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事先探听到对方的信息自然好,如果不能也没关系,你照样可以临时了解他,并根据得到的信息做出反应。当然,这需要你处处留心,自己并有广泛的知识和见闻。
当电器公司的业务员范勃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州作农业考察的时候,他发现很多农家对电器并不感兴趣。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这些家庭,尽管随行的区代表告诉他这只能是白费力气,这些农民对于电器公司丝毫不感兴趣。不过范勃先生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一开始,农家妇女对他的态度并不好,甚至在看到区代表的时候便一下把门关上,范勃先生费了很多功夫才说服这位老妇人再次打开门。老妇人用警觉的眼光审视着他们,于是范勃先生发现需要讲些什么来打破僵局了,“嗨。”他友善地向老妇人打招呼,“你这群杜敏尼克鸡养的实在不错,我想请问一下你能不能卖一打鸡蛋给我呢?”“你怎么知道我的鸡是杜敏尼克鸡呢?”他似乎有些好奇。
“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养鸡。”范勃先生回答说,“所以我认识杜敏尼克鸡,不过,我得承认,女士,我还没有见过比这群更好的杜敏尼克鸡呢。”
“那你为什么不要你自己家出产的鸡蛋呢?”很明显,她的戒备还没有完全消除。
“那是因为我们家的来亨鸡只产白色的鸡蛋。”范勃先生诚恳地回答,“女士,你一定知道,在烹调上,白色的鸡蛋是无法和红色的鸡蛋相比的。尤其是在做蛋糕的时候,我的妻子喜欢做蛋糕,我想她一定会为这些红色鸡蛋而高兴的。”
这时候,这位夫人的态度变得缓和,她请他们进院子来坐坐,范勃先生环顾四周,发现了一个牛奶棚。“说老实话,我想您用这些红鸡蛋赚到的钱一定比您丈夫用他的牛奶棚赚到的钱多很多,不是吗?”老妇人高兴起来,她一边埋怨着自己的丈夫并不承认这一点。
一边邀请范勃先生参观她的鸡舍。
范勃先生和她讨论养鸡所需要注意的事项,赞扬她自己做的那些小设备,过了一会,这位老妇人提起了她自己的邻居们都在鸡舍里安装电灯,据她们说效果不错。她就此征求范勃先生的意见。两周之后,范勃先生得到了这位老妇人的订单,那些鸡在灯光的刺激之中提高了产蛋率。多么好的结果,老妇人得到更多的鸡蛋,范勃先生也得到了自己的订单。可是,如果不是范勃先生先投其所好,用对方的兴趣为切入点慢慢地渗透,他又怎么能做成这笔生意呢?
需要注意的是,投其所好可不是让你信口开河、瞎说胡扯,要是自己没有点真水平,或者根本不了解情况就胡编乱造,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那样不仅达不到“套近乎”的效果,反而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所以,投其所好不是胡吹乱造,先要自己有水平才行,这样才能让人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效果,那自然就能倾心交往啦。
谈对方喜欢的话题,谈对方有兴趣的事物,人与人的距离就会马上拉近。与陌生人沟通时,请记得这个原则:讨论他人感兴趣的话题。
学会赞美他,让他觉得自己很重要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指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或者忘记了一个重要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肯定,但是有些人他们喜欢自我表现,喜欢夸大吹嘘自己,一旦事情成功,他们首先表现出的就是自己有多大的功劳,自己做出了多大贡献。这样做的意义无非是在向他人表明:自己多么重要。所以,结果只能是无形中伤害了别人,最终也不利于己。
林肯说:“每个人都喜欢赞美。”赞美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任何人都无法抵挡赞美的力量。
据说三国时期的关羽为人正直,最受不得别人奉承他,他也最讨厌奉承别人。当关羽得知有个人特别会说奉承话、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吃香的喝辣的,他很生气。于是关羽怒气冲冲地扛着大刀去找那个人,他满脸杀气地对那个人说:“听说你特别会奉承人,今儿你就奉承奉承我吧!”那个人满脸堆笑地说道:“小民会奉承人不假,可我奉承的尽是些小人。关爷为人正直,天下扬名,有谁不知道您老人家最不爱听奉承话,最讨厌溜须拍马的小人,我怎敢奉承您呢?”
关羽道:“量你也不敢,俺今儿要宰了你个巧嘴的小人!”那人一听关羽要杀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说:“小民谢恩!”关羽听他说谢恩,顿时感到疑惑。抡起的大刀又放下了,问他:“你为何谢恩?”那人回道:“关爷过五关斩六将,杀的都是天下赫赫有名的将军。小民这种比狗屎还臭的人,能挨上您老一刀烧高香也求之不得呀!关爷不怕脏了您的宝刀,就快快成全小民吧!”
关羽听到这里,没有再说话。“哼”了一声扭头就走了。那个人站起身来,指着关羽的背影说:“原来他也爱听奉承话啊!”
