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暗恋小说史上,再也没有比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残酷、唯美的小说了。它以其细腻丰富的内在空间、深刻的人性反思,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高尔基曾由衷地赞赏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他说,“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毫不感羞涩地哭了起来。”
茨威格作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以善于描写女性人物形象著称,他妙笔生花地创造了许多丰美多姿、感情奔放而又命薄缘悭的女性。他“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刻画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这个女人情感的痛苦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同时也引领你对人类丰富复杂的心灵世界作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探索旅行。
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爱是极端的。她将爱情视为生命,充满着至高无上的激情,即使对方并不值得她这样付出,她还是心甘情愿去用一生的痴情守护着。女人这种近乎信仰般的爱与执著,令许多人慨叹。这份充溢着心灵的激情,是那么高贵而华美,茨威格以非凡的洞察力触摸到了女人的心理经络。
她从十三岁开始爱他。他是个年轻作家,“具有双重人格……既是一个轻浮、贪玩、喜欢奇遇的热情少年,同时又是一个在他从事的那门艺术方面无比严肃、认真负责、极为渊博、很有学问的长者”,他“感情炽烈,生性健忘,一往情深,爱不专一……只喜欢轻松愉快、游戏人生、无牵无挂……愿意滥用自己的感情,可是不愿意作出任何牺牲……只有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况下才能呼吸生活……”他和女人“在温存爱抚之际,贪图享受片刻的欢娱,这样放纵自己的感情,把内心深处披露无遗——而事后竟然烟消云散,全部归于遗忘,简直遗忘得不近人情”。
但她难以自拔,千方百计地回到他所在的城市,寒夜孤立只为了看到他房内的灯;她毫不犹豫地委身于他,并且为了生育他的孩子不惜卖身;她拒绝任何人同她结婚的请求,只为了随时响应他的召唤,以妓女的身份和他春风一夜。她虽然对他失望,却从未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仿佛爱他便是她一生的事业,她便是为这降临到这个世界的。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女人把这样的感情看成是自己理所当然去追逐的,去守候的。或许上帝也有公平的时候,三个激情之夜,给女人带来了她与男人的孩子。是的,这个孩子是他们的,至少她是这样固执地认为的。那个孩子,便成了她的执著的延续,她的痴情的寄托。孩子的身上流着男人的血,他可爱,他聪明,他继承了男人的所有性格与艺术天赋,仿佛湖中的倒影,他是男人本体的分离,是男人生命的另一种重生。
于是女人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仿佛如此便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拥有了一切。多么熟悉的感觉,或许只有同为女子才能体味这种痴情中的无奈与挥之不去的忧伤。但最终她还是失去了孩子,曾经那是她的全部希望所在,所以她丧失了自己生活下去的勇气。只有她的死亡才让她寄出了陌生女人的来信,“我把第五支蜡烛取过来放在这张桌子上,我就在这张桌子上写信给你”。女人就于那幽幽摇曳的烛光下向她爱了一生也不曾停止的男人倾诉绵延了二十多年的痴情。
在小说中,我们无法认识这个“陌生女人”。我们被一封长信、被一腔温柔的情感、被一股执著十六年的热情团团围住,我们被她曲折的一生所感动:我们为她的欣喜而欣喜,为她的悲伤而悲伤。
小说中描写的爱,无论男女都是一种姿态:我的爱情与你无关。也许正是这种一相情愿式的爱,在现实社会里不免让人感到有点儿痴愚,有点儿可笑。事实上,这种爱在人世间的种种邪恶、丑陋和残酷面前,总是那么软弱无力,那么不堪一击,那么可悲可怜,却让我们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尊敬的感觉。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同时也是个试金石,十几岁的时候看它会非常非常感动。你会感到一个人怎么可以那么无私地、无怨无悔地把自己变得那么渺小,站在非常低的地方把她爱的人看得那么高,那样仰慕着他,渴望着他,等待他的呼唤,而他却从来不呼唤她。中年之后你知道这是天方夜谭了,爱情的落差和现实的残酷就尽在不言中。
