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积极沟通,就是始终给人以正面的信息,即使传递负面的信息也要做到负面效用的最小化;另一方面,积极沟通也是指主动地与人交流,善于巧妙利用沟通的技巧来鼓舞士气和积累人脉关系。
沟通的技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练习而成的。和许多其他技能一样,沟通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非凡,也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培养。那些领导者也不是天生就具备领导的能力和气质,也同样是在后天的学习中习得的。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多注意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沟通技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领导者的气质。
指正错误,先打一针麻醉剂
理发师在为顾客修面之前,得先涂一些有润滑作用的肥皂泡沫,这也是麦肯利在1896年时期所运用的原则。那时,他正准备竞选总统,有位着名的共和党员为他写了一篇演讲词,并且喜滋滋地亲自念给麦肯利听。这篇演讲词当然有其优点,只是并不合乎麦肯利的需求,他认为这篇演讲词的一些观点可能会引起许多批评。但麦肯利不愿伤到这位共和党员的心,也不想减损他的热忱。只是,无论如何他不能采用那篇演讲。后来,他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呢?
麦肯利说道:“好伙伴,这篇讲词写得很好,真精彩。没有人能写得比这更好的了。有许多场合,我相信这会是最动人的演讲。只是,却不太适合现在的情况。从你的立场来看,保守、稳当的内容当然很好,但我却必须考虑到党的立场。现在,我先写一些要点给你,然后请你回去再照着要点重写一遍。”
这就是麦肯利的处理方法。他写下要点,然后帮着那位共和党员重写讲辞。结果呢?他成了竞选期间最受欢迎的演讲者。
领导者之所以受人尊重,正是因为他们与人沟通的方式委婉、含蓄,让人容易接受,即使在指正别人错误的时候也让人非常舒服。
1923年,约翰·卡尔文·柯立芝登上美国总统宝座。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不错,但工作时却经常出错。
一大早,秘书走进办公室,柯立芝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这几句话让秘书受宠若惊。接着,柯立芝说:“但是,你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也能处理得和你的人一样漂亮。”
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工作中就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方法。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换来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有些话不可以直说,当需要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不妨拐一个弯,用含蓄的方式来告诉对方,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先表扬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迂回之策。
位于费城的瓦克公司,签下合同在费城兴建一座办公大楼,并且要如期完成。事情进行得十分顺利,眼见大楼即将完工,忽然,承包一项青铜装饰品的公司宣告他们不能如期把东西运来。什么?整个工程就要因此而耽搁下来?巨额的罚款!惨痛的损失!这难道都只为一个不讲信用的人!
长途电话、争辩、充满火药气味的对话——都没有用处。最后,瓦克公司决定请高先生亲自前往纽约一趟。
高先生见到那家公司的负责人时,首先问道:“你可知道,你是布鲁克林区唯一取这个名字的人?”那位负责人十分惊讶地回答道:
“哦,我不知道。”
高先生说明道:“啊,是这样的。今早,我下了火车,便到电话亭里查你们的地址,这才发现你是布鲁克林区唯一取这个名字的人。”
“我一直不知道这回事。”那位负责人一面说,一面兴致勃勃地翻开电话簿。“这名字是不寻常。”他很自豪地说道:“我们的家族来自荷兰,差不多是200年前在纽约安顿下来。”他于是滔滔不绝讲了许多他们家族当时来美的事,高先生等他讲完,又开始称赞他公司的规模,并且说:“这是我见过的铜器制造公司中,最清爽整洁的。”
负责人说道:“我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这项事业上。我一直引以为荣。你愿意到厂区参观一下吗?”
在参观的过程当中,高先生仍不忘对那家公司的制造系统大表赞赏,时而还发表一些见解。那位负责人与他谈得十分愉快,所以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向他讲解整个铜器制造的过程,最后还坚持请这位访客吃午餐。你看,到目前为止,这位高先生一直都还没有提到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
用过午餐之后,那位负责人说道:“现在我们言归正传。我知道你此趟前来的目的是什么,只是我没想到我们会交谈如此愉快。
你现在可以回费城去,我保证会在指定日期内把你们所要的东西送过去。”
高先生还没有开口提出要求,便已得到所有承诺。果然那些东西准时送达,大楼也如期完成。
由于高先生理智的做法,成功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倘若他换种做法,强硬的指责和命令对方,结果会如何呢?先称赞别人,就好比牙医在治疗之前先注射局部麻醉剂。虽然还是得在牙齿上钻洞,但麻醉剂已使他不再感到疼痛了。
