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常提到在浙大执教十多年,他极喜爱的出类拔萃的学生。其中的四个,凑巧在同一班听课,都姓李。这四李是:李政道、李天庆、李文铸、李寿楠。四李有个共同的特点:都不怕艰难,都聪明好学,都刻苦钻研,都有独到的创见。教授们深为赞叹。
李政道犹如奇峰峻拔挺秀。
“我给他一本书,上面有十道习题,我点出五道让他做,结果他十道全做了,令我吃惊。”王淦昌赞赏他的才华,更是称赞他的勤奋,忆起此事,仍笑得满面生辉。“哪一位做老师的都会喜欢这样的好学生李政道在湄潭期间,也深受王淦昌的挚友束星北教授喜爱。
1943年,束星北教授每两周去永兴场分部物理系一年级做辅导一次,每次回来,总是很兴奋地告诉王淦昌:课上课下,李政道提的问题最多,也很有新意。每当他准确地计算出答案以后,还不满足,问道:“我不清楚是由于什么样的物理机制才产生出这个结果的?”
他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深使两位教授高兴,王淦昌由此想到卢瑟福,想到卡比查给那位尊师起的绰号一鳄鱼。他对束星北说:“他会像鳄鱼那样,勇往直前,大张其嘴吞噬一切的!他不会在艰险面前掉头转弯的!这是科学家的秉性呀。”
事实正如王淦昌所言。1944年暑假,李政道从永兴场到湄潭,常去双修寺实验室看期刊,束教授也常去,他俩经常谈论到深夜。过后,束星北说,李政道确实像鳄鱼,但他比鳄鱼会吃,且能品出特别的味道。
作为系主任,王淦昌听了,更是高兴。
此后,日军进占贵州独山,省政府下令紧急疏散,自贵阳经遵义北上逃难的人流,波动着浙大正常的教学秩序。竺校长临危不惧,向教育部申请拨他700支枪,要在遵义地区打游击。
部分学生也和当地军械库进步人士联系,并到团溪和湄潭皮家寨察看地形地势,准备建立游击根据地。教育部则电令浙大与中央大学合并,学生一律参军……许是因此,束星北去重庆工作,李政道想参加青年军,不慎因车祸致使腿骨骨折。王淦昌甚为焦虑,赶忙请人救治。
李政道腿骨骨折,断了他从戎之念,使他永远留在学界,
这似乎出于天意。好像老天不让他参加青年军,还叫王淦昌、束星北看住他、照顾他,使他日后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奖,为1992年5月31日出席海内外华裔物理学家联谊会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前排左起:任之恭、杨振宁、赵忠尧、李鹏、周培源、江泽民、严济慈、杨尚昆、吴大猷、宋平、李政道、吴健雄华人争得荣光。他曾对人说,如果没有这两位先生的照顾,留下残疾,就不可能有今天了。几十年后,他还对浙大教授江容说:“我在国内时受到三个人的帮助最大,即吴大猷、束星北和王淦昌三位先生。”他在祝贺王淦昌80寿辰时写道:“这种早期的接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我还能记得我们曾有过的讨论,以及他们使我激起对物理的热情,王淦昌与束星北两位教授还特别慷慨地给予我关心与指导。”
也是在同一篇文章里,李政道说,淦昌师影响了好几代人。
天才之星是从导师广阔的视野中升起的。
湄潭的叹息
然而,这位物理大师的家却是清贫的。一家七口,靠他微薄的月薪度日,入不敷出,往往捉襟见肘,一且上街,总掩不住囊中的羞涩。好在,夫人吴月琴善理家务,还会开荒种菜,喂鸡养鸭,时常能在鸭棚鸡棚里,掏出一分收获一分惊喜,那还温热的蛋,也给她的家平添几许乐趣。
