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血脂含量超过正常就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引起并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生。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增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胆固醇降低和脑出血有关,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可将血管壁中的胆固醇带到肝脏进行处理,起到减轻脑动脉硬化的作用。慢性肾病患者易出现脑血管病
慢性肾病患者可能由于伴有血小板异常以及凝血与纤溶活性的改变,常会出现脑血管病,其发病率为153%~236%。患者可以出现脑梗死、脑静脉血栓形成,也可并发脑出血,但远比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少。
(1)低纤溶状态:纤溶系统是机体阻止血栓形成的屏障,关键物质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可使血凝块中的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催化纤维蛋白水解,使血栓块溶解,阻止血栓形成。而慢性肾病患者血浆中的该物质活性降低,使机体处于低溶性状态,有利于血栓形成。
(2)高血脂症:慢性肾病患者可出现高脂血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3)血小板功能障碍:慢性肾病患者血小板呈亢进状态,集聚性增高,使血栓易于形成。
(4)凝血功能障碍:研究发现,慢性肾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该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综合以上因素,加之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低,使血黏度增加,故易于发生脑梗死。
恶性肿瘤患者也会出现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仅次于转移性病变,发病率约为146%。因肿瘤致死的患者中,出血性肿瘤患者的发病率稍高于脑梗死,分别为566%与457%。恶性肿瘤并发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是:
(1)肿瘤直接作用:肿瘤栓子脱落可堵塞血管,栓子还可侵入动脉壁使血管扩张,形成动脉瘤,其破裂可导致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肿瘤内出血是引起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2)感染:由于肿瘤患者抵抗力下降,加之化疗、放疗,极易出现感染,感染后可导致感染性血管炎、细菌性栓塞,从而发生脑梗死。
(3)血小板和凝血机制改变:研究表明,高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血小板减少等疾病,很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同时放疗和化疗时可损伤血管壁,使动脉闭塞或血栓形成。
所以,肿瘤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大部分为综合因素所致,既可出现脑梗死又可发生脑出血。
脑血管病易发生在早晨
脑血管病易在早晨发生,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大动脉顺应性较差,凌晨交感神经激活,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加之凌晨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以及纤溶活性增强等变化,均是导致脑血管病急性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另外,凌晨血压升高,加之部分患者早晨血压较高,如未加注意,而剧烈运动、大便用力等,极易出现脑出血。部分患者存在血压波动曲线,凌晨血压偏低,加之血凝增强,可发生脑梗死。因此,有人将此时段称之为“危险时段”,需要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
人体功能的平衡依靠内、外环境的协调,为了适宜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会自动产生一系列神经、体液方面的适应性调节。如季节变化可能影响血压的变化,夏季血压会轻度降低,而冬季血压会明显升高,就会对脑血管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讲,每年12月份至次年3~4月份,为脑血管病的高发期,这说明寒冷是一个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它导致人体神经功能紊乱,为脑血管病变创造条件。寒冷气候为什么会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生呢?这是因为:
(1)低温可使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2)寒冷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导致脑出血。
(3)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凝固,因而发生脑血栓形成。
因此对于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在冬季注意保暖对预防卒中是很重要的。
下肢肿胀可能是静脉栓塞
文女士是计算机录入员,平时身体很健康,前不久却因不明原因下肢开始肿胀,到医院就诊时,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服药治疗,历经两年多才见好转。
唐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平时身体非常健康,近日出差乘飞机,在昆明下飞机时发觉左小腿肿胀,回家后肿胀得更加厉害,立即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手术取出血栓,才恢复健康。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您自己或父母或亲友常抱怨为何腿脚老感到发冷、麻木,走路时还时不时会出现“一跷一跷”的情况,或者有时路走多了整个臀部和下肢常会酸胀、乏力和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常即使不走动的静态下也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的情况,在夜间尤其剧烈。
下肢肿胀、脚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以往由于人们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近几年来,医学界逐渐认识到突发的单侧下肢肿胀、疼痛极有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之一。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发生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并发症。
