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71900000003

第3章 不想随便以一种基调定格人生(2)

接近晚上的时候,株洲晚报那位朋友也跑来长沙,约我去“熬吧文化会所”参加一个饭局,说是与北京的几个媒体同行以及网络名人慕容雪村等,他们正好在长沙举办一个文化讲座。熬吧是长沙的一家读书沙龙会所,不定期地举行各种主题讲座或作家见面会。

我总是自闭着不想见人,特别是名人,懒得一大圈人相互寒暄,不自在。依旧借故推掉了,然后自己跑到一个大厦餐厅里吃了辣辣的湘菜。我喜欢一个人独立而陌生的行事风格。

待他们饭局结束,报社的那位朋友还是一再电话催促我过去彼此见个面。我不好再推辞,于是硬着头皮跑了过去。然后加入了他们一桌人的喝茶和座谈。同座的除了曾因网络写作而大红的慕容雪村老师,还有株洲一个杂志主编、北京一位文化媒体记者以及熬吧读书活动负责人等。我做了一个安静的旁听者。

喝茶聊天的状态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离开长沙,包了个车在黑夜里奔回株洲。在一路南下的黑暗路途中,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抓紧时间,又如何才能逃脱时间呢?匆匆的时间追逐,让我们每走一步路都被时间所控。

火车、人以及开往远方的路途

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当他们进入坟墓时,他们的歌还没有唱出来。

——梭罗

夜晚赶到株洲,某个五楼的咖啡馆里,一场由当地年轻人举行的民谣弹唱会正接近尾声。几个学生模样的歌手在舞台上演唱。没有好的音响设备、没有完整的舞台、没有专业的音乐背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正在追随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正在用他们的方式表达自己。

这样的一场活动几乎能聚集着这座小城市所有不甘寂寞的青年。他们每周五相聚一堂,弹琴唱歌,然后去湘江边畅谈稚嫩的理想,勾引纯真的爱情,疯狂地消费着青春构思。从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十年前的很多影子,以及呼啸而过的青春。

但不必留恋时间,我们要尊重生命的有序流逝和无常。次日,我踏上了开往云南的火车。

火车刚跑过郊区一片绿色的田野,脑中反复想起的是在西湖边听到一个流浪歌手弹唱的那首《火车开往远方的城市》:“火车开往远方的城市,一路重拾青春的歌声;发黄的铁轨,卸下了重担……等我们老去,带上木吉他,回到自由简单的时光。不知不觉走了多少年,不知不觉迷失在远方……”

歌词记述的一如我此刻的心情。后来获悉,那个流浪歌手也离开了杭州,带着他的吉他和音箱以及一辆电动机和那份疲惫的心,回到了远在广西的村庄,消失在游客的视野中。

我们都走在飘摇不定的路上。也许人生在世,无论是流浪歌手还是街头一名清洁工,每个人都在寻求改变,都在尝试到底用什么才能填满自己的未来。

有些旅途,只适合一个人的孤独。孤独是人生的本质,也是生命的真相。在株洲时我就放弃了去湘西,选择了直接奔向昆明。

深夜,火车路过湘西时,穿过一个又一个山洞。我躲在黑暗中的卧铺上,感官格外敏感,无法在火车的前进中安住身心。

从湖南到昆明20多个小时的旅途,我一直没有入睡,就那样躺着,回想着自己这么多年的漂泊生活——仿佛一棵并不坚定的小树,脱离大片森林抵抗着狂风,只为寻求一点单独的阳光,同时又还没有坚固的根基。一边与自然做着斗争,一边又要努力战胜自己,以让枝节繁茂,叶子变得更绿。

火车呼呼地带着我向前,可是,我们还有回头路可走吗?

