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7500000002

第2章 反应第二

反应术是《鬼谷子》关于获取对方情报的一种方法。要求通过反复的观察,对认知的客体实情加以探询。为了获取实情,还可以采取各种手段,或者说出某种言辞引诱对方开口,或者采取缄默诱导对方吐露实情,或者从对方言谈举止中见其喜怒哀乐之情,或者反反复复集中探求某一不清楚之处,这就犹如张开一张大网,等待对方落入或直接将对方罩住。有了此法,如探囊取物般可靠,如后羿引弓发矢,无不命中。

“原文”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今;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译文”

古代以大道教化天下的圣人,是与无形的道共生的。回复观察过去,再来检验现在;回复了解历史,再来认识现实;回顾了解对方,再来弄清自己。动静和真伪的道理如果与现实不相符合,就要回复历史去探求。事情一定要通过反反复复的认识过程,这是圣人的主张,不能够不认真考察。

“原文”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有声:发言。陶弘景释此句云:“理在玄微,故无形也,无言则不彰,故以无形求有声,声即言也。”

钓语:在发言时引诱出对方的头绪,如投鱼饵一般。清人俞樾释曰:“钓语谓人所隐藏不出之言,以术钓而出之。若孟子所称以言,以不言,皆是矣。”

合:符合。

实:真实。

罝:捕兔子等野兽的网。

网:捕鱼的网具。

会:聚集。

司:候望、等待。

钓人之网:这里是比喻抓住对方的方法。陶弘景注云:“张网而司之,彼兽自得,道合其事,彼理自出,理既彰,圣贤斯辨,虽欲自隐,其道无由,故曰钓人之网也。”

驱:驱使。

其不言无比:如对方不发言就不能比较。

变:变化、改变。此句意谓当引诱对方发言头绪的方法不能得逞时,就可以改变方法,以把握实情。

报:合。陶弘景注:“报,犹合也。”

牧:进行调查加以阐明。清人俞樾注云:“此‘牧’字当训‘察’。”陶弘景注云:“谓更开法象以动之,既合其心,其情可见,因随其情而牧养也。”

袭:重复、重叠之意。陶弘景注此句云:“皆谓再三详审不容谬妄,故能万事允惬,无复失其辞者也。”

愚智:愚者和智者。陶弘景理解为:“圣人诱愚则闭藏之,以知其诚,诱智则拨动之,以尽其情,咸得其实,故事皆不疑也。”

“译文”

对方发言,是处于动的状态;自己沉默,是处于静的状态。根据对方所说的话,来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如果别人的话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反过来探求,对方必然会有应对之辞。所说的话都有外在的形象,事情都有可以比较的范围;既然有形象和比较,就可以观察下一步的情况。形象就是事物的外在形貌,比较就是类比对方的辞意。以无形无声的玄微之理求得对方有声的语言,以诱导的话得出与事理相符合的发言,就得到了实情,这就像张开网捕兽捕鱼一样,多张开几张网,等待对方进入。方法符合情理,对方自然就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捕人的网。常用这样的网激发对方,对方言辞仍无表露而失去比较,就要改变方法。以形象启动对方,以符合对方心意,了解对方实情,随后进行调查加以阐明。这样反复试探,所说的话可以类比模仿,因而奠定基础。再三详细重复审视,任何事情都不离开所说的那些情况。圣人以此诱导愚者和智者,都能得到实情而无疑惑。

“原文”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事:奉事。

牧:治理。

情诈:实情和欺诈。

动作言默:举止行为、言语和缄默。

式:规格。

观其所托:观察对方情之依托。可理解为观察对方的出发点与目的。

己欲平静:本句意为听言之道,自己先要平心静气。

虽非其事:所谈的事虽然不是当务之急。

微:细微。

类:种类。

探人:探测人的实情。这句意为听了对方言论,就可以探测对方实情,犹如进入对方心中一样。

量其能:估量对方能力。

射其意:犹如引弓发矢一样猜中对方意图。

符应不失:像合乎符验一般地应验,无一差失。

螣蛇:亦作“腾蛇”。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如螣蛇之所指”,陶弘景释云:“螣蛇所指,祸福不差。”

羿:即“后羿”,亦称“夷羿”。传说古时十日并出,植物枯死,羿射去九日,射杀毒蛇猛兽,天下太平。本句意为若后羿引弓发矢,无不命中。

“译文”

