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是所有名山里最有传奇色彩的一座,因为它自古竟然只有一条路,可是这条路是谁开凿的呢?传说华山不纳粮,那么华山真的是被赵匡胤输给道士的吗?吹箫引凤的故事真的发生在华山吗?神秘的《五岳真形图》到底隐含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华山是秦岭的延脉,华山自古以险峻名扬天下,自古华山一条路,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人们闻所未闻的险景都是在华山。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竟然自古只有一条路,这可真是天下奇观。然而在这天下少有的险山之中,居然还能够开出一条路,这就更是奇观了。
华山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经》和《禹贡》中。“中华”、“华夏”都是因为华山而得名。《尚书》说华山是轩辕黄帝会群仙的地方;《史记》中也记载黄帝、尧、舜都曾到华山巡狩;根据《华山志》的记载,华山是天帝的别宫,是神仙的居所,山体里蕴藏着无数的金玉,并且积蓄有风雷的力量。人们一直认为当年的老子西行至函谷关,在为关令尹著书上下篇后,就来到了华山传经布道,留下如今华山北峰名为“老君犁沟”的遗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是如此的神奇,传说中的“太岁”在华山出现了;传说中的龙变换无穷,而它的原形就在华山脚下的伊川龙头沟;传说中愚公移山所移的山就是华山。“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条路是谁开凿的呢?传说华山不纳粮,那么华山是赵匡胤输掉给道士的吗?神秘的五岳真形图到底隐含着什么样的秘密?西峰那条巨大的裂缝真的是沉香劈开的吗?
奇险的景观与神秘的文化构成了千奇百怪的华山之谜,千百年来,令人百思不解。
◎愚公移的是华山吗
“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自《列子》:“北山愚公,欲平太行、王屋二山,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冀之南,汉之东,无陇断焉。”
那么愚公想移动的山,到底是什么山呢?
有人说愚公要移的“太行、王屋二山”,就是华山和首阳山,后来被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道路也就通畅了。
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而且山也是被神灵移走的,但是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神话传说被证实蕴涵着真实的历史事实,所以谁也不敢断言“移山”的事情就一定不是事实。那么华山和首阳山真的被移动过吗?
在华山东峰的东崖上,有一个天然图案像一只巨掌,这只巨掌长约20余丈,五指参差不齐,中指直贯顶峰。每当日光照射,五指跃然,如悬图上。这就是“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首阳山与华山之间是黄河,首阳山因为太阳首先照到峰顶而得名。传说在很久以前,华山和首阳山是相连的,河神到此,觉得它阻挡了黄河的前进道路,就手推华山,足登首阳山,给黄河开出一条通道,而留在华山东峰的“仙掌”就是河神的手指在推华山时留下的指印。那么华山和首阳山真的移动过吗?
在《续夷坚志》中,记载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北宋宣和末年,华山下石子岗地震之后,石子岗发生位移,摧毁了十八个村庄,当地人认为是神灵移动了它,就在此地建造了一座寺庙叫移山寺。
石子岗易位,令人惊奇。如果古籍记载属实,那么就会引出一个问题,既然华山下的石子岗能发生位移现象,那么华山与首阳山也可能因地震、地质原因而产生能感觉得到的位移。愚公移山的故事是不是就是因为华山和首阳山的位移才产生的呢?
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一件事情:1073年,华山阜头峰崩落,峰下有一岭一谷,居住着很多的人,但是这次崩落他们居然不知道,也没有一人受伤。但是40里外的平川却土石飞溅,死伤几万人,毁坏田地七八千顷。从这些记载来看,华山地区发生过不少的地质事件,华山的石头会裂开、会崩塌、会位移。剧烈的地质运动在华山连连发生,所以才有了移山的故事。
事实上,华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谜。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一整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在各种地质移动中运动一下是完全有可能的。
◎华山自古一条道
华山以“险”闻名天下,“自古华山一条道”,道尽了华山的险峻。
“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经》和《禹贡》中,可以说公元前3世纪华山就出现了,可是唐代以前要上华山只能是让工匠施钩搭梯才能攀上,秦昭王登华山与神仙下棋也只能用钩梯。那么华山什么时候有了道路?是谁在如此奇险的地方开凿了道路?