从我们脱离母体时开始,就一路在跌倒中摸索经验、积累习气,在迷茫和难以预料中向前冲去。哪怕前方的路沟壑密布悬崖丛生,让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也找不到可以回头的突破口。当然,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我们所有的痛苦、喜乐都是自己若干选择后的累积结果。

或许火车旅行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给自己一大片空白的沉静。当自己在车上被逼得无聊到需要数呼吸声来打发时间时,我们也许会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和反省一切过往行为。由此,我们也多了一个改变心性的潜在机会。

合理地认知到自己的缺陷和阴暗面,才是让心转向圆满的前提条件。

天亮时,火车还远远没有到站。车厢里的人们都显得很急躁,早早地洗漱、收拾好东西,随时做着欲逃状,仿佛要去争抢第一束光,抑或是出站口有一大堆黄金在等着他们。

我从床上翻了个身,将头探了出来。突然被一个中年妇女的惊叫声吸引。只见她趴在车窗上,对着外面的景色高呼:“快看,好多的山,山上全是各种漂亮的房子。”

整个火车上只有她在欣赏窗外的美景。

而她的惊叫声也迅速被埋没在他人的忙碌之中,没有人理睬。

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她的雅情。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她对我报以礼貌性的一笑。

这时我出于好奇,打量了下她全身。只见她衣着素净地坐在自己铺位上,静观着窗外,面前的小平台上放着一个普通茶杯和一本书。她的这份恬静与隔壁铺位上五个叽叽喳喳在化妆的女人形成鲜明对比。我对她更好感了起来,她应是一个心静而热爱大自然的人,又有着淡然而富态的知足。可是当我的目光再往下移时,心刹那抽搐了一下。她竟然没有双腿……这时我才注意到她旁边静静躺着的一对拐杖。

是那个民谣歌手小娟吗?

但转瞬一想,肯定不是。只是她们有着共同的那份脱世的恬静与朴素气质。

主动和她打了个招呼。

可耻的是,我心里抱着的还是一份好奇和同情心。怎么也无法将她乐观、淡定的面容和她残疾的身体联系起来。

她礼貌地回敬了我一个招呼,并开始亲切地问候起我来。这让我们的交谈很快变得顺其自然。原来她是台湾人,每年这个季节她都会来云南,探望她资助的两个贫困山区孩子。她说:“他们太需要帮助了,如果我们不对他们伸出援手,他们就将失学,然后一辈子在山区走不出去,又继续他们父辈的生活。”

德兰修女说过,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善良的心去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她起身从一个袋子里拿出包茶叶,一边泡茶,一边对我说她因为并不急于赶时间,所以每年都会选择坐这趟从上海开往昆明的列车,看看沿路风景,当是一次清心旅行。

这时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打在她脸上。车厢里的广播正在播报关于列车晚点的消息,引来那些早已收拾好行李急着出逃的旅客一阵阵的谩骂。我和她都不是急性的人,干脆安心坐下来聊天。心想多认识一个人,也多一份对世界的了解。她问我这次出来主要是做什么,我说随便走走,没有具体目的。其实,我真的是盲目地行走。

我担心触碰到她的心理敏感,并不敢多问关于她的身世。但她是开阔的,也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只不过她的故事隐在了岁月的脸上,让她懂得了从大自然细微之处感受快乐。

火车进入昆明站,她还满脸微笑地说:“其实我失去双腿,是上帝不想让我再劳累着赶路。那我就应听从它的旨意,做一个享福的人……”

下车时,我帮她拿着行李走出站台,告别。

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小小的失去、挫折而沮丧、愤怒、退败。其实世界总会给你打开一扇新的窗。

离开旧有群体,我们独自流浪

人生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叔本华

到达昆明,这座城市让我联想到的是一个老诗人、一支怪异的乐队和一个消失十年的青春期兄弟。

火车站广场异常热闹。我没有在火车站附近直接坐车离开,而是背着双肩包先随意地顺着各种不知名的马路散步,感受下这个城市的气息。穿过陌生人群,一条条地穿梭,努力寻找幻想中的春城模样,那应是一个种满鲜花和植物、略显文艺和小清新的城市。

九月的阳光还很强烈。

走了很久,发现自己热爱的是昆明的土豆,它们叫洋芋。和我小时老家一样的名字、一样的口味。每路过一个卖土豆的摊点,都恨不得买上一盒,然后浇上厚厚的辣椒饱食一顿。在这个城市,鲜花和植物没有寻到,却意外地寻找到了童年的味道。

那位消失了十年的青春兄弟,还记得那七个土豆吗?