下肢肿胀疼痛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的最早期症状,但是遗憾的是,以往由于人们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了病,也不知道该不该去看医生,更不知道要看什么科,以至于很多病人都是到了双腿溃烂时才到医院就诊,但此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下肢静脉栓塞多发于有肥胖、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和肿瘤的患者,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部分患者的血栓可以随着血流跑到肺部血管,造成肺动脉血管堵塞,即肺栓塞,可以导致猝死。
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血液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凝固了,形成血块后堵住了血管,使血流不通畅。下肢深静脉主要功能是将下肢的血运回到心脏,一旦形成血栓,就会堵塞血管;如果栓子脱落,一旦堵塞了肺动脉就形成了肺栓塞,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猝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①血液高凝状态。如创伤、大手术、分娩、肿瘤、服用某些药物等会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②血液流动缓慢。如久坐,这是因为下肢静脉血液需要肌肉的收缩减少,使得静脉血液流速减缓。上述两个病例都是因久坐引起的,所以久坐办公室的白领人群及经常长时间坐飞机、火车出差的人应格外引起注意。
下肢深静脉栓塞多发于有肥胖、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和肿瘤的患者。这些年随着人们对其警惕性的提高,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近两年来,仅北京同仁医院每年就会接诊几十例下肢肿胀而引发肺栓塞的患者。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①突发的单侧下肢肿胀、疼痛;②小腿局部有硬块,压痛;③短时间内小腿足踝区皮肤颜色变深;④小腿水肿,晨轻晚重;⑤小腿溃疡不易愈合;⑥近期发生的活动后胸闷气短,尤其是发生在乘交通工具长途旅行、长时间卧床、下肢外伤后等情况时更要提高警惕。
因此,遇到下肢肿胀等情况时,切不可掉以轻心。有人以为按摩能消肿,实际上如果是因为静脉血栓引起的脚肿,按摩不仅无法消肿,反而会让血栓松动,引起肺动脉栓塞。另外,要防止长时间肢体不活动,乘飞机、火车时也要注意活动下肢。贫血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贫血和心血管疾病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人们对它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一旦出现心血管疾病,很多人就提心吊胆,赶紧治疗;而出现贫血,很多人却不以为然,最多也就是吃吃补药。殊不知,贫血很可能就是让他们害怕的心血管疾病的“引子”。
有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出现贫血时没有及时治疗,导致了心绞痛、心律失常的发生。这是因为发生贫血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红细胞携氧能力大幅度下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大大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同时,贫血也使心脏自身的供血下降,进一步导致心脏缺氧。对于本身已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影响更大。如果贫血进一步发展,心脏负担的加重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随时可能促发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引起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诱发贫血的原因
贫血多由偏食或营养不良引起,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些疾病也会引起贫血,如慢性胃肠道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结核病、失血(痔疮连续出血、中年女性月经量过多、子宫肌瘤等)。
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而对于饮食原因引起的贫血,要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主要是瘦肉和蛋类等动物性食品。
贫血治疗宜早不宜晚
为了避免贫血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出现乏力,容易疲劳,活动量大时心悸、头晕,面色、手指甲、嘴唇苍白等早期的贫血症状时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确诊是贫血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老年人贫血除了查血色素,还要查大便潜血。对于出现进行性贫血的老年人,要尽早作细致的全身检查,包括肺部、胃肠道、血液、泌尿生殖系统等方面的检查,以便发现贫血的病因,及时对症治疗。
耳朵聋了查查血脂
常听老人说:“人老了,耳朵也聋了。”当老人出现听力减退时,不要以为这一定是人衰老的自然规律,更不能听之任之而放弃治疗,耳聋也可能是高血脂造成的,当出现听力减退时,要去检查血脂。
有高脂血症的老人发生耳聋的概率要比血脂正常的老人高出20%。这是因为高血脂会损害内耳神经和血管。一方面,高血脂可引起内耳脂质沉积、过氧化脂质增加。过氧化脂质会对内耳神经造成损害,直接导致内耳细胞损伤、血管萎缩,从而引起老年性耳聋。另一方面,高脂血症患者血液黏滞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流缓慢、供血不足,这些因素都可引起内耳微循环灌流障碍,进而影响内耳听力。
虽然高血脂导致的耳聋和衰老导致的耳聋在症状上没有区别,但当老人出现听力减退、耳鸣等耳聋的前期症状时,都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血脂。如果检查后确诊是高血脂导致的听力障碍,应积极进行降脂治疗。在合理治疗后,如果血脂控制得好,可有效延缓听力减退。
此外,生活和饮食的调节也可以有效改善耳聋症状。不吃高脂的食物,同时多吃芹菜、莴笋、苦瓜、洋葱等对降低血脂大有裨益,核桃、松子、榛子等食物对改善听力也有一定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平时多运动;当外耳道不适时,尽量不要用硬的东西掏耳朵,避免诱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