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时每刻,“洋芋书记”的神经都绷得很紧,一旦有了决策,下手也狠。脱毒种苗长出小芽,“洋芋书记”的心里也长出希望的心芽;一块洋芋地,长成了万亩标准化的洋芋带,“洋芋书记”的心里便开出了满山遍野的洋芋花;洋芋蛋收获了,“洋芋书记”的心却还不能完全踏实下来。2004年9月,正是洋芋收获季节,农民根据政府指导价,客商把握自己的行情,洋芋收购工作在平稳进行中。可到了9月23日至24日,河南等中原地区市场原价格略略有些降,到26日至27日,外地的客商大都停止了收购,本地的客商也暂停了收购。是什么原因呢?“洋芋书记”好紧张,外地客商也不是完全不收安定的洋芋了,但价格大大降低了,原来每斤0.2元至0.23元,一下降到0.17元至0.18元,农民不卖了,两下暂时僵住了。“洋芋书记”收集各种信息进行专家研究,谁也一时无法说清到底怎么回事。市场是一双无形的大手。这只手的哪根神经出点小毛病,就可能影响整个手的行动。没有完全分析透,又不能左右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该怎么办?坐以待毙?搞市场经济,就等市场来调节?“洋芋书记”不能亏了洋芋,他果断做出决定,保老百姓。保老百姓就是保老百姓的洋芋,保了洋芋,总量才能年年上去,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可能就是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提出火车站上车价至少每斤要卖0.21元。国庆放大假,非常时期,有关干部全部上班,上班就是下乡。
了解农民的情况,给农民讲清楚,不行政命令农民的洋芋该卖不该卖,讲的是均衡上市。现在是收购旺季,家家洋芋成堆,在这时候要克服那种习惯的卖跌不卖涨的畏惧心理。干部们同时也要带上信息去,全国市场没有大的波动,气候也不会有大的反常,大量的洋芋卖不出去,不要恐惧。先说贮藏,窑里藏,房前屋后藏,地上地下藏,协会成员起带头作用,争取做到均衡上市。国庆节,“洋芋书记”请客商吃饭。客商说,市场经济,书记这样做,是搞政府定价。他做说服工作,说服工作要能触动客商,空谈不成。说定西农民穷,该同情同情,人家不会同情。“洋芋书记”会算洋芋账,以他收到的有说服力的信息,给客商算账,在这个价位,客商有足够赚的。今年有钱赚,不能一次赚得伤了根,才有明年可赚的。接着,“洋芋书记”召集全区的淀粉生产企业开会,也是说服工作,生产的淀粉外销势头很好,价格平稳,为什么洋芋价格要跌下去呢?同样,企业不能只顾眼前,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有了农民的利益,才有企业的利益。农民今年洋芋亏了,明年种别的什么去了,企业可就没原料该破产了。我们在收购旺季去的安定,一个月后,收购高潮过去,我们到另一个县,在一个乡见到这个县的一份红头文件,说县里的龙头企业今年收购原料不足,将大大影响财政收入和企业运转,给各乡下收购任务,并说每收购1吨返现金多少等等。
7天放假,收购价从0.17元到0.18元,再到0.19元,到0.20元,到0.21元。“洋芋书记”说,放大假的7天,是惊心动魄的7天。洋芋的价格涨起来了,不敢说是自己的功劳了,也绝对不能说如果没有干预市场最终会调到这个价位,一旦卖跌的心理形成气候,可能就是一泻千里,价格很难一时回升。而到了淡季,生产地无洋芋时,价格可能又出奇地高。“洋芋书记”心里有他的一笔账,安定区种植75万亩,亩产按3000斤算,是100多万吨,每斤涨一分钱,1吨就涨20元,100万吨就是2000万元,涨三分钱,就是6000万,虽然不见得洋芋都要外销出去,但这笔账还是该算。每户农民每亩多收入几十元,比基层干部脱一层皮做工作成效更显著,这算是“洋芋书记”7天的价值。
今年洋芋丰收了,洋芋战也胜利了,“洋芋书记”接着又要考虑明年,而这仅仅是他全部工作的一部分。
回顾2004年安定的洋芋大战,那真是一场惊心动魄里程碑式的一场险战。“洋芋书记”没有说,后来我们了解到,“洋芋书记”在西巩驿最先发现洋芋价格压得厉害,且又压级,其平均价格只有0.14元至0.15元。他跟一老农户说话,老农户愤愤地说:60年代给“苏修”还账卖鸡蛋,还没有这么挑三拣四呢!人命苦了,洋芋也长不合适,种大了不行,种小了也不行,你说该种多大合适呢。
他听了很激愤也很心酸。
老农以为他也是贩洋芋的———洋芋收购季节,打扮得体面干净一点,走家串户的陌生人,不是贩子还有谁。老农问他多少钱收,他咬咬牙说:
“两毛!”