他是昆明人,也可以说是个昆明诗人。因为他的行为像诗。

十年前,我们都在武汉上大学,那时我们还都留着一头长发,习惯于我行我素、独来独往,是校园的另类。我们脱离寝室,在校外一些小巷子里租住农民房。有时他住南门,我住东门;有时他住东门,我住南门。总之,那几年都没能逃出学校周边那个圈,终日游荡于周边城中村混迹青春。

有一段时间我们甚至幻想把那些城中村发展成“格林尼治”艺术村。

他疯狂地热爱诗歌、电影、酒精,受法国新浪潮电影和美国垮掉派文化影响较深。有很多女孩子追他,常常会有人将鲜花送到他租住的楼下,或是在他回屋的某个巷口堵他。他几乎不上课,唯一与学校的联系就是他担任电影协会会长,要主持一些与电影相关的活动或讲座,放一些先锋电影。

因此,他昼伏夜出,整日躲在出租屋里看电影、喝酒、拍DV、拒绝姑娘。而我那时也一样,写小说、玩乐队、淘打口、看演出、穷困潦倒。

记得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我们每个夜晚都在南门或虎泉的某个夜市摊上谈论理想。又常常凌晨提着两个酒瓶去逛校园,甚至半夜在雨中踢足球,然后和干扰我们的保安打架。毫无疑问,他是那个阶段陪伴我最多的青春兄弟。突然有一天,他站在七楼的阳台,给我发来一条现实而又诗意的短信:“我穷得只有七个土豆了。”

其实,我比他更少,常常穷得只有两个土豆。

再后来没过多久,他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退学离开了武汉。那年他大四,离毕业只有一个学期,人们都替他惋惜。

某天,他们系主任把我约去谈话,说可能是我的行为影响了他,弄得我满身的自责。可是回头一想,我有这么大影响吗?我们只不过是喜欢同一种理想同一种生活方式而已。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的路只能由自己负责。

他迅速而隐秘地离开,出租屋里还留下一堆空空的啤酒瓶和几箱子书,像自我导演的一场行为艺术。我从其中挑出一本《达达主义》收藏。再也没有见过面,从此失去了彼此的消息。

《无量寿经》中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朝着自己的方向,也在不断地离开旧有的群体。

已经将近十年过去了,在我到达昆明之前,曾试图找他,但后来还是放弃了。同一个太阳底下,有那么多的人出生、离去,同一辆火车上,有那么多的人上车、下车,我们不可能一直同行。

更何况十年的时间,早已改变了彼此。我们都不再是过去那个人。他,也可能早就忘掉了我,以及那段垮掉的青春。

总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在做着无常变迁,每一刻都是崭新的,不必执着于过去。

昆明最好的地方在于它的太阳。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时以上,常年阳光闪耀。这是独属于这个城市的特别之处。

我找了一家酒店,在昆明共住了三天。

无论走到哪里,我似乎并不太像一个游客,因为我对所有的景点都没有太多的兴趣,也懒得拿出相机去拍照留念,只是随性地到处走走。去了微博上一个本地女孩推荐的云南大学和资深音乐DJ曾克所介绍的文化巷。三天的时间,进咖啡馆成了阅读之外的唯一消遣。

酒店房间很大,条件较好,住着比较舒服,这引起了我的懒惰心。

白天拉开窗帘,太阳直直地射在房间里的植物上,照亮每片叶子和泥土。有时,我会盯着那些绿色的叶片发呆,观察它们生长的茎脉细节,一直延伸到叶尖。它们散发出的清香也如茶叶一样,毕竟它们都是树叶,有着相同的本质。

