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灯下书写着一截截阳光或风雨的日子。时间去去了,还去了一摞摞稿子。然而,希望也一页页燃烧起来。
我说过,生活中的大海很多,虽然我读不懂大海,但是我愿永远仰视并守候。所以,当推开窗子时,我常看见黄昏、深夜的背影。我睡去的时候,不后悔,也不心惊。
我在梦中听到风与水碰撞的声音。那种声音来自大海。
而明天,我依旧渴望以山的姿态出现。
八
蛙声如潮。
在乡村,总是这些蛙声最初向原野宣示春天。
蛙声里又开了几朵玫瑰?
不过,我确实看见了一群群的丰收玉立婷婷地站在月光下,遍布原野。
就是这些蛙声,催动着我稿子上的稻子和故乡田垄上的麦子渐渐繁茂,直到金黄。
九
西窗渐渐的一缕蝉声,似乎寻找丢失的夏天,诚惶诚恐。
一缕阳光不知从哪一扇窗流进来。浓郁的乡愁,把我的日记弄得满篇都是。父亲的叮嘱正如渔夫挥臂敲打竹桩的声音。我坐在办公桌前,想着往事芦苇般拔节。就这样感受阳光的抚慰,在迷茫中还可以打捞喜悦的心情。
二十年了,一直感受这种雨,温和而伟岸的雨,把我浸湿得像山野的菌类一样。
……又来了几只寒蝉,深一层浅一层地抒情。
黑夜、白天,日历纷纷扬扬地下着。
每日如此,在一些诗歌之间,鸭子一样游来游去。我把感受扎成了诗的垛子,挥舞狼毫,一捆一捆的收割。
一碗酒就翻了大江,一捆诗就醉了一个人。
窗外有一枚枫叶。
十
拉开窗帘,天空还是纯净的天蓝色。我还要走很多的路。我只想,在岁月的河滩上徜徉,逡巡我一生的才华。无悔用手中的笔托起朴素的思想,在风中洗涤,大自然就会:还我春天的美丽,送我夏天的火热,赠我秋天的丰硕,留我冬天的纯洁。
我借一豆灯光,坐在夜的深处,做了一个幽远的梦。
施南二题
问月亭
在这个山城生活三年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得知,诗仙李白曾到过施南,并留下了千古传诵不朽的诗篇。
我惊诧于自己的无知。
我崇拜李白。尽管不太明白,得到一壶酒,是否就能浪迹天涯;仰慕一个人,是否就不怕风吹雨打。
知道他是诗仙,也是酒仙,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斗酒诗百篇,还曾是“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三杯弄宝刀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二十岁的李白就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漫游蜀中,经巴渝,出三峡,登凌峨眉、青城诸名山。
一路浪漫,一路高歌,一路诗情。
有奇山异水必有李白,有李白必有诗,有诗必有月或酒。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月亮,盛唐李白是最皎洁的一轮。
诗是这么写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好诗人,好诗。
鄂西南的山水是美的,月光是美的。
安史之乱后不久,李白因罪下浔阳狱,后又被判处长流夜郎。这年,诗人已五十八岁。流放途中,李白把他的月亮留在了鄂西施南城。
诗人照样高歌如斯,狂放如斯,豪饮如斯,热烈如斯。然而,这次的月亮很有些忧伤。
李白的月亮在问月亭。
