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1000000004

第4章 赴法学习西方绘画艺术(1)

徐悲鸿决心到法国学习油画,为提高祖国的绘画艺术而献身。

轮船在海上航行了50天,经太平洋、印度洋,又越过红海及苏伊士运河,于1919年5初到达伦敦。

徐悲鸿下船后,立即去参观大英博物院。当看到古希腊神庙的浮雕时,发现那些浮雕上的战马奔腾起来是那样生动有力,那样震撼人心;而那些姑娘的动作又是那样轻盈,衣纹的皱褶既流畅,又变化多端,使人感到那不是石雕,而是丝绸。热爱绘画艺术的徐悲鸿面对此景,简直如醉如痴了。

接着,徐悲鸿又参观了英国国家画廊,欣赏了英国艺术大师的杰作,还参观了皇家画会展览会,见到了英国当代一些画家的杰作,深受启发。

徐悲鸿在伦敦参观一星期,收获甚丰。

到达巴黎时,正是5月仲夏。巴黎和风拂面,花香袭人。看到那巍峨的凯旋门,徐悲鸿心中充满了夙愿得偿的欢乐。

在巴黎一住下来,徐悲鸿立刻怀着极大的兴致去参观罗浮宫。

徐悲鸿站在仰慕已久的《蒙娜丽莎》名画前,浮想联翩。这是达·芬奇为德尔·乔空达夫人蒙娜丽莎所作的肖像。许多世纪以来,文艺评论家都在解释她那隐藏在神秘微笑后面的东西。

还有一间陈列室,全部陈列着大卫的作品。徐悲鸿在那里徘徊观览,深为大卫那种纯正严密的画风所吸引,从画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接着,徐悲鸿又参观了沙龙,见到莫奈、罗朗史、达仰、弗拉孟、倍难尔、莱尔弥特、高尔蒙等前辈画家的作品。

接触了许多大师的作品,徐悲鸿惊叹不已。

这些名画像镜子一样照亮了徐悲鸿的心,使他认识到自己在国内只是以画谋生,并非善画,而且因为常作写意的国画,所以观察和描写物象都不精确,往往不中绳墨,好比脱缰的马难以控制。于是,徐悲鸿果断地决定暂时不作国画,先专心研究和观摩那些大师的作品。

几个月后,徐悲鸿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入校之初,先在素描班画石膏像,平时都是自己临摹,每星期三和星期六才有教授到班上来看学生的进度,加以指导解说,批评修改。画素描没有时间限制,如果教授认为程度够了,就可以升到模特班去画人体,模特有男有女,每周更换。经过这个阶段,才可以拜名师学油画。由于徐悲鸿有根底,又废寝忘食地辛勤努力,很快便完成了素描和画模特两个阶段。从此,他以校长弗拉孟为师,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由于他才气过人,又肯用功,因此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1920年初冬,法国著名雕刻家唐泼特夫妇举行茶会,徐悲鸿应邀参加。与会的都是法国当代的文化名人,唐泼特夫人特地为徐悲鸿介绍达仰·布佛莱先生:“这是我国当代最伟大的画家。”

徐悲鸿对达仰先生的作品倾心已久。达仰先生的名作《林中》、《降福的面包》、《征兵者》、《玛甘泪》、《穷祸》、《摄影人家之婚礼》、《种牛痘》等都以极其严谨、娴熟、精练的艺术语言抒写了人物的精神面貌,极为感人。现在,面前的达仰先生十分平和慈祥,丝毫没有骄矜的神色,这更使徐悲鸿从心底涌起一股敬意。

徐悲鸿直率地对达仰说:“先生,我很想得到您的教诲。”

达仰用那双炯炯发光的眼睛注视着徐悲鸿,感觉到他一定是一位诚恳而努力的学生,于是立即将自己画室的地址给了徐悲鸿,嘱咐徐悲鸿每星期天早晨到他的画室去。

随之而来的第一个星期天早晨,徐悲鸿在晨雾缭绕中来到达仰的画室。他“学然后知不足”,像饥饿的人寻求面包和水一般地寻求有关绘画艺术的知识和技巧。

达仰先生是一个老当益壮、勤奋不已的人,在成名的晚年,即使是星期天,也依旧清晨就到画室去作画。他见到徐悲鸿,非常高兴,引导徐悲鸿观看了他那些挂在墙上的作品和一些素描、速写。徐悲鸿见达仰先生功力深厚,画笔精妙,人物肖像画栩栩如生,如《福尔德姑娘像》,真有呼之欲出之感。这位当时已68岁高龄的达仰先生,兴致勃勃地向徐悲鸿谈起他年轻时的往事。他说:“我17岁作大风景画家的学生。柯罗教我要诚实,要自信,不要舍弃真理以徇人。我始终信守柯罗的教导,五十余年来,未敢忘却。你既来我国求学,我首先应当把柯罗的嘉言送给你。”

徐悲鸿感动地说:“先生,我一定铭记在心。我们中国有句古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您说的‘诚’,就是这个意思吧?”

