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9800000006

第6章 相声传承(1)

(一)相声名家

第一代相声演员:张三禄。

第二代相声演员:朱绍文(穷不怕)、阿彦涛、沈春和等。

第三代相声演员:恩绪、徐长福等。

第四代相声演员:(“相声八德”)裕德隆、刘德智、李德祥、李德钖(万人迷)、张德泉(张麻子)、周德山(周蛤蟆)、马德禄、焦德海等。

(二)相声流派

无论是学术、文化还是艺术,大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通常我们依照其不同的特征、表象进行归类,形成不同的派系。作为文学、美学、表演学的综合体现的语言艺术——相声,从产生发展至今,离不开几代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同时出现了一些杰出的相声演员,而这些相声大师通过对舞台实践的长期接触,对相声这门艺术领悟过人,通过发掘相声的传统精髓,结合个人气质、修为,进入了艺术创作领域的自我空间,从而开创了属于自己风格的相声园地,在表演中受到听众的好评,并逐步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其代表作品的流传,使其艺术影响深入人心,形成了相声流派。下面通过介绍几个具有表性的相声流派,来拜读大师,品味经典。

1.侯(宝林)派

(1)侯宝林介绍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生于天津,满族,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幼年家境贫寒,4岁被舅舅送入北京地安门外侯家,12岁开始学京剧,拜师阎泽甫,立了近乎卖身契的字据:“投河溺井,死走逃亡,与师傅无干,如中途不学,要赔偿损失(饭钱)。”少年的侯宝林饱尝底层平民的艰辛生活。在阎家学了两年,学会了二三十出戏。生、旦、净、末、丑,什么都学,并无固定的行当,为后来相声的“唱”打下了基础。后来改学相声,开蒙老师是常葆臣,后又拜朱阔泉为师。起初,在天桥、鼓楼、西单商场“撂地”演出,俗称“平地茶园”,有所谓“刮风一半,下雨全无”,即刮起风来观众走掉一半;下起雨来,就一个不剩了。与许许多多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侯宝林就是在这样的痛苦熬煎中成长起来的。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的相声终于成为“什样杂耍”(当时的曲艺演出叫做“什样杂耍”,每场十四个节目)中攒底的“大轴儿”(谁的艺术水平高、名气大,谁就往后排。倒数第二叫做“压轴儿”,最后一场叫做“大轴儿”)。1939年他在天桥的新民茶社首次登台演出。抗日战争期间,开始与郭启儒搭档,在京津一带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声名大震。同时,他一改当时相声粗俗的风气,以高雅的情趣、质朴的格调、正派的台风赢得了广泛赞誉。当时演“大轴儿”的多是色艺双绝的女艺人,相声顶多是“压轴儿”;侯宝林起初排在第六,经过五年的奋斗,终于由第六后推到“大轴儿”,开创了相声演“大轴儿”的时代,并从此再未改变过。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参加了相声改进小组,立志相声改革,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等。

1955年,侯宝林参加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先后担任演员、艺术指导。1980年以后,曾出访日本,并赴美国演出。1979年息影舞台,从事相声的研究和教学活动,出版了《侯宝林相声选》、《侯宝林自传》(上)、《侯宝林谈相声》,并与汪景寿、薛宝琨、李万鹏合著《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理论著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又恢复了演出活动,但因年事渐高,只演出《猜字》等少数相声段子,无法反映侯派相声的风貌。

1993年2月4日,侯宝林不幸与世长辞。他是人民的艺术家,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也因此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与喜爱。

(2)侯宝林对相声的贡献

1961年3月25日,老舍发表题为《健康的笑声》一文,提到相声的艺术流派和侯派相声艺术。为相声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大师侯宝林,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侯宝林号称语言艺术大师,语言运用功力深厚,富有特色。他的相声语言句式短小,句型多变,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运用自如,善于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深沉的意蕴,也是凝练、含蓄的重要表现。侯宝林善于模仿,他的相声,语言清晰,动作自然,神态洒脱,寓庄于谐,化雅为俗,艺术魅力独特。他不重故事情节,聊天式的杂谈特别多,自指性十分突出,说的似乎是亲身经历,真情实感,听起来恍如身临其境,格外生动、亲切。侯宝林被尊为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并被誉为语言大师。他注重相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评论性,对相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创新正是侯派相声的最大亮色。永不停息的革新精神贯穿着他的全部艺术活动。当年,以“唱”为特色的侯派相声闯入相声舞台,曾经受到非议,打入非驴非马的“另册”。侯宝林却不为所动,坚持创新,从立足、发展到最后成功,终以革新家的形象载入相声史册。他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国粹的改编整理。通过改编和整理传统相声,使之成为令人百听不厌的艺术珍品。凡经侯宝林改编、整理的传统相声,经历舞台实践,都能以崭新的风貌赢得观众的喜爱。例如,脍炙人口的相声《关公战秦琼》,本来是《笑海》第一集里的一则笑话。