过喧哗闹市,拾山石小径。市北碧波峰顶,即问月亭之所在。问月亭不知建于几时,明代始见文人志颂。史籍载:“亭高十丈,檐三重,四翼翘然,其亭东下,有屋三楹,为’无敌堂’,为’钓楼’……”立亭顾望,街市山城,滔滔清江,草木山水,俱入目中。
人以诗名,亭以人名。历代文人墨客,览物抒醉,争相题咏。非说诗弄词者,也寻上亭来,携一身太白神气回家。
不尽人意的是,事事风云频变换,人物山川屡屡受辱。历史上虽对问月亭多次修葺,甚或增设,饱经兵燹的问月亭还是湮没草莽,解放初仅余寥寥台基残垣、数截断碑。
亭去名在,名在诗在。李白的《把酒问月》至今仍在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鄂西儿女的山寨里根深叶茂。对着脍炙人口的“唐音”,可能朝习暮读、倒背如流的痴客不在少数。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对酒当歌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抚摸一种气,盛唐之气。感受一种精神,乐观放达的精神。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每夜每月每年的月色都是新的。然而天地间,月亮只有一个。它照了古人,又照今人。流水一样的月亮,流水一样的人生,年年岁岁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月是人非。是同,又是不同。每读至此,不禁热泪漫涌,慨叹人生短暂而所为有限。
唐代的中华民族,灿若群星的诗人词客,是盛世精神殿堂里撞洪钟的主人。
施南幸甚,唐风吹过。
我未曾去过问月亭,有时候近观莫若遥拜。何况问月亭非崇山峻岭,伏流断涧,凭一樽唐气恐难守住历史的顺延。
我不想去问月亭,让它在心中美好圣洁最好,怕那一地荒芜苍凉破坏了神秘美感,怕那一片孤独寂寞打碎了开朗豪健。
不过,我时常感受到诗仙太白留在施南的那一壶忧郁的酒;我骄傲地来到读大学的地方,拜访这位伟大的诗人。纵然,我只能悄悄地,无奈地自豪。
龙洞河
也是一条河。
黑乎乎的,不敢叫人仰慕的那条河。
我见过的河很多,于是对河也很苛刻。
这座山城,穿城流淌的有两条河,一条是清江,虽谓之江,其实只是算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清江河。不敢比长江那种气派。另一条即龙洞河了。
龙洞河,很美的名字。它应该是美的。可是来施南几年了,我始终不喜欢这条呜咽着招摇过市的河。
朋友们一脸真诚:到龙洞河上游去走走吧,那么安静,那么清澈。还说,曾有四川某道人从峨眉山云游至此,景逼诗情,写了一首回文诗,其中有这么一句:“烟笼月色树笼纱,影漾波中潭落霞。”
或许,只是我的偏见。我终于感动惭愧。
七月流火。我决定去龙洞河,去寻找那一泉美丽,或者空灵。
市郊东北五里,一石拱桥横卧清流之上,一列三拱,名曰三孔桥。对三孔桥,早有诗人笔赞,“白天水里有三个太阳,夜晚水里有三个月亮。”鄂西最高学府湖北民族学院坐落在龙洞河畔,三孔桥头。沐浴文明光华,三孔桥的名气自是非同小可。
谒龙洞河恰逢雨后初晴。过了三孔桥,一路寻去,道路竟为宽阔,迂回途径曲曲折折,花草丛生。坦处可笑逐飞奔,险窄仍须警身慎目颤然而过。
行不及半,忽的豁然开朗。河畔林木庄稼,一派葱翠。碧水孤舟,天地如洗。河岸绿叶翩翩,河里水光粼粼。老牛伏流畅洗,神情洒脱。农人垄亩耕植,亟亟吆喝。疑怪陶潜误导,却是深山桃源。有人三三两两,笑语阵阵声声。