每个人都自我感觉是孤独的,都渴望别人的肯定和认同。因此,赞美之词正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要。虽然有些赞美之词让人听起来感觉近乎奉承,但是你却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出了自己对他人的敬意。前面这则故事中的“溜须小人”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赞美的力量,满足了关羽的虚荣心,因而得以化险为夷。有句非常俗的俚语:“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虽然有些刻意的夸大,但是却透露出赞美在沟通中所发挥的巨大效用。
人类本质里最深层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你要别人怎样待你,就得先怎样待别人”。
唐纳德·麦克马亨是纽约一家园艺设计与保养公司的管理人,有一次,他替一位着名的鉴赏家做庭园设计。这位屋主走出来作了一些交待,告诉他想在哪里种一片石南和杜鹃花。
麦克马亨说道:“先生,我知道你有个癖好,就是养了许多漂亮的好狗。听说每年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展览里,你都拿到好几个蓝带奖。”没想到,这一小小的称赞因此引发了不小的效果。
鉴赏家回答他:“是的,我从养狗中得到了很多乐趣。你想不想看看它们?”
就这样,这位鉴赏家花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的时间,带麦克马亨参观各类的狗和所得的奖品,甚至向他说明血统如何影响狗的外貌和智慧。
最后,鉴赏家转身问他:“你有没有小孩?”
“有的。”我回答:“我有个儿子。”
“啊,他想不想要只小狗呢?”他问道。
“当然哪,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那么,我要送一只给他。”鉴赏家宣称。
于是,鉴赏家告诉麦克马亨怎么养小狗,讲了一半却又停下来。
“你大概不容易记下来。我写一份说明给你。”鉴赏家走进屋里,打了一份血统谱和饲养说明书给麦克马亨。就这样,这位鉴赏家不但送给麦克马亨一只价值好几百美元的小狗,还在百忙中挤给他75分钟的时间——这完全是因为麦克马亨衷心地赞美他的癖好和成就的缘故。
曾统治过大英帝国的狄斯莱利说道:“同人们谈谈他们自己,他们会愿意听上好几个钟头。”关注他人,赞美他人正是因为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只要你不是让他感觉到你的虚伪,那么他就会为你敞开心灵的大门,用真诚和热情来回报你。
人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因为这是别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一种认同,也是代表着自己的一种存在的价值。渴望被人赞美是人的一种共性,被人赞美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的一种需求。
乾隆皇帝是个生性好玩的人,喜欢在处理政事之余品茶、论诗、题字。有一天,宰相张廷玉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刚想休息,乾隆忽然来造访,张廷玉感到莫大的荣幸。他激动地对乾隆说:“臣在先帝爷手里办了13年差,从没有这个例。哪有皇上来看下臣的,真是折煞老臣了!”张廷玉深知乾隆好茶,命令把家里的陈年雪水挖出来煎茶给乾隆品尝。乾隆很高兴地招呼跟随前来的人坐下,“今儿我们都是客,不要拘泥君臣之礼。坐而论道品茗,不亦乐乎?”
水开后,乾隆亲自给各位泡茶,还讲了一番茶经,张廷玉听后由衷地佩服道:“我哪里懂的这些,只知道吃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样的水和茶,我从没闻过这样的香味。”旁边一大臣也附和道:“皇上圣学渊博,真叫人瞠目结舌,吃一口茶也竟然有这么多学问?”乾隆听后心花怒放,谈兴大发。从“茶乃水中君子”开始论起“孔孟之道”,真是妙语连珠、滔滔不绝。众臣都洗耳恭听。
乾隆的话刚结束,张廷玉称赞道:“下臣在尚书房办差几十年,只要不病,与圣祖、先帝算是朝夕相伴。午夜扪心,凭天良说话,私心里常也有圣祖宽、世宗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想法。只是我为臣子的尽职尽忠,对陛下的旨意尽力往好处办,以为这就是贤能宰相。今儿个皇上这番宏论,从孔孟仁恕之道发端,譬讲三朝政纲,虽只是三个字‘赴中庸’,却能振聋发聩令人心目一开。皇上圣学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他人也都随声附和,乾隆很是高兴。
张廷玉之所以能够说的乾隆满心的欢喜就是因为他巧妙运用了赞美之词,这些无非是夸奖乾隆的学识渊博,让乾隆感觉到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岂能不高兴?
但是赞美也有赞美的技巧,赞美的意义就在于让对方认识到自己很重要。因此,赞美之词要言之有物,不能空洞,当然也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那样就显得没有意义了。所以,赞美也要讲求新意,要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如果你找到了对方的这点就不妨把它放大,这样对方就会感到惊喜万分。无论是前面故事中的“溜须小人”,还是唐纳德·麦克马亨,亦或者是张廷玉,他们之所以打动别人的方法正在于他们快速抓住了对方的闪光点,让对方感觉到的确如此,这样赞美的意义就达到了。
赞美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对方在你的赞美声中得到需求的满足时,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肯定你的工作,于是你们之间的沟通就更易于开展,这时你会真正地从内心感觉到赞美原来让沟通如此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