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拿到戴比尔牌照”——周大福珠宝传世人郑裕彤的梦想
一天,周大福有限公司的老板郑裕彤把自己的部下都召集起来,说有要事相商。大家到齐后,郑裕彤却并不开会,反而轻松地说:“先听听音乐吧!”
一支雄壮激昂的乐曲,回荡在办公大厅里。职员们多半不太懂得音乐,这时候就更不懂他们的老板怎么会有这种雅兴。乐曲放完了,郑裕彤大声问:“你们听出点意思来了么?这是什么曲子?是谁的作品?”
大伙儿张口结舌。只有一个年轻的职员,站起来怯生生地说:“好像是德沃夏克的作品《新世界交响曲》。”
郑裕彤站起身来,庄严而激动地说:“对,这是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作品《新世界交响曲》,由美国广播公司录制。当年德沃夏克到美国去,想到移民的创业精神,想到新大陆的开拓事业,作出了这首振奋人心的交响曲。大家不要奇怪,我经常对你们说,我是喜欢大计划的人,计划越大,我的兴趣也越大。现在机会来了,就看各位有没有信心和勇气与我一同来实行这一宏大的计划了!”
大家都兴奋起来。郑裕彤这才告诉大家,他打算斥巨资买下九龙尖沙咀区“蓝烟囱”旧址的地皮,用来建造“新世界中心”!
转眼间10年过去了,1982年,全世界超一流的豪华建筑新世界中心竣工了。这个被称为“城中之城”的宏伟建筑,包括新世界酒店和丽晶酒店,几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数千个商业单位、办公楼和豪华住宅。当年郑裕彤购下这块地皮时,付出的是香港最高的地价,而今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飞涨,仅这块地就已值10亿港元!而新世界酒店和丽晶酒店都进入了世界十大酒店的行列,每年都要为他赚数亿港元。
郑裕彤的“大计划”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蜚声海内外的声望。
计划是非常大的,大得有一点点冒险。但是,郑裕彤喜欢,这种“大计划”正是他蓄积一生的经验与财富的一搏。在此之前,他是个从“小梦想”中走过来的人。
1925年8月26日,郑裕彤出生于广东顺德县贫穷偏远的伦教镇。
郑家不是个有钱人家,加上当时广东境内连年战火不停,生活就更加困难,只好全家避难到澳门去谋生。
在殖民主义统治下,澳门也不是穷人的天堂,少年郑裕彤眼中所见和耳中所闻的,多是人间的苦难和不平之事。小学毕业后,郑裕彤就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母亲无可奈何地对他说:“不要再读什么书了,你也长大了,该去找点零活干,挣点钱养家糊口了。”
郑裕彤走上了打工仔的道路。“挣点钱养家糊口”就成了郑裕彤最初的“小梦想”。
那时的郑裕彤,个子不高,身材单薄,但是机灵而乐观。1940年,15岁的郑裕彤到父亲的朋友周至元所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学徒,最初的工作只是扫地、倒痰盂、洗厕所,空余时间才在店面学习接待点小生意。
那时,在店里做伙计、当学徒的人,总指望自己将来能有机会出人头地。但是大家都知道,最后能成功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连学徒之间都免不了明争暗斗。每个人掌握的做生意的诀窍,绝对保密,再不肯告诉别人;一有机会总还想到老板面前告别人的状。郑裕彤做事勤快,爱动脑筋,机灵可爱,常常得到老板的夸奖,所以就更多地受到别人的关注。有一段时间,郑裕彤早晨上班总是跑得气喘吁吁,还常常迟到,很快便有人去向周老板告状,说郑裕彤学徒不安心,很可能是想“跳槽”了。
周老板也觉得郑裕彤近来有些反常。这天早晨,周老板故意早早地来到金店,伙计们开工好一会儿了,才看见郑裕彤跑得头上冒汗赶来。周老板板起脸,严厉地责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为什么迟到?”
郑裕彤解释说:“我看人家珠宝行做生意去了。”
周老板好奇地望着这个小伙计,忍不住问他:“那你说说,你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郑裕彤胸有成竹地回答:“我看别人家的生意,比我们店里做得精明,只要客人一踏进店门,店里老板、伙计总是笑脸相迎,有问必答;无论生意大小,一视同仁;即使这回生意做不成,人家留下一个好印象,下回还会光顾。待客礼貌、周到是非常重要的!”
周老板听了十分高兴,他当然明白,这些都是经商的诀窍,能从一个小学徒口中说出来,就更加难能可贵了。他沉吟片刻,又问:“就是这些了?”