上溯龙洞河探幽览胜者多为少男少女,或携琴弦,或弄清箫,或按书谈古,或围坐放歌。歌声荡漾,湖水嬉戏。僻静处,也有银发翁媪,执手问河。
再往东去,逶迤如是,却更为开阔。河水离岸数米,苍松古柏翠臂盖天,柳槐藤竹斜枝蔓出。青山恍惚白云,村舍断见炊烟。愈进,河水愈清,但见浮萍闪闪,且闻野鸟啁啾。
正诧异间,不觉眼前訇然洞开。听得水溅轰鸣,抬眼绿树掩映岩下,巨穴突生。惊瀑泼泻,直坠深潭。碧潭内深外浅,波浪跌宕,浪拍底石。潭满水过处,河石显圆,傍生植物,水草青青。
友人曰,此乃龙洞河源也。
翠泻群山洞泻泉,泉穴在山腰。据传,暗河藏其中,洞内生风。方志载,“内有澄潭,每日子午泛潮,水陡生尺许,又谓之’通潮溪’。”欲缩身洞中探个究竟,终只可在洞外徒叹,想来还没那赏奇的本事。
龙洞左侧,有庭舍数间,藏匿于松竹之下,原为国民党伪省主席陈诚别墅。楼前小丘,建亭曰“复楚亭”。忆往昔抗日火热举国奋战,拥兵数十万的陈诚却月遁千里,自南昌、武昌、宜昌一路窜来,龟居施南,成为伪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羁囚叶挺将军,镇压爱国民众,陈诚诸人言必“效忠党国、精诚团结、鞠躬尽瘁”,暗地里却丧尽天良,磨刀霍霍。偷乐山水,谓之“复楚”;大兴牢狱,谓之“青天”。功过是非,千古自由人评说,龙洞绿水青山亦流史证。
我醉拍手狂歌
我醉拍手狂歌
豪放诗人,雄冠千古的苏轼是其标志性人物。其词自《江城子》始,豪放风格一发不可收拾,说诗论禅,爱国忧民,伤别念远存于入云高唱,隆隆浩气超乎尘俗。
两首中秋词作可视为代表,一为《水调歌头》,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时年苏子41岁,任密州太守。中秋佳节,对月把盏高歌,不禁翩然起舞。这首词被认为是古代中秋次中最著名的一首。胡仔《苕溪渔因丛话》评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月色明净,夜气清寒。苏子手持酒杯,醉问神仙来客。月亮?我欲乘风,又恐高处孤寒,我知爱恨不得,也懂阴晴圆缺。人生在世,忧愤有之,孤独有之,悲观有之,离愁别绪有之,不应有很。既然人有悲欢离合,我又何必徒为离愁伤悲?
月下翩翩舞,清影随人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子一声慨叹,惊醒窗前的梦。
抬起头,淡淡的月色泻在窗外的大地上,一片银白。书挪开,一枚叶子落下来。叶是普通的那种,浓绿中带点红色,椭圆,像一只蝴蝶。这是今夏写散文《夜泊赤壁》后黄州一位读者寄给我的。现在,我在叶子上面看到黄州了,那上面有苏子的影子。
黄州是一轮明月,是一首写在宋词里的千古绝唱。
风声紧,江水流淌。苏子伫立江边。遥想清凉国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苏子六年前把盏询问的那盏中秋圆月今晚是否高悬?
万里长空辽阔无边,诗人举杯邀明月,风露舞蹁跹。醉了,醉了,“我醉拍手狂歌”,不管高处清寒,乘风直上月宫,要吹那横笛。
真正的诗人只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落泪,他会无忧无虑地看夕阳陨落,无忧无虑地面对夕阳唱歌。天地为杯,江水为酒。整个夜晚就让诗人盛满月的烈酒灌醉了。
思绪托起静谧的天空,缓缓地飞。
“便欲乘风,翩然归去,何用骑鹏翼。”高唱入云,浩气冲天,江上卷起堆堆的雪。
看见了鱼鸥击水的翅膀,或是芦苇丛中拱起的一尾小鱼?
