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7100000022

第22章 微弱的光芒,带来向上的力量(2)

萧红几乎是写完《呼兰河传》之后便香消玉殒了,留给了人间这么一本宛如童年回忆般的绝唱。

媒体是这样评价这部作品的:它是萧红“回忆式”的着作之巅峰,这本书通过描绘了回忆中家乡的画面以及各种人物身上的故事,表达出了心中的否定,她否定中国旧社会时期的扭曲,以及这种扭曲对人格的损害。萧红以她童年的故事作为落笔点,以娴熟的写作技巧、山水墨画般的抒情散文风格、浑然一体又自然沉重的文笔,最终完成了这一佳作。

《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她的故乡是这样描绘的:人们每天在草房子里劳作,虽辛苦却依旧每天唱着歌,而刚诞下的婴儿,则待在磨房里,这磨房大概是零下十几度吧,婴儿身上却只盖着几条薄薄的东西。故乡的婆婆们呢,则有事没事就欺负自家的童养媳,打并非因为做错事,只是因为“啊,谁家的媳妇儿不是这样被打过来的呢?”正因为大家都打,所以她不打,倒显得不痛快了。时而用鞭子抽,时而则用烙铁,解脱在何时?就在那死亡的尽头。

在呼兰县城里,发生了不少事情,例如那谁家十二岁的媳妇儿被好好管教过啦,最后打得生病了,最后请来了跳大神的,“我”看到她原本还没死,就这么直愣愣地看着她最后被人像拎小鸡那样,丢进了滚烫的满是开水的大缸内,她的腿蹬了两下,就像是小鸡一样,就这么死了。路过的人轻描淡写,邻居们则显得没心没肺。

萧红的《呼兰河传》也就这么轻描淡写地描绘着“我”童年的回忆,它为何能够直捣人心?无非是因为,它恰好戳在你心中那不痛不痒的地方,恰好戳在那最让你感伤之处,用一种轻描淡写的情绪,把你拉回到那遥远的多年前,回到那梦里的故乡。

那里的故事冷漠得让人心寒,那里的人愚昧得让你害怕,你觉得恐怖,想要逃离,可在这心怵之中,偏偏又被她这轻描淡写的述说语气给感染,你不知是该听,还是不该听。

你觉得心里难受,可她……却依旧欢快地讲着,将你带进这样一个故事中去。

这样绝望而又令你怀着希望的人,就是萧红。

她,还有她笔下的那个呼兰县城,以及那她烟雨蒙蒙般的回忆,那一个有着“大泥坑”的地方。

有人说,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富有艺术感的小说,也就正如那句话所说的——这并不是在表达感情,而是回避感情,所以若真有一天,有人这样问道:“《呼兰河传》到底是哪里好?竟能让人读完觉得感慨万千?”或许,我会这样回吧:“当你走到一个垃圾堆边,你将掉进污泥里的食物丢掉,可他却看到你丢来的这脏兮兮的食物,惊喜地笑了。莫约就是这样的感觉。”

茅盾曾对萧红的《呼兰河传》做出这样的评价,他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只怕是从未读过《呼兰河传》的人所难以理解的。

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到后来,那结果,谁晓得是怎样呢,反正一塌糊涂去了吧。

如此简单明了的表达,如此轻描淡写的刻画,就仿佛在我们心中留下了点什么,却又什么都没留下。《呼兰河传》里,呼兰县城中的人们眼中,还可以这样: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躺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哭了一朝或是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把这人埋起来。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得回家照旧地过着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就仿佛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待这一世界,生、老、病、死都与旁人没有关系,就好像死了也是应该的,不死,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碍。

有人说萧红是冷酷的,又有人说,萧红虽冷酷却又不失柔腻,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与爱,有追求有想法,自然就有情怀。谁又能知道,在她平静的表面下,到底藏着点什么呢?

她曾这样感慨:“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是什么,让她发出了这样悲凉又冷静的哀叹?

