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关,靠山乡张乡长惦记着邻县新上市的绿橙。“橙”与“成”谐音,过大年就要图个吉利哩。本来一大早张乡长同司机小周刚要出门,却被事搁置脱不开身。其实是三个村委会托人传话,今日要从村里来呈贡呵护了一年的山地鸡。实际上,临近年节,乡里哪个干部不向村民搜刮些土特产过年呢。
司机小周说:“那就让杨副乡长去吧,他不会说什么的。”杨副乡长叫杨威,是县上派下来的挂职科技副乡长,从来腰杆就没别的副乡长硬,平日说话也显得底气不足。乡文化站有个乒乓好手,别的副乡长甚至司机小周找他对打,他总是干脆痛快地答应,而杨威找他,他却推托有事;在乡食堂开伙,时顿到了,其他副乡长只要未到席,司机小周总是等着不开宴,但如果杨威迟到了,锅碗瓢盆早交响起来了。
小周找到杨威传达张乡长的意思,杨威开始半信半疑,就给张乡长打电话,张乡长在电话里说,小周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他只好放下手头的事,到邻县去买橙。
靠山乡是县里距县城最远的山乡,但距离邻县却不远。刚到乡里的人都有个疑问,当年划管辖区时,为何不把靠山乡划到邻县去。杨威坐在货车上一路颠簸,一个小时左右便到了邻县。
县城街道两旁摆满了卖绿橙的摊位,杨威看了几铺,终于在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摊前停住。老人夸他:“算你有眼力,这摊上的橙子都是大边河的,谁不知道那里山雾水多,最甜最好的橙子就是那里的。”然后,老人切开两个橙子让杨威品尝。杨威也不客气,就尝了半个,果然橙肉鲜嫩,水津,不由连声说:“就定这里买了。”扭头却见司机小周正忙着跟一个打扮入时的姑娘谈笑划价,似乎比这里便宜多了。他正要起身,小周却踅回来了,对他说:“来时,张乡长交代过,今年手头紧,能节俭的不多花,买橙子就图个吉祥呢,哪有论品质好坏的。”杨威听见是张乡长的意思,回头对老头歉意地一笑:“大爷,不好意思了。”老头当然有些不乐意,见人家竟然买了其他品种的橙子,就嚷:“识货不识货,不当家就别给价,坏了橙子的价格。”
回到了乡里,正是下晌斜阳时分,可大家却都在政府大院,因为都知道要分橙过年了。可一卸车,大家的意见就吵吵嚷嚷上来了:“咦,怎么是这样的橙?个头大的大小的小,肯定不是大边河的,不是说买橙要买大边河的吗?”“难道是变种的?还是去买橙的有意糊弄大家?”有人叫来张乡长去问杨威:“这个……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不是让小周省着花钱吗?又不是我说了算!”说这话时,他似乎很委屈。张乡长说:“你怎么这个态度,好像与你无关。节俭是好事啊,你是领队领导,你不把关,还怪起小周来,小周是谁啊,还不是个临时聘用的司机,你怎么跟他一般见识!”
杨威听后不再说话,心想如果自己极力阻拦,小周或许不会硬撑买下那些橙子。他受了乡长的批评,其他人对他也不满,但小周自作主张买橙的事却没人说。这样想着,他情绪就十分低落,本来他是挂职科技副乡长,也快满期了,就想过年后能否调走,往年县里每年过了元宵,总会调整一批乡镇领导,能调到县上任何一个部门,总会比在乡里受气要好。
周末回县城,杨威真的拜访县委组织部长去。老部长热情地接待了他,说:“小杨啊,你有个同学在市里组织部,你深藏着不吭声啊。市里新任的组织部长跟我提到你了,我说你正在一个山乡锻炼,很快就要挑大梁了。”杨威本来想提调动的事,这么一来他没提了,半晌才说:“感谢组织关怀!”
