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8800000002

第2章 诗歌(1)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原载1934年5月《学文》1卷1期)

梁思成曾告诉儿子梁从诫:“这首诗是写给你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写给徐志摩的情诗,本书依从前者,将其视做一首亲情诗。新月派诗人陈梦家在《新月诗选》的序言里写道:“我们欢喜‘醇正’与‘纯粹’。我们爱无瑕疵的白玉和不断锻炼的纯钢。”本诗正是这样的佳作。全诗风格清丽温馨,诗人将对新生命的“爱”比做生机盎然的四月天,将无形化为有形,随着诗情的流淌,云烟、细雨、白莲、燕子等清新的意象渐次出现,仿佛一幅随意点染的山水画,美不胜收。而鹅黄、嫩绿等明亮柔和的色彩的使用,更给人以温馨感人的视觉享受。复沓的结构犹如一曲轻快的乐章,层层铺张开去,诗情流转,毫无滞涩,带给人梦幻般的审美体验。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她的行径?

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霞,月亮,

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样,

更不容峰峦与江海偷一刻安定。

骄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

看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

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变了相;

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

虽说千万年在她掌握中操纵,

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

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

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

谁又大胆地爱过这伟大的变换?

香山,四月十二日

这是林徽因的诗歌处女作,一九三一年刊载于徐志摩、邵洵美主编的文学杂志《诗刊》四月第二期。这是一首关于时间和变化的诗。主人公“她”掌握着风云、日月、江海、山峦等世上万物的变迁,“她”深谙宇宙永不止息的变幻的本质,是一个全能的造物主的象征。在她眼里,“永恒”不过是蒙昧、软弱的人类造的谎言,诗末那意味深长的质问则提示我们思考人能否和如何面对“这幻化的轮回”,因为永恒的轮回在并不永恒的人类眼里,总是显得有些残酷。从本诗可以看出,林徽因的才情和境界确实从一开始就高于很多同时代的女诗人,她并未以一己小小的悲欢为全世界,作一些顽艳感伤的小诗,而是站在形而上的高度上,思索人生、宇宙的大问题。

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本诗原载1931年4月《诗刊》第2期,署名尺棰。林徽因曾经说过:“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这首《那一晚》正是林诗中情感最为浓烈的诗作之一,结构整齐,但炼字造句皆极富形象性,诗人以叙事之笔,书写了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别离、现在的困苦和未来的祈愿,既怅然、痛苦,又充满纯真的希望。有的评论者将此诗理解为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情诗,然而,“实际林徽因离开伦敦时与徐志摩是不辞而别,根本不存在缠绵牵手这一幕”(陈学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诗无达诂”,不拘泥于诗歌的本身也许能更充分地体会它所传达的丰富的意蕴。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忪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原载1931年9月《新月诗选》)

1931年9月新月书店出版了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选》,收入了十八位新月派诗人的作品,林徽因是其中仅有的两位女性之一,《新月诗选》收录了她的《笑》等四首诗。如何以诗的形式表现笑这一普通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林徽因把笑与“她”(应是一位美丽的女子)的五官联系起来,使得笑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她的笔下,笑仿佛具有了生命,“向贝齿的闪光里躲”,“涌进了你的心窝”,而每段末尾那水、风、云、浪的并列,使得全诗顿显含蓄隽永,如云淡风轻,了然无痕。

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原载1931年9月《新月诗选》)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听到美妙的琴声,乐声穿过她的心底,激起的不是欢欣,而是凄凉,诗里并未说明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她与弹琴者心灵的沟通,只留下对生命“薄弱”的一片深深惆怅,将心灵交会的希望放置在梦里。这首诗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复沓的句式层层架构,富有建筑美,而两长一短的句式,更给全诗平添了丰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回味悠长。

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原载1931年9月《新月诗选》)

法国诗人缪塞曾经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林徽因的这首诗充溢着伤感、怅惘的情绪,希望像一片落叶或一朵流云一样忘掉过往,对方也忘掉自己,但希望忘记却不能忘记,仍然“抱紧那伤心的标志”,沉浸在难以自拔的哀伤之中。“忘记她,像一朵花忘掉的花”(闻一多),忘却和记忆是爱情中永恒的命题,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林徽因对爱的丰富况味和深深执着。

仍然

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

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

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

我却仍然怀抱着百般的疑心

对你的每一个映影!