是因为她的童年吗?还是因为她曲折而难以向人诉说的人生?她心中也有梦,就像她如此刻画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多希望,能够永远停留在这一份温热之中,留在这充满回忆的呼兰河畔上。读到《呼兰河传》的最终处时,忍不住眼睛有些发涩。书中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听说有二伯死了。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我仿佛听到萧红用她那金子般的嗓音,正悠悠唱着一首歌,歌里伴随着低低的哭泣,她就那样哭道:我要回家去……我想回家去。

哪怕——要我认错也行,磕头也行,求情也行,只要能回家。

这就是她,就是萧红啊。

就像对那些曾经让她失望悲哀到了心碎的男人,她却没有恨,更多的是难以遣解的爱恋,还有这无限的……深深的眷恋。

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生死场》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代表着她早期创造的巅峰。在这部小说里,萧红用抒情的文笔讲述了东北乡村农民苦难的生活。在当时的情况下,农民们每天都是忙着生,忙着死,无法挣脱苦难,也无处去思寻苦难的来源。生了死,死了生,所以,萧红才给这部小说起名《生死场》。

《生死场》是一部让人痛到流不出泪、说不出话的小说。萧红凭借着女性作者的敏感和细腻,讲述了被压迫的村民日复一日拼命劳作,日子却还是苦难到令人悲哀的情形。而最怕的不是日子不好过,却是没有希望。那种生了死,死了生的无可奈何,那种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挣扎,给人带来一种大悲。在某种情况下,人竟然活得那么卑微。可即使是这样,萧红笔下这些饱受地主压榨、劳动成果被剥夺的农民们仍然没有认命,而是不断地挣扎,觉醒,爆发。

鲁迅先生在序言中是这样写的:

记得已是四年前的事了,时维二月,我和妇孺正陷在上海闸北的火线中,眼见中国人的因为逃走或死亡而绝迹。后来仗着几个朋友的帮助,这才得进平和的英租界,难民虽然满路,居人却很安闲。和闸北相距不过四五里罢,就是一个这么不同的世界,我们又怎么会想到哈尔滨。

这本稿子放到了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我早重回闸北,周围又复熙熙攘攘的时候了,但却看见了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

听说文学社曾经愿意给她付印,稿子呈到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那里去,搁了半年,结果是不许可。人常常会事后才聪明,回想起来,这正是当然的事;对于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恐怕也确是大背“训政”之道的。今年五月,只为了《略谈皇帝》这一篇文章,这一个气焰万丈的委员会就忽然烟消火灭,便是“以身作则”的实地大教训。

奴隶社以汗血换来的几文钱,想为这本书出版,却又在我们的上司“以身作则”的半年之后了,还要我写几句序。然而这几天,却又谣言蜂起,闸北的熙熙攘攘的居民,又在抱头鼠窜了,路上是络绎不绝的行李车和人,路旁是黄白两色的外人,含笑在赏鉴这礼让之邦的盛况。自以为居于安全地带的报馆的报纸,则称这些逃命者为“庸人”或“愚民”。我却以为他们也许是聪明的,至少,是已经凭着经验,知道了煌煌的官样文章之不可信。他们还有些记性。

现在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的夜里,我在灯下再看完了《生死场》,周围像死一般寂静,听惯的邻人的谈话声没有了,食物的叫卖声也没有了,不过偶有远远的几声犬吠。想起来,英法租界当不是这情形,哈尔滨也不是这情形;我和那里的居人,彼此都怀着不同的心情,住在不同的世界。然而我的心现在却好象古井中水,不生微波,麻木的写了以上那些字。这正是奴隶的心!但是,如果还是扰乱了读者的心呢?那么,我们还决不是奴才。

不过与其听我还在安坐中的牢骚话,不如快看下面的《生死场》,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鲁迅先生在序中写道:“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可见鲁迅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何等之高。

如果不能设身处地,我们可能很难去理解,怎么会有人对生活这般麻木,怎么会对生活妥协到这种地步?然而,随着萧红细腻的笔触,随着她一点点掀开战前东北农村的一幕幕,我们才能体会到,原来在那样一个时代,在那样一个大环境大背景下,在面对那么多强大得不可战胜的传统势力时,人性中最无奈的部分被她描写得淋漓尽致。

