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篇》
孔子说:“仲由!我把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教给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有一则寓言,说一位自命不凡的人为了难倒一位年长的智者,绞尽脑汁收集了历史、地理、哲学、物理等各个领域的未解之谜,让老人以一句话将所有问题都回答出来。老人笑了笑,用一句话说出了他的答案:“我全都不知道”——当一个人清楚自己“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道。
做人切忌不懂装懂,自欺欺人。仲由,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算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告诉子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自欺欺人。孔子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列为人生最高的智慧。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讲了苏东坡批评程颐不懂装懂的故事。
司马光的丧礼由理学大师程颢的弟弟程颐主办。这位理学家完全遵古礼来办这件丧事。当时死者的亲人要站在灵枢之侧向灵前吊祭的客人还礼,这种风俗已流行数百年。但是程颐认为不合古礼,于是禁止司马光的儿子站在灵枢一旁还礼接待客人。他的理由是,孝子如果真孝,应当是悲痛得不能见客人才是。
很多学问,明明不懂的,硬冒充自己懂,这是很严重的错误。
——南怀谨《论语别裁》那天朝廷百官在太庙中的大典完毕之后,苏东坡正要带领翰林院及中书省同仁前往已故相国司马光府去吊祭,程颐也有事要去,他就向大家说这违背孔子在《论语》中的话:“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因为那天早晨大家曾在太庙唱过歌,至少听过奏乐,怎么同一天还能去吊丧哭泣呢?大家到了司马府门前,程颐想拦阻大家,于是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程颐说:“你们没念过《论语》吗?‘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苏东坡立刻回答道:“《论语》上并没说‘子于是日歌,则不哭’。”
苏东坡十分气恼,不顾程颐的反对,率领大家进了门。每个人都站在灵枢前面行礼,在离去之前都依照习俗以袖拭目。苏东坡一看司马光的儿子没出来接待客人,问过别人,才知道程颐禁止,说是于古无征。于是苏东坡在全体官员之前说道:“伊川可谓糟糠鄙俚叔孙通。”大家哄堂大笑,程颐满面通红。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越有学问的人,见得世面越广,越认为自己懂得太少。而越无知的人,层次水平越低,越要炫耀自己的“学问”。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后来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们的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
“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
“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不知道。”
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到震惊,但随即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做是孤陋寡闻和无知肤浅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汉)刘向国画大师齐白石70多岁的时候对人说:“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在人们齐声称赞老人的谦逊时,他却郑重重申:“我真的不会画画。”齐白石是从古人的艺术瑰宝与不断的自我学习中看出自己能力的细微处,这种接近真理的“无知”其实是最高的智慧。巴金也曾经说过:“我不会写作……”闻者惊诧不已,但如果认真地读他的作品,就会感到巴金的确只是把非说不可的话说了出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则语录讲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去向别人请教,在别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他就是“大无知”,太虚伪了。
人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晓古通今的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注意学习、加强学习,从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否则,不懂装懂、自欺欺人,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就会堵塞自己、前进的道路,最终贻害无穷。一日,某人正在与客对坐。邻人欲借牛,派人送来一信。某人怕客人知道自己不识字,于是假装看信,看过后对来人说:“知道了,待会儿我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