家里最有趣的事,是牧羊。先是儿女们在屋后的山上轮流养,养出乐趣来了,便教做父亲的也体验体验“上帝与羊同在”的快乐与自由。
因此,湄潭街上,常有一位穿戴寻常的先生,牵着一只山羊,悠哉游哉走过一片片惊目的铺面,折向西街,过小桥,上双修寺去。
街上的人,多数不认识这位先生,当街的屠户,甚至不把他当作教书先生看,以为他是落难至湄潭来谋生的穷秀才,与乞丐相差无几,私下鄙薄他道,这人的穿戴,没白山羊那张毛皮值钱。几度想买下羊来宰,赚把钱。
人们不知,那牧羊者,非寻常之辈,他正是能给湄潭留下美好回忆的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多年以后,当湄潭人得知,多少个中科院院士、哪位大学校长、哪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就学于湄潭,曾在离湄潭仅15公里路的永兴场第一次叩响物理学圣殿的宫门,他们也许想不到,为那些天才学者“搭桥”的导师,原来是这个牧羊人。
羊吃了嫩草,产出白花花的、银泉似的奶水;他看了报刊做了实验,能做出大学问。从1942年起到1945年,在湄潭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中国物理年会上,他作了《原子核力场》《用化学方法研究宇宙线及原子物理之展望》《关于介子的人工产生》《寻求P射线发射的半衰期与原子序数的关系的尝试》,以及《中子的放射性》《关于初级宇宙线的本能》《一种新的有机活化磷光体》《基本粒子的五维理论和质子的质量》(与程开甲合作)等数篇学术报告,还在报刊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王淦昌和浙大师生们高水平的学术活动,深受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的称赞,有报道称:“李约瑟氏返英述职,颇称道浙大学术研究之励进,谓可以媲美牛津、剑桥而无愧。”
李约瑟只不知,当时的浙大,科研环境远不如剑桥。实验条件和教学设备较之更差。他们在陋室中、在破庙里没有电灯照明,没有电炉加温,只能用“皮老虎”鼓风,用废旧汽车引擎发电,用酒精或木炭代替汽油,甚至要在烈日下借用日光做实验。
羊却是常常跟随它的主人,踩着泥地,登上滑溜的石径,去到主人从事学术活动的地方。在那儿,羊寻嫩草啃,无暇顾及它的主人及其同仁怎样在简陋的礼堂或教室,坐在木条长凳上,依在庙墙旁,提出惊人的见解和天才的预见。
有一次,夕阳衔山,黄昏到了静寂的林边,归鸦也已落巢,坎烟都爬出农户瓦顶了,羊仍不见主人走出双修寺来,它想,再等一等吧。等到晚风钻入山林深处,雾霭从湄江浮起,夜影凉飕赌地打山顶流下,狼的鼻息隐约可闻,还不见主人露面。羊打个寒战,只好独自下山过桥,回南门外的家去。
吴月琴见羊独自回来,却不见夫君到家,不知先生是忘了辰光呢,还是因肺痨咯血半道上走不动呢,甚为焦虑,便派大女儿和大儿子找上双修寺去。
原来,今天图书室来了几大摞国外期刊。“二战”中的邮路常因战祸梗阻,外国期刊到了我国,还得七躲八躲鬼子的膏药旗,走了年把才到得湄潭,真是难得一见。王淦昌一见这些东西就难舍难分,他不顾管理人员登记造册,已翻开来看了。他要看看外国同行这些年来,是否还在寻觅“中微子”那个物理美人的芳踪,他想知道外国科学家们,有哪个幸运者俘获到“中微子”这个冷艳的、孤芳自赏而又能自由飞越任何时空的天仙。那天才有何俘获她的妙法?他一栽进文献资料就难得拔出来。
儿女找到他时,他正捂嘴轻咳,在办理借读手续。双修寺里已点上桐油灯了。
吴月琴见他到家,嗔道羊都知道回家了,侬啥搞的嘛?”
