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03200000052

第52章 对象决定意志

现在,在自然中,自由意志,由于其现实上是经验的对象,因此它并不是以其自身就能被决定去遵循这样的格言,即“此格言以其自身即能是普遍法则的自然系统的基础,或即能适宜于一个这样构成的自然的系统”,那样的格言;恰相反,不如是这样的,即,此自由意志的各种格言常是一些私人的爱好,此等爱好可依照感性的法则而构成自然的全体,但却不能构成这样的一个自然系统部分,即,那“必只应通过我们的意志依照纯粹的实践法则而活动才可能”,那样的自然系统部分。但是,通过理性,我们意识到一个法则,一切我们的格言都隶属于这个法则,恰像是一个自然的秩序必须从我们的意志而发起。因此,这个法则必须是这样一个自然系统,即“不被给与经验,但却通过自由而可能”这样一个自然系统的理念;因此,这一个系统是这样的,即“它是超感触的,而且至少在实践的观点中,我们可给与客观的实在性”这样一个系统,因我们视这样一个系统为我们的作为纯粹理性存有的意志对象。

因此,意志所隶属的“自然系统的法则”与隶属于意志的“自然系统的法则”间的区别是基于这一点,即:在前者,对象必须是那“决定意志”的各种观念的原因;而在后者,则意志是对象的原因,因此,其因果性只在纯粹的“理性机能”中有其决定的原则,此纯粹的“理性机能”因而可被称为纯粹的实践理性。

因此,有两个十分不同的问题,即:一方面,纯粹理性如何能先验地认知对象,另一方面,纯粹理性如何能是意志的一个直接的决定原则,就是说,如何能就对象的实在性而即能是此理性存有的直接的决定原则。

第一个问题,属于纯粹思辨理性的批判者,需要先有一说明,即说明:直觉,如无之,没有对象能被给与,因而也没有东西能综合地被知,这样的直觉如何是先验地可能的;而此问题的解答最后弄清楚了,只是如此,即:这些直觉一切都只是感触的,因而也不能使任何思辨知识,即越过可能经验所达到的思辨知识,为可能;一切纯粹思辨理性的原则都只有裨于使经验为可能——经验或是所与的对象的经验,或是那些可以在无限后退中被给与,但从不能完整地被给与的对象的经验。

而第二问题,即属于实践理性的批判者,就不需要有一说明来说明欲望机能的对象如何是可能的,因为这个问题,由于是自然的知解知识的问题,是被留给思辨理性的批判的,所以它不需要来说明这一问题,只需要说明理性如何能决定意志的格言,以及是否这格言的发生是只通过以经验观念为决定的原则而发生,或是否纯粹理性能是实践的,而且能是自然秩序的法则。这样一个超感触的自然系统的可能并不需要任何先验的直觉,此先验的直觉,在此情形中由于是超感触的,对我们(人类而言)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问题只是关于“决意活动在其格言中的决定原则”的问题,就是说,此决定原则是经验的,还是纯粹理性的概念,而又如何能是后者。

“去决定意志的因果性是否对于对象的真实化为足够”,这是被留给理性的知解原则的,由于此种决定是一种关于决意活动的各种对象的可能性的研究。因此,关于这些对象的直觉对实践问题而言是没有重要性的。我们在此只关心意志的决定以及作为自由意志的格言的决定原则,而并不关心其结果。因为假若意志只须符合于纯粹理性的法则,那就可让其执行中的力量是什么都无所谓,而依照着可能的自然系统的立法的格言,任何这样的系统是否真实地可以出现,这是无关于这个批判的。此批判只探究纯粹理性是否以及根据什么能是实践的,即是说,是否以及根据什么方法能直接地决定意志。

在这节的研究中,批判可以而且必须起始于纯粹实践法则以及其实在性。但是此批判不以直觉为这些实践法则的基础,而是以“这些实践法则的在智思世界中的存在”的概想,即是说,以自由的概念,作为这些实践法则的基础。因为自由的概念没有其他的意义,而这些法则是只在关联于意志的自由中才是可能的;但是由于自由被设定,所以这些法则是必然的,或反之,自由所以是必然的是因为那些法则是必然的,由于这些法则是实践的标准。“这道德法则的意识,或与此为同一事的,即自由的意识,如何可能”,这不能进一步被说明;但“它是可允许的”,这已在知解的批判中建立好。

现在,实践理性的最高原则的解释已被完成;那就是说,首先,最高原则已被表示出它所含有的是什么,并已被表示出它是完全先验地,而且独立不依于经验原则,以其自身而自存;其次,它已被表示出在什么东西中它与一切其他实践的原则区别开。至于它的客观而普遍的妥效性的推证,即证成,以及这样一种先驱综合命题的可能性的鉴别,我们不能期望很好地去作成,就像在纯粹知解理性原则的情形中那样很好地去完成。因为知解理性的原则涉及可能经验的对象,就是说,涉及现象;而我们也能证明:这些现象能当作经验的对象而被知,是只通过其依照这些法则而被置于范畴之下,才能当作经验的对象而被知;因而,一切可能经验都必须符合于这些法则。但是,我不能依此来进行道德法则的推证。因为此推证并没有关于对象的特性的知识,对象的特性的知识可以从某种源泉而被给与于理性;此一推证只有关于这样一种知识,即,“此知识其自身即能是对象的存在根据,而也通过此知识,理性在理性的存有中有其因果性”这样的一种知识,就是说,此一推证只有关于纯粹理性,即“能被视为一直接地决定意志”的机能的那纯粹理性。