古代善于反复详审的人,可以透过隐秘玄奇而获得实情。对方的变化是适当的,因而能周密详细地掌握,不详细调查了解,得到的情况就不清楚,得到的情况不清楚,奠定的基础就不可靠。对方讲话的形貌与比较的事例变化了,一定要有反诘之词,让对方先说,我然后静听对方答复,想要对方发言自己反而保持缄默,欲对方张开反而收敛,欲达到高大反而表现低下,欲获取反而先给予。想要开启实情,可以设象比引动对方,再以此考察对方言辞情况,与对方心理契合发生呼应,就能得到真实情况。可以从这条线索开始,也可以从那条线索开始,或者以谈论事奉君主的事开始,也可以从谈论治理民众的事开始。这是为了考察其中的真实与虚伪,了解其中相同与相异之处,弄清是实情或是欺诈。举止行为、言语或缄默,与此相关,喜怒情绪都可以从这里见到端倪,都是事先定于情再作出法则。以反求复,观察对方情之所托,都是用这种方法。听言之道,自己先要平心静气,以听取对方的言辞,观察事理,议论万物,分辨雄雌。所谈的事虽然不是当务之急,从表现出的细微之处可以了解总的变化。听取对方言辞以揣测对方实情,就像进入对方心中一样;估量对方能力,犹如引弓发矢一样猜中对方意图。像合乎符验一样不失基准,如同螣蛇所指一般准确,好像后羿射箭一样无不命中。

“原文”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进退左右:指用人升迁、黜退、左贬、右升。

是:代词,指上句方圆之理。

牧人:管理任用人员。

事用不巧:处理事情不灵活。

忘情失道:指忘却真情失去方法。

天神:指善于体察实情,达到纵横捭阖,运用圆熟的状态。

“译文”

所以了解别人必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再去了解别人。人与人相知,就像比目鱼两两相随一样;又像光与影一样神形相连。审察对方言论了解实情,没有偏差,就像用磁石吸细针,如同用舌头吸取烧过的骨汁一般。与人相处不见形色,见情却敏捷。如阴、阳、圆、方相成相形,不可分割。形貌未显时以圆的方法引导他,形貌已显就以方的法则对待他。用人时升迁、黜退、左贬、右升,以方圆之理掌管。自己不先定下标准,管理任用人员就不恰当。处理事情不灵活,就是忘却真情、失去方法。自己先详细掌握处世用人法则,再去管理人才,施用谋略不露痕迹,不见门户,这就叫作“天神”。

内第三

内揵第三是《鬼谷子》关于进献说辞和固守谋略的方法,主要论述了臣子与君主之间的关系。要使说辞和谋略得到采用,必先拉近与游说对象的关系,使情投意合,一旦情投意合,就会“远而亲”、“遥闻声而相思”,一旦意气相离,就会“近而疏”、“日进前而不御",正所谓伴君之理微妙玄奥。做臣子既要使人采纳计策,又要掌握分寸、进退有度,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可以进,可以退,可以坚持,也可以放弃,可以进退自如。本篇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对于处理今天的人际关系,也有可资借鉴之处。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其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译文”

君主和臣子上下之间的关系,有的距离远却关系亲密,有的距离近却关系很疏远,有的接近反而不被使用,有的离去反而容易被求取。每日在君主跟前不被使用,相隔很远却相思念。上下相交之事,一定是内情相得,然后巩固,上下之间开始就相连结。或者是以道德原则相交结,或者是以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相交结,或者是以金钱财物关系相交结,或者是以声色容颜相交结。君王采纳臣下意见,那么要进入就可以进入,想出来就可以出来,想亲近就可以亲近,想疏远就可以疏远,想投靠就可以投靠,想离开就可以离开,想求取就可以求取,想思念就可以思念。就像土蜘蛛抚养后代,出入没有什么间隙,独往独来,没有什么能阻止。

“原文”

内者进说辞,揵者揵所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

见非:达不到目的。

得其情,乃制其术:与对方情况相合,就掌握了内揵之术,运用自如。

“译文”

内就是进献游说之辞,揵就是固守谋略。距离远反而相亲近,是因为有相契合而未显露的德行;距离近而被疏远,是因为志向不相契合;投靠却不被使用,是计谋得不到赞同;离开反而又被任用,是因为谋略后来得到印证;每日在君主跟前却不被使用,是措施不合适;相隔很远却相思念,是计谋合乎自己的心思等待对方来议决事情。所以说:“不了解事物本来的性质而去做,必定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不了解对方情况而进游说之辞必定会被否定。掌握实情,才是把握了内揵之术。这样才能运用自如,既能进献说辞,又可固守谋略。”

“原文”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去论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见疑决之:出现疑难予以解决。

策无失计:没有决策错误。失计,计算失误。

治:治理、管理。

产业:生产与作业。

上暗不治:君主昏暗不行善政。

下乱不寤:人民反叛不辨事理。

揵而反之:与“揵而内合”相对,指上下内外情意不合。

内自得:内心自以为贤明。

外不留说:对外不采纳贤者的主张。

飞:飞扬,激昂之辞。

迎:迎合,接受。

欲去之:想要摒弃进言者。

危:直言。

大仪:模范、大法。

“译文”