青柯坪是这条道路的起点,这里有一块巨大的回心石,站在石上向上看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幢”,胆小的人会就此停住,准备往回走了。“千尺幢”窄陡的石梯只能容纳一人上下,370多个石级,非铁索牵挽,难以攀登。过了“千尺幢”,向北折就到了“百尺崖”,这里危石耸立,直插云霄,令人望而生畏。崖的两壁几乎就要贴在一起,中间却被两块石头撑开,人从两块石头下钻过,心惊胆战,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过了“百尺崖”就到了“老君犁沟”,“老君犁沟”是夹于陡绝石壁之间的一条沟状道路,有570多个石级,其尽头是华山北峰。北峰是登临其他四峰的必经之路,三面都是绝壁,只有一条山岭通向南面。一条长几十丈,宽仅二尺余,坡度极陡的山脊,便是苍龙岭。这里两旁千丈绝壁,仅有这条石脊通达对岸,行走其间,心惊肉跳。相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游华山,鼓足勇气爬上了“苍龙岭”,回头一望,见山路如此险绝,大惊失色,认为难以生还,于是写了遗书投下山涧,纵声痛哭。隋唐以前,苍龙岭既无阶又无栏,《水经注》里记述,行人走到这个地方,要在岭口的庙中向神祷告,求神赐云,使两侧云与岭平,以便人望不见岭两边的深渊。尽管如此,行人还是不敢站着行走,而是骑在岭上,一寸寸往前移动。直到唐末,岭脊两侧开始设石栏矮墙,也才有了少量的石蹬石窝。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朝廷对华山神祭祀次数增多,整修华山道路有了大的举动,苍龙岭有了250级石阶。
最险的长空栈道是元代的贺元希来华山时所凿,他在华山用于开道、凿山洞的时间就是40年。所以,后人才把他尊为华山的一位神来供奉,并有许多神话故事流传。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开凿苍龙岭时,长安城里下了三天血雨,原来苍龙岭是条活龙,被毕大人凿死了。据说从此华山断了龙脉,再不会出杨震、杨坚那样的大人物了。民国年间,岭上石阶增到350级。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苍龙岭险道几次拓修,护栏逐年加固,石阶增至530余级。为了使旅游旺季时岭上不再发生拥塞现象,华山管理局于1998年春又在苍龙岭东飞鱼岭开凿登山复道以保证游人安全。
华山神奇的道路最初是道士开凿出来的,他们通过这条道路往返于他们的仙界和红尘之间,道路两旁的岩洞就是他们的仙乡。唐朝是华山这千古一条路形成的重要时期,道教也随着这条道路在华山兴盛起来。
华山一直是道教独占的名山,是道教的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四洞,也是千百年来道教徒所向往的修炼之地。道士在山上结庐修炼,在山中依崖栖身,以后逐渐修建石、木结构的小型道观。唐睿宗的女儿金仙公主、著名道士杜怀谦、钟离权、吕岩等人都在山上修道隐居;宋代的陈抟居住华山达40余年之久;金、元时,全真派的道士王处一、谭处端、郝大通等人在华山长期居住,华山成为道教全真派的本山。明清两代,华山道教极为兴旺,宫观遍布全山,香火盛极一时,尽管它依旧只有一条道。
◎陈抟赢华山之谜
大宋王朝时,华山周围的百姓是不用向朝廷纳税的。他们为什么会享受这样的待遇呢?这还得从华山的朝阳峰说起。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峰顶上,铁瓦亭一座,铁棋一枰。神仙在这里下棋,道士在这里下棋,皇帝也在这里下棋,然后就有了很多关于下棋的故事。秘密,也就隐藏在亭子里的棋盘上。
