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2200000002

第2章 林业领域法律制度(1)

森林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多重功能。森林的所有权、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流转、造林绿化制度及其以采伐更新、生态效益补偿、封山育林、群众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禁限出口、治安管理等一系列具体制度构成的森林保护制度,对保护和扩大林地面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作用。

§§§第一节 林业领域立法概述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适应各种林木生长,森林类型丰富。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多重功能。它不仅具有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如木材和木制产品、食品、药物、燃料、就业、娱乐等经济和社会功能,而且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尤其在防治土地退化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从生态理论层面来看,森林对防止土地退化功能具体表现为:

(1)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庞大的森林群体是风、沙运动和水土冲蚀的重大障碍,森林可降低风速、稳定流沙,是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茂密的林冠对降水有截流作用,从而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延缓地表径流过程,减少水土流失。据测定,当林带宽至80米时,遇有一般降水就不会出现地表径流,从而保护土壤不致流失或者很少流失。

(2)涵养水源。由于森林土壤的结构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空隙,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间大于1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蓄水500立方米∽2000立方米,人们誉称森林为“绿色水库”。

(3)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森林土壤,因受木本植被的保护,而免受风、水的侵蚀。庞大的根系和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在根系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增加土壤渗水、透气和保水能力。

从人类实践层面来看,在许多地区,土地退化的历史和现实与乱砍滥伐森林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曾指出:“美索布达米娅、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砍完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竟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时至今日,在现实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如我国的黄土高原,近30年间人口增加一倍多,由于对森林生态功能认识上的欠缺,在陡坡上毁林农垦,面积为6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子午岭森林线后退20公里,致使水蚀加剧,土壤侵蚀量由百年前的13.3亿吨增加至22.3亿吨。土地退化的历史和现实从反面证实了森林具有的防治土地退化的功效。

一、林业立法背景

法是应现实之需而立的。我国是森林资源较少的国家,又因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妨碍了森林各种功能的发挥。从第六次全国森林清查结果看,我国森林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少。我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

(2)森林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森林的空间分布差异很大,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34.27%,中部地区为27.12%,西部地区只有12.54%,而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5省区森林覆盖率只有5.86%。

(3)森林质量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指标远远低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水平,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居世界第84位。林龄结构不合理,林分平均胸径只有13.8厘米,林木龄组结构不尽合理。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现象还比较严重。

(4)林地流失依然严峻。林地被改变用途或征占用数量巨大。1999年至2003年清查间隔期内有1 010.68万公顷林地被改变用途或征占改变为非林业用地,全国有林地转变为非林地面积达369.69万公顷,年均达73.94万公顷。

(5)林木过量采伐仍相当严重。林木蓄积消耗量呈上升趋势,超限额采伐问题十分严重。一方面可采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超限额采伐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目前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森林资源消耗量均不同程度地超过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全国年均超限额采伐达7 554.21万立方米,过量的消耗大大抵消了森林资源的生长量。

(6)酸雨污染、大气污染、农药和化肥污染危害森林生态系统。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使我国的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而且造成生态系统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生态灾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林权不稳、政策多变、森林管理粗放、林业执法不严有关。这也是森林立法的直接背景。

二、林业立法成就

林业立法是保障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更新培育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功能的基础。随着我国森林资源问题凸现,以及对森林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森林立法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早在1963年就发布了《森林保护条例》,1979年制定了《森林法》(试行)。1978年以来,各级政府针对森林资源短缺普遍存在的严重状况,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为保护和扩大林地面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自然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一些重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1980年)、《关于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通知》(1980年)、《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 》(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植树节的决定》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森林立法步伐加快,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森林资源立法体系。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为适应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审议修正了《森林法》。以《森林法》为主体,中央和地方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森林法体系,使我国保护森林资源和进行林业建设已经有了一整套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标志着我国林业已经走上了法制管理的轨道。从我国的立法体制来说,林业领域法律体系分为以下层次: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确定了森林的所有权属、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障职责以及国家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的职责。我国现行《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二)林业领域的法律

林业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涉及森林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的法律规范。我国林业法律规范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森林法》,即以森林法命名的森林单行法律,此为森林法律的主体;其二是其他法律中与森林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相关的规范。森林法调整的对象是林业关系,即在林业生产建设领域内,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在对森林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森林的管理和保护、森林的营造和采伐等方面的关系。或者说,森林法就是调整人们在培育、保护、利用、开发森林资源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 《森林法》

我国现行《森林法》是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该法以《宪法》为依据,对森林权属、森林保护的管理体制、方针、政策和具体保护措施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为适应新形势下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修改了《森林法》。修改后的《森林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涉及国有重点林区林权证的核发、林地使用权和林木的流转、征用占用林地的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公安机关的任务、珍贵木材的出口及法律责任等问题做了规定,使其更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资源管理的需要。该法分为总则、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植树造林、森林采伐、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7章49条。

2. 《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定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3. 《种子法》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种子法》,于同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从事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叶等的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做了规定,生产种子必须申领《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要申领《种子经营许可证》,对违反《种子法》的法律责任也进行了规定。

(三)林业领域的行政法规

林业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涉及森林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的法律规范。主要有:

1.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985年6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7月6日林业部公布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将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地方自然保护区,并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活动的条件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2. 《森林法实施条例》

2000年1月29日国务院根据修改后的《森林法》制定并发布施行了《森林法实施条例》,该《条例》对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植树造林、森林采伐、法律责任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3. 《退耕还林条例》

2002年12月6日国务院通过《退耕还林条例》,该《条例》对退耕还林原则,规划和计划,造林、管护与检查验收,资金和粮食补助,其他保障措施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

