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必自卑,自视太高不能达到成功,因而成功者必须培养泰然心态,凡事专注,这才是成功的要点。
——爱迪生
(一)
在30岁之前,爱迪生所发明的东西,从有关电信的机械开始,大多数都是已经知道原理,或是对别人发明失败的东西加以改良,使之实用化。唯独留声机,是完全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
虽然爱迪生是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的制造者,但最初提出这个设想的人并不是他。早在1839年,汤姆·胡德在他的《每年笑闻》中写道:
“这在发明层出不穷的时代,当自动图像纸已经问世,可以用来复制可见物时,谁能否认将来有人会发明一种重述声音的复写纸呢?”
当时摄影技术已经诞生,这让许多富于幻想的人们不禁也开始想象:既然能够记录图像,那么为什么不能记录声音呢?因此在此后的40年左右,一个名叫查尔斯·克洛斯的法国科学家也曾提出过留声机的设想。
1877年4月,克洛斯撰写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他描述了一个有关重现人的声音的实验。实验的大概设想是;当人发出声音后,引起薄膜的振动,由此在一块涂有灯黑的玻璃上留下细痕;接着,用光蚀的办法将细纹印在一张金属盘上,然后再用另外一个薄膜的附件在细纹上移动。这样,薄膜就能将声音重现了。
但克洛斯没有资金支持,无法进行实验,所以他只好将论文存放在巴黎科学院。几个月后,他在与科普作家雷诺聊天时,谈起了自己的这个设想。10月,《教区一周》杂志上刊载了雷诺的一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克洛斯的实验构想,并给这种装置起了一个名字——留声机。
11月3日,《科学美国》杂志上报道了罗莎贝利博士和马雷教授的一项科学成果:他们已经成功地录下了人的喉、唇和腭部的运动过程。
这一系列的信息刺激了爱迪生,他意识到,留声机的发明是势在必行。
其实早在1876年时,爱迪生在进行电话研制时,脑子里就整天想着声音振动的理论和利用振膜传送声音的方法。继而他也很自然地想到:既然可以打出再现电报机声音的纸带,那么振膜的振动为何不能记录下来,再将声音复原呢?
夏季的一天,爱迪生在与巴特勒闲谈时,说起了自己的这个设想。但巴特勒却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么我们就来试一试吧。”爱迪生可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
“好吧。不过,我可没什么信心。”巴特勒不以为然地耸耸肩说。
爱迪生迅速地架起一台设备,将一张打印电报的纸条从中穿过,并在穿纸的过程中大喊了一声“你好”。
然后,爱迪生将纸条抽出来,与巴特勒侧耳趴在机器上,认真倾听。巴特勒半信半疑地俯下身来——机器中似乎有些莫名其妙的声音。
“怎么样?听到了吗?”爱迪生笑着问。
“很奇怪的声音,没有‘你好’!”巴特勒一脸的茫然。
“哈哈,你可以发挥点想象力嘛!”爱迪生笑了起来。
“你竟然捉弄我!”巴特勒也笑了起来,“不过说真的,我觉得你还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声音怎么能够复制呢?大概只有上帝才能做到!”
爱迪生的好胜心又被激了起来,他不服气地说:
“好吧,那就让我们走着瞧吧,我一定能够发明出能复制声音的机器来。”爱迪生信心满满地说。
从这以后,研究记录声音的机器就被爱迪生列入自己的发明计划当中。但是,当时他正致力于改良他的电报记录器等事项,一时还腾不出时间和精力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只能在闲暇时间进行一点间断性的研究。
而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设想要发明留声机了,爱迪生觉得,自己必须尽快将这一发明提上工作日程,力争抢在所有人之前将其研制成功。
(二)
1877年12月初,爱迪生将一份留声机的设计草图交给了助手克鲁西,让他按照草图进行制作。
“这是一台什么机器?”克鲁西问道。
“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请你赶快按照图样把它做出来。”爱迪生简单地解释说。
“天哪!您不是在开玩笑吧?”克鲁西几乎不敢相信爱迪生的话。
“克鲁西,按照图纸做吧,任何奇迹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爱迪生不再多说,而是吹了声口哨,转身走了。
几天后,这个奇怪的东西做好了,爱迪生看后感到很满意。晚上,爱迪生召集所有的工作人员到实验室来,大家一起见证刚刚问世的留声机的试用情况。
事实上,此时的爱迪生心里也没什么底。他当时想,就算是能听到一两个字音,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这至少能为他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
爱迪生深吸了一口气,镇定了一下自己激动的情绪,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一片薄薄的锡箔卷在滚筒上,把振膜的指针调到合适的位置,然后轻轻地摇起机器上的手柄。
该对着机器说话了,众目睽睽之下,爱迪生的大脑忽然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情急之下,他脑海中闪现出一首童谣来。
“玛丽有只小羊羔,穿着一身白衣裳……”
大家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时,爱迪生将振膜上的指针移开,将滚筒转回原位,然后将另一个振膜的针头对准了锡箔。
他再一次缓缓地摇动手柄,每个人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然后,就听到机器里发出微弱的,但无疑是属于爱迪生的声音:
“玛丽有只小羊羔,穿着一身白衣裳……”
“我的上帝!”克鲁西用德语忍不住第一个高喊出来。
接着,大家也都开始发出一声声不可思议的惊叹:
“太神奇了!”