周一,杨威回到乡里,张乡长遇上他就说:“小杨啊,中午食堂加菜,快过年了,大家聚一顿。”待到中午饭桌上,张乡长把他的同学在市里当组织部长的事端出了,聚席的人对他的态度陡地变化,频频举杯向他敬酒,本来他就不胜酒力,大午天却弄得像关公红脸。
元宵一过,乡镇领导班子调整,杨威当上了乡长。司机小周对他不称乡长,却直接叫“书记”,本来乡长是副书记兼的。他说:“书记,我猜你肯定会当书记的,以后要有什么笨重活,就言语一声,我有的是蛮力气。”
有人劝杨威:“看小周那奴颜相,见风使舵,解聘他算了,当初他看你不如一条狗,你忘了?”杨威哈哈一笑:“现在辞退他,别人会说我小肚子鸡肠,等等再说。”
元宵过后,农历二月是山里的军坡期,按风俗比年节还热闹。民意不可违,杨威成了每个军坡节期的嘉宾,也是司机小周献殷勤的机会。他每每驱车跑县城,不分昼日黑夜地去把杨威的爱人李琳接来。李琳是城里的孩子,头一回见到军坡期的热闹的风光,又见着小周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抹掉,就对杨威说:“小周不容易,卖力、勤快,是照顾领导的里手行家。”
过了“五一”,杨威调整当了书记,仍用小周开车。新来挂职的科技副乡长对他说:“这个人不能用了,要是在战争年代,保准是个叛徒。”杨威却说:“小周是成熟了,他懂得政治,懂得尊重成功者,倒回来说,一个人没有能力改变生存环境,就别怪别人不尊重你,看不起你!”
蔡楠赏析:
读完这篇小小说,让我想到了两个词:惯性和反讽。
惯性是说小小说本身。杨威顺着挂职副乡长的惯性,从来腰杆就没别的副乡长硬,平日说话也显得底气不足。就连临时聘用的司机小周都敢给他气受。后来顺着在市里当组织部长的同学的惯性,一路攀升当上了乡长、书记,志得意满;再后来顺着被人伺候就舒服的惯性,仍然一反情理,居然十分欣赏见风使舵的小周,而且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小周是成熟了,他懂得政治,懂得尊重成功者,倒回来说,一个人没有能力改变生存环境,就别怪别人不尊重你,看不起你!”我想这不是个别现象,这是普遍心理。这也是当前官场上存在的一种客观现实。
反讽是说小小说写法。小小说顺着惯性写到最后,我们回头一望,就好比我们回眸杨威走过的官场之路。望着望着就望见了反讽。这种种寻常的惯性,无不是对现实的极大讽刺。而这讽刺又是隐含的,是巧妙的,是需要我们深思之后才能痛定思痛的!
张茜赏析:
这是一篇十分耐人寻味的小小说。
故事的主角叫杨威,是一个来乡里挂职的年轻干部。他在张乡长的眼中是一个任人使唤的角色,甚至连张乡长的司机都会时不时的欺负一下他。为了表现他的这个特点,小小说还专门讲述了一个张乡长委派杨威去邻县买橙子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是受周司机的指使,并没有自己的主见。结果买回去的橙子却遭到了大家的批评。回到了乡下,面对大家对于他买橙子的质疑,心里当然也很不开心。在不久后,他去县城拜访县委组织部长,很快他的运气开始好转,县委组织部长得知他有一个同学在市委组织部,便很器重的告诉他,你很快就可以挑大梁了。确实,在杨威和组织部长的这次见面之后,他很快就升职了,当上了乡长。在成为乡长之后,他周围的人开始对他毕恭毕敬起来,当年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小周司机也渐渐对他十分恭敬。他不顾别人为了奉承他对于小周司机的批评,只是坚定的告诉他人:一个人如果没有能力改变生存环境,就不要怪别人不尊重你!
小说所使用的题目是萍聚。这个题目也含有作者的深意,包含着两层意思。一个意思是说杨威和小周司机在他的身份转变的前后的两次相遇;一个意思却是说杨威在作为一个乡里的挂职科技副乡长和成为乡长之后对于自己的两种态度和心理,也就是说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一次相遇。这两种萍聚从两个层面展示了在现代社会职场中所需要的心态和微妙的人际关系,能够带给广大读者以心灵的启迪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