秦昭襄王时,有一次他梦见主管天下金银财宝的西岳神白帝少昊,命各路神仙带来许多白花花的金银财宝到华山分发给因黄河水患而受灾的黎民百姓,并且言明要当朝皇帝带些烙饼上山祭祀各路神仙,以换金银。襄王醒后,激动不已,以为自己平日恭祭神仙有功,西岳大帝显灵,给自己这次“与诸神会”的机会。于是便命文武百官催促老百姓连夜烙了成千上万张饼,并且亲自带各府官员“施钩搭梯”上华山祭祀神仙。不料,上到半山腰,因山势险要,无路可行,襄王会见神仙心切,就将所带烙饼抛下悬崖,“以释重负”。待他们费尽艰辛、历尽万难爬上华山后,这才意识到“无以供品祭祀岳神”,便将山上松树砍倒,锯成烙饼形状,进献神仙。神仙见他意薄心不诚,就把白金撒落在华山。襄王的木头饼没有了用处,便丢弃山涧,从此人们就把这种“木头饼”叫做“棋”。有了棋就有了很多人来这里下棋,下棋就会有输赢,而在如此神奇的华山下棋,赢得的自然不是俗物,最不俗的就是赢得一座山——华山,那么是谁赢得了华山呢?
传说陈抟在赵匡胤黄袍未加身前,就料定赵匡胤会成为九五之尊,便约赵匡胤到华山下棋。当时,赵匡胤穷愁潦倒,身无分文,下棋又连输陈抟,连一分钱的赌资都拿不出来,这时,赵匡胤灵机一动,以华山为注,要与陈抟棋下见高低。他以为,反正华山也不是自己的,输就输了。而陈抟心中有数,要把华山从这位未来的皇上手里赢到自己手里,作为道家的修仙炼丹之地。二人到东峰,排兵布阵,纵横驰骋,一阵金戈铁马,风云际会。最后,赵匡胤还是输了棋,只好把华山双手让给陈抟,并立文约贴于南峰绝壁。待赵匡胤登基坐天下后,才知陈抟并非凡夫俗辈,只好认定华山从此不再是“王者之土”。
华山清心桥南侧崖壁上镌有一大片文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据说这些文字记述的就是赵匡胤与陈抟赌棋输华山的事。道士们刻完后,觉得有损大宋天子的尊严,便将刻字砸毁,使其变得模糊。
只是,能赢得一座华山的陈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传说中的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个异人,陈抟的出生很有戏剧性和神奇色彩。他没有父亲和母亲,不知是谁人所生。他四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一次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一位身穿蓝色衣服的女子过来给他哺乳,从此他就变得异常聪颖。他常自称是一个睡仙,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睡觉,关于陈抟睡觉的传说,《山堂肆考》说他大睡三十六载,小睡一十八春。《坚瓠集续》中有个故事:陈抟在华山云台观修道,每日总闭门独睡,一睡就累月不起。周世宗听说他很有学问,又能睡觉,一时好奇,想看个究竟,就派人把陈抟召到他的皇宫中,锁在一间房子里。锁了一个多月,开门看时,陈抟依然在酣睡。
然而,这位睡仙并非不问红尘事,他时时关注着世事变化和朝代更替,甚至还想做皇帝。他年轻时曾照着镜子对自己说:“你呀,将来不是成神仙,就是当皇帝。”果然,后周世宗一死,他便招募了几百将士,准备取州占县争夺天下。只是在半途中听说赵匡胤已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他才颓丧地从骡子上坠下来说:“不行了,天下已经定了。”于是又跑到华山当道人去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真正了却尘缘,虽退隐山中,以睡出名,但一有机会便想施展一下他经邦济世的奇才。据说“太祖杯酒释兵权”的主意,就是陈抟的点子。
传说有一次,宋太宗赵光义想要挑选一个儿子来做皇太子,就请陈抟去考察他的一个儿子。陈抟走到门口就回来了,赵光义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门口站的仆人就有将相的神采,所以不必见到皇子本人了。后来赵光义就把这个儿子立为皇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