“天哪!它居然真的能说话!”
……
顿时,掌声、欢呼声响了起来,大家纷纷拥向爱迪生,向他表示祝贺。
出乎意料的成功也让爱迪生激动不已,他由衷地对伙伴们说:
“在我的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像今天晚上这样吃惊过!”
当晚,爱迪生与克鲁西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又反复进行了试验,希望留声机的性能更加优良。最后,他们逐渐使锡箔更平妥,摇柄与滚筒也更加稳定。每记入一歌一文,令其发音,都让爱迪生和克鲁西惊喜万分。
1877年12月24日,爱迪生在华盛顿提出了专利申请。次年的2月19日,申请获得批准。爱迪生简直乐不可支,他称自己的这一发明为“最心爱的东西”。
在申请专利的这段时间里,爱迪生与助手们对机器又进行了多处小小的改进,制成了一系列的改进型留声机。在改进的过程中,爱迪生发现,可以用同一振膜记录和放送。在记下振动痕迹之后,用一个喇叭状的物体来扩大振膜上的声波,这样能增强音量。
不过,尽管进行了这样的改良,但滚动还是必须用手摇动,因此保持录制速度的稳定性就是个问题。同时,为了准确地再现录下的声音,播放时的速度还要与录制的速度保持一致。不久以后,他们便改用马达驱动了。
爱迪生的留声机试验成功后,马上就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新闻。一周后,他与约翰逊首先来到了《科学美国》在纽约的编辑部。该刊的编辑比奇先生在他的专栏中写道:
“爱迪生先生最近来到编辑部,将一台小小的机器放在了我们的办公桌上,然后转动曲柄,机器便开始向我们问安,并问我们是不是喜欢留声机,告诉我们它一切都很正常,还友善地祝我们晚上好。这些话,我们不仅能够清楚地听见,连周围聚拢过来看热闹的十几个人也都能听见。”
各报的记者也都蜂拥而来,想看看这一奇特的发明。爱迪生试验了一遍又一遍,持续了两三个小时。
第二天一早,纽约各大报纸都对这项新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当爱迪生在公布其对电话的改进时,报界已经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了。现在,人们更认为他对这个称号是当之无愧了。
(三)
1878年4月18日,爱迪生在巴特勒的陪同之下,乘车前往华盛顿。他一改往日散漫的装束,第一次穿上笔挺的西装出现。因为,爱迪生将要到国家科学院去表演他新发明的机器,而且他希望可以在那里与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会晤一下。
刚到华盛顿,著名的报社记者佩因特就上前迎接,称著名政治家詹姆斯·G·布莱恩的侄女盖尔·汉密斯顿小姐邀请爱迪生将他的机器带到她寓所中去,表演给国会议员和外交使节们看,而且海斯总统也打算请爱迪生到白宫去作演示。
这是爱迪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他们在威拉德家中吃过早餐后,就出发到史密斯生研究院长约瑟夫·亨利家中,在他的客厅中表演了那架机器。接着,他又到汉密尔顿小姐家中,向许多社会名人讲解了那台留声机的功用。表演完后,他又匆忙赶去出席美国科学院的集会。在那里,各界名流已经齐聚一堂,焦急地等待着见识“本世纪最令人感兴趣的发明。”
到了预定的时间,主席将爱迪生给大家介绍。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将机器安置在演讲台上,然后摇动手柄。听众们立即听到有说话的声音从机器里发出来:
“今天,本留声机非常荣幸地在美国科学院为各位听众进行表演……”
接着,爱迪生又向大家简单地解释了留声机的工作原理,然后就是现场录音。这时,现场的社会名流们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和形象了,纷纷前身拥上前,将爱迪生和留声机团团围住。很快,吟诗、歌唱、咳嗽、口哨声、打招呼声等,不断地从机器中发出来。于是,无数的赞美声将爱迪生几乎捧上了天。
后来,爱迪生又回到盖尔·汉密尔顿的寓所,再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喝彩。
晚上11点,爱迪生接到通知,说海斯总统要参观他的留声机。他又携带着这台宝贵的机器,乘坐马车赶到白宫去。
爱迪生在海斯总统面前的表演仍然十分成功,并且整整表演了两个钟头。在座的宾客有内政秘书卡尔·舒尔茨。
爱迪生后来回忆说:
“我还记得,当我进门时,他正在弹钢琴。”
在表演时,总统夫人露茜从楼上的寝室中与几个女客匆匆下来,也一起来参加爱迪生的表演。爱迪生被大家包围着,一直到凌晨3点才完毕。
爱迪生与他的留声机在华盛顿掀起了热潮。社会各界都在议论着这个年仅31岁的创造了奇迹的发明家。人们津津乐道于爱迪生与他的门罗公园实验室所取得的令人惊叹的成就,许多人都将爱迪生奉若天才。
