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1400000064

第64章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0)

马克思在《莱茵报》期间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使他有了更深刻和直接的感受,所以马克思才一再在与思维、观念、理论、思辨对立的意义上来使用实践,并在这种使用中凸显实践的基础性地位,其目的就是从现实出发,批判从“天上”到“地上”的唯心主义。质言之,当马克思在理论与实践相对置的意义来使用实践时,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虚化”概念,它本质上是指现实、实在,是唯物主义概念,是马克思标明自己立场的概念。

其二,实践是一种生产性、对象性的活动。与亚里士多德把生产和技术活动排除于实践之外不同,与近代把实践“对象化”相似,马克思也把实践对象化了。实践的对象化的结果使对实践的基本形式的理解发生了“倒转”: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作为政治和伦理活动之手段的创制活动或物质生产成为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所以,在马克思的一些著作中,实践与劳动、生产、物质生产等概念是可以互换使用的。比如在《手稿》中,马克思就说:“我们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在《形态》中阐述自己的历史观时,马克思恩格斯又写道:“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这里的“物质实践”,就是指马克思在说这句话之前所说的“作为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

当然,在马克思那里,实践并没有局限于物质生产,而是包容了交往、革命或社会改造等等一切感性活动。这通过他在不同著作中对实践的使用就可以看出。早在1843年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实践是指与理论、哲学对应的现实的“革命”、“人的解放”行动。在《手稿》中,实践主要是指工人的劳动、工业、现实的或感性的对象化活动,同时,马克思还把共产主义的手工业者的联合活动、他们的交往活动称之为实践。在《提纲》中,实践被等同于感性活动。在上面引述的《形态》中阐述历史观的那段话中,实践就不仅指物质生产,而且涵盖了交往;而在《形态》的另一处,实践不仅包括人改造自然的活动,而且包括人改造人或改造社会的活动,即“实际运动”或革命。

这一点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进一步佐证。在那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马克思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看来,马克思虽然接受了近代的技术实践概念,但并没有局限于技术实践,他大大丰富了实践的内容。实践外延的这种转换和扩大使得实践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观相比):实践的生产性、对象性“凸显”了出来,实践不仅被看作感性活动,而且被看作对象性活动。在《提纲》第一条,马克思就批判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其三,实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近代思想家之所以把实践对象化,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揭示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秘密。近代思想家没有发现的秘密被马克思“发现”了。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克思认为,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革命的、能动的力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生活世界的基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正是物质生产的发展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之所以特别强调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与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凸显有关,也是当时的“理论环境”所致:当时盛行的哲学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之前的历史观都是按照历史之外的因素来编写历史。

从上面几点看,马克思虽然延续了近代生产化的实践概念,但他对实践的作用、范围的理解已经超越了近代的生产实践概念。不仅如此,马克思对近代实践观的超越并没有局限于上面的内容,他还在一定程度上接续了亚里士多德、康德的实践哲学传统,即把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由联结了起来,而这恰恰是经由对黑格尔的劳动观和他的历史方法的继承实现的。亚里士多德、康德首先是从人的存在方式角度来理解实践的,他们把它看作是人的一种自由的、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体现人之超越性的活动。马克思继承了这样一种视角,但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又有很大的不同,这表现在是否把创制活动或技术实践活动看作自由活动或人的存在方式的问题上。

亚里士多德和康德所说的自由活动主要指政治和伦理活动,而把创制活动排除于外,因为在他们看来,创制是人出于自然必然性、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不得不从事的低级活动,它只是人从事自由的政治和伦理活动的手段。而马克思认为,不仅政治和伦理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而且创制、生产活动、劳动也是人的自由活动、“自主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类生活”、“生产生活”。

因为,一方面,劳动、生产是一种“创造对象世界”、“改造对象世界”的全面的活动: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在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不受这种需要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的产品只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按照自己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生产,而人却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也就是说,劳动、生产并不完全是被迫的、“不得不”从事的活动,也不是如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那样,只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的活动。