批评不能不顾时间、场合以及对方的性格、心理,就直截了当、劈头盖脸、冷言冷语,这样根本达不到批评的目的,甚至有人即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被你的态度激怒,从而强词夺理、拂袖而去,弄得不欢而散。而批评之后再做安慰,就有如打一巴掌揉三揉,疼痛会减轻很多,对方难过的心情也会得到缓解。下次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可以试试看,这种“大棒加蜜枣”的策略将会非常有效。
巧妙批评,先自我批评再批评别人
如果贸然地指责别人的错误往往会受到对方强烈的抵触,不仅不能达到说服的效果,反而还会因此与别人结怨,哪怕你是一片好心也一样。这是因为,你的批评无疑把自己放在了好为人师的地位上,你的好心对别人心理造成了无形的压力。但是,如果你在批评对方之前先自我批评一番,就会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再去批评别人就不会让人因为地位上的不平等而耿耿于怀了。
德国最后一位皇帝威廉二世,是个傲慢自大的家伙。他吹嘘他的陆海军队所向无敌,更有甚者,是他在英国访问的时候,公开说了许多狂傲、荒唐的蠢话。他声称自己是德国唯一对英国友善的人;他所建立的海军是刚来对抗日本的威胁;只有他,使英国不致被苏俄和法国所践蹋;是他的作战计划,使英国得以打败南非的波尔人……谁也不相信这些让人震惊的话,居然出自一位欧洲的皇帝之口。整个欧洲人陆都在纷纷议论,英国朝野对此大表愤怒,德国的政治家则都惊呆了。就在举世一片惊愕之中,这位皇帝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便召来大臣布罗亲王,希望他能承担过错。是的,他要求布罗宣称这一切都是他的责任,是他建议皇上讲那些令人难以相信的话。
布罗反对道:“但是,皇上,没有人相信我会建议陛下讲那些话的。”
这话一出口,布罗就知道自己犯了滔天大错,果然德皇大发雷霆。
他咆哮道:“你认为我是一头蠢驴?会犯下你所不会犯的错误。”
布罗知道自己应该赞美在先,然后再伺机进言。但现在一切都已太迟,他必须弥补过错,赶快说些赞美的话。
他恭敬地回答:“微臣没有资格说那些话。陛下在许多方面的成就,臣实难望其项背。不只是军事方面的知识,还有自然科学等其他知识,臣都是望尘莫及。臣曾经听过陛下谈论晴雨表、无线电信或X光,臣很惭愧在这方面一无所知,对物理化学也毫无概念,连最简单的自然现象都不知如何解释。但是——”布罗继续说道:“臣正好有些历史方面的知识,这可能对政治还算有用,尤其是外交政策。”
德皇终于笑逐颜开了,因为布罗已经赞美过他,还有什么不好原谅的?
“老天,”德皇热忱地说道,“我不是常告诉你,咱们是最佳搭档,互补有无。我们应该永远在一起,我们会的!”
假如几句赞美对方、贬抑自己的话,可以使一个傲慢、自负的德皇变成坚定的朋友,你就可以想像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上会多么有用。马上使用看看,绝对有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
承认一个人本身的错误——就算你还没有改正过来——还是可以帮助别人改善行为。下面是克来伦斯·泽休森的叙述。一次无意间,他发现自己15岁的儿子正偷偷地抽烟。
泽休森说道:“我自然不愿意大卫抽烟。但是他的妈妈和我都抽,我们给了他坏的榜样。我向大卫解释,自己如何也在年轻的时候开始抽烟,如何为烟瘾所害,到现在已经是无法戒除了。我提醒他,我常咳嗽得很严重,如果他抽个几年,情形也会跟我一样。
我没有劝他不抽,或是警告他抽烟的危险。我只是指出自己如何染上烟瘾,然后受到如何的影响。大卫想了一阵子,决定在高中毕业前暂不抽烟。好几年过去了,大卫一直没有再抽烟,也没有想抽的意思。
那次谈话之后,我也决定戒烟。由于家人的支持帮忙,我终于成功了。”
人们都有对于权势和威严的反抗心理,都希望地位上的平等。
身为领导者或者地位高于对方的人,若是善于降低自己的威严,而不是依仗自己的权威来压服别人都会奏效;相反,则是无用的。因此,如果你真心地想与对方沟通,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那么请运用这种方法。
隐藏要求,没有人喜欢受指使
作为一位有头脑的领导者,如果想要下属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事,切忌用权威的口气来说话,而应该以提问或鼓励的方式来代替命令。
比如,你希望下属去完成一项新任务时,他却劈头盖脸地发一通牢骚:“我桌上的文件已经堆积如山,这会儿没空。”碰到这种情况,通常领导就会大发雷霆,感觉到颜面受损,从而开始拿出上司的威严:“你必须得做!你先将手头的活儿安排一下,然后一件件去做。”尽管这样会使他将活儿接下来,但他一定不会痛快地把它做好。
事实上,你这时如果换一种口气说,可能效果会不大一样。比如,你可以表达得更有同情心一些:“我十分理解你的工作负担,也知道你有很多事情要做,但问题是,现在这一份额外的差事似乎只有你最胜任,看来要给你增加不少压力了……”如此一来,下属怎能拒绝一位同情和理解自己的领导呢?
一位企业培训师和资深传记作家伊达·塔贝儿共进晚餐,当他们谈到如何与人相处这个重要问题时,塔贝儿说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她写传记《欧文·杨传》的时候,曾和一位与杨先生共事三年的人谈话。这位先生宣称,他从未听过杨指使别人——他只是建议,不是命令。比如,欧文·杨不会说:“做这个,做那个。”或“别做这个,别做那个。”他会说:“你可以考虑这样。”或“你觉得那有用吗?”他常在口授一封信之后,说:“你觉得这样如何?”在看过助手写的信之后,他会说:“也许这么写比较好些。”他不教助手做什么,而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学习。
是的,欧文·杨的这种方法平易近人,而且容易让一个人改正错误,因为它可以保持个人的尊严和自觉。这种方法赢得的是合作,而不是背叛。
但是,我们生活中却常看到很多人心中充满了权威意识,妄图用武力或者恫吓来迫使对方屈服。无礼的命令会导致长久的怨愤——即使这个命令是用来改正很明显的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