他好像做错了事,只能报以夫人一阵笑。
王淦昌已回书房去翻阅借来的期刊。那盏桐油灯又添一根灯草,傍窗照着他夜读,他急切地想了解国外科技的发展趋势。但他还是最关注谁能俘获中微子,他自己,更是想破除这一个令科学界困惑的疑团。
这间书房其实是被布幔隔出来的,妻带小女遵明睡里间。
小女遵明啼哭,他心不安,他因肺病咳嗽,妻难安寝。他怕影响全家和四邻睡眠,肺里痒得难挨时,便捂口轻咳,目光却还在字里行间爬上爬下,往往读到天亮。往往是天亮时妻端碗羊奶来,劝他喝,说常喝牛奶羊奶,肺里的病灶会慢慢钙化,钙化了,就没痨病了。
妻是为了营养他,才买三只小羊来放牧的。原先都圈在屋后的草坡上养,三只羊一天下的奶,够七口人早餐喝个半饱。阖家欢喜着呢。谁知事隔不久,三只羊被后山的狼相继叼走了两只,仅存一只。儿女们甚为愤怒,都想杀进狼窝去,灭绝那群孽障。两只山羊接连被狼叼走,厄运的刀,在吴月琴脸上刻下忧愁,她只好叮嘱儿女们“好生看护小白山羊,现在只能靠这只羊,保你们父亲的命了”。
苦难使人早熟,儿女们尽管都吃不饱,都馋,但每每见煮熟了的羊奶,大的让小的,小的让老的,第一碗,总是先端到书房里来。过后去看,满满一碗羊奶,凉了,面上结一层皮。
王淦昌不喝,而给小女,小女遵明病弱呵。遵明生于第六次搬迁途中,王淦昌为其取名遵明,许是纪念从苦难中抵达光明之城,希望之城吧。
他怪怜爱这生于逃难中的小女,每次听到她啼号,都掀布幔去逗她一番。他更爱怜女儿的妈,妻似乎未饱餐过一顿,乳泉大概已告罄,缺奶喂这幼小生命了。
然而,更使王淦昌感到欣慰的是,她的这位识字不多,却温顺贤良的爱妻,不仅以自已柔嫩的双肩挑起家庭生活的担子,在培育教育子女上,亦是认真严格的良师。她经常对孩子们说:“小孩子从小要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德。”要孩子们以父亲为榜样,有理想,有抱负。每天一放学,她就督促他们写作业,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二女儿韫明从小想当医生,考取贵阳医学院后,父母既喜亦忧,贵阳离湄潭山隔路远,交通不便,何况战争时期。吴月琴着实忧虑不安。去,令人不放心;不去,岂不耽误女儿的学业和前程?她和丈夫再三商量,将女儿转到浙大生物系就读,这才使心踏实了下来。
真是感天动地慈母心啊。
王淦昌依然醉心于期刊里迟到的信息,醉心于他的科教与科研,往往做到深更半夜,被人再三催促,才打手电下山。那光点,宛若寻夜路飞下的流荧。他并未多想生活的困苦。
为了渡过难关,教师中有人做起了小本生意。有人到附近中学兼课,有的当家庭教师,有的卖字画,甚至还有摆香烟摊的,无非是挣点外快补贴家用。一日,一位好心的同事得着一治肺病的偏方,前来送给他,恰巧遇见他一家人在吃饭,一眼瞥见桌上的素食淡饭,顿生感慨,走进他的卧室,却见墙角堆满《物理评论》等中外期刊,以及学生们的试卷本册。生活如此清苦淡泊,条件如此简陋,还要昼夜不停地钻研学问,禁不住唏嘘感叹一番,便向他建议道,我们合伙做点小本生意吧,此地中药材便宜,贩到内地加工成药,可从中获一点小利,多少能缓解一下经济拮据的燃眉之急。
王淦昌当即好言谢绝这位同事的建议。
他说苦是苦,但苦日子总会有个尽头,我们能承受得了。实验条件差,也能千方百计寻找代用品,要是丢了事业,丢了教师的本分,今后怎么向后代交代呢?”