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

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

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

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

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

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原载1931年9月《新月诗选》)

这首诗一方面运用湖水、白云、冷涧、花朵、书篇等玲珑的意象,尽情铺展对方的美好,另一方面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疑虑,她提醒自己,不要上了爱捉弄人的春天的当,被偷取了纯洁的痴情,显示了诗人对于爱情矜持的态度和认真的思考。如果对照林徽因与徐志摩的交往来读这首诗则更有意味。林徽因后来说,她爱徐志摩远没有徐志摩爱她深,毕竟,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家闺秀面对大她七岁的已婚男子的示爱,怀着一种疑惧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

激昂

我要借这一时的豪放

和从容,灵魂清醒的

在喝一泉甘甜的鲜露,

来挥动思想的利剑,

舞它那一瞥最敏锐的

锋芒,像皑皑塞野的雪

在月的寒光下闪映,

喷吐冷激的辉艳;——斩,

斩断这时间的缠绵,

和猥琐网布的纠纷,

剖取一个无瑕的透明,

看一次你,纯美,

你的裸露的庄严。

……

然后踩登

任一座高峰,攀牵着白云

和锦样的霞光,跨一条

长虹,瞰临着澎湃的海,

在一穹匀净的澄蓝里,

书写我的惊讶与欢欣,

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

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

永远膜拜,

膜拜在你美丽的面前!

五月,香山

(原载1931年9月《北斗》创刊号)

林徽因在《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一文中说:“我认为我们这写诗的动机既如前面所说那么简单愚诚;因在某一时,或某一刻敏锐地接触到生活上的锋芒,或偶然地触遇到理想峰巅上云彩星霞,不由得不在我们所习惯的语言中,编缀出一两串近于音乐的句子来,慰藉自己,解放自己,去追求超实际的真美。”本诗不妨看做林徽因以诗论诗。乘着一时感情的际会、灵感的迸发,诗人将“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化做一行行文字,斩断俗世的牵绊,膜拜在美,也就是最有价值的生活面前。这也是新月派诗人普遍所持的观点。

一首桃花

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朵朵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

玲珑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

在有意无意间

生姿的顾盼。

看,——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

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迹!

二十年五月,香山

(原载1931年10月《诗刊》第3期)

全诗构筑在开头那一个奇妙的比喻上:一树嫣红的桃花像春说的一句话。诗人随即将这个比喻层层深入下去,构成了一个比喻的系列或集团,将生气勃勃的春日渲染得恰到好处,感情充沛而有节制,语调活泼却不流于浅俗。在诗人笔下,春天不但富有生命力,而且成了一个多情的灵魂。

莲灯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飘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二十一年七月半,香山

(原载1933年3月《新月》4卷6期)

这首诗是林徽因对生命思考的结晶。柔弱而美丽的莲花是生命的象征,光亮虽然微弱,诗人却“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面对生死,诗人保持着一颗从容淡定的心,因为她知道,每个人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个过客,一生不过白驹过隙般短暂,但重要的是,以美的眼观照生命,生命不是毫无价值的,至少“是个美丽美丽的梦”。最后两句采用跨行叠词的手法,仿佛音乐中的一个休止符,留下听觉上的空白,给予读者音乐上无限的美感。

中夜钟声

钟声

敛住又敲散

一街的荒凉

听——

那圆的一颗颗声响

直沉下时间

静寂的

咽喉

像哭泣

像哀恸

将这僵黑的

中夜

葬入

那永不见曙星的

空洞——

轻——重……

——重——轻……

这摇曳的一声声

又凭谁的主意

把那余剩的忧惶

随着风冷——

纷纷

掷给还不成梦的

人(原载1933年3月《新月》4卷6期)

这首诗是林徽因的杰作之一,它几乎完美地将白话整合为诗的形式,既没有早期白话诗的浅近鄙俗,也不落旧诗因循的俗套。在结构上它采用“阶梯式”技法,参差错落的排布仿佛钟声的断续绵延,意象与结构达到美妙的和谐,这是新诗中较早的阶梯式诗歌的尝试,有学者认为,林徽因或许受到了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钟声本属听觉,林徽因则将其形容为“那圆的一颗颗声响”,将听觉与视觉(甚至触觉)有效地沟通起来,如在眼前。全诗浸透在低沉阴郁的调子中,烘托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山中一个夏夜

山中有一个夏夜,深得

像没有底一样;

黑影,松林密密的;

周围没有点光亮。

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

像夜的眼,夜的眼在看!

满山的风全蹑着脚像是走路一样

躲过了各处的枝叶

各处的草,不响。

单是流水,不断的在山谷上

石头的心,石头的口在唱。

均匀的一片静,罩下

像张软垂的幔帐。

疑问不见了,四角里

模糊,是梦在窥探?