真正的生产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性、创造性,即使是异化劳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劳动的这种性质。另一方面,劳动、生产并不仅仅是生产对象的活动,而且是人的“自我活动”、“自我改变”的活动。因为不仅劳动产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作为外化的人的生成,而且人在劳动过程还生成了自身、改变了自身。在劳动是人的自我生成的意义上,劳动、生产的过程本身就成为了目的。不仅劳动、生产,而且一切实践都是人的自我改造活动。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马克思实践观的一个『矛盾』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当然,劳动、生产或实践的这种自由性、自我生成性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条件下是被遮蔽着的:在那种条件下,劳动者进入劳动过程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为生存压力所迫,劳动、实践因而被异化、被贬低为维持生命的手段,工人因而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而一旦生产力发展到基本解决了人的生存问题的程度,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不再分离,分工不再出于自发而是出于自愿,人们就不仅不会再逃避劳动,而且劳动、实践会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会展示出其作为自由、自我生成活动的魅力。这样,马克思就通过对创制活动的“本来面目”的揭示,将其“纳入”了古希腊的实践领域或人的自由领域,也使自己的实践概念与古代和近代的实践概念区别开来,并与黑格尔的劳动概念区别开来。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1)马克思继承了从人的存在方式看实践的解读模式,把实践理解为一种自由活动(当然,这样的实践还不是现实存在);(2)他接续了近代把实践对象化的观念,把创制纳入人的活动范围,从而使实践的外延大大拓宽了,他甚至把列斐伏尔(HenriLefebvre)所说的“诗性实践”也包容进来了;(3)他认为最基本的实践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他把它作为历史发展的基础。另外,马克思首先不是作为一个学者而是以一个革命者或工人阶级代言人的身份进行研究的,所以,他并不以一种“纯学术”的方式来对待实践:他既没有给实践下一个标准的定义,也没有区分什么本体论范围和认识论范围的实践,他的一切理论都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因此,在哲学领域,很多情况下马克思的主要目的都是“自己弄清问题”,因而一旦达到了这个目的,他“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那么,如何解释、解决马克思实践观中的“矛盾”呢?

四、已有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只是在他的早期即人本主义时期,才把物质生产表面看来,黑格尔把劳动看作人的自我生成的活动,但是:(1)黑格尔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看待“奴隶”劳动的,他对劳动本质的揭示带有某种阿Q“精神胜利法”的味道:奴隶主占有劳动成果却被物所奴役,而奴隶虽然不能享用劳动成果却由于可以在劳动中役使物反而成为主人。而马克思则是站在“奴隶”即工人阶级的立场来看待劳动的,他不仅看到了劳动的“本性”,而且揭示了现存劳动的异化性质。他并不是用抽象的劳动本性来安慰工人,而是为了激发劳动者的斗志,为了改变劳动者的命运,使工人阶级成为真正的主人。(2)劳动在黑格尔的哲学中是不占什么地位的,而实践却是马克思哲学的最核心的概念。

列斐伏尔说马克思没有“凸显”他说的爱、激情、身体、冲动等等“诗性实践”,这没有错,因为马克思认为这些个体性的东西不是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的解放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若由此说马克思忽视了人的实践的“诗性”(即自由自觉特性)则错了: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实践中就有“诗性”,不过现阶段它没有展示出来。

看作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到了成熟时期,当他不再从“应当”而是基于现实来思考问题时,或者当他已经转变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或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后,他就放弃了《手稿》中的浪漫说法,不再理想主义地看待物质生产,真正的自由王国就由物质生产领域转到了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的确,单纯从前面所引的《资本论》那段话看,马克思似乎是回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创制的看法上去了,但是,仅仅从某段话来推论某种思想是不具有说服力的。判定一个作者具有某种思想,必须有多个文献的支持,或者在某个文献中论述得比较充分;也必须与作者的整个思想体系吻合。如果考虑到这样两个条件,我们就无法得出马克思回到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其一,马克思是在《资本论》第3卷第7篇第48章中讲这段话的。众所周知,《资本论》第3卷(还有第2卷)马克思只是写出了初稿,未来得及修改、整理,是由恩格斯整理后出版的。而这第48章,就是恩格斯把分散于手稿不同地方的三个片段汇集而成的。第48章的标题是“三位一体的公式”,内容主要是分析包含在“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个公式中的秘密,揭示资本家收入的真正来源。也就是说,相对于这样一本著作,相对于这样一章的内容,马克思写下这样一段话显然带有“即兴发挥”的味道。我们虽然不能由此妄断它是马克思的“随意之作”,但起码可以断言马克思在这里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是不充分的。

