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8900000027

第27章 小球推动大球(3)

为使这个转变不至于过于突然,不至于使中国广大人民心理承受不了,周恩来通过“乒乓外交”先下了一场毛毛雨。尽管《人民日报》以精心安排的极有限的篇幅、极不显眼的位置报道了美国乒乓选手的活动,但广大中国人仍以吃惊的眼光注视着。它激起的心理波澜很快就使人们适应了、接受了——中美两国人民是要友好相处的。但关于尼克松来访的吹风与转弯子,就要艰难得多。

尼克松到底是美帝国主义的“反动头子”啊。好在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强调的个人崇拜也有它的好处,只要说清楚是毛主席的英明决定与战略决策,亿万人民是会在执行中理解它的。

为接待尼克松与基辛格访华而成立的工作小组,在毛泽东批准后,在周恩来亲自领导下开始工作了。

尼克松是总统,来北京当然得住钓鱼台国宾馆,当然是下榻于钓鱼台最高级的18号楼——平时接待国家元首的楼。工作小组按周恩来的指示也住进了钓鱼台4号楼。工作小组的成员由周恩来亲自选定,报毛泽东批准。主要成员有叶剑英、姬鹏飞、黄华、熊向晖、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冀朝铸等。工作小组的纪律很严,不准记录,不准泄密,不准对任何人谈论。在基辛格第一次访华之前,小组成员住进钓鱼台后就不准回家。对于会谈中可能涉及的所有问题,工作小组的同志们都作了讨论,搜集了资料,准备了多种方案。

周恩来经常亲自参加一些具体的讨论,并亲自检查警卫部署和接待工作,制定了安全保密、周到有礼、万无一失的方针。

十分有戏剧性的是,钓鱼台也是“中央文革”的大本营,江青住在11号楼,张春桥、姚文元住在16号楼。钓鱼台,这个往日十分寂静的乾隆皇帝的旧行宫忙碌起来了。据说,有一次,毛泽东听完对美工作小组的汇报后,还饶有兴致地说:“你们住在这个行宫里,有没有看到乾隆皇帝在一块石刻上刻的题钓鱼台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他随即用湖南腔吟哦起来,“‘众乐康衢物滋阜,由来诸事在人为。’连乾隆皇帝都懂得事在人为。我们现在所为的事,我们有的同志、有的朋友也许会不理解,想不通;我看只有后人才能明了它的深远意义。”

林彪说:“跟美国人勾搭要栽跟头的。”

6月中旬的一天,住在钓鱼台的江青给毛家湾的女主人叶群打了电话。江青说,她几天前给林副主席拍的那张学习毛主席着作的照片扩印出来了,效果很好。林彪读毛主席着作的神态很专注、生动,她准备给这幅照片起名为“孜孜不倦”,要在《人民画报》作封面发表。叶群以十分谦恭的语调感谢江青的帮助和关心,说这张照片也要安排在《解放军画报》的封面上。

外面的风声越来越紧,作为中国第二号人物的林彪,感到有一张无形的网对他越收越紧。他所住的毛家湾,围墙高大、青砖到顶,围墙的四角有全副武装的警卫战士24小时站岗,真可谓戒备森严了,但他还是感到不安全。

现在是一个关键的时刻,江青出面来支持他、突出他,他至少表面上是十分感谢的。

“文化大革命”搞起来后,住在钓鱼台11号楼的江青与毛家湾保持着热线联系。在1970年夏天的庐山会议上,陈伯达在“称天才”的问题上阴谋败露,叶群和林彪的“四大金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的表演也受到严厉的批判。林彪精心策划的用和平手段抢班夺权的阴谋,很快就被毛泽东识破与戳穿了。虽然会上没有对林彪进行公开批判,但是毛泽东在讲话时说了“对林还是要保”,这也是“不点名的点名”,使林彪怵然而惊,感到自己的地位在动摇。

九届三中全会以后,毛泽东和林彪的关系变得紧张了。林彪多少年来苦思焦虑为的是那个最高权力;毛泽东戳穿他们的阴谋后,就是不给权。国家主席也不设了。林彪不得不重新考虑夺取最高权力的方式,他对吴法宪授意说:“搞文的不行,搞武的行。”9月7日,林彪、叶群离开庐山,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一起下山为林彪送行。在九江机场的飞机上,由叶群导演,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把林彪拥坐在中间合影留念。同时,还拟定了稳住吴法宪,保住林彪、黄永胜的策略。叶群私下对吴法宪说:“你沉着一些……还有林彪、黄永胜嘛,只要不牵扯他们两人。大锅里有饭,小锅里好办。”

1970年10月,林立果看了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啊,海军》,受到感染,对用武力夺权充满了野心,不由得说出:“我们也是联合舰队,我们也要有江田岛精神。”于是,将自己的所谓“调研小组”改名为“联合舰队”,并用英语Commander(即司令官)的谐音,给自己取了个代号叫“康曼德”。其他重要成员也取了代号,并将代号报告了林彪、叶群,还增加了人数。

