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格斯·希尔顿,10岁时随全家从挪威移民到美国的衣阿华州,长大后在道奇堡市当一名职员。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仅靠一点积蓄在偏远的西部跑起了买卖。母亲玛丽·希尔顿是一位具有坚定信仰的人,她说服了富商父亲,跟随新婚的丈夫来到西部的边远小镇——新墨西哥州圣·安东尼奥镇。1887年圣诞节那一天,在这个荒凉小镇的一座堆满杂货的土坯房里,玛丽·希尔顿生下了第二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康德拉·希尔顿。
父亲起早贪黑,整天东奔西跑,为养家糊口、积攒家业而疯狂地工作着。母亲担当起繁重的家务。后来,父亲还购了一家小煤矿,并且资助希尔顿开始自己的事业。
然而,好景不长。1907年,美国发生了经济恐慌,一夜之间,希尔顿一家陷入了困境,入不敷出,家中仅剩下一间堆满货物的五金商店。为了摆脱危机,他们把货物尽快处理掉,腾空房子开办了“家庭式旅馆”。父亲当总管,母亲做饭菜,而希尔顿和弟弟卡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揽客的任务。
希尔顿一家惨淡经营的这家小旅馆总是摇摇欲坠,时时面临破产的威胁。对于年轻气盛的希尔顿来说,开旅馆并非他当时的理想。当一名风度翩翩的银行家,坐在银行大厦经理办公室的转椅上,处理着大笔大笔的金融业务……这才是最吸引他的。
希尔顿充满自信地告诉父母,他要做一名银行家,要在里奥格兰河流域建三四家银行。首先从故乡开始,第一家银行就命名为新墨西哥州圣·安东尼奥银行……
1913年9月,希尔顿真的把这项计划付诸实施。他东奔西跑,好不容易筹集到自组银行所需的3万美元资金。可是在第一次股东会议上,希尔顿遭到排挤,一个敌视他的70多岁的老头子被推为董事长。在父亲的帮助下,希尔顿终于在1年后反败为胜,重选了一位董事长,希尔顿自己也当上了副董事长。这家圣·安东尼奥银行,在希尔顿的经营下,银行业务取得很大进展,2年后银行资金已达13.5万美元。
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希尔顿越来越敢于梦想,越来越懂得梦想的重要了。
1917年,美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希尔顿应征入伍。1919年,父亲遇车祸身亡,希尔顿退伍回家。希尔顿干起了父亲留下的小本买卖。当银行家的梦想重又在他心中泛起,但他已没有了银行,手头只剩下5000美元的积蓄,梦想怎么成真呢?
于是,希尔顿带着他的梦想,只身闯进了得克萨斯州的锡斯科。希尔顿刚下火车,走进当地第一家银行,一问,就被告知它正待出售。卖主不住这儿,要价是7.5万美元。希尔顿一阵狂喜:价格公道!他立即给卖主发了份电报,愿按其要价买进这家银行。
然而,过不多久,卖主的回电却出尔反尔,将售价涨至8万美元,而且不讨价还价。希尔顿气得火冒三丈,当即决定彻底放弃当银行家的念头。他后来回忆道:“就这样,那封回电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一个梦想破灭了,但是,人生又怎么可以没有梦想呢?
希尔顿余怒未消地来到马路对面的一家名为“莫布利”的旅馆准备投宿。谁知旅馆门厅里的人群就像沙丁鱼似的争着往柜台挤,他好不容易挤到柜台前,服务员却把登记簿“啪”地一合,高声喊道:“客满了!”
接着,一个板着脸的先生开始清理客厅,驱赶人群。他毫不客气地对希尔顿说:“请离开客厅,8小时后再来碰运气,看有没有腾空的床位,因为我们这里每天24小时做三轮生意的。”希尔顿憋了一肚子气,忽然灵机一动地问:“你是这家旅馆的主人吗?”对方却说:“是的。没办法,我陷进去了,赚不到什么钱,不如抽资金到油田去赚更多的钱。”
“你的意思是,”希尔顿压抑住自己的兴奋,“这家旅馆准备出售?”
