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火”最好不要把话说过头,也不宜把事做绝,应该注意留下感情补偿的余地。假如上司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话说过头的话,则很可能会让自己在事后难以收拾,陷入骑虎难下、无法收场的尴尬境地。
(2)“发火”要懂得虚实结合。对当众说服不了或不便当众劝导的下属,不妨对其大动肝火,这不仅能防止和制止其错误行为的继续,警醒下属,而且还能显示出领导者的威慑力量。但是,对有的下属则不宜真动肝火,而应以半开玩笑、半认真或半训诫的方式去进行,这种虚中有实、情意双关的“发火”,让下属既不能翻脸又不敢轻视。由于内心有了顾忌——假如领导认真起来怎么办,所以工作起来会更加卖力。
(3)“发火”时要注意树立一种关心下属、有责任感的形象,要大事认真,小事随和,轻易不“发火”,“发火”就叫人服气。长此以往,上司才能在下属中营造令人敬畏、令人爱戴的形象。
2.“发火”之后要记得善后
不管领导为什么而“发火”,这种行为总归会伤人,只是伤人有轻有重而已。人跟人之间,无论地位尊卑,人格都是平等的。因此,“发火”伤人后,上司应该做及时的善后处理,即对下属进行感情补偿。
在善后时,上司一定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1)妥当地善后要选时机、看火候。过早,下属通常火气正盛,效果不佳;过晚,下属郁积已久的怒气很难解开。最好在下属略为消气、情绪开始恢复的时侯予以开解。
(2)善后要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对不同下属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下属性格大大咧咧,领导“发火”他也很少往心里去,故善后工作只需三言两语、象征性地表示一下就可以了。有的下属心细明理,领导“发火”他往往都能谅解,也不需下大工善后。而有的下属死要面子,对领导向他“发火”会耿耿于怀,甚至记恨报复,所以善后工作需要细致而诚恳。对这种人,上司一定要好言安抚,并在以后寻机通过表扬等方式进行弥补。
(3)良好的善后工作往往会体现出明暗相济的特点。所谓“明”,就是上司亲自登门跟下属谈心、解释,甚至是“道歉”。下属觉得有了面子,一般都会顺势和解。所谓“暗”,就是上司对心胸狭窄的下属“发火”过了头,单纯面谈也很难挽回时,便采用“拐弯抹角”或“借东风”法。比如,领导者可以在其他场合,故意在第三者面前表扬该下属,并适当说些自责的话,使这种善后语言间接传入对方的耳中。这种间接好言很容易使下属被打动、被感化,进而为领导卖力工作。另外,也可以在下属困难时暗施援手,待其明白真相后,自然会对上司心存感激。
最后,上司们一定要注意一点,尽管“发火”施威有缘由,但毕竟“发火”会伤人,甚至有可能坏事,因此,领导者一定要谨慎对待,以期取得正面积极作用。
灵活应对“发难”的下属
下属总是想弄清楚领导是何等人物,他们会在心中暗自揣摩:“我是否喜欢这个领导?这个领导究竟合格还是不合格?这个领导是否值得尊敬?这个领导有没有工作能力?这个领导的工作做得怎样?这个领导会对待我如何?”
为了对领导有个全面的了解,下属有时会通过旁敲侧击或正面接触的方式来打探领导的底牌。他们所采取的最常见的做法,便是对上级领导“发难”。
例如,有的下属会以自己最精通的事,故意向领导发问,以探对方虚实,假如领导被问得支支吾吾、含糊其辞或是无言以答,他可能就会扬扬得意,甚至不客气地对领导说:“这么简单的事您也不知道?”
在这种场合,领导假如胀红了脸,缄口无言,就会丧失应有的威仪,日后也无法顺利地做好管理工作,因此,一定要学会灵活应对下属的“发难”。比如,在上述的场合中,作为领导,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对下属说:“你做这方面的业务已经三四年之久了,应该精益求精才对。假如这样炫耀自己掌握的一点知识,不就恰恰说明你太容易满足了吗?”