夜像在祈祷,无声的在期望,

幽馥的虔诚在无声里布漫。

(原载1933年6月《新月》4卷7期)

本诗描写了山中一个夏夜里诗人对自然的领悟和契合,意象的选择、诗境的营造都独具匠心,具有一种空灵的禅意。树、灯、风、叶、水、石仿佛在静谧的暗夜里全获得了灵性,连抽象的“静”都成了一张具象的“软垂的幔帐”,意象之间相互绵延流转,和谐自然,烘托出这山中夏夜的宁静与神秘。

微光

街上没有光,没有灯,

店廊上一角挂着有一盏;

他和她把他们一家的运命

含糊的,全数交给这黯淡。

街上没有光,没有灯,

店窗上,斜角,照着有半盏。

合家大小朴实的脑袋,

并排儿,熟睡在土炕上。

外边有雪夜;有泥泞;

沙锅里有不够明日的米粮;

小屋,静守住这微光,

缺乏着生活上需要的各样。

缺的是把干柴;是杯水;麦面……

为这吃的喝的,本说不到信仰,——

生活已然,固定的,单靠气力,

在肩臂上边,来支持那生的胆量。

明天,又明天,又明天……一切都限定了,谁还说希望,——

即使是做梦,在梦里,闪着,

仍旧是这一粒孤勇的光亮?

街角里有盏灯,有点光,

挂在店廊;照在窗槛;

他和她,把他们一家的运命

明白的,全数交给这凄惨。

二十二年九月

人们往往过于重视林徽因的婚恋生活,却忽视了她不让须眉的人生境界和家国情怀。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才女”、“闺秀”远远不能概括经历过古典和西潮双重洗礼的林徽因。这首诗展现了林徽因不为人所熟悉的另一面,即对国事民瘼的关心,诗人以充满了人道主义的笔触,用白描的手法,书写一户穷人家的夜晚,那一盏昏暗的灯成了他们凄惨生活的鲜明象征。全诗简练却不乏动人的力量,感情真诚却纯粹、干净,丝毫没有同时代很多诗人一描写底层就流于粗制滥造的毛病。

秋天,这秋天

这是秋天,秋天,——

风还该是温软;

太阳仍笑着那微笑,

闪着金银,夸耀

他实在无多了的

最奢侈的早晚!

这里那里,在这秋天,

斑彩错置到各处

山野,和枝叶中间,

像醉了的蝴蝶,或是

珊瑚珠翠,华贵的失散,

缤纷降落到地面上。

这时候心得像歌曲;

由山泉的水光里闪动,

浮着珠沫,溅开

山石的喉嗓唱。这时候满腔的热情

全是你的,秋天懂得,

秋天懂得那狂放,——

秋天爱的是那不经意

不经意的零乱!

但是秋天,这秋天,

他撑着梦一般的喜筵,

不为的是你的欢欣:

他撒开手,一掬璎珞,

一把落花似的幻变,

还为的是那不定的

悲哀,归根儿蒂结住

在这人生的中心!

一阵萧萧的风,起自

昨夜西窗的外沿,

摇着梧桐树哭。——

起始你怀疑着:

荷叶还没有残败;

小划子停在水流中间;

夏夜的细语,夹着虫鸣,

还信得过仍然偎着

耳朵旁温甜;

但是梧桐叶带来桂花香,

已打到灯盏的光前。

一切都两样了,他闪一闪说,

只要一夜的风,一夜的幻变。

同类推荐
  •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程浩的文字集。“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万字;除了散杂文,还有小说、日记、诗歌,甚至,还有给优米网的求职信和给作家七堇年的信。这些文字,都写自程浩去逝前的两三年的时间。而此时的程浩,体重不到30公斤,身体严重变形,每一个字都是他一下一下点出来的。他对命运的包容,对生命的反刍,让人无不为之震动。东东枪说,和他相比,我们大多数人活得都太轻薄了。
  • 不可放弃的努力

    不可放弃的努力

    让阅历浅的人看了不觉得深,能让阅历深的人看了不觉得浅;它尽管不能激励读者成为伟大、超凡的圣人,但至少能激励读者成为高尚、幸福的好人。
  • 大家评大家

    大家评大家

    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茅盾、曹聚仁、钱玄同、郑振铎、施蛰存、聂绀弩、邵洵美、林徽因、俞平伯……他们的文学成就,如一座座高峰令后人仰止。本套丛书汇集了这些名家的散文经典,从他们优美而富于深意的文字中,我们将体会大家的情怀,品读他们生活的那个民国时代。
  •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老虎大福