郑裕彤见老板高兴,便兴致勃勃地朝下说:“还有,店铺一定要选在生意旺地,门面要装演得新颖别致,珠宝行和金铺更要豪华气派,不能简陋寒碜。我看人家把钻石放在紫色丝绒布上,宝光闪闪,拍出来的广告照片,效果很理想!我想我们金店也应该扩大珠宝生意。”
郑裕彤这一席话,使老板从此对他另眼相看,认定这小伙计将来会有前途。当天晚上,周老板就递给郑裕彤一个小红包,里面装着他对郑裕彤的奖励。那以后,周老板总是有意识地培养郑裕彤,提拔他当店里的主管,使他能施展才华。逢年过节,周老板总是把郑裕彤叫到自己家里去吃饭。到他成年之后,周老板又把女儿周翠英嫁给了他。
此时的郑裕彤,命运开始有了转机,但是他仍旧怀着好好挣钱,好好养家的那么一点儿梦想,一步一步向前走着。
郑裕彤和周老板成了一家人,于是1945年,周老板让郑裕彤到香港大道开设了一家分店,到50年代中期,郑裕彤已经掌管着周大福珠宝行的全部账务,并且负责黄金交易和钻石、珠宝生意。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郑裕彤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业务也越来越广。1956年,周大福珠宝行的一位老股东,把自己全部股份转让给了郑裕彤;岳父周至元也只保留了部分股份,而把经营权全部交给了郑裕彤。
当上了老板的郑裕彤,立即大刀阔斧地放手大干起来。为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他在1960年将珠宝行改成“周大福有限公司”,将一部分股份派分给那些多年以来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职员,使公司的效益和职工的利益直接挂上了钩,大家更加同心协力地为公司赚钱,结果当年公司的盈利就达到了500万港元。
郑裕彤挣了钱,也养了家,他的小梦想实现了。但是,这个当初的“小梦想”已经不能够完全地引领他的生活了。周大福有限公司,除了位于香港中环华人行的总行外,在香港和九龙两地,还有10余家分行,而且都处于闹市区。每家分行都由一名经理负责,但重大业务仍由总行控制。每逢星期日,郑裕彤就召集所有的经理开会,共同研究业务。所以,郑裕彤每周7天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从来没有休息日。
小梦想,终于一步步变成了“大计划”。
“大计划”之一,就是戴比尔牌照。
钻石的主要产地是南非,那里有一个垄断性组织戴比尔公司,它控制了全世界80%的钻石生意。这家公司有计划地向世界各地的珠宝商分发许可证牌照,没有这种牌照就不能从戴比尔公司购买钻石。这种牌照在全世界一共只发出了大约500张,香港只有1张,属于当时号称“钻石大王”的廖桂昌。
郑裕彤想方设法要搞到一张戴比尔公司的牌照。他通过调查了解到,南非的钻石虽然归国家所有,但钻石加工厂却是民间私营的,这些钻石加工厂大多拥有戴比尔牌照。郑裕彤亲自前往南非,动用巨款买下了一家钻石加工厂,这样自然就获得了戴比尔牌照,同时也解决了钻石加工的问题。随着业务的扩展,郑裕彤又设法弄到了第二张、第三张戴比尔牌照,如今他已经拥有十几张戴比尔牌照,每年进口钻石的数量大约占香港总进口量的30%;同时,他还从比利时、英国、美国等国进口钻石,成了香港最大的钻石商。国外的报纸形容珠宝大王的产业,说他的庞大商业王国,是由光芒四射的珠宝、钻石堆砌而成的。
经营珠宝业的成功,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郑裕彤成为香港实业界的知名人物。然而,当人们还在把他看做一个珠宝商的时候,郑裕彤已经不动声色地杀进了房地产业。
郑裕彤第一次投资房地产,是1952年在跑马场建造蓝扩别墅;此后又在香港闹市区的铜锣湾建造了香港大厦。60年代中期,香港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发生动乱,许多富人都将土地、房产低价抛售,而当时具有眼光和魄力乘机收购的人,后来都成了超级富豪。李嘉诚是这样,郑裕彤也是这样。1968年,郑裕彤购置的地产最多。他说,他对香港的前景充满信心,他相信所有行业的兴衰都是有周期性的,在低潮时购进,总不会错到哪里去。事实证明,他果然没有做错。
到了70年代,郑裕彤决定要在地产业中放手拼搏了。这另一个大计划,让郑裕彤兴奋不已。所以,听完了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郑裕彤一点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郑裕彤是永不满足的,仅仅两年之后,他又在进行新的宏伟策划了。这一次,他与香港贸易发展局达成协议,投资18亿港元,在港岛湾仔兴建“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这个中心将是亚洲同类设施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会议展览场所,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包括一座55米高的会议展览中心、一幢豪华住宅大楼、两幢酒店。它将是80年代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建筑之一。
成为亿万富豪的郑裕彤,还是当年那个勤快爽利,机灵可爱的小学徒吗?还是一心为了“挣点儿钱养家糊口”而苦苦挣扎的少年吗?从前的“小梦想”,早就封存在记忆的抽屉里,随手翻看,都是沧桑。郑裕彤已经习惯了大手笔,大计划,大成功,但是,最初的“小梦想”,才是一切的开端,一切的根。