达仰先生笑道:“对!对!说得好,就是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同时,还要有达到目的的信心,要自信,决不能自馁。至于不要舍弃真理以徇人,那是无须解释的,对吧?”

徐悲鸿说:“对!艺术首先应当是维护真理的,它本身也必须体现真理!”

达仰先生不停地点头,欢快地笑着,他那瘦削的身子有节奏地摇摆起来。他显然乐于听徐悲鸿所说的这些话。

随后,他仔细地一张一张地看徐悲鸿带去的习作,十分欣赏徐悲鸿的努力。他勉励说:“学画是件非常艰苦的事,希望你不要浮夸,不要自满,不要沾沾自喜于微小的成就。”

接着,他嘱咐徐悲鸿说:“每画完一幅精心的素描后,就要记住其特征,默画一幅,然后再对着原作改正差误。这样,画一幅便等于画三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徐悲鸿遵从达仰的教导,果然进步很快。

1921年春,巴黎举办规模宏大的全国美术展览,展出法国当代许多名画家的作品。开幕那天,徐悲鸿从早到晚一直在会场仔细观摹,竟未进食,学到了好多真功夫。

偏巧这时国内由于政局动荡,中断了留学生的学费。在贫困交迫下,徐悲鸿只好去柏林学习。因为战后的德国通货膨胀,马克贬值,同样数目的法郎在德国可增值数倍。

在德国,徐悲鸿看到了门采尔、绥干第尼等大画家的绘画和脱鲁倍斯柯依的雕塑。这使他大开眼界,感到在法国见到的作品虽多,仍有局限之处。

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的油画精练、凝重、宏丽,代表作有《铸工》、《同仇》,还有气势磅礴的柏林大学壁画。他的素描简约而精确,俊秀而坚实,极具功力,为徐悲鸿树立了榜样。

徐悲鸿在柏林停留将近两年,不论寒暑,每天作画都达十小时以上。当时,他最喜爱伦勃朗的画,便去博物馆临摹。每天自晨至暮,既不吃饭,也不喝水,分秒必争地学习。

德国的美术印刷品精美无比,生活拮据的徐悲鸿宁愿借债也一定要购买。他那间狭窄的卧室里都被书籍和画塞满了。他坐卧在上面,感到一种平生从未有过的巨大欢乐和满足。

1923年,回到法国的徐悲鸿以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

徐悲鸿赴法留学,可谓不虚此行,他把欧洲的油画学到手了。这时,徐悲鸿的油画可与欧洲著名艺术家的相媲美了。

1925年秋天,稻谷收割了,徐悲鸿的绘画也到了成熟期。他画了许多卓有功力的人体习作,其中有素描,也有油画,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法期间,徐悲鸿创作了油画《箫声》、《蜜月》、《远闻》、《怅望》、《抚猫人像》、《奴隶与狮子》等,备受赞扬,仅1927年就有9幅作品入选法国国家美展,获得一致好评。

《箫声》创作于1926年,画中一位中国青年女子侧身而坐,静静地吹箫。一双明眸凝望远方,眼神中有一缕淡淡的哀愁。背景为清幽的田园景象,老树身影与翱翔的白鹤隐约可见。箫为中国传统管乐器,竹制单管直吹,发音清幽,适于抒情。法国诗人保尔·瓦莱里在《箫声》的素描稿上题写了几行诗,意思是说他看到的这位东方画家是一位能够把握瞬间的魔术师,因为在这张画中,人们仿佛看到许多美好的景致和情感从竹箫中间流淌出来。

徐悲鸿对这幅画也十分满意,他曾经自信地对学生说:“很多人画油画,技术不过关,作品跟世界级大师的油画摆在一起,经不起比较。而《箫声》这张画跟伦勃朗的画在一起,还站得住。”

《奴隶与狮子》是中国古典主义艺术的开山之作,歌颂了人道主义精神。

徐悲鸿的油画色彩丰富明亮,富有韵律,造型十分严谨。他接受了西方印象派的色彩,和古典主义的严格素描相结合,严谨而不拘谨,重概括,善取舍。

从他的油画上可以看到他对色彩的分析和对形的分析是统一的,每一笔既有形,又有色彩,他的分析深入细致,不是浮在表面。他在一个整体的形中,分析出很多很多形,然后再统一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他在调色板上调颜色时,都是将色彩调准后再放到画面上去,绝不在画面上将颜色来回涂抹。这调好了的颜色是如此准确,一笔一笔摆到画面上就如同镶嵌一般,严丝合缝地衔接起来,又如同印象派的点彩,但是他的点彩是有形的,而且速度很快。他作画时,一笔一笔就像飞到了画面上去,笔笔准确无误,无细微之差。

同类推荐
  •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本人从事声乐工作四十余载,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歌声更美妙”。虽无甚成就,却有许多教训和体会。在几位好友的鼓励、鞭策下,将这些实际感受付诸文字,这对我十分艰巨,但很有意义。通过归纳整理,首先自己得到充实提高,同时也尽了一位声乐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 精选客家情歌三百首