所以圣人建立功业,以得到实情掌握内揵之术的办法预先把握万事万物。由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开始,先依据引用《诗经》、《尚书》验证自己的学说,加以改进或者发扬,讨论用与不用、摒弃与保留。想要一致的,用内情相合的方法;想要分离的,用外情相离的方法。把握外内之情时,必须明白道术,推测判断未来的事情,出现疑难予以解决。没有决策错误,建立功业树立道德。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君臣上下之情相契合。君主昏暗不行善政,百姓离乱不辨事理,就是上下之情不相契合。内心自以为贤明,对外不采纳贤者的主张,就应该用激昂飞扬之辞去游说。如果命令自己前来,就应该迎上去接受使用。如果是情意不合而被命令离去,是因为过于直言。应该灵活变化,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树立进退的基本原则。

同类推荐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老子智慧讲座

    老子智慧讲座

    本书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经》占据了十分特殊的位置,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体系的基础。
热门推荐
  • 惹事生妃:皇上,莫跑!

    惹事生妃:皇上,莫跑!

    她——陌倾倾好不容易穿越过来,为毛没有大风大浪,反倒一片安宁?!不行!她必须要找事做!出国游玩,为毛碰见俩男欺一‘女’?!出手一救,唉呀妈呀!竟然是一男的!可素,这男的长滴挺帅气的,(花痴……)哎,不对!为毛你吻我!夺我初吻,还有第二次!对!就是你!别东张西望的!在这四周,除了你,别人敢近我身?!一阵啪啪啪后……苍天啊!大地啊!盘古啊!女娲啊!谁来收拾这个长得妖孽,其实无赖的妖孽男啊!(更新较慢,绝不弃文)
  • 如果我哭了你会怎样

    如果我哭了你会怎样

    他遇到了她,为什么会有一种熟悉感?他们又会······为什么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 十二天劫

    十二天劫

    小马小时候算过命,命犯五通八字带煞,二十岁必死在脚跟不着地的女人手里。二十岁那年他在夜场当保安,遇到一群花冥币消费的女人,脚跟不着地。夜场接连发生命案,为追查真相,小马误上鬼车。一场场危机过后,巫鬼教酝酿了数百年的真正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在巫鬼教的阴谋之下,人世间大劫当前……
  • 死灵亡域

    死灵亡域

    再见了。让我为之拼命的女孩。悲伤不是结局。我想我可以说出我经历的一切,让人们嘲笑也好,让人歌颂也罢,后世,后生之世。这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一个十八岁的班长罢了。
  • 得罪爱人

    得罪爱人

    他是高高在上的总裁,她是被许配给他的人。长时间的接触,让他越来越厌恶她,她爱他,但他不爱她,可惜到最后,她终究属于他。“我爱你这么长时间,你爱过我吗?”
  • ParaDiso未来blog

    ParaDiso未来blog

    本小说的主角不限,说书人与旁白会随着不同的故事发展交替交代着故事的内容。小说没有具体的主人公,主要是从现代主角文森特与魔女莉莉丝叙说着过去发生的不为人知的里世界故事,以及过去里世界故事关于不死人‘彼岸者’之间,‘彼岸者’与其它势力之间的故事。
  • 圜中秋韵

    圜中秋韵

    这些诗作,穿越时空,畅游高山大川,七彩般之意境,悲欢离合之缠绵,爱恨情仇之纠结,一起涌向字里行间,无论是对“友谊”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对“人生”的顿悟,对“历史”的思考,对“怆然”的探究,还是对“五蕴皆空”的低吟,巧妙地引典入诗,借力发力,用语清新,不落俗套,语言精练,字少意丰,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宛如一幅幅如诗如歌的自然美景,使人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击案而虎啸龙吟!
  • 耀世妖雄

    耀世妖雄

    混沌之初一切无形,经自然演变万物竭力进化万亿年,方得如今精彩世界。自然万物若得机缘,百年聚灵、五百年化形、千年成精,人称妖精。一个打不开炁门的少年,将在这里修妖成仙逆天戮魔弑神。且看他如何化劫成缘,扶摇逆天而上,成就一代耀世妖雄。
  • 撩汉成疾:这个BOSS有点怂

    撩汉成疾:这个BOSS有点怂

    “我结婚的时候你一定要来哦”“废话,我不来你跟谁结婚啊!”我想,我已经没有精力再去遇到下一个人,爱上下一个人。因为我此时爱着的人,值得我身穿嫁衣,手捧花束嫁给他。
  • 卧游录

    卧游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