第二,对相声艺术的创新。这里既有表演方式的创新,也有相声作品的创作。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侯宝林的新相声创作大体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别人作品基础上精工细作,二是与别人合作出新。如名段《夜行记》属于前一种情况。原作是郎德沣执笔的集体创作,因其在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工作,有着切身体验,原作生活气息浓郁,只是艺术上略显粗糙。经侯宝林加工,艺术上大为增色。

第三,对相声表演体系的净化。侯宝林杜绝了旧时的相声表演中呈现出来诸如“荤”和“贫”等显而易见的弊端,保留了其完整的独具特色的体系,摒弃丑恶庸俗,坚持净化、美化,建立起新的表演体系。

2.马(三立)派(1)马三立介绍

马三立(1914—2003年),原名马桂福,回族,生于北京,祖籍甘肃省永昌县。少年时代就读于天津汇文中学,是旧时代少有的识文断字的相声艺人,为后来发展“文哏”相声打下了基础。他出身于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评书艺人,外祖父恩培(恩绪)是相声艺人。父亲马德禄、哥哥马桂元都是著名的相声艺人,母亲恩萃卿曾演唱过京韵大鼓。马三立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先师从其父马德禄,15岁拜“相声八德”的周德山为师,技艺大见精进,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享名京津及东北等地。20世纪50年代参加天津市曲艺团,曾任副团长。

(2)马三立对相声的贡献

马三立在相声史上的贡献卓著,主要体现为对相声艺术优良传统的全面继承。作为第五代相声艺人,马三立在当代相声界辈分最高,资历最老,艺术追求上达到炉火纯青,风格独具。其作为相声艺术家的成就,集中表现在他那特色独具的舞台表演上。马三立酷爱相声艺术,技艺精益求精,即使在遭受坎坷之时和臻于炉火纯青之后,也不肯稍有松懈。陈笑暇《马老永葆赤子心》一文中曾介绍说:“马三立是个严于律己的人,他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回团后,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每晚都考虑着曲艺工作,想到很晚才入眠。睡醒一觉后就躺在床上假寐,默想着今天应该做什么。嘴里叨叨念念地背词儿,怕吵醒老伴,还是把老伴吵醒了。”

众所周知,马三立相声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台风亲切、口风随和、题材平常、语言平实、结构简单却隽永幽默。作为相声艺术的重要流派,马(三立)派相声具有哪些艺术风格特色呢?

第一,自指性强,富于变化。马三立的“垫话”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大都是自指性的聊天儿,显得自然、亲切。然而,如果每段相声都是一个模式,就显得单调乏味,于是在自指性的聊天儿基础上不断有所变化。

第二,善于夸张,富于想象。当年表演相声《买猴儿》,马三立就以喜剧式的夸张惊服了听众。的确,善于夸张是马派相声的又一艺术特色。《文心雕龙》指出:“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相声“包袱”讲究出乎意料之外,在乎情理之中,已成为曲艺界的口头禅了。问题在于,这“节”和“情理”究竟如何理解和掌握。

第三,内紧外松,亲切自然。举凡炉火纯青、造诣高深的艺术家,立于舞台之上,都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松弛感。马三立演相声也是这样,轻声细语,娓娓道来,天机自露,水到渠成,时而带来会心的幽默,时而激起惊雷似的笑声。著名影星谢添在《略谈马三立相声表演的艺术特点》一文中说:“马三立同志的表演,不主张大喊大叫而工于‘蔫逗’,这正是他含蓄之处。” 3.常(宝堃)派(1)常宝堃介绍

