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不是一座简单的、拿着地图和史书就能读懂的山,谁又能轻易识得庐山的真面目呢?庐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鄱阳湖水下到底有什么神秘莫测的秘密?是谁和谁在庐山“三笑”而别呢?
庐山,北临长江,东倚鄱阳湖,是在湖光潋滟之中拔地而起的奇秀匡庐。
庐山最早是神仙之庐。后来在20世纪初,随着外国侨民的涌入,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在庐山落地,加上佛教和道教,它便成了六教合一的宗教名山,被称为六教“之庐”。再后来,各国侨民在这里建别墅,庐山便成为了世界“之庐”。
庐山有更多的书卷气,人在山上走,冷不丁那山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潭一瀑就流传着一个文坛佳话,每一步踩的或许就是一个古迹,每一眼看到的或许就有一个故事。而庐山与近现代中国发生的重大文化演变、政治事件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庐山的“庐”是房屋的意思,那么庐山是一座适宜建造房屋的山,还是庐山就是一座房屋呢?董奉的“杏林”到底在哪里?鄱阳湖水下到底有什么神秘莫测的秘密?是谁和谁在庐山“三笑”而别呢?
自从苏轼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少年来,大家都在登庐山,但是谁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不是一座简单的、拿着地图和史书就能读懂的山,它是由文化堆砌而成的名山,也是云遮雾罩的名山,谁又能轻易识得庐山的真面目呢?
◎庐山得名之谜
庐山,古称敷浅原、天子都、天子鄣。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第一次将“庐山”之名载入《史记》。两千多年以来,历代先后有1500多位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艺术家纷至沓来,留下了4000多首诗词歌赋和数十万字的摩崖碑刻,留下众多的历史遗迹。
庐山的名字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庐山的“庐”是房屋的意思,那么庐山是一座适宜建造房屋的山,还是庐山就是一座房屋呢?
传说庐山是姓匡的异人的房屋,周代匡俗在此山结庐学道求仙,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所以后来人们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称为匡庐。
关于匡俗还有一种说法。说匡俗有兄弟七人,皆爱好道术,都到鄱阳湖边的大山里学道求仙。得道成仙后,草庐化为青山,人去庐存,又称匡庐。在这个传说里,庐山是一座草庐变成的。
还有另外一种传说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飞升上天了。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于是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在这个传说里,庐山有房屋,所以被称为庐山,为什么庐山的名称总是与房屋有关系呢?
人们是这样形容庐山四季的: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是适宜建造房屋来居住的山。每到夏季,长江沿岸的城市有着火炉般的酷热,而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夏季凉爽,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独特的气候条件会产生神奇多彩、变幻无穷的气象景观,如:云海、瀑布云、雾、佛光。山峰沟谷之间经常弥漫着云雾,有时它像涓涓细流,流入幽谷,有时又似奔腾的江河,汹涌澎湃,飞流直下,一泻千尺。更奇的是庐山的云雾不止可以饱看,还能用耳朵听。如此美丽的地方自然是适宜居住的,所以庐山就有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名字。
◎庐山上真的有“杏林”吗
“杏林”一词是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用“杏林春暖” “誉满杏林”这类话语来赞美具有高尚医风的医生,医院甚至以“杏林”命名,有的医案汇篇也名为《杏林医案》。“杏林”是怎样和医家扯上关系的呢?
杏林和董奉有关。传说董奉有很高的医术,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据《三国志·士燮传》记载:交州刺史杜燮病逝已有三天了,正要入殓安葬,董奉闻讯赶来,把三粒药丸放入杜燮口中,并令他家里人将杜的头部摇动。过了一会儿,奇怪的事发生了:死去三天的杜燮睁开了眼睛,如梦醒后惊讶地望着围绕着他的亲人。半天后他已能坐起,四天后开始说话,再过了几天,竟痊愈了。
据《神仙传》记载: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地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收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人家属在山坡上栽五棵杏树;看好一个轻病患者时,只需栽一棵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救济庐山的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两万余人。
传说中的杏林风光非常迷人,林间有一条叫杏林源的小河蜿蜒流过。春暖花开,河上漂着缤纷落英,流向山外。董奉在这幽静秀美的环境里生活了多年,近400岁时才无疾而终。据说他300多岁时,看起来只像30多岁的人。
因为有了这美丽的故事,于是传说中的杏林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多少年来,每朝每代,都有人慕名前来庐山,寻找杏林和董奉的遗迹。连李白也不例外,希望有朝一日能“匡山买杏田”,在此隐居。
可惜的是,董奉死后,那一片花谢花飞的杏林也消失了,人们再也找不到杏林了。有人说传说中的杏林只是一个故事,庐山并没有过杏林;有人说传说中的杏林是在庐山山南的上霄峰下;有人说传说中的杏林在山北的莲花峰下;还有人说传说中的杏林在庐山山南陶渊明醉石附近的般若峰下,因为这里曾建有董奉馆。1991年,一支考察组在山南一带考察,在一处墓穴中发现了明代和尚、归宗寺住持果清禅师的《重兴归宗田地界址碑记》和有关图刻。碑记及图刻详细记载了董奉杏林、杏坛庵和庵产,指出杏坛庵在陶渊明醉石以东,庵产方圆百亩……
看来董奉在庐山行医,种杏成林的事是真实存在的,只是那片董奉的杏林已经淹没在历史里了。
◎神秘的鄱阳湖三角地带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具有“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演变,在距今约1600年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
可是许多年来,无数的船只在鄱阳湖区老爷庙水域转眼之间就神秘地消失,没有一点儿下落,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个难以解释的谜团。
老爷庙水域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公里。在湖东岸山边有一座庙宇,称老爷庙,水域由此得名。多少年来,无法统计在这片水域里有多少舟沉帆没,仅自1960年以来,该水域已有100多条船只神秘地葬身湖底,数十位船工的生命被狂嗥的浊水吞噬。帆影点点、渔舟片片的美丽的鄱阳湖果真有块诡秘的水域吗?
20世纪60年代初,从松门山出发的一条渔船北去老爷庙,船行不远便消失在岸上送行的老百姓的目光之中,突然沉入湖底,十余人丧生。
1985年3月15日,一艘载重250吨、编号“饶机41838号”的船舶,凌晨六点半在老爷庙以南约3公里处的浊浪中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