2.“创造一个神话!”——欧莱雅创始人欧仁·舒莱尔的梦想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常常会有一些起先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发明最终演化成璀璨神话的故事。
欧莱雅集团的创始人欧仁·舒莱尔就是这样一个创造了20世纪神话的伟大的化学家和企业家。他的发明不仅催生了一个历经百年而不衰的世纪品牌,催生了一个跨国集团,同时在化妆美容领域不断地改造和引领着全世界女性的行为方式和美容观念。
1904年,欧仁·舒莱尔毕业于巴黎实用化学学院。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工程师,欧仁·舒莱尔进入了法国制药中心成为了一名药剂师主任。
偶然的一天,改变了欧仁·舒莱尔的选择和人生。
有一天一位理发师请他的老师为他推荐一名研究人员,以便在染发剂领域作些商业研究。老师推荐了他的高足欧仁·舒莱尔。欧仁·舒莱尔很快地了解到从某种植物中萃取的散沣化色料为发明染发剂提供了可能性。3年以后,欧仁·舒莱尔为他的第一个发明申请了专利,并将它取名为欧莱雅(Loreal)。几年以后欧仁·舒莱尔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化学家向企业家的转型,而欧莱雅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名称,同时作为一个企业,欧菜雅豪迈地步入了世界美容化妆行业。从此Loreal这个来源于希腊语“OPEA”象征着美丽的名词,在世界美容化妆领域风靡了整整一个世纪。
创造神话,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生梦想。
欧仁·舒莱尔天资聪颖,信心十足并且十分有效地管理着他的“法国无害染发剂公司”。仅仅过了1年,也就是1910年,全世界的发廊便都希望使用这种以前只有在巴黎的发廊中才能用到的染发新产品,于是欧莱雅开始进入了奥地利、意大利、美国、巴西、俄罗斯的经销店。
事实上,在无形中欧仁·舒莱尔选择了向全世界来传播美丽。
作为一名化学家,欧仁·舒莱尔十分重视美容化妆品的研制开发;作为一名企业家他不仅能够十分成功地将欧莱雅集团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推向市场,同时还能慧眼独具地收购可能具有市场冲击力的研究专利。
1928年欧仁·舒莱尔收购了Mousavon,并在1934年使之成为Dop第一香波投放市场。这种香波因其使用后头发上不留任何肥皂痕迹而受到了全世界女性的欢迎。
然而,欧仁·舒莱尔遗赠给欧莱雅集团的知识遗产不仅仅于此。他生前十分关注不断发展的经济文化生活可能给美容化妆生产领域提供的种种契机。20世纪20年代,传统生活开始受到冲击,法国女性普遍要求行动自由,她们开始剪短自己的头发,而短头发成形尤其需要色彩。于是欧莱雅通过技术革新使它的染发剂顺应了这一时尚需求。
时尚的概念是最难界定的,但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却是恒定不变的。
1936年,法国人有了第一个带薪假期,他们可以尽情地度假,去充分地享受海水浴和太阳浴的欢乐,欧莱雅及时地感受和捕捉到了法国人这一生活节奏的变化,于1935年研制出了一种既能使皮肤晒黑又能防止有害辐射的防晒油Ambre Solaire,很快就被人们所接受,创造了新的时尚。
真是一个奇迹,当欧莱雅开始充满了生命力地向前发展的时候,整个世界似乎也开始逐渐地把时尚与消闲纳入了日常生活的轨道。
与此同时,欧仁·舒莱尔十分注重广告对消费者的巨大冲击力。欧莱雅的第一个广告,表现的是一个清纯靓丽的女孩扭头时、一头五彩缤纷的秀发便随之飘旋起来,给广告消费者留下了极具深刻的印象人们称之为“彗星广告”。
广告所创造出来的奇迹,实在是无法估量的。
为了促进Dop香波的销售,欧仁·舒莱尔向巴黎的几家电台要求以唱的形式而不是以说的形式做广告,由此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广艺形式:广告歌。不久,欧仁·舒莱尔又发明了公共汽车车身广告,以配合Dop香波的大型促销活动。1953年,欧仁·舒莱尔以其杰出的广告策划获得了OSCAR广告奖。
如今由欧仁·舒莱尔创导的经营理念已经成为欧莱雅集团的经营宗旨,并缘此而进入了国际化发展时代。1945年,欧莱雅发明了欧洲第一支冷烫剂,在理发业引起了一场革命,1960年推出了Elnett喷发胶,迄今为止已销售了20亿支。1963年欧莱雅进入了股市,如今它的股市资本已是原来的100倍。1966年,对兰蔻的收购使欧莱雅进入了护肤、化妆品及香水领域。1996年欧莱雅又收购了曾经生产了第一支睫毛膏的美国化妆品公司美宝莲。从此欧莱雅逐步形成了四大系列美容护肤化妆品系列,并开始了它全球化生产工具、销售的全盛时期。
当年的药剂师欧仁·舒莱尔可能自己也不会想到一个偶然的选择能够令他的事业有如此惊人的成就。但是,的确是那一个明智而果决的选择成就了一个经典的美的神话。创造一个神话的梦想,本身就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神话。
3.“我要独霸旅馆业!”——旅馆业大王康拉德·希尔顿的梦想
“你必须怀有梦想。”这是驰誉天下的“旅馆业大王”康拉德·希尔顿最恳切地一句忠告。
敢于梦想,决定了开始;美梦成真,造就了英雄。
希尔顿的第一个伟大梦想是开一家银行。
1904年,年仅17岁的希尔顿在父母支持下,开始独立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