常宝堃(1921年4月—1951年4月),满族,生于张家口,原籍北京。自幼随父亲——著名相声艺人常连安“撂地”作艺,先是表演戏法,后来“说口”。当时的常宝堃不到10岁,童声清亮,口齿伶俐,抓哏逗趣,聪慧机敏,深得人们的喜爱,遂以张家口名产“蘑菇”称之,于是“小蘑菇”就成了他的艺名。1930年,9岁的常宝堃拜著名相声艺人张寿臣为师,刻苦学艺。其弟常宝华《回忆我的大哥常宝堃》一文中回忆道:“有人夸他是‘天才’、‘神童’,其实根本不是,这我最清楚。追忆他勤奋学习、苦练业务的情景,历历如在昨日。那时他整天忙碌着赶场演出,时间很紧。每天一大早起来便冲着墙背诵贯口活,练吐词咬字,睡觉前叨咕着台词,走路也想着台词。他在电车上背词,不知有多少次坐过了站。有时候,吃着饭停下来,凝神思索着,筷子掉在桌子上还不知道。妈妈理解地说:‘宝堃,先吃饭,别背词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又不懂科学的发声方法,他的声音渐渐沙哑了。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吐口白沫带有血迹,我喊着:‘血!’他若无其事地笑着跟我说:‘话过千言不损自伤嘛!干咱这行,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啊!’ ”这就是一代大师的求艺之旅。1934年,常宝堃仅13岁,即已享誉京津一带。从1936年起,与著名相声艺人赵佩茹搭档互相切磋,轮流捧逗,艺业猛进,很受观众追捧。1941年,受上海张冶儿话剧团的启示,与魔术家陈亚南等组织“兄弟剧团”,任团长并演出相声和笑剧。前场表演曲艺,最后以全体演员参加的笑剧压台。所演笑剧剧目主要有《前台与后台》《一碗饭》《孝子》等。

常宝堃是具有气节和风骨的爱国艺人,他编演《牙粉袋儿》等节目,讽刺日本侵略者的压榨,反映人民心声,多次遭受监禁和毒打。常宝堃天资聪颖,博闻强识,而又虚怀若谷,严于律己。他的这种非常可贵的自我批评精神至今仍有启迪作用。1951年4月23日,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光荣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终年30岁。

(2)常宝堃对相声的贡献

常氏家族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上书写了重要的篇章。20世纪40年代,常连安带领子弟及众多相声艺人在北京西单创立了启明茶社,汇集了当年最优秀的一批相声演员,为相声行业引入了经营理念,使相声从街头撂地发展到室内剧场形式,并逐步走进广播、电影、唱片、文明戏等领域。常氏第二代的“小蘑菇”常宝堃是常氏家族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其对相声艺术的贡献在中国相声界可谓留下了浓墨重彩。

陈笑暇曾经这样概括常宝堃的艺术风格:“在长期艺术实践中,他形成了热情、欢快、明朗、机智的表演风格,使用语言通俗晓畅,生动活泼,能随着不同内容灵活地变化语气、声调,惟妙惟肖地模拟出各阶层不同年龄、性格的人物,富有形象感染力。其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实感,深入浅出,悦目动容,能使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观众较容易地接受其表述内容,行话所谓‘皮薄’。”

常宝堃多才多艺。他有一把扇子,上面写着一百多段相声的名字,主要曲目有《卖估衣》《四省话》《闹公堂》《打桥票》《批三国》《改良数来宝》等,都是他会演的,足见活路之宽。他捧、逗皆精,“说”“学”“逗”“唱”俱佳。他与赵佩茹搭档,轮流捧、逗,他的表演落落大方,挥洒自如。不是跟观众聊天儿,就是跟捧哏的说笑,玩笑味浓,“现挂”特别多。

常宝堃会演话剧,当时,他年纪轻,长得清秀,刻画人物是他之所长。尤其是模拟女性的动作、表情、语言,都非常到位。常氏语言清新活泼,雅俗共赏。有时喜欢使用俗语、俏皮话。此外,他的相声里还经常使用典故。

4.苏(文茂)派

(1)苏文茂介绍

苏文茂(1929—),满族,生于北京。幼年家境贫寒,12岁时曾在天津久春堂药店学徒。那时候他酷爱常宝堃的相声。学徒期满后每月的收入很少,为了养家糊口,几经辗转,苏文茂终于结识了常宝堃。1943年,14岁的苏文茂拜著名艺人常宝堃为师,为相声艺术打下坚实的功底。后到北京西单商场启明茶社,有机会结识了相声名家赵霭如、白全福、王长友、王世臣、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赵春田等并与之同台献艺;又曾与黄鹤来、康立本、刘宝瑞、常宝华、全长保、朱相臣、马志存等搭档演出,得以吸取各家之长,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以“文哏”见长,文而不温,含蓄隽永,是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将相声“文哏”艺术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誉为“文哏”大师。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文茂一直致力于整理传统相声,流传了很多名段。如他与朱相臣、纪希一起整理的传统相声《论捧逗》反响强烈,其苏派相声的艺术魅力在我国相声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2)苏文茂对相声的贡献

苏文茂及其苏派相声在我国相声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代的相声大师中,苏文茂作为苏派代表之首,放射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苏文茂的表演风格可以‘文而不温’几个字概括。‘文’当然是一种含蓄隽永的美学意蕴,在舞台风度上指的是‘文静’,在语言使用上指的是‘文采’,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指细腻而婉约,在性格塑造上指的是深刻而蕴藉。”这是薛宝琨《中国的相声》对苏文茂相声的艺术评价。