老农笑了,笑着摇头,不相信他。
他很快让鲁家沟乡的杨维国他们来西巩以0.20元的价格收洋芋。杨维国说,李书记那时候赌了,尽管各种信息表明洋芋价格收购市场不该这么低,但市场那只无形大手,不小心就捏死你。不敢直接在安定市场以0.20元的价格收,那样收购压力太大,也可能引起混乱,在较偏的西巩收,且有条不紊来收,足可以把一个信息传达出去:洋芋可以0.20元收。后来人们知道他是“洋芋书记”,开始传说政府0.20元收洋芋。
那关键的7天里,安定区的洋芋大战出现对峙状态,收购的压了价,卖的农户将洋芋拉到市场,却因价低不卖。也许,大家都知道了西巩收购价格的消息。
这7天里,“洋芋书记”还拿出了一个杀手锏,“如果谁不把价格抬上去就取消车皮配载权”。
洋芋之所以不好外销,外运是个大难题。没有车皮,收购的洋芋自然很难走远。但如果走了客商,再好的洋芋也没有人要了。对“洋芋书记”而言,这不但是经济风险,也是政治风险。
僵持了两天,在一次和客商谈判后的深夜,“洋芋书记”走到这深夜的月光下,看见有人修改了挂在市场的价格牌。这场紧张的价格博弈有了让他悬着的心落下来而欣慰的结局。
这几年,我每年去定西了解洋芋,越来越觉得当年“洋芋书记”出手干涉洋芋市场博弈价格,对定西的马铃薯产业具有非凡的意义,不但保住了农民的利益,保住了浩大的洋芋工程,也因此建立了切实可行的价格体系和交易平台,从而使安定区成为中国洋芋市场价格信息中心之一,以至是最重要的信息中心,此后,全国的马铃薯价格高低,定西马铃薯市场的信息最为重要。
“洋芋书记”出生在过去同样贫穷的会宁县,靠洋芋喂肚子,大集体时挨过饿,“洋芋书记”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学的是畜牧兽医,他兄弟姐妹多,能干到今天这个位置上,他说他很知足。而在这位置上,能为和他兄弟姐妹一样的老百姓说话办事,和他们同喜同忧,他更感到一种满足。他说,当每天到乡里看到农民忙忙碌碌、欢欢喜喜挖洋芋、卖洋芋,手里数着票子,他的心里很滋润;当看到农民的小加工作坊、小淀粉厂、大淀粉企业一派生机活跃的景象,他的心里好滋润;当看到一列列洋芋列车从安定车站驶出,他的心里很滋润。洋芋上车站季节,晚饭后,他经常独自一人去车站,问洋芋价格,问配载情况,装卸洋芋的民工见他天天来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是他们的“洋芋书记”。
“洋芋书记”说,工作以来,他不由自主地流过两次眼泪。一次他去南方考察,来去也不过十来天时间,当他回来,踏上定西的土地,他不由得热泪盈眶。同样是农民,人家过的什么日子,吃的什么,穿的什么,干的什么活,又收获着什么,而自己的农民,祖祖辈辈辛苦在定西土地上的农民,付出了多少,又收获到了什么。满眼里是定西的黄土地,那田埂上———仿佛一辈子都在田埂上披着头巾劳作的农家妇女,就像他的大姐,他可能还能让她的日子过得好一点;他可能还能让她惆怅少一些,欢乐多一些;他可能还能让她不如此辛苦但收获更多一些。但他可能没有完全做好,没有做得更好。离开这块土地只有几天,当你再回来,有责任、有赤子之心,这块古老而贫瘠的土地就活煞煞夺下你的眼泪,是感动?是忧伤?是壮志凌云、豪情澎湃?“洋芋书记”说,这眼泪,让他以后最容不得看到、听到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
前一年,听说一位从山区来的农民的一车洋芋,在车站附近的收购点被贩子连哄带骗低价收购了,他恨不得自己去以最可能优的价格购回农民的洋芋,他不能,但老百姓给他的权力,让他足以组织一个强大的能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弱势群众的市场监督机制。