只是人们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定义和想象。

晚上,一个人面对着偌大的房间,总是害怕那些黑暗角落或不可知的地方,幻想着会不会陡然跳出一个恐惧之物出来。于是整夜整夜将灯开着,试图让一切都能光明地显现在眼前,减少对不可知之处的猜测,甚至是自己恐吓自己。

我不明白这些念头从哪里产生。也许源于我对下一刻不确定性的恐惧,也许源于不想承认的懦弱。

随着晃悠之愿,下一站,打算去大理。

就在我准备离开昆明,收拾完行李退房时,看到走廊里到处放着的花束,脑中突生一个奇怪的念头:去当一个养蜂人。

用一辆大卡车带上所有家当和几十桶蜜蜂,走一个地方住上几个月,然后又奔赴下一站开启新的短暂生活。永远追逐着花季,永远充满下一站的希望。山区、平原、丘陵,热带、亚热带,天南海北地漂,做大自然的流浪者。融入每一个地方群体,最后又陌生地离开。

全世界每一寸土地都是家,每一朵花都是粮食。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感受它的光芒万丈。同时,培养人性的豁达与贴近大地。

父亲也常说,他老了坚决不跟随我来城市里生活,而是独自去放羊。在老家那大片的后山上,有几百亩地的森林,那是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他像一位哲学家一样忠诚地守护着他的土地,并忠爱那里。

他在那片土地上经历自己的人生。而我,总是企图脱离生活。

每个人的一生,只能由自己去独自体验和完成,是自己生命之旅的撑船者。是的,“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行走及其所遇到的,略显苍凉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狄金森

他们夸张而戏谑地说,世界上最慢的火车是从昆明到大理的。

整整一夜的时间,我从昆明到达了大理。由于提前没有计划,出站时还有些茫然。幸好我将自己武装得很好,帽子、墨镜、耳机等,没人会注意到我的慌张。

简单地吃过早餐,住进了一家很普通的旅馆。我知道大理古城有很多青年旅馆,但有时想刻意避开每天陷入同一种体验。在旅馆洗了个澡,出发去古城,在当地人指引下跳上了8路公交车。

车上,我犹豫着要不要和一个在大理开咖啡店的傣族朋友联系,此前她一直跟我说,来大理她给我当导游,或者是把她的车借我独自自驾着去玩。不过我始终有些害怕见人,也害怕给别人添麻烦,还是放弃了。

一路都在放弃别人的约请以及主动邀约他人。没有什么比一个人更独立自在,好像真的除了孤独,自己一无所有。也没有什么真正算得上朋友的人,甚至可以随时在这个世界上缺席。

我一直喜欢一个人旅行,把自己置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渴望热闹时可以随时融入一个纯粹陌生的群体,来去自如。

大理,坐落在海拔4000米的苍山脚下,旁边是洱海。洱海其实并不是海,而是中国的一个内陆大湖。

大理的天空很蓝,清澈的云朵飘浮在山脉和头顶之间,让人更近层次地感觉到“唯我独尊”。只是一切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寂静。当整排整排的白族人居所那白洁的墙壁立于眼前时,我不自觉地低下头察看自己全身,想要去清洗自己,誓做一个透明洁净的人。

同类推荐
  • 世界屋脊之书

    世界屋脊之书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活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世界屋脊之书》就是作者在世界屋脊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想起这些群山,正如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所说,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夜空中的星辰或如晨曦,它到达了路的尽头,越过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
  • 未焚诗

    未焚诗

    本书收录的诗篇有:路不拾遗、跳舞好吗、俯瞰、对面、外景、无情诗、飞机、田园诗、寓言、笔记簿、练习曲、新旧句、家居诗等。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本丛书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湖北文学发展的现状及与当代中国文坛的联系、荆楚文化文学传统和地域文化意识在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中的表现、湖北作家队伍的构成与创作质量的关系、湖北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与主要成就等问题。既注意到生活和创作在荆楚大地上的作家的某些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共性,也充分正视其多元繁杂的特点。充分展示近20年湖北文学成就,指出其某些缺失,分析湖北文学未来的走向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中外科学家故事精讲