其二,马克思写下这段话的时间是1863~1867年间,且是在病中写就初稿的。但是,在那之前的《形态》(1845年,被公认为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性著作)和在那之后的《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却都有对生产“自由化”的论述。在前一部著作中,马克思指出,迄今为止的革命都没有触动活动的性质,始终是按另外的方式分配这种活动,是在另一些人中间重新分配劳动,而共产主义革命则针对活动迄今具有的性质,是为了消灭劳动,也就是消灭异己的、与人对立的劳动。随着异己劳动的消失,分工将不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出于自愿,任何人都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的活动范围。在那个阶段上,劳动将转化为“自主活动”,人的片面发展将转向人的全面发展,自主活动也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在后一部著作中,马克思说得更为明确: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劳动就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仍然坚持了早期对劳动、实践的看法,即把劳动、实践(指现存的)看作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活动,看作人的自我生成的方式。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论语·孟子

    论语·孟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论语新读

    论语新读

    本书是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翻译和解读,依《论语》二十篇结集而成。该书力求在现代历史语境下,解读并还原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统治的古代权力-道德型社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又有对当下现实的智性关照。
热门推荐
  • 余生漫长,有我别慌

    余生漫长,有我别慌

    她患有轻度强迫症,她在回忆里找寻温暖,她在现实中追逐梦想,她从未成功却也从未放弃。朋友对她说;"杨沐芯,你别太逞强,就算没有完成梦想,人生也不会太糟。”家人对她说;”芯儿,你可以为了你的梦想努力奋斗,但也别忘了,累了就回家."陈宇哲对她说:"沐芯,请你一定要记住,余生漫长,有我别慌。"
  • 鲜妻有孕:首席,请节制

    鲜妻有孕:首席,请节制

    这个婊子配狗,天长地久;渣男配鸡,如胶似漆的世界,让蓝欣然在目睹亲妹妹和自己男友车震那一幕时,幡然醒悟。不过俗话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两条腿的男人满街跑……一个潇洒转身,尽头转角遇妖孽。待她高烧一觉醒来守身如玉的蓝欣然发现破了!!!刚想破口大骂,妖孽勾唇一笑:“我听说母马很温柔,果然如此。”某女欲哭无泪:“靠!我没情趣,没情调,你怎么还能上我?”“这话谁说的?不过你只要知道我有情趣,我有情调就可以了!现在你只要记住,从今往后你什么都不用做,乖乖躺下就好!”卧槽,什么叫做乖乖躺下?这妖孽该不会是把她当充气娃娃了。
  • 荒诞决

    荒诞决

    《荒诞决》是众多短篇故事的合集,总会有你喜欢的片段,可能算是流水,但这种潮式风格,我会写一生,一世都不会完结。
  • 梦深不知归处

    梦深不知归处

    人工智能未来与人类的关系,以主人公的亲身遭遇揭示新时代的种种人际关系。
  • 压寨小相公

    压寨小相公

    身扛超大刀,人称大刀王,她是山贼寨子里的大BOSS咱们老大要成亲,寨子里没有适龄男青年怎么办打劫!英俊潇洒,文武双全,他是只正义的公孔雀却被一个不男不女的强按了洞房,各种自救,其中寄希望之一:他的马原来马儿也要谈恋爱,耽误了报信的时间,因它回家的路上,遇上了它的真爱,得知真相的他啐了一口,重色轻主,真是有马性没人性的家伙!本文有点欢脱无厘头,不喜勿拍!
  • 神级鬼手

    神级鬼手

    我叫林一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可以说是扔在人海中连祁连都不会产生的一个普通人。但是事情就是这么邪乎。几乎所有的大事件的根源几乎都是由小人物引起的。所以说小人物也是大人物。大人物也是小人物。世界上的奇迹都是小人物创造出来的。包括世界八大奇迹,要是没有小人物的无私奉献,能出来奇迹吗?包括世界大战,最终的导火索也是小人物来实现的。所以说世界上最伟大的是什么——还是小人物。
  • “轻模式”03:风筝式督导

    “轻模式”03:风筝式督导

    本书是以新上任的经理王小云为主人公,针对其上任之初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布置任务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员工理解执行出现偏差;事无巨细凡事亲自过问,指导过多,使员工觉得不被信任;指导过少或不指导又使工作目标出现偏差或问题;没有激励机制,做得不好的挨批评,做得好的被忽视,造成人才流失,等等),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风筝式督导,打破了目前企业管理中“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
  • UTOPIA

    UTOP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被暗投明的青春

    我们被暗投明的青春

    不知道怎么样,把我的大学清楚的展示出来,也许我的确是做了一场梦,一场不知道究竟是黑夜好还是白天好的梦。
  • 代宗朝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代宗朝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