在物欲横流、爱情堕落为商品的年代,很多人已把爱情视同儿戏,“他们玩弄爱情,就像摆弄一个玩具,他们夸耀自己恋爱的经历,就像男孩抽了第一支香烟而扬扬得意”。在这样的时代,女人那种纯挚忘我充满献身精神的爱显得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我们应该感谢茨威格,还有他笔下的女人,让迷失在世俗中的女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爱,如何去爱,如何救赎走失的灵魂。女人的偏执在我们这个喧嚣的时代或许已经不为理解,但那份纯净而痴迷的深情将人性推向极致,不去企求,无须回报。“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5.这简直像戏一样——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啊!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凡躯上挣脱噩运的束缚。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自问世以来,一直在世界各国的舞台上盛演不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名字,几乎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英国作家约翰生在《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中说:在所有其他的舞台上,最普遍的动力是爱情。爱情的力量使一切善行和罪恶产生,并且加速或推迟了每一个行动。中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爱情犹如伊甸园里的禁果,是不允许青年人采撷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这两个人文主义觉醒青年的代表,为争取自由、爱情和做人的基本权利,豁出生命也要把这禁果摘到手。他们所遭受的磨难和痛苦,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讲是不可想象的。
在14世纪的威隆纳,凯普莱特的爱女朱丽叶与他的世仇蒙泰欧家族大公的儿子罗密欧相爱。月下定情后,罗密欧到附近的修道院请求劳伦斯神父为他们主婚。一向喜欢罗密欧的神父欲借此婚姻消弥两家的冤仇……次日中午,罗密欧的好友迈库西奥和朱丽叶的堂兄泰保尔争吵,泰保尔不但不听罗密欧相劝反刺死迈库西奥,罗密欧怒火中烧,剑杀泰保尔。凯普莱特赶到,把罗密欧驱逐出境,并称若发现其偷偷回来,便处死刑。晚上,罗密欧爬进朱丽叶卧室与其度过新婚之夜……罗密欧刚走,凯普莱特便应允了出身高贵的帕里斯伯爵向他女儿朱丽叶的求婚。走投无路的朱丽叶又去求助于神父,得到一瓶安眠药,在婚礼头天晚上吞服,四十二小时后即可苏醒。神父同时派人送信,让罗密欧从墓穴将她救出并逃走。不料罗密欧先知朱丽叶死讯,买好毒药,赶至墓穴,刺死在墓旁哀悼的帕里斯。他打开墓穴,吻别了安详的朱丽叶后饮药自杀。神父听说信未及时送到,急忙赴救,为时已晚。朱丽叶醒来,见状,悲痛欲绝,以罗密欧的短剑自刎身亡……
在剧中,最有个性的当数朱丽叶。朱丽叶出身名门世族,在与罗密欧一见钟情后,仅凭着与罗密欧短暂的接触就说出这种令人震惊的表白:“要是他已经结过婚,那么坟墓便是我的婚床。”这种话让世俗中人瞠目结舌!她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清楚他的身世,彼此交谈不过四五句,只是在舞会上同他接了两个打破礼节的吻。但是这就够了,他们两人都从对方身上认出了自己。火一般热情、刚烈的少女朱丽叶知道自己所要的那个人非他莫属,也隐隐地感到爱情从此摆不脱死亡的阴影。但爱情唤醒了她的自觉意识,她决心同现实对抗,用生命来换取理想。爱,就如同岩浆一样在她年轻的躯体内喷发,她身不由己,明知有危险,还是一次次跑回窗前不断向罗密欧表白。
在两人的爱情中,欢乐是那样的少,刻骨铭心的痛苦贯穿了始终。这痛苦,是他们爱的标志,每一瞬间都活在死亡的威胁中,爱因此变得超级的浓缩。朱丽叶大逆不道地同罗密欧私奔到教堂结婚了,现实和家规根本不在这个自作主张的小姑娘眼中。当劳伦斯神父为她策划了逃亡的计谋,她横下心战胜恐惧,喝下了安眠的酒,被抬进墓穴。然而命运的差错却又使得她的爱人丧生。这个时候,她和他的爱情便走到了尽头。她勇猛地将匕首刺进年轻的胸膛,倒在了爱人的身上。如流星划过天际,她那短暂而美丽的光芒照亮了人们的心房。
人们震惊地发现,原来爱真的可以超越一切,包括越不过去的死亡的鸿沟;原来人真的可以与死亡为伴,活在最最纯净的境界里。黑格尔在分析朱丽叶形象时指出:只有在“最艰难的考验”的时刻,她才“好像一朵玫瑰突然放蕊,每一条皱纹都显出来,又好像潜伏在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突然源源不绝地迸射出来”,让我们看到“这个心灵的全部坚强力量”。人,只有在被灾难、不幸袭击的瞬间,那性格美和心灵美,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似乎是有点儿不可思议。从一开始,两人不约而同的对这爱情的预测便是以“没有好结果”、“大不了一死”这样的基调为前提的。知道自己很可能死,却还要惊天动地地爱一回,这是青春爆发的热力绘出的风景。而如今,当你已不是一个将爱情看做一切的女人时,是否还会拥有这样巨大的爱情勇气?是否还要综合考虑爱情中种种的利益得失?女人,要永远记住:爱是内心生长的原始之力,如果它存在于你的内心,无论何时,总会爆发出来;即使在别人看来,它简直像戏一样。
6.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西格尔《爱情故事》
“请紧紧抱着我,好吗?”
“不!”
