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把握机会,立刻行动
当今社会,机会总伴随着成功和巨大的财富,许多成功人士都承认机会在自己的事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机会也总是稍纵即逝,要抓住它并不容易。于是许多同学都抱怨没有伯乐来发掘自己这匹千里马,把其它同学的成功都归结于运气,真的只是运气吗?
一家公司里有A、B、C三个职员,他们都认为自己怀才不遇。A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展示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B比A更近一步,他打听了老总的上下班时间,算好他大概进电梯的时间,遇到老总,跟他打了几个招呼。而他们的同事C的准备则充分了许多:他详细了解了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了老总毕业的学校,他的处世风格、关心问题,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然后,他也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熟悉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这个故事可谓是抓住机会的典型事例。同样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A、B、C三人却各自做出不同的反应:A的行动只停留在想象上,没有实际行动;B行动了,却没有抓住要领;而C经过充分准备,抓住了要领,成功博得了老总的青睐。同样的想法,不同的做法,三人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可见,机会并不是运气的产物,不仅要有抓住机会的想法,而且还要有意识地培养抓住机会的能力。
当然,我们身在校园,不可能去算准时间等老总,但是我们却有自己的办法去发现机会。
还记得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大家都还在混日子的时候,她已经跟着教授外出接活挣钱了。我很惊讶,一定要问个为什么,于是她解释道:“每个人都认为教授不给他们实践的机会,觉得他偏心。其实不是。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位教授难相处、脾气古怪、讲课差劲,对他敬而远之,我不这么认为,我知道他在业界颇有名望,如果能得到他的引荐,以后的道路会宽敞很多。既然山不就我,我就去就山吧。他的课我准备得很充分,预习复习样样不落,还时常找机会问他问题,一来二去,我们自然就熟捻了,”说到这里,她笑了一下,“这时,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迎刃而解的呢?”
我听后颇为感慨,在大多数同学怨天尤人的时候,只有她抓住了机会,怎么会不成功呢?我们都在抱怨没有机会,殊不知机会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根本不缺少机会,而是没有掌握抓住机会的方法。
June是一名普通的台湾大学生,样貌不出色,成绩也很普通,尽管有些才华,却不足以让她脱颖而出。更为糟糕的是,她的专业就业率奇低。到了大三下学期,大家都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奔忙,June也开始着急了。她曾经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其它同学却对她的做法不屑一顾:“靠学校成功的机率肯定为零”。她不信邪,这时,她得知自己系的系主任曾是某大公司的高层,于是June开始有意无意地跟系主任“套关系”,经过几番照面后,她又抓住跟系主任一起坐车的机会长谈一番。最后,她被成功推荐到了一个大公司,开始了她的“白领”生涯。June后来总结说:“我绝对不信某事‘机率为零’的说法,这种想法本身就先入为主地否定自己,这怎么能成功呢?”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其实,我们不仅可以跟教授“套关系”,还可以跟社会上的公司套关系。这种方式更为直接,听起来似乎有难度,实际上很简单。如果是学生会成员,那么借助“外联部”的优势,拉赞助时就是表现的机会;如果有某方面的艺术特长,在参加各项比赛时,抓好时机跟评委“套近乎”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都是“曲线救国”的方法,如果对自身能力特别自信话,还可以选择“毛遂自荐”的方式,让对方注意到自己……总之,抓住机会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要以为身在大学,机会就不会降临,其实它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抓住机会如此重要,但是我也要提醒大家,不要把自己的成功失败都归咎于机会。机会只是催化剂,只有具备了成功条件的人才会成功,所以千万不要过度信赖机会的作用。
古代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时,突然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不动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兔子。于是,他不种地了,每天就躺在树墩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树墩上。结果当然是预料到的:农民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这就是有名的“守株待兔”的故事。捡到一只野兔只是一件意外,但他却把这当做一份跟种地一样的“工作”,整日的等待不仅没有换来兔子,却荒废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田地。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偶然”来决定,失败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们当然不能学农夫,机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具备相应的实力,不然企图抓住机会的举动就会显得可笑:有个长辈的孩子曾经央求父亲把他安排在某公司做事,算是把握住机会了吧?但他却没有胜任这个职位的能力,专业知识不够,又不肯好好向同事请教。结果不到半个月,就被打了回票。可见机会重要,但实力永远是关键,没实力,再有机会也是枉然。“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有句话说得好,“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我们既要重视机会的作用,抓住机会,也不要过度迷信机会。有准备地迎接机会,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