他没有时间去哀叹生活困苦,也没有时间去做生意,跑买卖,他更舍不得丢下他正苦心追求的基本粒子家庭中最神奇的美神一中微子的研究,他正在寻求捕获她的新方案。这是他未完成的梦,七八年前,他将它失落在德国的柏林了,如今,他要寻找回来……
自从泡利在1930年提出中微子可能存在的假说和费米1934年提出划时代的P衰变理论以后,世界物理学界的巨星们,都被中微子这个基本粒子家族中最神奇的一员诱引得十分兴奋、活跃。他们同时也像不幸的求爱者,对她模糊的迹象苦苦猜想。然而,她却像美神那样在迷雾中自由欢翔,不肯向谁展露她的仙姿丽容。由于她不带爱的电荷,既可以避免与他物相撞,又能躲过追恋者的目光,就更显得神秘了。
物理学界为之迷惘。
天才的玻尔,竟为她产生能量失衡的梦魇!他的梦魇动摇了牛顿的三大定律之一。物理学界大为震惊。他们纷纷撒开猜想之网,寻找那个能使物质世界恢复守恒的美神。仿佛找不到她物理就变成无理,人间的一切天才将因此陷入无知的窘境。这样,她又以更大的魅力,诱发科学家的才思。
聪明的泡利于是提出:原子核内部还存在一种自旋力为二分之一的电中性粒子。这个着名的猜想,稍稍能稳住牛顿的能量守恒定律。但泡利只像说出一个梦。他发现了美妙的猜想又想在纽约的中国餐馆对好友比拉藏匿他的天才假说。他说:“我认为我比狄拉克聪明。我不认为我将发表它。”这样,泡利的预见,只是到了“P谱的上限”就犹豫不前了。
因此,能量守恒定律还是处于困惑之中。
困惑中的费米,终于依据泡利的假说和海森堡的结构模型,以及另一种理论,加以运算与测量,为中微子的存在提出划时代的理论,推翻了在P衰变过程中能量不守恒的观点,轻轻拉开压在玻尔胸脯上的梦魇之手。
于是,群雄纷起,都想通过实验,通过论文,证实泡利的假说和费米的理论;都要争先进入维护物质世界能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军团。
1932年1月,王淦昌用计数器精确地测定出RaE的P谱上限,有力支持了泡利的假说。1933年费米以中微子假说为基础,建立P衰变理论。他用光子类比电子和中微子,仿照狄拉克处理电磁场的量子电动力学,来解决P衰变问题。这个理论解释了P能谱的形式,P衰变的平均寿命以及其他一些特征,而且提示了自然界在引力和电(磁)力以外,存在着第三种力弱相互作用。由此,它也为随后(1934年)出现的介子理论和强相互作用的发现起了启迪的作用。可是,费米把这项有历史价值的工作写成论文于1933年12月寄给英国《自然》周刊,却被退回,理由是“它具有太多的空想,远离了读者所感知的实在”。于是他只好转寄德国刊物。它一发表,就引起广泛注意。
尽管众多科学家都支持中微子存在的假说,却未能确凿证实中微子的存在。这样,从1930年到1941年间,科学家们的心境颇像迷失方向的朝圣者,因为找不到神庙而焦愁。由于找不到关键,他们的论文不过像一团团瑞云在那座飘游不定的中微子神宫四周浮动,无一能指明找到她的途径。
王淦昌或许是这众多的朝圣者中最痴情入迷者了。他崇拜泡利和费米,故选中泡利的假说和费米的理论。但王淦昌有自己的物理信念,他认为:“泡利之假说与费米之理论,固属甚佳,然无实验证明中微子之存在,则两氏之作,好似空中楼阁,毫无价值,而P的放射之困难仍未解决。”如能证实中微子的存在,将是实验物理学的一大成就。
然而这种粒子是很难检测到的。这一点,连泡利都不否认。
王淦昌是带着某种遗憾离开德国的。他常常因自已未能对中微子的探测“继续努力一把”而失去发现的机会自责。在连年的战乱,颠沛流离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未能忘怀萦绕在心头的那个梦,常常以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目光,注视着这方面的研究动向。
同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科学,物理学与文学艺术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即需要灵感,也就是常说的“顿悟”。灵感的到来绝非等待可以得到,而是靠高度的专注与长久的思索。那骤然绽放的智慧之花,全靠心血浇灌培育,离了辛勤劳作别无他途。人所共知的古代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秘密后,竟然赤身裸体跑到大街上,此种境界非一般人所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