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
季文子每件事都考虑多次之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山间丛林中,一只狼前来觅食。茂密的松林遮蔽了狼的视线,它不知道此时猎人布置的陷阱就在附近。这时,狼看到前方似有猎物出现,于是奋力追赶,忽然狼的脚掌被一个铁圈钩住了。狼想挣脱束缚,但是铁圈把它牢牢地固定在了原地。这时,手拿猎枪的猎人出现了,他一步步向狼逼近,狼似乎感觉到了死亡的预兆。眼看着就要端起猎枪的猎人,狼不再犹豫,它用尽全身的力气,咬断了自己的脚掌,猛地挣脱了铁链,终于逃离了这个危机四伏的危险地带。
如果狼迟点决断的话,估计就要丧命于猎人之手了。可如果狼早早就把脚掌咬断的话,万一猎人不来,或者有其他的逃生机会,那牺牲岂不是太大了。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能过早,也不能太晚,时机的把握最重要。一旦失去良机,就无法再挽回了,最终你所付出的代价,也许就是你的生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孔子的思想和我们的故事主旨是相同的。在孔子的思想中,他并不表扬季文子的三思而行,相反,他认为凡事仔细考虑两次就够了,三思而行可能会贻误时机。为什么孔子会反对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因为从当时的资料看,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经常会发生各种弊病。从这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凡事不想一想就行动叫做莽撞,往往会导致后患。但想得太多,瞻前顾后,翻来覆去,则容易陷入犹豫不决的狐疑之中,导致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反被其乱。所以,遇事既要想清楚,有所思考而后行动,又不要优柔寡断。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因为优柔寡断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秦朝末年,刘邦攻打关中,占领了咸阳。但是刘邦没想到项羽很快就出现在关中,当他听说项羽准备攻来时,十分惊讶,心想,目前的状态怎么也打不赢项羽。于是就请项羽的叔父项伯居中调解,约好时间亲自去向项羽道歉。
鸿门宴上,范增屡次使眼色示意项羽杀沛公,又举所佩带的玉作杀状以示意项羽,连作三次,但项羽始终默然,毫无反应。范增看情形不对,便起身来到外面对项庄说:“项羽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亲自下手。你进帐去,上前向沛公敬酒,敬完酒便请求在座前舞剑,然后就趁舞剑之便,在沛公的座上杀他。如果失败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会被他杀尽九族。”
项庄于是入帐向刘邦敬酒。敬完酒便向项羽说:“君主和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可供娱乐,请准卑将表演剑舞,用以娱乐嘉宾。”项羽说:“好!”项庄于是拔起舞剑,项伯看出项庄的用意,也拔剑起舞,在二人同时舞剑的时候,项伯不断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才没有机会刺杀沛公。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经讲过: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项羽的失败在于政治上的幼稚,缺少谋略和“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狠劲,所以一败涂地。但是项羽重情重义,虽然失败仍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从此说起。刘邦是成功者,但不是英雄;项羽是英雄,但不是成功者。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有勇无谋,鸿门宴上坐失良机,让刘邦逃脱。结果,刘邦有机会壮大自己的力量,逼得项羽乌江自刎,从而顺利地建立了西汉政权。
项羽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下场,只能是失败。但过于乐观、盲目跟风,连考虑都不考虑就去做,也是行不通的。
最近这一阵子,大家都流行“炒股”。无论懂不懂股票,都拿了家里的积蓄,一窝蜂地拥到股市去,都觉得现在的行情大好,大盘突破XX点,入市的话,有赚无亏。这种行为是极其不理智的,过于盲目乐观。
假如孔子今天来投资股票,我想他肯定不会不做任何考虑就急匆匆入市。他会认真分析一下各家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研究一下各家股票的历史、现时行情以及它未来的可能走向,然后选好股票买进。买多少,何时买,也会有个考虑。甚至在买进时,就考虑好了卖出的问题:在什么止损点上卖出……但问题在于,谁也很难考虑得百分之百的周密。而且“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是常有的。有时时间紧迫,也不容你翻天覆地地研究研究再研究。我们只能在时间容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做到考虑得比较周全。有时,还要有一定的当机立断的冒险精神。“该出手时就出手”,而这一点,在今天这个讲究效率、讲究抓住机遇的时代,尤为重要。
20世纪80年代,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王安电脑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计算机公司之一,公司的创始人是华人王安博士。王安在哈佛求学期间,曾经在实验室进行有关计算机存储问题的研究。哈佛大学有一条既定方针:当技术一旦发展成熟到商业应用的程度就会强行停止该项技术的研究。就在王安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离哈佛停止该项技术研究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比尔·盖茨当年,正是看准了一个以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的新纪元正在开始这一商机,便毅然作出了离开哈佛立即投身计算机事业的决定,才成了今天全球皆知的世界首富。
王安对计算机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本希望将来能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可是哈佛却要断送他的美好前程,令他非常懊恼。于是,他想到了去申请专利,但这样会将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因为他工作上的最佳搭档艾肯博士一再声称,计算机不受任何专利限制,一旦自己去申请专利必然会招致艾肯的猜忌,甚至会因此反目成仇。
王安犹豫了,可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还是果断地作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说干就干。1949年10月21日,王安正式向专利局提出了“脉冲转移控制器”的专利申请。这件事传到哈佛实验室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指责他是叛徒,还有一部分人为他担心,害怕他遭受艾肯的谴责和惩罚。
但王安毫无惧色,他不再为决定后悔,他要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谋出路。出乎意料的是,艾肯对待这件事很冷静,没有暴跳如雷,他只对王安耸了耸肩,摊了摊手,一切就都过去了。至此,王安终于凭借果断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庞大的电脑帝国。
在危急的情境之下,就应当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敢于冒必要的危险,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这时还犹犹豫豫畏缩不前,后果就不堪设想了。长久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获得成功的最有力的办法,是迅速做出该怎么做一件事的决定。排除一切干扰因素,而且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要再继续犹豫不决,以免我们的决定受到影响。有的时候犹豫就意味着失去。
实际上,一个人如果总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或者总在毫无意义地思考自己的选择,一旦有了新的情况就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这样的人成就不了任何事!消极的人没有必胜的信念,也不会有人信任他们。自信积极的人就不一样,他们是世界的主宰者。当时我要是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就不可能有王安电脑公司,我可能还是一名研究员。
——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