“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
“我就不会跟你一起去喝咖啡。”
“告诉你吧——我也不会请你。”
“你蠢就蠢在这一点上。”
西格尔的《爱情故事》讲的是爱情中男女双方的成长故事。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方自愿辅助另一方的过程。那是一个秋季的日子,在哈佛读四年级的奥利弗,准备为即将开始的历史考试临时抱一下佛脚。他选择去哈佛附近的图书馆借一下参考书。当班的有两个女孩,也许是天意,他选择了那个带眼镜、看起来很平常的女孩。那个人就是女主人公詹尼弗。故事就发生在一次冲突中,詹尼弗故意想杀杀奥利弗的凌人盛气,奥利弗本想发脾气,可是想到自己的考试,只好乖乖地请詹尼弗去喝咖啡。之后,他们很快就相爱了。在进行爱的等待时,詹尼弗始终是不动声色的,她顺其自然地把握着自己和奥利弗的关系。
她不是怕受到伤害,而是怕自己尤其是对方还没有承受爱情伤痛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对方,却单单保留了海誓山盟的诺言。他们的未来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詹尼弗不想用爱情提前将其强行确定下来。她知道个人的梦想才是她此刻应该全力以赴的事情,而她的梦想就是毕业后去巴黎师从名师,成就自己的音乐事业。当她把这个打算告诉奥利弗时,奥利弗被激怒了,他没想到詹尼弗这么不珍惜他们之间的爱情,难道他们之间仅仅是一场解闷的游戏?奥利弗的激烈反应令詹尼弗有些意外,但她还是深感安慰。这意外证明了奥利弗已经在开始改变她留给自己的某些印象,也就是说,她的爱在奥利弗身上产生了一些效果。于是,她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用紧紧挽住了奥利弗的胳膊这个动作表达了一切。
两人的关系就这样确定了。詹尼弗要去看望奥利弗的父母。在与他父母会面时,虽然她极力想使奥利弗和父亲之间的紧张关系缓和下来,但结果,整个会面的情景始终是令人尴尬的,奥利弗的父母不喜欢詹尼弗,那是因为门第之类的观念还不能从他们的头脑中马上消除。对此,詹尼弗可以理解,但她不能接受奥利弗对父母的无礼。对于她来说,父爱是珍贵的,因为她的母亲很早就被车祸夺去了生命,而父亲一直是她相依为命的唯一亲人。
詹尼弗向奥利弗承认,她爱他,也包括爱他那高贵的出身,她为自己的贫贱出身不能赢得奥利弗父母的好感而羞愧。她试图让奥利弗明白,她是有些难过,但不是因为他父母对她的态度,她只是为自己而难过。詹尼弗坦率而朴素的言行,对于奥利弗来说又是一次爱的教育,即任何时候,都不要首先用怨恨来对待对你不利的人和事。
在爱情上,詹尼弗服从的永远是自己的意志,完成学业后,她便同奥利弗举行了婚礼,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履行了对于婚礼的理解。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很幸福,奥利弗继续自己的学业,詹尼弗则承担了生活的重任。挣钱、省钱是他们婚后生活的主要内容,两个人的日子没有多少浪漫却有着数不清的温馨。可是奥利弗父亲六十大寿的请柬引起了他们婚后第一次大的争吵。奥利弗蛮横地摔了电话,还要撵詹尼弗走,当失去理智的奥利弗转过身来,詹尼弗不见了,连外套也没穿。奥利弗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开始四处寻找,却没有找到。当他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到家时,却意外地发现詹尼弗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詹尼弗只说了一句:“我忘了带钥匙。”除了一句苍白的“对不起”,奥利弗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但詹尼弗马上打断了他的话:“不,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
不快乐的事很快过去了,奥利弗拿到了硕士学位,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他们的好日子来临了,可是詹尼弗却得了绝症。奥利弗为了不让她知道,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他想让詹尼弗余下的时间都是快乐幸福的。他买了去巴黎的两张飞机票,而詹尼弗唯一想做的不是去巴黎,而是和奥利弗静静地守在一起。她心里充满了忧伤,他就要丢下她,一个人去面对世界了。她放心不下,她要求他,为了她和他的父亲和好如初。
“请紧紧抱着我,好吗?”她需要这最后一次爱的拥抱,依偎在奥利弗的怀里,詹尼弗呢喃了一句“谢谢”,便安详地去了另一个世界。
失魂落魄的奥利弗走出医院,这时,他的父亲闻讯赶了过来,奥利弗平静地告诉他,詹尼弗已经去了。父亲惊愕地说着“对不起”,“不,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奥利弗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爱你所爱的人,爱是需要耐心和勇气的,爱可以让一个人成长,爱是懂得要让深爱的人生活得更好。女人需要被爱,并且要有勇气不停地追求爱。爱是一种能力,是强者的姿态,是女人的名字。
7.山在那里,你在心碎中微笑——岩井俊二《情书》
“你是我要找的那个人吗?请给我一点证明。从天堂到人间的问候,心有灵犀的暗涌,教室里难以忘怀的阳光和沉默,同样沉默了多年的素描画仍静静夹在书页间,洁白雪地里刺痛灵魂的那声哭喊。你好吗?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