“洋芋书记”2000年到岷县,当了一年多时间的县长,他作风务实,很好地为岷县处理了几件大事,为增加农民收入,在岷县大力推动药材产业的发展。时间不长,组织上调他到安定来,他忙忙碌碌,觉得日子过得好快,当他离开那天,没想到那么多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来送他。他又感动,又难过,他握着一双双手,他们都不说什么,最多叫一声李县长,他从他们的眼光里看到留恋和不舍,他觉得在他们正需要他时,他离开他们该是多么自私,而他到安定去,就意味着高升了,这让他更感难过,他忍不住泪湿眼眶。其实,“洋芋大战”这个说法,广泛而高频率地被定西、尤其中心区安定的“洋芋人”提及,还是2008年,2008年各级政府干群和广大的“洋芋人”,都觉得他们打了一场“洋芋大战”的漂亮的胜仗,却忽略了最近的大战获胜是自2004年以来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在。
在安定区,我见到一篇写好的通讯文章,标题是《胸中藏有冲天力,该出手时就出手》,副标题写:安定区巧打马铃薯市场保价增收“战役”。的确,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远在内陆的定西洋芋销售也受到了影响。从媒体得知,有的洋芋产区的农户卖不出洋芋,或上书中央,或冲击当地政府。而定西洋芋销售却轰轰烈烈,虽见硝烟,却无损伤。
“洋芋书记”指挥着“洋芋大战”的安定兵团,如果说2004年他在大战中显得孤单,有种单枪匹马去赴汤蹈火的感觉,到2008年,他早已洞若观火,能指挥若定而群起响应地引领这场大战。
洋芋集中收获季节,抱住洋芋价格不“溃堤”,避过风头,淡吞旺吐,均衡上市,最终达到“保价增收”目的。在这里,早已建立好的交易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物流配载平台、协会稳价平台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梯线分布的大小千万窑窖吞吐自如,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兵团能一声令下,千军万马齐应战,安定的干部群众把这称之为“一声喊到底”。
一声喊到底。
也就是说,最高司令一声喊,最低的士兵全部列队响应了。
当“大战”指挥部夜里决定藏洋芋,第二天农户就开始打开了窑门。在市场经济面前,党群、干群关系能密切到这一步,实属不易。
安定区实施的“把协会、支部建在产业链,把能人、党员聚在产业链,把产、销农民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提高了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在“洋芋大战”中得到证明。
一声喊到底,安定区的洋芋兵团已经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或许,在这样的洋芋大战中,正需要这样一呼百应的人民战争。2008年“洋芋大战”中“洋芋书记”微笑着,因为他早已胜券在握。
马铃薯专列
火车跑的块
全靠车头带
———民间谚语
定西的“洋芋人”或许忘记了这个日子,但是,没有忘记这个日子里他们的激动。
2004年9月24日,细雨蒙蒙,天空满是潮湿的泥土气息。甘肃陇西火车站彩带飞舞,彩旗飘飘,从四面八方拥来的群众挤满了车站划定的区域,一列整装待发对定西“洋芋人”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列车装扮一新,等待着甘肃和定西市县区领导及广大群众为它送行。
这是发往广州的马铃薯专列。
这在陇西车站是第一次,是定西的第一次,是甘肃的第一次,也是全国铁路第一次为马铃薯发专列。
一声汽笛长鸣,定西“洋芋人”心潮澎湃。
土豆,洋芋,这个土蛋蛋,这个农家田地里最普通的东西,“洋芋人”用勤劳汗水,定西人用“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用“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无畏毅力,使土蛋蛋在今天变得如此庄严,如此令人敬仰,如此令人感动又激动,它被“洋芋人”隆重地送出陇中,它是商品被卖出去了吗?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