀。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它们往往会忽视自己留给孩子的印象或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它们不知道孩子的一些习惯往往和自己的行为有关。
孩子虚荣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一些父母认为只有一个孩子,经济上又负担得起,所以舍得给孩子买高档文具、流行服装。有些父母不注意孩子的修养和对孩子的影响,喜欢在吃穿用上与他人攀比,甚至给孩子大把零花钱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出手大方。父母对孩子一味“吹高”“捧高”,让孩子在别人的赞扬声中长大,从而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
有一位母亲是做生意的,家里较有钱。她为了让读高一的女儿过得有品位,每月给其2000元生活费,另给女儿办了一张信用卡,以便解燃眉之急。有一个月她在核查女儿的账户时,发现女儿在信用卡上透支了近5000元。原来女儿为了巩固“校园首富”的地位,经常在高级餐厅请同学吃饭,遇上同学过生日,她送上的礼品都是品牌服饰。
孩子的虚荣心,就是追求表面的荣耀。这往往是由于父母从小给孩子大量零花钱,给孩子买高档物品造成的。如果这位母亲能从小教育女儿没必要用钱来买虚荣、买地位,相信就不会出现透支生活费的现象。
现如今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总怕孩子受委屈,于是对孩子的要求总是一一满足。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别人差,别人的孩子有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有,绝不能让别人比下来。于是在父母有意无意地纵容下,孩子的欲望开始无限度地膨胀。
此外,很多孩子的父母从溺爱孩子的角度出发,总是喜欢讲孩子的优点,而对他们的缺点却只字不提,甚至在亲戚朋友面前经常夸耀自己的孩子如何的争气。孩子听到的都是赞美的声音,却很少听到别人的批评,而父母对别的孩子常常嗤之以鼻、批评指责。由于孩子对自己客观评价的能力还很差,家长具有绝对权威性,逐渐地孩子就从父母眼中的“完美”变成自己心中的“完美”,再也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
教育小贴士
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放眼世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经常用平静、坦诚的心去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生活中,不要被那些浮华的东西冲昏头脑,在小事上为面子与人攀比,最后输掉的只会是自己的人生。所以要带领孩子正确剖析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放下不值钱的面子,这才是对孩子有效的教育。
孩子很自私,这是一个中心问题。一个孩子很自私的时候,他处处会无礼,会傲慢,只要我要的东西就不给你。他会懒惰,会不孝,他想的永远都是自己,又怎么会顾及别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自私的孩子并不少见。有些孩子在家庭中,独占意识特别强,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均由他一人享用。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便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认为一切都是我的,谁都不能动。
“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父母一味让孩子的这种思维方式发展下去,孩子有可能变成一个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孩子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难以施展。
自私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而且这种自私心理还会严重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从小克服孩子的自私,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
为此,身为孩子的父母,有必要认清孩子自私的真正原因,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来防止和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
家庭的宠爱
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多是孩子在家庭中受几代人的宠爱、保护的结果。人人关心他,人人服从他。于是孩子便产生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至高无上的心理,所以这一代的独生子女被称为“小太阳”“小皇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