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敌人也是你的恩人
西谚有云:“感谢你的敌人吧,是他们使你变得如此坚强。”这句话说的颇有道理,因为朋友会在危难时帮你一把,而敌人却可在危难时成就你。
人们喜欢跟着自己的感觉行动,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影响正常的判断。
他是你的敌人,你就对他充满了鄙视和敌意,完全看不到他的优点,甚至把他所有的行为和语言都当做恶意中伤。可是,你愤怒的情绪其实于事无补。
从你的敌人身上,你往往能够真正地窥视到自己的弱点,认真地总结一下,对你是很有好处的。在现实生活中,要我们记着去感谢那些直接给予我们关心、帮助与掌声的人,这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然而要我们去感谢伤害、欺骗我们的人,我们却很难做到。
20世纪80年代初,年逾古稀的曹禺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戏剧大家。有一次美国同行阿瑟·米勒应邀来曹禺家做客,午饭前的休息时间,曹禺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中间取出一个装帧极为讲究的小册子,上面装裱着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一封信。曹禺逐字逐句地把信的内容念给阿瑟·米勒听,神情庄重而语气激动。信中这样写的:“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人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事后,阿瑟·米勒撰文描述了他的迷茫:“这封信对曹禺的批评,用字不多但却相当激烈,还夹杂着明显羞辱的味道,然而曹禺念信的时候却神情激动。我真不明白曹禺恭恭敬敬地把这封信裱在专册里,并且又一脸虔诚地念给我听,他是怎么想的。”
阿瑟·米勒的茫然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把别人批评自己的信件裱在专册里,这样的行为太过罕见,无法让人理解和接受。然而,曹老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因为他拥有无上的品格——感恩,才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心怀感恩,才会对别人的批评泰然处之;心怀感恩,才会把人家的批评作为赏赐,作为自己进步的阶梯。
在实际生活当中,面对打击与伤害我们的人,与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一样应该受到我们的感谢。前者就像严冬,考验我们的意志,消除我们的骄气,扭转我们膨胀的恶习,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自己的行为,采取更科学的方式生活。前者与后者,就像我们人生路上左右设置的沟谷,他们共同组成人生夹道的轮廓,是我们成长路上缺一不可的护佑神。
有一位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在一家公司做基金研究员时,不知怎地,主管老是看他不顺眼,处处刁难他。而且,当主管邀请办公室的同事下班后到他家吃火锅时,还总是不小心将他忘掉。朋友给自己打气的方式是,去更高级的地方吃更高级的火锅,比他还享受!主管要给他难堪,谁知他更得意!
这位主管分配给他的基金,老是冷门商品,让他很难有业绩上的表现,但是他也不生气。现在,朋友说:“还好他这样对我,否则我现在只能在那里做研究分析。”这位主管的态度逼使他走出另一条路来,现在他在另一家公司的行销企划部如鱼得水。“很谢谢他对我的造就。”朋友说。
大作家歌德说:“世间万物无一不是隐喻。你所与之为敌的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探你自己的胸襟与气魄。”人的胸襟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争一时不如争千秋,更何况你怎么知道,老天爷的布局不是要让你担起更大的责任呢?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埋怨那令你跑得很累的人,恰恰是他,才能使你跑得更快!好好感谢他们吧!这些敌人也正是你的恩人。
2.宽恕曾经伤害过你的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相较于宽容,要做到宽恕一个人更难,因为毕竟这个人曾给过我们至深的伤害,甚至是罪恶的。他让我们在一段时间里,陷入痛苦的深渊,难以自拔。但我们终需珍惜现在,看到未来,让自己生活下去,这就需要抛开愤怒,从心里原谅那个伤害过你的人,让自己获得心灵的平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战争胜利的当天,有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了莫斯科城。在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大家倾城而出,纷纷涌上街头。在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挤得风雨不透。而在这围观的人群中大部分则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苏军尽管战胜了入侵的德国法西斯,但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亲人都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杀害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激怒了原本温和、善良的人们,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将牙齿咬得格格响,一双双充满血丝与复仇火焰的眼睛都齐刷刷地向俘虏走来的方向注视着。
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大批的军队和警察排在愤怒的人群前面,组成了一堵人墙。战俘们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起来,有人喊打倒法西斯的口号,有人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接着人群像潮水一样地向前涌来。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试图阻止,但马上被汹涌的人潮冲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组成人墙,才好不容易将人潮挡住。
