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是体现了开明执政的理念,为后世行政提供了典范。
以“资治”为宗旨的中国传统政治史观,将“文景之治”看作典型的“盛世”。人们在文景时代发现政治榜样,汲取政治营养,寻求政治启示。“文景之治”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政治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古代政治的理性的一免,进步的一面,成功的一面。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春正月甲子日,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在四十七岁的壮年逝世。
汉景帝十六岁的儿子,在十天之前刚刚行完男子成人之礼冠礼,标志已经成年的刘彻,当天即皇帝位,这就是汉武帝。
九天之后,二月癸酉,葬孝景皇帝于阳陵。
在汉景帝统治的晚期,汉王朝管理的地方,大致与秦帝国的疆域相当,东至海滨,北抵长城,西边据有今宁夏、陇东、成都平原,南边的影响到达今广东。总面积大约310多万平方公里。由于闽越国、南越国的存在,以及25个诸侯国具有合法的独立性和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晚年汉景帝能够直接控制的地方,相当于今陕西、甘肃东部、四川东部、重庆、河南大部、湖北大部、山西大部、湖南西部,河北北部、辽宁中部和西部、浙江大部以及江苏的一部分、安徽的一部分、和山东的一部分。其面积,大约204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当时汉景帝能够实际控制的地区,大致只有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的五分之一稍多一些。
这就是等待汉武帝出场的舞台。
当时,在汉王朝管辖地区生活的人口有多少呢?
据梁启超估计,不包括南越国和东越国,汉初人口不过600万左右。这一数字,看来是不准确的。
根据许多人口史学者的分析,包括各诸侯国的人口在内,西汉王朝初年的总人口大致在1800万左右。如果按照许多学者赞同的这一时期人口年均增长率为8‰左右的数据估算,则汉武帝即位前后,人口总数应当在3045万以上。如果按照有的学者估计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计算,那么,当时的人口可以达到3741万。有的学者推算,在汉武帝即位6年之后的元光元年(前134),全国人口大约为3700万。
我们对汉武帝时代的历史文化进行分析,不能离开人口数字这一基本国情。当时的国土资源,还没有承受过度的人口压力。农耕业的发展,还有相当宽广的空间。
汉景帝留给汉武帝的国家,只有有限的国土和有限的人口,然而却确定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可观的经济条件,具备了向上发展的良好基础。
文景时代,政府劝勉民众努力农耕,统治集团上层又注意以自我行为的约束树立较好的道德标范,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制度建立起来,对后世形成了规范性的影响。汉景帝管理天下,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大安殷富”的说法,比较真切地反映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史记·酷吏列传》里还可以看到儒生狄山对汉景帝后期形势的评论,他说:“吴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天下富实。”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直到汉景帝逝世,没有大的战争,以致天下富足殷实。
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叙述到汉武帝登基这段历史时,引录了班固在《汉书·景帝纪》篇末的一段赞语:“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他说,战国秦以来,政治败敝,不能安定。汉王朝建立之后,改良行政,减轻民众的负担。汉文帝又特别恭俭,汉景帝继承了这一政治风格,五六十年之间,社会文化面貌有所改善,社会道德水准得以提升。人们评价周代历史,称颂“成康”之世,评价汉代历史,赞美“文景”之治,是因为当时政治最为完善的缘故。司马光在记录汉武帝登基之后就引了这段话,用意是向读者介绍这位年轻的帝王接过了怎样一个天下。
文景留给汉武帝的遗产,表现在经济方面,是“大安殷富”、“天下富实”的国家。荀悦《汉纪》在关于汉文帝二年史事的记述中,引录了晁错这样的话: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直接劳作者不过二人,其能够耕作的田地不过百亩,百亩农田收益的谷物,不过三百石。有的学者根据这段话推断,当时农业生产的水平,粮食亩产折合今天的计量标准,达到每亩收获小米281市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