1878年4月1日这天,《记录纽约》上曾刊登了一篇名为《爱迪生发明了一台可以喂养全人类的机器》的文章。读者稍微冷静地分析一下就应该明白,这不过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但许多崇拜爱迪生的人相信他无所不能,竟然都认为这一消息是真的,甚至有不少家报纸还郑重其事地对此进行了转载。
在爱迪生一生当中的数以千计的发明当中,留声机几乎是他的最爱。它不仅给爱迪生带来了巨大的荣誉,还使他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因此,爱迪生曾就留声机对朋友们说:
“它就像是我的孩子。我看着它长大成人;而当我老了的时候,它将给我安慰。”
(四)
从华盛顿回来后,爱迪生又将留声机送到了英国伦敦。关于爱迪生新发明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从伦敦传遍了全世界。
当留声机第一次在伦敦演示时,格莱斯顿首相也出席了演示仪式,并观看了演示。留声机里播出了爱迪生及他的实验室对首相、对伦敦各界报刊的致辞。
格莱斯顿首相面对留声机向爱迪生致谢:
“……我十分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奇迹之一……请允许我个人向您——贵国伟大的有名望的人士之一——致以热烈的祝愿,祝您健康长寿,成为由于您的天才和劳动给人类带来幸福的见证人。”
1889年,爱迪生又将留声机送到了世界博览会上,于是又一次出现了全场轰动的场面。
当然,在多数人对留声机表示欢迎和认可的同时,也有人认为留声机是一种骗局,并大加反对。这其中,有一位知名的牧师名叫约翰·H·文森特。
这位牧师一向都为大家所尊敬,每逢他讲道时总是座无虚席。但他却公开表示,“爱迪生是个没有良心的骗子”。
听到这样的谩骂后,爱迪生既不惊讶也不生气,而是写了一封很有礼貌的信给这位牧师,邀请他到门罗公园实验室来参观。
几天后,文森特牧师来到了门罗公园实验室。爱迪生首先向他灌入了英国诗人托马斯·格勒的一首很有名的诗中的一节:
世界上高贵的人们,
不要用轻蔑的笑来听穷人们虚幻的故事;
还有愿望高尚的人们,
也不要用不耻的笑来看他们的劳苦、朴素和喜悦。
当这几句诗从留声机中传出来后,文森特牧师不禁发出了惊叹之声:
“不错,这真是奇妙!”
然后,牧师询问他是否可以对着留声机讲几句话。爱迪生一口应允。牧师以飞快的速度念出了一连串的圣经人名:
“摩西、所罗门、亚伯拉罕、腓利门、帖撒罗尼迦。”
爱迪生将滚动复位,摇动手柄,看到牧师为从中听见了自己的声音而露出的惊奇模样。牧师曾怀疑留声机中有鬼,而现在,他只好认输了。
爱迪生想将留声机推广到世界各地,于是派出宣传员到欧洲各国。1879年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这种留声机曾在会上陈列,一天当中就有4万人涌向留声机的陈列室去参观。
至于留声机的功用,爱迪生在1878年6月给《北美评论》中写的一篇题为《留声机及其未来》的文章中,陈述了下列十条:
一,缮写书牍及记录其他口语;
二,留声机课本,辅导盲人学习;
三,教习发音、朗诵和演讲;
四,欣赏音乐;
五,制成会说、会笑、会哭、会唱的玩具,作为馈送儿童的礼物;
六,家庭录音用,记录孩子谈话、临危者的最后遗言等;
七,报时使用,提醒人们用餐、开会或从事其他预定的工作;
八,保存名人的谈话;
九,教学辅导,如记录教师讲课,课后也可随时收听;
十,作为电话附件,传送永久性报道。
留声机的以上用途也在生活中成为现实。在美国,留声机被用于工商业管理领域。来自纽约的一份报道说:
“公司的首领们以及高级职员们,现在都使用留声机制备忘录,留声机又将备忘录播放给打字机。”
同时,留声机在录制音乐方面也显示出了出色的优势。在1888年的亨德尔音乐节上,爱迪生在水晶宫举行了第一次留声机音乐录放表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爱迪生还曾设想用留声机充当办公用品,他听说托尔斯泰平均每天要答复25封来信,便送给他一台留声机。
此外,爱迪生还设计了一种电话留声机,就是将留声机与电话连接起来,自动地记录下电话的内容。
爱迪生对发明产品的要求是:价格低廉,耐用,操作简便。他很清楚,现在的留声机还不太完善,不符合普通的用途。为了提高留声机的性能,爱迪生断断续续,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直到80岁时,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唱片的改进。1927年,爱迪生完成了一种“长时间演奏”的留声机,每张唱片能够保持40分钟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