苏文茂为传统相声作出的重大贡献也在于其善于推陈出新。特别是与朱相臣、纪希等人合作整理的《论捧逗》,成为多年来久演不衰的精品名段。这是一段“子母哏”的相声,经苏文茂的改编整理后,整段相声焕然一新,精于思想艺术层面,细于语言表达层面,都做到了推陈出新。特别是夸张的运用尤为精彩。苏文茂的拿手节目有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的“文哏”相声,如《论捧逗》《文章会》《批三国》;其二是传统的“柳活儿”,如《汾河湾》《捉放曹》《全德报》;第三类是新相声,如《大办喜事》《美名远扬》《高贵的女人》《满载而归》《新商标》《废品翻身记》《新局长到来之后》等。

5.马(季)派(1)马季介绍

马季(1934—2006年),原名马树槐,祖籍天津宝坻,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曾在上海宏德织造厂学徒。20世纪50年代初年到北京市海淀区新华书店工作,1956年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曾任团长、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顾问。

同类推荐
  •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的石窟及石窟雕塑绘画等不朽艺术。包括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克孜尔石窟群、大佛寺石窟、响堂山石窟、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千佛崖石窟、花山谜窟等。
  • 评书

    评书

    《评书》主要内容分为评书该说、传统评书、评书艺术名家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评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秦腔

    中国秦腔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热门推荐
  • 末世之戒灵系统

    末世之戒灵系统

    一股来自宇宙深处的魔力,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一夜之间,恐怖布满整个地星球。丧尸、异能、灵力,各种谜团纷至沓来。而谁又曾料,这场空前的浩劫竟关乎宇宙的安危……人类能否在这毁灭性的打击下顽强生存?敬请走入这个扑朔迷离的——末世
  • 仙界科技之路

    仙界科技之路

    汲取万界以养仙,无有慈悲无有怜,长生路上最孤寂,仙道不等有情人!一名普通华夏人得到智慧的馈赠,从仙界出发在无尽不同的世界‘传道’,利用无尽知识,经历无限精彩的故事!因为作者是科技流,所以其中会有很多理论科技(幻想科技)的出现,与强大的修仙元素结合,仙科结合才是王道!
  • 大陆2龙皇传说

    大陆2龙皇传说

    无限轮回,终而返“唔,这是哪,我穿越了?”
  • 唯爱你

    唯爱你

    雨天晴上大学,遇上冰冷王子洛天宇!居然还做上了同桌!这让洛天宇的“脑残粉”眼红到爆!校霸【校长女儿】梦雨琦处处和雨天晴作对!却万万没想到!洛天宇居然是。。。
  • 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

    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bOYs

    TfbOYs

    你说过你喜欢玫瑰,特别是粉色的,玫瑰很美,它带着刺,就像它唯一的保护,我愿意为你摘取,我不会让你唯一的保护松懈。你说过,你喜欢紫荆,你喜欢它的颜色喜欢它的芬芳,我愿意为你种许多的紫荆,我要成为你唯一的依靠。我知道,你喜欢薰衣草,也许我是最后知道的,你就不应该爱上我,爱上我是错。
  • 青梅竹马,去哪儿啊

    青梅竹马,去哪儿啊

    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青梅竹马,最后都绕到他人床前玩耍;大部分的两小无猜,都渐渐无法对彼此坦白。时光掩盖了太多秘密,埋藏了许多感情,直到曾经一起玩耍的他们终于再相聚——郝恬恬发现自己的生活开始乱套,为什么傅子衡的初恋女友叶雨笙会和张翊天在一起?为什么失联多年的吴霏突然出现在北京开始追自己?为什么一直把她当妹妹严厉管教的傅子衡会突然吻了她?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十年后的再度重逢,让当年埋葬的那些秘密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浮出水面……青梅竹马,去哪儿啊?我要去别人床上玩耍呀!你去呀~滚蛋,你把我压得死死的,我怎么去!青梅竹马,去哪儿啊?我去哪儿,你去哪儿吗?是啊!那我回家,你跟我回家吗?
  • 世界之最大全(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世界之最大全(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之最大全》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 隐殤辞

    隐殤辞

    在2115年的时候,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但还是存在着许多武林高手的后裔兴风作浪。就因为被人陷害,夏隐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异界!!!且看她如何把大陆弄的风生水起。而许多年后,她却面临着两个选择,,,回或不回!?!她到底该怎么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