1970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吴法宪的书面检查上批示:“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缺乏正大光明的气概,由几个人发难,企图欺骗200多个中央委员,有党以来,没有见过。”第二天,10月15日,毛泽东在叶群的书面检讨上批评叶群:“‘九大’胜利了,当上中央委员不得了了,要上天了,把‘九大’

路线抛到九霄云外。”“不提‘九大’,不提党章,也不听我的话,陈伯达一吹就上劲了,军委办事组好些同志都是如此。”11月3日,毛泽东又对黄永胜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接着,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说:“什么‘四个伟大’,讨嫌!”还将这个讲话批给全党阅。

1971年1月24日,周恩来在党中央华北会议上,就陈伯达问题作了长篇讲话,并宣布党中央对北京军区进行改组。

这就使林彪更为惊惶。3月21日,林立果的“联合舰队”在上海巨鹿路某密室召开秘密会议,研究对策,议定争取“和平过渡”,做好“武装起义”的准备。“舰队”骨干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周宇驰说,如果“和平过渡”不可能就“提前接班”,“把毛主席软禁起来谈判,也可以把毛主席害了,再嫁祸于人”。

商量好马上做两件事,一件事是成立“教导队”;另一件事便是根据林彪的意思,定出武装起义的计划来。林立果说:“我看就叫‘571’,‘571’是武装起义的谐音。”

遂把武装起义计划定名为“571工程”。

正当他们为“571工程”的最终实施进行各种准备时,毛泽东又两次批评中央军委办事组不争取主动,“一错再错,根本不批陈”。接着毛泽东于4月份派李先念参加中央军委办事组。4月15日,举行有中央、地方和部队负责人参加的“批陈(伯达)整风汇报会”。林彪顿觉摸不着头脑,更是惊恐不安。当天下午,在北戴河的林彪叫叶群打电话给吴法宪,要黄永胜、吴法宪每日通报一次会议情况。会上有人揭发了吴法宪在庐山的活动,还讨论了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的书面检讨。4月19日,林彪与叶群赶忙坐飞机赶回北京。

林彪还看到“二月逆流”中被打下去的老帅老将们又活跃起来了。毛泽东把调查陈伯达历史和家庭情况的任务当面交给了周恩来和叶剑英。毛泽东还责问为什么不给陈毅看文件,恢复了让陈毅看外交部文件的权力,盛传陈毅即将复出。

林彪对周恩来更是怀恨在心。周恩来受到毛泽东器重,主持“批陈整风”,与林彪的一伙人针锋相对。林彪已经感觉到毛泽东张开的网越收越紧。

他刚刚独自吃过晚饭。吃的是麦片稀粥,煮黄豆及素白菜,倒是十分简朴。

他吃饭时和饭后半小时,规定不和任何人讲话,担心出汗。他患的病叫“神经性毛孔扩张症”,就是不能出汗。他不愿见人,或是不愿出席某个会议,就常常借口“出汗了”,也就是“病犯了”的意思。

叶群接到江青的电话时,林彪刚吃罢饭。叶群没有马上来通报。大约过了半小时,林彪端坐在卧室靠东墙的扶手沙发上,沐浴在一种他喜欢的幽暗的灯光下,光秃秃的脑袋搁在沙发背上,眼睛半闭半睁。秘书在用清晰而和缓的声音给他讲中央即将召开工作会议的通知,讲周恩来同志即将在会上吹风,介绍中美即将举行会谈。他听着,心里十分反感,我们怎么能跟美帝国主义搞在一起?!关于召开6月中旬的吹风会,他记得周恩来在5月29日写过一个报告,是写给毛泽东和他的,汇报中美之间接触的情况及即将准备的会谈。周恩来建议要召开一个吹风会,让中央各部委、各大军区的负责人参加,做转弯子的工作。转什么弯子?!他虽然不同意,还是得批示同意。毛泽东决定要干的事,哪个人敢不同意?!

叶群这时走进卧室来了,报告了江青的电话,讲照片拍得很好,要用做《人民画报》的封面。叶群示意秘书可以走了。秘书退出林彪卧室之后,叶群问:

“101,吹风会你去参加吗?”

林彪没有吭声。

叶群发泄不满地唠叨道:“吹什么风?转什么弯子,还不是周恩来大出风头。

庐山会议以来,他真神气哟!要跟美国人勾勾搭搭……”

林彪还是没有吭声。

“你倒说话呀?”