如此不卑不亢的话语和态度,便是对“发难”的下属最沉重、最致命的反击。这样应对,既不会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又可表现出自己的风度与气量。
从理论上讲,领导应该是一位比下属略高一筹的“通才”,领导确实需要博学多识、多知多能,但却不可能对各种事务样样精通。因此,如果下属在某方面强过自己,也没必要与之较量,而是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巧妙地回避开,然后展示高瞻远瞩的优势,在自己强过对方的事情上,给予下属引导和启发。
在日常工作中,与下属发生争论也是领导经常遇到的场面,能否得体地处理这种尴尬的事件,也是决定领导能不能获得下属敬重的重要条件。当上下级之间意见相左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互不相让。
一般来说,领导觉得让下属占上风会让自己颜面无光,因而急于想驳倒对方。然而,下属(尤其是性格倔犟、脾气古怪的个别下属)也可能以不服输的劲头,坚持自己的道理,跟领导进行激烈的争论。争论越激烈,双方的情绪就会变得越过激,结果也就越是无法控制。
如果跟下属的争论相持不下,只会变成“抬死杠”,让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僵。因此,领导应该明智地寻找退身之计,不失时机地说一句:“看来,你对这个问题做过一番研究啊!”如此一来,不仅让下属感到脸上增光,工作起来也更有劲了,而且领导自身也能找到一个台阶可下。
激将,激发下属的最大能力
人由于他们在社会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家庭环境、社会经历、文化程度、心理需要、个人品质、性格脾气、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于是就形成了人的不同层次。同一类型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当下属心中存在一种不正确的,但又不是错误的观念,而打算向错误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此刻,领导要改变他的思考方式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引导下属的时候,领导可以先用贬低对方的方式激起他的怒气和斗志,逼他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等下属出色完成任务后,领导再大加赞赏并稍作解释即可。
人的心理有一种特性,往往愈受到压迫,反抗心就愈强。所以当对方达不到你希望的结果时,千万不可用“你不想做”,而必须以“你是因为能力差,不会做”来激发他,因为前者并没有刺激对方的自尊,后者却击中了他的要害,而对方为了挽回自尊,必然会努力做出成绩来让你瞧。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经常使用激将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葭萌关一战中,诸葛亮也是使用故意贬低的方法,才使得张飞能够大败马超,获得了胜利。
据探子来报,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此时,诸葛亮正和刘备在军中议事。当诸葛亮得知这个消息后,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一时回不来。翼德现在这里,可以急速派遣他去迎战。”
诸葛亮说:“待会儿等张将军来时,主公先别说话,让我来激激他。”
诸葛亮话音刚落,张飞就大喊着走了进来。原来,他一听说马超前来攻关,就立刻过来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有听到,转过身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前往荆州唤云长回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何如此小瞧我?我张飞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不成?”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现在还能站在这里说话吗?马超英勇无比,并且老谋深算,天下无人不知。当年,他在渭桥六战中,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了命。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了也未必能够战胜他。”
张飞一听,立刻怒火中烧,大声说道:“我现在就去,如果战胜不了马超,甘受军事处罚。”
诸葛亮看自己的激将法起了作用,便来了个顺水推舟,说:“既然张将军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结果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虽然未分胜负,却减弱了马超的锐气。后来,诸葛亮施计,说服马超归顺刘备。
诸葛亮知道张飞脾气暴躁,并经常因此误事。所以,他常常用激将的方法来说服张飞。每当遇到重要战事,诸葛亮总是故意说张飞担当不了此任,或者说怕他贪杯误事,逼得张飞甘愿立下军令状。这样,就可以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倾听,了解员工的“法宝”
心理学研究发现,越是善于倾听的人,跟他人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倾听本身就是对对方的一种褒奖,你坐在那里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非常值得我尊敬”,对方又怎能不积极回应、对你表示出好感呢?有人曾向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请教经营的诀窍,他说:“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松下幸之助留给拜访者留下很多深刻的印象,善于倾听就是其中之一。一位曾经拜访过他的人进行过总结:“拜见松下幸之助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根本没有感到他就是日本首屈一指的经营大师。他一点也不傲慢,对我提出的问题听得十分仔细,还不时亲切地附和道‘啊,是吗’,毫无那种不屑一顾的神情。见到他如此的和蔼可亲,我不由得想探询松下先生的经营智慧到底蕴藏在哪里呢?调查之后,我终于得出结论,即善于倾听。”