4. 《森林防火条例》

1988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森林防火条例》,该《条例》对预防、扑救森林火灾的方针、森林防火指挥部、扑火队、检查站、巡逻队的设立,野外用火、森林防火期的确定、森林火灾的等级划分、调查上报、违法责任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5.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1989年11月17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通过。《条例》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针、预防、防治、奖励和惩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6. 《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22日发布)

(四)林业领域的部门规章

林业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独立或会同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与森林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相关的法律规范。主要有:

1. 《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

2000年11月2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对林地权属管理,林地开发利用及保护、占用、征用林地的审批及权限,上报材料和程序,奖励与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1994年1月22日林业部颁布施行了《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对在森林公园内林木的采伐、林地征用占用及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处罚作出了规定。

3.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林业部于1996年10月14日发布施行的《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对因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归属而产生争议的情况下,调处的权限、处理的依据、处理的程序以及争议林地上的林木不得采伐等作出了规定。

4. 《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2002年4月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造林计划管理、造林项目设计管理、种子管理、施工管理、抚育管护、工程项目管理、检查验收管理、信息档案管理、奖惩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5. 《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2003年8月18日国家林业局公布了《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共8章41条,对林业标准的制定、林业标准的审批与发布、林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林业标准复审等做了规定。

此外,还有《封山育林管理暂行办法》(林业部1988年4月19日发布)、《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办法》(林业部1991年12月15日发布)、《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护办法》(国家林业局2004年8月25日发布)、《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0年12月31日发布)等。

(五)地方性林业法规

地方性林业法规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与森林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相关的法律规范。为了贯彻和实施修改后的《森林法》,针对森林的地域性特点,一些省、自治区,制定了配套法规。其中几个森林面积较大的省、自治区地方性法规如下:

1.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

2000年8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对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的保护、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作出了具体规定。

2. 《黑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

《黑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是1995年8月23日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经1997年12月16日黑龙江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及2004年12月18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改。该《条例》对森林、林木、林地权属、森林保护、森林经营管理、植树造林、森林采伐和木材运输、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 《云南省森林条例》

2002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云南省森林条例》,对森林经营管理、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采伐和利用、木材、林产品运输管理及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

4.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

同类推荐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后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后的思考

    本书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启示作用》、《更好地用党史国史教育全党和人民》、《二十年风雨写春秋》、《从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教训看国史研究》等文章。
  • 泉州湾大讲堂

    泉州湾大讲堂

    内容包括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的“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泉州市副市长陈荣洲的“两岸关系纵横谈”、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的“‘三规划两方案’与福建经济发展愿景”、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斌的“微博与生活”、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莹的“企业用人的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泉州师范学院原院长黄子杰的“领袖素质——卓越人才应当具备的潜质”、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的“国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参与两次南极科考的戴聪杰教授的“南极科考和海洋文化”等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科学视野,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了学生认识社会的眼界。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本书从传播心理视角出发,结合大众传播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电视接触特点及使用模式:在现实收视情境中,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考察中国电视节目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传者素养提高与未成年人媒介教育两方面的改善策略。
热门推荐
  • 原始的突围

    原始的突围

    本书内容包括:丛林与捕猎;男权社会;新石器时代战争;夏商二代:兵与车的一跃;春秋战国大势及其战事;《东周列国志》:礼乐崩坏与天下大乱等。
  • 医品天下

    医品天下

    她是现代的高材生,却因一场意外穿至贵府庶女身上。自幼中毒命不久矣?内外阴谋扑朔迷离?离开深府,习医练武,七载后解毒归来,解疫情,破阴谋,寻真相,绽放风华,名动天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黑袍马修斯

    黑袍马修斯

    当炽烈的爱转化为刻骨的恨,世界将重新开始,如同永恒的预言。然而,只有爱才能永恒。
  • 妖界大冒险

    妖界大冒险

    原本在普通小学上学的王雅茹,突然有一天被母亲告知不是亲生的,并将她转到妖精魔法学院,为了找到亲生父母,她开始了自己的奇幻之旅。
  • 简单爱着你

    简单爱着你

    不管你记得与否,我还会默默爱着你
  • 那只无知的妖

    那只无知的妖

    当某人得知某人是只妖时没有惊讶,只是一番嘲笑加白眼,“有你这样的妖,那些妖怪不觉得丢人吗?”随后是一阵豪放的大笑......这是一场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守护,没有陷阱却步步维艰,没有伤害却体无完肤,最后他们能否守护到底?谁知道......
  • 尸祸乱明

    尸祸乱明

    读者老爷们,大事不好了!!!!大明朝突然遭到丧尸袭击,一年之间江南半壁山河皆尽覆没。身为穿越者的猪脚王争,现在什么缺,缺点击、缺推荐、缺收藏、缺月票……汉家的血脉与江山能否延续,全看各位读者老爷们的支持。天佑华夏!!!!
  • 落魄大叔重生记

    落魄大叔重生记

    落魄大叔重生,誓要出人头地,将那些看不起他的家伙们统统踩在脚下。一个娱乐帝国够不够?不够,那就再加上一个移动互联帝国!他还要弥补前世遗憾,牵起梦中情人的小手,再不放手。重生大叔的魅力还要大的不要不要滴,可爱萝莉,清纯校花,妩媚白领,极品少妇统统都到碗里来!
  • 咒魔书

    咒魔书

    打开那本书,书中,有你,有我;踏上那段路,路途,光明,黑暗……
  • 龙魔天苍

    龙魔天苍

    安详的叶家小城,顷刻间燃起熊熊火海。眼见着自己的父亲,兄弟,族人,一个个化作尘埃,他痛苦,怨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所谓亲生父亲所作!心凉了,意冷了,用那离去的背影,讲述他坎坷的复仇,强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