    中外科学家故事精讲

    本书收录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其中有“鲁班的故事”、“华佗拜师的故事”、“天文学家张钰哲”、“钱学森回国的故事”、“近代科学之祖——伽利略”、“发明避雷针的人”等。
  •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博览群书,终身酷爱读书。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熟读《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在后来的半个世纪,他还一直爱不释手,直至生命垂危的最后的岁月,他在病中还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还时常很有兴致地和身边的同志谈论和评说。本书重点将讲述了毛泽东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的批注、评论和轶闻趣事,不但让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而且学习伟人的读书方法和智慧。
热门推荐
  • 世界古文明

    世界古文明

    本书共分三章,内容包括:发掘神秘的史前文明、5亿年前的人类脚印化石之谜、贾鲁人为何遗存食人习俗、寻觅远古文明的渊源、悉数遗留的古国文明。
  • 柳蔓萧萧离草依

    柳蔓萧萧离草依

    你我从相遇就是一场阴谋,从那时起就已经注定我们此生必定会相杀到底
  • 不一样的心灵成长之路

    不一样的心灵成长之路

    心灵成长不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喜悦和充实感的过程,在心灵不断成长下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生活。获得心灵成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生活本身,通过在每一个当下,活出真正的自己。本书揭示了一个在这个社会、文化、只能高度文明的世界里似乎已经被遗忘了的问题——如何全能地生活和热爱我们的生命。
  • 万劫天国

    万劫天国

    这是荒古以来的一大奇迹,人人皆可称王的神奇世界!秦峰穿越而来,坐拥千妃,脚踏万国!“这狗好厉害啊,顶的上六品官员了。”秦峰眼睛瞪圆了,身怀“奴役空间”的他,想到了无限可能!“呃?这世界的帝王好像不懂装逼?”这是三十两买王位的世界,这是悲催和亲男成为万古一帝的故事!
  • 驭灵大师

    驭灵大师

    一片光使他重归了世界,使他踏上冒险未知而又新颖的征途,他的“武力”区于世界,已脱离潮流,可是他却遇强则强、逆流而上…
  • 那个偏执的少年

    那个偏执的少年

    经过一次意外他们相识,天降奇缘。到相知,到相爱。最后因重重的打击而分散。四年后,林蕊拉着行李箱走在人行道上,抬起头看到他朝思暮想的人,当时呆滞了。最后因为缘分而又重新开始他们的生活。
  • 一世风云与你携手相伴一生

    一世风云与你携手相伴一生

    “等一下,这只人妖怎么带回家了。”某只迷茫的说。某只邪魅的说“嗯,人妖?那你说我,是人?还是妖?嗯?“二话不说,娘子请上塌。“你简直惹的人妖共愤!”缩在被子里不肯出来,在被子里泄愤的某只。
  • 一世无忧:霸道警花追夫记

    一世无忧:霸道警花追夫记

    “我们一直在寻找爱情,却不知道爱情是,有一天当你停下来,开始用心去爱一个人,成为那个他觉得对的人,才是真的爱情。”她15岁进入军校,要成为他那样的人。18岁离开军校,是为了找到自己,一个让自己喜欢自己的自己。如此追逐,就是为了有一天,成为你眼中对的那个人。半生追逐,一直错过。他是斯年,她是无忧,青梅竹马,斯年无忧。
  • 我的美女主公

    我的美女主公

    什么?主公你离家出走,住我家?什么?我的大小姐是你妹妹。什么?大小姐你也要住我家?这回热闹了,人生美好生活开始了。
  • 白玉雕龙

    白玉雕龙

    从唐花接近她开始,到带她离开唐家堡,回到这里,发现了密室的日记,这整个过程,她立时回想了一遍。她发现里面竟然充满了漏洞,只不过她一点也没发觉而已。唐花怎么可能对她这么痴迷?痴迷到不惜背叛唐家堡,带她逃走?她太傻了,大概这是少女的通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