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王的长子刘买为梁王,即梁共王;子刘明为济川王;子刘彭离为济东王;子刘定为山阳王;子刘不识为济阴王。
汉景帝封梁孝王五子为王,其直接用意在于使窦太后得以安心,但是,其实际效用,却使得梁国从此削弱,“梁分为五”之后,昔日所谓“梁……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多大县”的形势,已经成为不可追返的历史。
元朔二年(前127),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下“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户口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确定这些侯国的名号。于是使诸侯王多以分户邑封子孙,致使王国里不断分出若干由郡统辖的小侯国。一时诸王的子孙都能够得以成为列侯,这就是《汉书·王子侯表》所说的“支庶毕侯”,另一方面,对于一直渴望削弱地方诸侯势力的王朝中枢来说,收到了《汉书·诸侯王表》所谓“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的效用,中央政府不必专意打击损抑,各个诸侯国已经在实际上自行解体。通常人们都认为,行“推恩令”,是汉武帝时削藩的创举。其实,汉景帝在梁孝王之后“梁分为五”的处置,可以看作在汉武帝之前的一种“推恩”的试验。
梁共王刘买即位三年之后,汉景帝崩。又过了四年,也就是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刘买去世,子刘襄立,是为梁平王。汉武帝元朔年间,梁平王刘襄犯有过失,天子削梁国八城,梁国还有十城。
梁孝王子刘明,原为桓邑侯,汉景帝中元六年封为济川王。七年后,即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因为射杀其中尉之罪,被判处死刑。汉武帝不忍心将其处死,废刘明为庶人,迁处房陵(今湖北房县),济川国的国土归于汉王朝,成为济川郡(郡治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梁孝王子刘彭离,汉景帝中元六年封为济东王。二十九年后,即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刘彭离因骄悍,无人君之礼,傍晚夜间私自率领奴婢及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劫取其财物,以此为嗜好。遇害者已发现有百余人,国中皆知之,于是百姓不敢夜行。有遇害者的儿子上书天子告发。汉王朝司法部门判定为死罪,汉武帝不忍处死,废以为庶人,迁处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济东国的国土收归于汉,为大河郡(郡治在今山东东平东)。
梁孝王子刘定,汉景帝中元六年封为山阳王。九年后,即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去世,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山阳郡(郡治在今山东巨野南)。
梁孝王子刘不识,汉景帝中元六年封为济阴王。一年后,即汉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去世,国除,地入于汉,为济阴郡(郡治在今山东定陶北)。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梁分为五”,其“推恩”以削弱东方“大国”梁国的作用,可以一目了然。
司马迁在《史记·梁孝王世家》最后写道:“太史公曰:梁孝王虽以亲爱之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货,广宫室,车服拟于天子。然亦僭矣。”司马迁将梁国终于衰落的原因,归结于一个“僭”字,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汉景帝对梁孝王胸存戒备之心,当然不仅仅是其“车服拟于天子”。梁国作为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有功”,而又“其地出强弓”,“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其军事实力使得朝廷不得不予以重视。而且梁孝王广延宾客,吸引天下人才,也是招致帝王嫉恨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