我醉了,我醉拍手狂歌。
请月与江水带去前生与来世。请月与江水带去豪迈的表达和执著的抒情。请月与江水带去抱负和不尽的悲欢。请月与江水带去人生的遗憾,带去灿烂而久远的灵魂。
叶子静静地躺着,风来不惊。
我醉,拍手,狂歌。试问人间,谁似苏子这般超脱,这般乐观豁达豪气潇洒?所以,走进苏子,便走进了精神和人生,这种精神是自信的,这种人生是自然的。
这样想来,我便觉得自己是在苏子面前了,觉得是在古代写诗写散文,写苏子写过的那条江那轮明月,那一江凸凸凹凹看起来比较丑陋的石头。
苏子贬谪黄州,黄州便幸运了。他在长江边上,向昏沉的大地扬眉,于是悲苦就成了高歌。
古老文字晶莹闪烁,一段一段地被保存。千百年后,有人打开,慢慢地读慢慢地感动。
芭蕉月夜
门对芭蕉,月影撩人,月色透过秘密芭蕉的叶子,筛下一地细细的光斑。我不太喜爱喧闹,习惯安静,习惯坦白。孤独的夜,在我,并不孤独。尤其是月夜,夜深时分,就这样静坐于灯前,任心情蔓延。
喜欢夜,还有叶。曾在枫叶满地的午后拾一枚淡淡的秋叶,独守一处风景;曾听桂花香落芭蕉叶,看一只竹鸡得意忘形。世上本没有四季飘香的花,我窗前的月桂也只开在八月。即使桂花未开也是香的。因为有种盛开是无形的。花无影,香也无行,只有这种香永久。在芭蕉丛,在槐树下的一潭秋泓里,在淡淡的心境里。
喜欢夜,在爬满常青藤的窗口,在那月色如水的黄昏,不算真正诗人的我却体会到诗人真正的浪漫。叶蝉鸣急,声泼似雨,推开窗,便可读到星辰下的朦胧诗。
灯前独坐,此时,不用举着昏荡的头脑摇见红尘,灯前独坐远胜于梦里云游。我同别人一样,做过许多斑斓的梦,可是,纯粹的梦很难开花。当我感觉人生就像一场梦同时也理解了梦并不是人生,我不再爱梦。我只做一些梦。
沉默,夜里容易沉默,面对自己沉默。沉默的时候,不是回忆,就是读书。回忆,哪怕是遥远故乡山寨半夜里的一声犬吠。就想,去年或千年的某个夜晚,一样的月光,停泊着同样的心情,依然这这盏灯前,欣赏着同样的芭蕉,思索着同样的故事,思念着同样的人。
于是,想对月而歌,披月而舞,戴月而飞。人生二十,弹指而去。失落过,也曾高歌;热情过,也曾冷傲;低沉过,也曾狂热。普天同夜,有几个人月下邪影,有几个人凭窗抚栏,有几个人弹曲破夜,有几个人相信夜是洁白?
夜是洁白的,我固执以为。走向那片洁白,明天的阳光就在那片洁白里。
今夜月好,明天的太阳好。会享受阳光的人,也会沐浴月光,明天的阳光就在那片洁白里。
对着夜幕招手,就在轻轻的招手间,你走进一片雨季,走进一方晴空。
你笑了。
在淡淡的一笑间,你便融入了自然。
是夜,伴我读书。没有书屋,于床头支起一个书架。两根青竹,三个风钩,便成了书的栖居,我的乐土。
夜风穿窗而过,绸帘曼舞。小小几叠书竟似乎营造了一个书谷,香气四溢,沁人心脾。
举手望明月,融乡愁于书;凝眉伤心处,荡阴霾于书。
夜夜手枕一席书香入睡,便可日日书香一屋。
骆成骧有副自撰联:
穿牗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
帘卷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先生之风,笔者以为豁达。
原本人为自然人,穿云过雨飘飘乎自然风又何为其难矣!观山知荣辱,观水叹人世。什么都经历,便什么都不在意。看眼窗外,雨点敲打芭蕉,芭蕉在风中沉摇。或许,那就是对天星的流言。可是,没有星星为月光而惭灭,没有岩松为隆冬而折寒。
我喜夜,夜最真,即使失意、痛苦,我也潇洒。
孤独的夜,在我,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