每个人都想说好话、说巧话,都想通过会说话赢得好人缘,却忽略了沟通的另一面——倾听。其实,会倾听同样能让你在沟通中赢得对方的好感,帮你打开成功的另一扇窗。假如跟人沟通时不注意倾听,就算你巧舌如簧,也可能是一个失败者。对身为上司的职场人来说,如果想更好地赢得下属的尊重,从而更轻松地驾驭下属,倾听无疑是最为行之有效的秘密“法宝”之一。
苏格拉底说:“上帝让每个人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让你多听少说。”作为一名领导,要想有效地跟下属交流以发挥自己的领导力,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下属,取得对方的信赖。领导力并不是靠地位、职权、魅力获得的,而是靠“至诚”的沟通来实现。
夏一飞在商界被誉为谈判高手,在一次关于供货合同的谈判上,供货商先谈到双方合作很愉快,又谈到现在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加工成本节节攀升,还谈到省外的几家公司上门求货,给出的条件更为优惠等等。俗话说,“敲锣听声,说话听音”。夏总听出了对方的弦外之音:供货商想提高供货价格,又担心对双方的合作有影响,到头来价格没有提高反而丢了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所以,在那里费尽心机、弯来绕去地说。
夏总考虑现在成品出厂价格确实在逐渐上涨,假如在其他地方进货,价格也要比原来高不少,适当提高价格也没什么,而且又是长期合作的关系,于是就直截了当地说:“这样吧,明年的供货合同照签,价格按现行的市场价走。”
供货商听后顿时眼睛发亮,朗声大笑道:“哈哈,跟你这样的聪明人合作就是痛快!”就这样,合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谈妥了。
夏总这次谈判为什么会成功呢?供货商并没有直接提涨价要求,而是说了“加工成本攀升”“别的公司上门求货,给出优惠条件”之类的话。这些话语里隐含的意思很明显——成本增加,产品价格要相应提高;而且我的货很抢手,别人争着要,不跟你合作我也不会受到影响。夏总没有急于评判,而是细致地听明白了对方的言外之意,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主动把价格抬高,从而使谈判以双赢结束。
在职场沟通中,当对方不直截了当讲明自己的意图、我们又需要弄清其话语的含义时,认真细致地听显得格外重要。遇见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边听边思考,等完全听明白了对方的言外之意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仅能赢得对方的好感,还能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
在听下属汇报工作的时候,身为领导务必要做到神情专注,认真细致。在倾听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最大限度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领导还要懂得如何插话。
插话技巧一:消除下属的犹豫
当下属在跟你谈某事,却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表现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应该趁机插言表明:“我很愿意听你的叙说,不管你说得怎样,说什么内容。”以消除对方的犹豫,坚定他倾诉的信心。
插话技巧二:筐未编好不结口
跟下属交谈时,要耐心完整地倾听对方的话,做到不抢话、不拦话。“半路插一杠子”既不尊重下属,也在贬低自己。就算自己突然有话要说,需要讨论,也要等下属把话说完了,再来探询相关的问题,不然,你很可能错过话语里的重要内容而悔恨不已。
插话技巧三:传达你的理解信息
当下属在叙述时急切地希望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回馈你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谈话内容的印象,同时也让下属感到你的诚意,进而及时帮助你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插话技巧四:帮助下属疏导情绪
当下属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进行疏导,在适当地发泄一番后,对方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
传达命令的语言艺术
所谓命令,可以理解为一种上级领导管理下属的方式,即要求下属去完成某项具体工作。它可以通过文件的形式送达,也可以通过口头的方式下达。在企业关系活动中,“有令必行”是最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假如在执行过程中,下属没有很好地理解并执行命令,很可能会导致预期无法实现,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其实,命令下达后能否被下属很好地执行,跟领导自身是否掌握命令的技巧和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假如领导的命令经常被下属打折扣的话,很可能是因为领导本身缺乏传达命令的技巧和方法,无法让下属全面掌握公司的意图。作为一名现代领导,不是说你面部表情严肃、说话有足够的威严就能顺利传达命令,能不能把命令说清楚才是关键。
准确传达命令也是一门说话的艺术,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和方法。我们要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得到业界的认可,就一定要学会以自己的命令来指挥下属的行动。就算是顶着上司的职位,我们也不能强迫下属去做什么,因此,上司有必要学会如何利用领导的权威来让下属甘愿为自己效力,并且让下属在心里对自己既尊重又敬佩。
职场话语王也是当过领导的人,而且还是一个颇受下属敬重的高明领导,他在命令下属时通常都会注意以下3点。
1.命令越简单越好
很多时候,下属之所以没有做好领导交代的工作,主要是因为他们没弄清楚领导的意图。最简单的命令通常是最好的命令,因为它可以让下属一目了然,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为之不断努力。只有上级下达的命令简洁、清楚,下属们才知道领导到底想要什么,才会立刻着手去做。这样一来,下属也不会为了搞明白领导的意图一遍遍地过来咨询。如果我们的命令过于详细和冗长,极有可能会给下属带来误解和混乱。
2.命令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