“噢,什么?”林彪这才从沙发上抬起头来。

“我问你去不去参加吹风会,我好回话。”叶群说。

“那,露一下面也好。跟各大军区的头头见见面。”林彪停了片刻,又冒出一句。“哼,周恩来跟美国人打交道,要吃亏的,要栽跟头的。”林彪说罢,咳了一声,站了起来,双手背在身后,在卧室里踱步。叶群知道,林彪这时的心情很不好。

同类推荐
  •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中国战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既不能忘记历史、更要超越历史的认知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历史观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的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普及。“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邓小平理论和战略思想既是对这种“彼此弯弓月”历史观的继承,更是对它的超越。如果中国人今日仍以“彼此弯弓月”的历史观,研究和处理包括国际关系在内的战略问题,那就可能远离“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希望本书能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
  • 怎样当好“小巷总理”:居委会干部读本

    怎样当好“小巷总理”:居委会干部读本

    社区建设,江泽民总书记称之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居委会主任,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角色。朱镕基总理亲切称赞他们是“小巷总理”。当好“小巷总理”,重要的是想民、利民、帮民。想民,就是要为民着想。围绕着居民需求、愿望做文章,要从居民的普遍利益出发,抓住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使社区工作与居民需求、愿望合拍。
  • 求真·立论·献策

    求真·立论·献策

    本书收录了《关于加快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并发挥其在长三角作用的调研报告》、《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关于我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省流动人口中女职工劳动权益状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的报告》等。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热门推荐
  • 火影之乱世行

    火影之乱世行

    这是一个战火纷争的时代,这是一个忍者林立的世界,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乱世,逢于乱世,唯拔刀尔。你不服,我便一刀砍死你,一刀不死,我便两刀砍死你,两刀不死,我便乱刀砍死你。
  • 因为不能放你

    因为不能放你

    大学时,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甜蜜恋爱。毕业时,意外事故,墨尘说“三年后我会让伊人再次喜欢上我的”三年后,再次相遇,墨尘会把握住机会吗…………
  • 婚姻症候群

    婚姻症候群

    作为妇联任命的“公益律师”,姚遥的任务似乎永远是为在婚姻中历尽不幸的女人争取最大的权利。凡是找她的男人女人,她只有一句话:离吧,不要找任何理由凑合。而无论身处怎样的婚姻危机,女人们对姚遥说的第一句话仍然是:我不想离。这是为什么?一个多年不见的心理咨询师同学和一个特殊案件的出现,让姚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姚遥忽然发现,自己的老公——另一个律师庄重正在做着令自己无法忍受的事情。是给自己起草一份离婚协议?还是按照心理咨询师说的去做?姚遥突然明白,离婚并不简单,她想起无数女人说过的“我不想离”。这四个字的含义,她终于明白了。
  • 城里套路深

    城里套路深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朋友,他们可能是同学、同事、闺蜜、邻居、甚至遥不可及的网友,但人也有时候会突然发现自己压根儿就没有朋友,对于谢明鑫来说,她第一次发现自己没朋友是在没人因为交情为她捧场的时候,第二次就是现在,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
  • 逍遥尊者

    逍遥尊者

    逍遥世间,斩妖除魔,护人族,屈邪魔斩妖神,世间称尊。
  • 异世之美女不好惹

    异世之美女不好惹

    安欣,当红女明星,全球美女之一的她,一不小心被人陷害跌入冰川中,再度醒来时,己是史后一万年。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里,女性是非常珍惜的物种。于是全宇宙的雄性都沸腾了,上演了一场你争我逐的戏码。在这个遍地都是美男的世界,安欣汐开始了她的悲惨又奇妙的旅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记忆的风,在流年里含泪微笑

    记忆的风,在流年里含泪微笑

    他,那个在林梦兮心里一直分量很重的人,成为了别人的男人,或许,他们本来就是错误,情深缘浅终究只归是一场空罢了。。。。。。轻轻合上眼帘,或许,那个记忆里的少年,终究和自己还是错过了。。。。。。
  • 那天的云

    那天的云

    犯罪与爱情的“环绕立体声”,中国版《白夜行》。21岁的职高毕业生李小蛮,遭受流氓羞辱,冲动之下伤人报复。之后担心被捕,开始了流窜亡命的颠沛生活。在其即将“跑路”前,接到女友范昭的电话。为维护和延续爱情,范昭决绝地选择与李小蛮一起赴汤蹈火、浪迹天涯……
  • 暗夜残樱:复仇三公主

    暗夜残樱:复仇三公主

    她们都体验过撕心裂肺的痛、遭受过亲人无情的背叛、仅仅六岁的她们、命运转盘无声无息的改变着方向、踏上复仇的不归路。他们仅是她们生命的过客、他们付出真心、她们视而不见、他们仅是她们完成复仇的工具、一切皆是他们的自作多情、一场所谓的“爱情”、只是他们的逢场作戏。她们是编写结局的王者、掌控命运的死神、她们的强势回归、会让背叛她们的人血债血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要犯我、杀无赦!”“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再美的樱花终究会残逝、那天午夜十二点、全球樱花的残逝、暗示她们命运的转变。”——————《暗夜残樱:复仇三公主》
  • 网王之矢车菊

    网王之矢车菊

    呃,抬起头来,入眼的是正在讲课的老师和黑板和粉笔摩擦的声音:“我到底是在哪里”?忽然想起想起:“我不是死了吗,死在了那场大火里”我现在是重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