战俘们已经来到人群前面,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每向前迈一步都很是艰难。他们有的头上裹着绷带,有的身带重伤,有的失去手脚躺在担架上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
面对着被激怒的人群,德国战俘们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因为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不断地后退。有许多战俘本来就身负重伤、疲惫不堪,又遇如此的阵势,瘫软在地上。担架上的重伤号则被扔在地上,无力逃脱,拼命地哭号呼救。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力挤过人墙,她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
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号,他头上缠着绷带,脸上的稚气表明他应该还没有超过20岁。面对着扑面打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只是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出绝望的哭泣。突然,这位中年妇女停住了,她站在那里,怔怔地看着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的刺痛,因为在这个年轻战俘稚气的脸上,她看到了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
她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着的拳头无力地垂了下来。接着她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裹着的面包,轻轻地递到伤号的面前。年轻的伤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惊恐地盯着面包,却不敢接过来。直到妇女把面包硬是塞到他手里,他才醒悟过来,抓起面包连裹在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扯下来,就狼吞虎咽地大吃。他饿坏了,一定好几天都没有吃饭了。
看到伤号饿成这个样子,妇女缓缓地蹲下身子,她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摩着伤号头上的伤口,失声痛哭起来!
悲恸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人们惊呆了,一个个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整条大街都沉寂下来。过了好久,人们才明白过来。这时,出现了出人意料的一幕:那些老人、妇女和孩子,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各种食品,一齐向受伤的战俘拥去……宽恕对于受害者而言,固然有一种平白损失的感觉,但是一直处在愤怒之中,却使一个人难以重新振作。当然,你可以化悲愤为宽恕,去报复对方,但绝对不如化悲愤为力量,在宽恕中开拓美好的未来。毕竟一切已经过去,我们更应该面向阳光,珍惜眼前的生活。虽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会从中体验到我们的富有和强大。
3.对手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你无时无刻不因为他的存在而恼火,费尽了心思想要战胜他,然而,你却一直无法摆脱他的存在。他像一个无法醒来的噩梦一样缠绕着你,你始终未能体会到战胜他的喜悦,你甚至无法忽视他的存在。对于这样一个你必须要面对的敌人,其实你完全可以把他当成最好的朋友。
把他当成朋友,你才能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不再因他的存在而让自己备受折磨;把他当成朋友,你才能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从他身上广泛地吸收养料精华;把他当成朋友,你才能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你们之间的微妙竞争关系。
董志华不是没有感受到江伟对他的敌视态度,只是他总是假装不知道而已。他们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跨国公司工作,每个人都在顶着巨大的压力工作,尤其是两个实力相当的人在同一个部门工作竞争,难免产生“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
江伟也是一个十分有才气的人,他的方案也常常让董志华刮目相看。
为了与江伟相抗衡,董志华也常常是寝食难安。其实,江伟的存在同样也会让董志华感到不舒服,如果没有他的存在,董志华的压力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其实,董志华也不喜欢张狂的江伟,但是,聪明的董志华更知道,江伟的存在反而让他有了更多的成长空间。于是,董志华对待江伟的态度,多了一些朋友之间的宽容。
董志华对于江伟的优点如数家珍,江伟却常常对别人酸溜溜地陈述董志华的缺点。在这一点上,其实江伟就显示出了更多的小家子气,他封闭了自己前进的可能;而董志华不但没有像江伟一样整日心情沉郁,反而不断地吸收养料前进着。
眼看着董志华的成绩越来越好,江伟整日生活得惴惴不安,最后,他觉得自己实在无法胜任这个工作,递交了辞呈。他走的时候,董志华感到十分遗憾,他看着江伟落寞的身影,觉得自己需要一个新的对手了。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所有曾带给你挫折和磨难的人,都是你生命里的一把双刃剑,他既可以磨砺你的意志,激发你的潜能,也可能让你颓废绝望,丧失自我。他可能是你的清醒剂,让你重新找到自我,奋发向上;也有可能他就是你的穿肠毒药,让你就此一败涂地或彻底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