“任何人出5万美元,今晚就可以拥有这儿的一切,包括我的床。”旅店老板下定了卖店的决心。
3个小时后,希尔顿在仔细查阅了莫布利旅馆账簿的基础上,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卖主最后同意以4万美元出售。希尔顿立即四处筹借现金,终于在一星期期限截止前几分钟将钱全部送到。莫布利旅馆易了主,希尔顿干起了旅馆业。
又一个梦想,袭上心头。
随着莫布利旅馆的经营成功,希尔顿又与人合伙买下了华斯堡的梅尔巴旅馆、达拉斯的华尔道夫旅馆。希尔顿的旅馆业开始蒸蒸日上。
在又购买了几家二手货的旅馆之后,希尔顿产生了厌倦感,他内心萌发出一个更伟大的梦想,要建造自己的新旅馆。他对母亲说:“我要大刀阔斧地干一场。第一件事,我要集资100万美元,盖一座名为希尔顿的新旅馆。”
他看中了达拉斯市中心的一块地,经过谈判以每年租金3.1万美元、租期99年,租下这块地产;接着又以这块地产作抵押筹集贷款。多位好友也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1925年8月4日,“达拉斯希尔顿大饭店”终于落成,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
1926年的一天,妻子玛莉见他看报时在发愣,便问他怎么回事。希尔顿指着报纸上一大堆地名说:“我要在这些地方都建起旅馆,一年开一家。”
果然,到了1928年圣诞节,即希尔顿41岁生日这一天,纸上的这些梦想都一一实现了,并且速度大大超过了一年一家旅馆的计划。除达拉斯外,在阿比林、韦科、马林、普莱恩维尤、圣安吉诺和拉伯克都相继建起了希尔顿饭店。
希尔顿成立了希尔顿饭店公司,把所有的连锁店统一起来。他决心向更广阔的世界去扩展。作为这项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西部大城市埃尔帕索建造一座希尔顿大饭店。
1929年秋天的一天,他宣布在该城中心“拓荒者广场”开始建造一家耗资175万美元的大饭店。
可是,纽约股票市场全面崩溃。全美国顿时陷入大萧条的困境之中。尽管如此,埃尔帕索的希尔顿大饭店还是在1930年11月5日建立起来。
然而盛大的开幕典礼一过,接踵而来的是无情的打击。萧条时期,人们极少出游,美国大部分旅馆都破产倒闭了,希尔顿也是举步维艰。他又开始四处奔波,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能借的钱都借了,运气仍然不佳。1931年成为他一生中最悲惨的一个年份。后来他曾这样描述:“也许高山摇摇欲坠,但我依然满怀希望。因为这是美国,我不愿放弃自己的梦想。”希尔顿迫不得已,只得拿几家希尔顿饭店作为抵押,以充债款。至此,希尔顿几乎空无一物,家人和同僚们的安身之处也操在他人手中……
但是,梦想并没有因此停下来。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给垂危之中的美国经济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当“全国复兴法案”颁布之后,1936年,希尔顿拥有的旅馆又恢复到了8家。1937年夏天,希尔顿来到旧金山,看上了一家名为“德雷克爵士”的旅馆。这家旅馆高22层,有450个房间,还有一个价值30万美元的豪华夜总会。老板正急于将这家旅馆出手。希尔顿不失时机地筹集资金,在1938年1月将“德雷克爵士”饭店买了下来。1939年,他又买下了长堤的“布雷克尔斯饭店”。
1945年,希尔顿与史蒂文斯饭店老板经过3次讨价还价,终于以150万美元买下了这家饭店。不久,他又以巨款买下芝加哥另一家最豪华的饭店——帕尔默饭店。1949年10月12日,“世界旅馆皇后”的华尔道夫大饭店也终于属于了希尔顿。
希尔顿的美梦还没有实现呢。“独霸旅馆业”,怎么能够让美好的梦想仅仅是梦想,而不变成现实呢?