    老虎大福

    本书中的作品大多以秦岭山林为题材,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共计8篇,包括“黑鱼千岁”、“山鬼木客”、“猴子村长”等。
热门推荐
  • 爱情多美味之我的挑嘴男友

    爱情多美味之我的挑嘴男友

    这是一个文艺吃货女和矫情腹黑男的故事。池晓羽活了20年,做梦也不会想到,她会因为一块馅饼,得罪一个叫冷宇恒的男生。而得罪的后果,是直接成为腹黑男的“专职厨娘”。一个大好有为的才女就此落入“魔爪”,而且就此错过了自己暗恋的男神。池晓羽决定反击,搅了腹黑男的“初恋”。在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里,收获的不仅仅是纯粹的爱情,还有青春的成长。
  • 焚天争仙

    焚天争仙

    打碎世界,只为成仙!!!来到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我李江当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在这个世界,我李江当站着死,也不可低头弯腰生!我李江有自己的骄傲!有自己的自尊,我要活出自我的精彩!!!
  • 再现轩辕

    再现轩辕

    "Fire!"随着某国长官一声令下,地球各国之间开始了一场罪恶的核战争在经历辐射、炮火洗礼之后,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开始展现出它所不为人知的一面柳山河面对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如何一步步走上巅峰然而,这只是开始...
  • 幽魂魅影

    幽魂魅影

    修炼的终点是长生,这条路太远,有太多的曲折,即使有些遗憾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 圣武星尊

    圣武星尊

    天降星灾!末世降临!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一名从卧龙山脉走出的少年。一个神秘诡异的残破药炉。一个立志成为圣武星尊的故事。人类的终极梦想就是那无限宇宙,而申屠天弃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修炼最强武道,只身渡宇宙,一拳爆星球,一念噬星空!
  • 清朝宫女

    清朝宫女

    托尔佳氏·素月,一个大清皇室的包衣奴才,拥有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大清制,年满十二的八旗包衣赫赫都需要经内务府甄选,入宫劳役,年满二十五或被特赦即可出宫。素月从进宫的第一天就开始数日子,盼望着年满二十五离开紫禁城。然而皇宫的一切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即便你不招惹别人,也有别人招惹你,何况素月被保护太好,遗留在骨子里的二十一世纪脾性还在,一步步的终究走上了一条坎坷之路。与康熙相遇是素月招惹的。与胤禛的相遇是素月的不忍和前世今生的太过相似。与胤禩相遇,是素月的破罐子破摔。权利的中心总是黑暗的,而素月却在黑暗的最中间。爱与不爱,已经不重要了。只盼做个白头宫娥,幻想自己还能圆了当年的出宫梦。
  • 二十年间

    二十年间

    一个生活无忧的十八岁东北女孩,从去深圳酒店实习开始的二十年间,和她通往爱情道路上遇到的三个男人之间的种种感动与痛苦,爱着与被爱的相互纠缠……
  • 金色暮恋

    金色暮恋

    当一个艳若桃李的女子花枝招展的站在风月场中,人们眼中只有她婉盼流转间的无限风情,若你能看到她嘴角吟着的似嘲似媚的笑意,你就会明白千娇百媚中有一种叫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媚惑,让你情不自禁的愿意随她一起快乐,以成全她的女王之路。这是一个传奇似的女子,她名叫明珠。在她穿过十里洋场踏进百乐门的大舞台后,她选择了做一名实业大亨向寒川的情人。是为了爱还是为了躲开爱?看多情男子向寒川如何在麻木善变的女王明珠心田播下金色的爱情种子,成就他们那迟暮的爱恋。
  • 凡人重生传

    凡人重生传

    1998年,微软发布windows98,一代IT霸主如日中天光芒万丈。1998年,乔帮主重掌苹果,发布iMac、MacOSX计划,带领着苹果走向复兴之路。1998年,Google宝剑出鞘,一经成立就已锋芒毕露。1998年,中国的一个小城市里的一个平凡的家庭里的一个平凡的男孩,做了一个20年一觉的黄粱一梦,在梦里他也只是个平凡的普通人。然而当他梦醒之时,这个世界上的一只小小的蝴蝶,轻轻的煽动了一下翅膀……
  • 阴阳毒尊

    阴阳毒尊

    穿越到异界,从坟墓中重生,叶光明却成为一介废人,更被家族子弟羞辱。一次重伤昏迷之后,他获得神秘莫测的《阴阳毒经》,从此鲤鱼跃龙门,从一个弱小的蝼蚁成长为威震阴阳的毒尊,踏上属于他的传奇之路。叶光明信奉的准则是:拳头解决不了的敌人,就用毒去解决,连毒也解决不了,那就赶紧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