    精选客家情歌三百首

    客家山歌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社交手段,尤其是在爱情生活中,其功能具有隐秘和公开化的两重性。因为是唱歌,可以解释为艺术的虚构,因而有隐蔽性;但是,又因为是面对面的唱和,对方也可以理解为真情直露。作为娱情的手段和作为传情的渠道,是合二而一的。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黑白·永恒的魅力:首届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学术研讨会文集

    黑白·永恒的魅力:首届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学术研讨会文集

    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热门推荐
  • 异界之凌动九霄

    异界之凌动九霄

    一方天域守护战神翊龙惨糟暗算,兄弟消亡,佳人玉陨,绝望之下引动天道轮回,重生异界,从此搅动异界万里风云。“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若是来生缘未尽,宁负苍天不负卿。”前世的遗憾,今生的期盼,只愿与你长相厮守。修途为逆天,一步亦死关!一步可通天!异界大陆,弱肉强食。且看楚翊如何在这异界之中修天道,夺造化,战轮回,成为天之主宰。
  • 血鹰迷踪

    血鹰迷踪

    大漠之中,孤城之内,几天内连发数次血案,一时间整座城市人心惶惶;深宅后院,暗流涌动,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又将挑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少年独闯孤城,是否能纠出幕后黑手,天理昭然,人间正义是否能够伸张……
  • 异域韶华

    异域韶华

    人倒霉起来,喝凉水也会塞牙缝,这不,旅个游,被石碑给吃了,幸好福大命大,赶上了穿越大潮
  • 萌徒有毒:师父,干了这碗鹤顶红

    萌徒有毒:师父,干了这碗鹤顶红

    神医大人捡了个徒弟,从此活得很憋屈。“师父,吃了这颗半步颠!”“……”“师父,师父!吞了这枚七日醉!”“……”“师父,干了这碗鹤顶红!”“哼!”神医大人傲娇了。神医大人要崛起。“嘿嘿嘿,小徒儿,来乖乖给为师喝了这碗药。”神医大人黑化中。“嘤嘤嘤,师父欺负人……”
  • 谁的青春无遗憾

    谁的青春无遗憾

    谨以此书,纪念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还有她。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遇到了那个让他心动一辈子的她。面对未知的未来,这名少年的青春开始了……
  • 帝王情:恩宠难消美人恩

    帝王情:恩宠难消美人恩

    我保你四方平安,只求你稳坐江山。纵使山河飘零远,也只愿你儿孙满堂,金玉满殿,万事安。——题记“如果这是你的愿望,那这就是我的准则。”“我既为你而来,也可因你而去。”承诺描绘的永远,似是不堪一击的樱花,当花落满地,剩下残花一片,荒凉的誓言,就已深埋。真可笑,就算花再美,情再真,到头来,还不是枯萎。湖光熠熠,暗涌深流,岁月长河,涓涓永淌,但是有时候思念还会泛滥,顿时成灾,放纵了想念。“黎国因她而兴,必因她而亡。”他见她最后一面时,她眉眼含笑,手里握着名剑断月,而他转身离去。她说,“墨泽,我只问一次。”她说,“墨泽,你愿不愿意回头?”
  • 三世情缘:美男快到碗里来!

    三世情缘:美男快到碗里来!

    原本卑微被践踏的她偶然穿越到王朝开始兴风作浪,一夜之间王朝充满了对她的闲言碎语,当她抱起伪装的玻璃心重新爱上时却被老天捉弄送回了21世纪......
  • EXO邻家梦想

    EXO邻家梦想

    在一个偏僻的小镇,生着一个巨大梦想,明明不可完成,明明要受牵绊,可最后还是要到达。什么时候开始的,发现原来那些无聊时光已经洗去了我们最纯洁的心。她带着最纯真的梦坚守,却不然一次偶然的邂逅,为她生活添上了彩色的黑。"你知不知道这个人是前辈带进来的,肯定有关系!"“应该吧,我们小点声,别被发现了...”____再见了.我的少年.“呵呵,你还在啊,我还以为你走了咧~我们,,回家,嗯,回家”
  • 光明力量

    光明力量

    达鲁斯王为了得到传说中的力量,联合了其它两国对被称之为圣贤后裔的巴尔迪亚王国发动了侵略,王子艾利文侥幸逃出,逃出后的王子在友人的帮助下夺回了王国。并得之王国覆灭的真识意图,竟是为了解禁传说中的邪恶力量。而发动战争真正的幕后操纵者,才刚刚浮出水面。为了阻止这场浩劫,艾利文几经辗转终于得到了圣神的力量,再一次的将邪恶封禁……
  • 腹黑校草:呆萌甜妻待售中

    腹黑校草:呆萌甜妻待售中

    她是家族里捧在手心里的公主,性格却是呆萌无害;他是腹黑的少爷,手段残忍。当呆萌的她遇上腹黑的他又会擦出什么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