1954年10月,希尔顿再接再厉,用1.1亿美元的巨资买下了有“世界旅馆皇帝”美称的“斯塔特拉旅馆系列”,这是一个拥有10家一流饭店的连锁旅馆。
伊斯坦布尔、马德里、波多黎各、哈瓦那、柏林、蒙特利尔、开罗、伦敦、东京、罗马、雅典、曼谷、香港……“希尔顿”已遍布全球,除南极之外,几乎各地都有。
从“开一家我自己的银行”到“我要独霸旅馆业”!希尔顿稳稳当当地一路走了下来。
“你必须怀有梦想。”希尔顿只笃信这一点。
4.“当一个画家”——动画片大王沃尔特·迪斯尼的梦想
一枝画笔,能够创造什么?
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幅画?一个故事?
其实,一枝画笔,能够创造一个梦想,一个人生。
沃尔特·迪斯尼在15岁那一年,决定要当一名画家。
小时候,父亲老迪斯尼对儿子们的要求十分严格,三个大儿子都成了他的农场工人,和其他雇工一样早出晚归。与沃尔特作伴的只有鸡、鸭、猪、狗。小沃尔特没有玩的,便在草稿纸上画这些小动物。母亲发现了儿子绘画的天赋,给他买了一本画册,沃尔特便整日临摹,越画越好。有一次,一位叫舍伍德的医生看中了他的画,出5角钱把他的画买去。小沃尔特兴奋不已,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画画挣来的钱。
当一名画家,既能挣钱,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发挥自己的天分,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可是,美梦,能够成真吗?
为了实现梦想,沃尔特把课余的时间都用在绘画上。他白天上学,晚上到芝加哥画院学画。这是一所私人办的画院,在一位叫卡尔沃茨的教师指导下,沃尔特的绘画技能有了不小的进步。后来又有一位叫勒哥瓦·戈赛特的教师对沃尔特影响也很大,这位先生是为《芝加哥先驱报》画漫画的,他的漫画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幽默感,在他的教导下,沃尔特的绘画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1918年,美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沃尔特这一年才17岁,还不到参军年龄,他也想去体验一下战争,便将年龄虚报了1岁,参加了红十字会,当了救护车的驾驶员。
战事结束后,沃尔特回到芝加哥,再度拿起画笔,希望在报社谋取一个漫画编辑的职位。但找一个称心的工作并不容易,多次尝试失败后,他只好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这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业余时间还经常光顾电影院,成了好莱坞喜剧明星的崇拜者。这些喜剧片都是作为加映的短片放映,其中也有一些既粗糙又幼稚的动画片,年轻的沃尔特既喜爱这些片子,又感到有点不满足,他自信能创造出比这更出色的东西来。
冥冥中,沃尔特觉得这一切与自己的梦想有关,说不定,还能够帮助自己“美梦成真”呢……
1922年,沃尔特有了一点积蓄,他辞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自筹了1500美元,创办了动画片制作公司。公司最初拍摄了两套7分钟的短片,取材于童话故事。上映后,在当地反应很好。沃尔特聘请了2名推销员向全国推销动画片,不料这2人拿了公司的钱逃之夭夭,使沃尔特陷入困境,终于宣告破产。在这之后,沃尔特找了个为环球新闻片公司当特派记者的工作,拍些图片新闻维持生活。1923年夏天,沃尔特从堪萨斯乘火车去洛杉矶,住在靠采矿发家的叔叔罗伯特·迪斯尼家中,他决心从头再来,仍旧拍动画片。叔叔租给他一间车房作工场,他又从三哥那里借得10美元印制信纸信封,公司暂定名为“沃尔特·迪斯尼动画片公司”。
没有多久,第一集《爱丽丝在海上生活》完成了。从此以后,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产量不断增加,售价也从1500美元提高到3000美元。沃尔特全力制片,三哥罗伊主管财务,迪斯尼公司的业务开始蒸蒸日上。
在拍完6集以后,扮演主角的女童弗吉尼亚的父母受好莱坞其他制片人的诱惑,认为他们的女儿可以成为大明星,拒绝与沃尔特续签合同。沃尔特重新招聘的一个小女孩缺乏弗吉尼亚的那种天真和热情,显然不行。《爱丽丝》系列片无法再继续拍下去。
1926年秋,温克勒太太和她的丈夫一同来到沃尔特的公司,她劝沃尔特重新创造一个动画片的角色。沃尔特随手画了一只兔子,狡黠地龇着牙,样子很讨人喜欢。温克勒太太十分满意,她和她的丈夫给兔子起了个名字叫奥斯瓦尔德。他们与沃尔特重新签订了合同,并预付2000美元。沃尔特把他的设想跟尤布谈后,两人倾注全部精力和热情,开始了《幸运的兔子奥斯瓦尔德》的设计制作。尤布干得很出色,他把奥斯瓦尔德画成一个胖乎乎的古怪的野兔模样,穿着很不合身的背带裤,仿佛一副蠢相,实则狡猾伶俐。
画画,只是静止的图像,可是动画片却给画插上了翅膀。
当画家,就要当一个能“飞”起来的画家!