萧红曾说过,之所以写作,是因为找不到更快乐的事去做,而她又比同龄女子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所以,她的身上有一种超乎常人想象的坚强。她能镇定地正视伤痛,不是轻轻掠过,而是以一种大气的心态,敢于揭示社会及人性中最冷酷、最残忍的部分。

同类推荐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在国土沦陷、外族欺压的痛苦中度过的。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灭,中原地区沦人敌手,此后不久,山东地区也被金兵攻占。辛弃疾从记事起,就目睹金统治者对其占领区内的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
  •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

    本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裸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他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乔布斯传

    乔布斯传

    苹果教父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年轻人热血创业的偶像。震撼世界的新潮科技之先锋人物。
热门推荐
  • 淡紫色花开

    淡紫色花开

    幸福的时候,总是以为着爱能长久。分开了,才觉得那是的幸福是那么的可悲。没看到一个熟悉的场景,嗅到一股熟悉的问道。在脑海中会不知不觉的想到的那个人,一定有着很多的曾经吧!只是不愿意再去想起。
  • 解脫紀行錄

    解脫紀行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终于遇见你,高冷傲娇滴男神

    终于遇见你,高冷傲娇滴男神

    初进校园便迷路,以为遇到救世主,没想到热脸贴冷屁股。好不容易到教室,这货居然是圣逸校草,还是自己同桌!偶买噶,林陌染扶额,只能听天由命!某男却勾唇,这丫头是她的。没想到刚下定决心,便来这么多第三者,给我全走开!
  • 王俊凯之因为你不是她

    王俊凯之因为你不是她

    女主和男主一开始是情侣!!!男主因为某些情况给女主提出分手。。。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红绸巾

    红绸巾

    话说未满七岁的小孩有天眼,能见到牛鬼蛇神、看到碧落黄泉......神秘家族后人李革新,以诅咒之身,走进鬼物世界...
  • 系统纵横草包变凤凰

    系统纵横草包变凤凰

    看御西语怎么打倒小白花,绿茶婊,凤凰男,倒追霸道总裁、竹马哥哥、黑心皇上、恶魔校草、高冷大神······搞得了怪,卖的了萌。指外表柔弱、楚楚可怜、貌美如花、动不动就泪盈于睫的女子,而内心强悍、阴险、狠毒、常常通过自己柔弱外表获得同情、爱怜的心计女。承蒙编辑连续增加点击率,此发文特谢!新手真的真的是好不容易的,萌萌希望大家点击、收藏、推荐等等一切。凡收藏者我必然回访。望与朋友们共勉之!O(∩_∩)O谢谢!
  • 无赖医王

    无赖医王

    中医世家汤家传人汤成,按照和爷爷的约定从特种部队退役,回家继承汤家医术,担负起中医复兴的重任!没想到汤家针法结合跟战友学习的内功之后,竟然让汤成学会了传说中的绝世医术——运气施针!于是,汤成凭借着绝世医术,做实业,赚取财富;做教授,传授医术;中西医交流,扬威海外……
  • 医药市场营销与管理

    医药市场营销与管理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备医药专业知识、懂得市场营销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医药高职院校是培养医药行业专业人才的主渠道之一,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
  • 重生之名门千金归来

    重生之名门千金归来

    前世云锦棋逊一筹被云梦逼的连同自己珍重、敬重的、看重的全部坠落万丈悬崖。世人皆道云锦是飞上枝头变凤凰,却殊不知云锦本就是凤凰,又何来飞上枝头一说。旁支有豺狼虎豹,本家有野心勃勃,竞争对手虎视眈眈,曾经素不相识如今同握乾坤的伙伴,曾经各自为营如今为我所用的下属……我重生一世定夺回属于我的一切!定不叫这天下负我!良善、温婉的云锦再不复,这一世,又该如何活出不一样的精彩。总之这是一个步步生莲、步步惊心、步步为营最后步步为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