但是,这条路太艰难了。
发行商的两面三刀、背信弃义,让沃尔特十分痛苦,同时也深深激怒了沃尔特,而曾经与他共患难的一些动画片画家的集体叛变更是伤透了他的心。他终于下定决心,掉头而去,返回加利福尼亚。
回到家,罗伊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你知道咱们现在的处境吗?我们没有了画家,没有构思,更没有钱。我们还能干什么?”
沃尔特说:“你放心,我们不是还有三位画家吗?构思我已经有了。”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大耳朵的老鼠,“请他当未来的主角,怎么样?”
罗伊看了看,承认这只老鼠很可爱,他们给老鼠起了个名叫米奇。沃尔特说,几年前他在堪萨斯城最艰难的时候,有一只小老鼠经常爬到他的书桌上,他总是喂它一点干酪。小老鼠很驯良,也很赖皮,它每次吃光干酪后,就在沃尔特的手心里蜷成一团安睡。他担心它养成了吃干酪的毛病,以后当他没有干酪喂它的时候,它便会去吃人家放在老鼠夹子上的干酪,于是把这只小老鼠带到树林里放掉了。
尤布·伊沃克斯也很欣赏这只叫米奇的老鼠,他认为它的表情有点像沃尔特本人。现在,迪斯尼制片公司一共只有5个人了。对于那些叛变的画家,沃尔特采取了报复手段:他和他们还有4个星期的合同,他逼迫他们不分日夜地干活,直至完成奥斯瓦尔德系列片的最后3部片子方可走人。罗伊尖刻地对画家们说:“为了得到你们的新老板欢心,最好是干得认真一点,否则他会把你们赶到大街上去的。”
与此同时,沃尔特和尤布抓紧时间进行米老鼠的设计。为了防止这个新角色再次被窃,他们避开那些画家们,躲到沃尔特家后面的一个车库里工作,不走漏一点风声。他们的设想是:米老鼠的性格应该是对弱者同情,对强者却很淘气,好打抱不平,不自量力,急躁而且粗心……
性格塑造基本完成后,他们就想,怎样将这个小淘气介绍给观众呢?当时,报纸上全是查尔斯·林白首次单人驾机飞越大西洋的事迹,谈论得很热火。沃尔特和尤布不约而同地想到,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沃尔特草拟了一部叫《疯狂的飞机》的电影脚本,尤布立即着手绘制草图。尤布的确是个天才,他很快就按照剧本的内容搞出了雏形,沃尔特看后非常满意。
他们开始动手干了。首先要把每一个动作分解成许多个画面,画在胶片上。一部500英尺长的动画片需要1.44万多个画面,尤布一天就能画600张。然后,当画家们下班之后,他们把胶片拿到制片厂,用夜间时间拍摄。拍完后,把那里打扫干净,不留一点痕迹。
那时候,好莱坞的制片人都拼命地给自己的最新之作配上音乐、音响效果和对白。沃尔特也在考虑是否应该给米老鼠配上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