现在,正当我们已达到基本的力量或能力时,一切我们人类的洞见便告终结;因为这些能力的可能性不能以任何方法来理解,这也恰如其可能性不能随意地被发明或被认定。因此,在理性的知解使用中,单是经验才能使我们认定这些能力为合法。但是这种“引用经验的证明,以代替从先验的知识源泉而来的一个推证”的便利,在关于理性的纯粹实践的能力中,是被否决了的。因为不管什么东西,凡需要从经验中抽引出其实在性的证明,它即必须为其可能性的根据而依靠于经验的原则,但是,纯粹而又是实践的理性,即以其概念而观之,它不能被视为是依待于经验的原则的。其次,道德法则是当作一种“纯粹理性的事实”而被给与的,关于纯粹理性的事实,我们是先验地意识到的,而它又是必定地确定的,纵然承认在经验中无“其准确的充尽”的事例可被发现,它也是确定的。因此,道德法则的客观实在性不能以任何知解理性的努力,通过任何推证而被证明,因此,纵然我们拒绝它的必是确定性,它也不能后天地通过经验而被证明,然而它却是以其自身而稳固地被建立了的。

但是,寻求道德原则的推证虽徒然而无益,然而某种别的事以前不曾被期望的现在却被发现出来,这就是:道德原则倒转过来却足以充作不可解的机能的推证原则,此不可解的机能无经验可证明,但是思辨理性却被迫着认定其可能性。此一不可测的机能,即自由的机能。道德法则不只证明自由的可能性,并且他证明自由是属于那样的存有,即,“存有确认此法则为拘束于它们自身”那样的诸存有。事实上,道德法则即是一自由行动者的因果性的法则,因而也就是超感触的自然系统的可能性的法则,恰如感取世界中的事件间的形而上的法则就是感触的自然系统的法则;因此,道德法则足以决定思辨哲学被迫着去听任其为不决定者,即是说,它足以为一种因果性决定其法则,这种因果性是这样的,即其概念在思辨哲学中原只是消极的,即为这样一种因果性决定其法则,因此,道德法则给此种因果性的概念以客观实在性。

“此种对于道德法则的信任”,“道德法则自身被明示为自由的推证的原则”,这一点即足以代替一切先验的证成,因为知解理性为的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它已被迫着至少可去认定自由的可能性。其所以能至此,是因为以下的事实,即:道德法则把一积极的定义增加到一种前此只是消极地思之的因果性上,此以前消极地被思议的因果性的可能性对于思辨理性为不可理解,但思辨理性却又被迫着去设定其可能性。道德法则把理性的超绝的使用变成内在的使用,这样一转变,理性就在经验领域中,通过理念,其自身就是一个动力因。

同类推荐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老子不生气

    老子不生气

    养正气的儒家历来受到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仰慕;不生气的老子则素来深受民间百姓的追捧。老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气”的理论,但老子所谈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做人心态和从政心态,它们无不指向不生气的心态修炼。做人要无为,从政要无为;做人要自然,从政也要自然。做官的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老百姓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官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政治文化。经商的亦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消费者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商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具体地说,老子指出了两种健康的心态,一是无为心态,一是利人心态。无为是不刻意为己,利人是无己心态的升华。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我热爱生活,但没有成为它的奴隶;我向往自由,但它并没有成为我的羁绊。”“相比起那些忙于奔走应付各种社交场合的人,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对着皎洁的月光,默默的品味思想,让精神与心魄碰撞出一次次火花,迎接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思想浪潮的冲刷。”……诸如此类精彩的话语,在亚瑟·本森的著述中俯拾皆是。立足精华读本,本书精选了亚瑟·本森优秀作品中的精彩著述编译成集,在书中,亚瑟·本森结合自身经历,以理性的思维和生花妙笔,对于人生各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希望这些穿越古今的经典话语,能激励浮躁世界中的我们静心思考人生并反思内心。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超能狂战士

    重生之超能狂战士

    一万年以前,拉泽华星人是天脉星系战力最强的生物,他们的强大,已经对周遭星球的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最终,在周遭星球生物的围剿下,拉泽华星人也都渐渐灭亡,拉泽华星球也沦为一颗废弃星球......这是一个超能力泛滥的时代,超能人士有毁天灭地的超能战技,各大星系战舰横飞,一言不和,战争爆发。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当中,地球上的张浩踩到漏电电线身亡,在他人的设计下得以重生,张浩重生之后对整个世界格局有了重新的认识,对于更强大超能力有着更执着的追求!超能力伴随着张浩踏上了一条荆棘之路,这条路充满危机,充满血腥,即便是如此,他也要走到宇宙的尽头,去解开那苍茫的神秘面纱!
  • 谁的青春不哭泣

    谁的青春不哭泣

    青春对于每一个男孩和女孩来说,是一个情窦初开的时期。在青春里我们曾经迷茫过、渴望过,也死亡过分不出是情还是爱的年代里,一份情感的出现会定格成美好的初恋,也变成终生的遗憾生活总是这样,你以为失去的,可能在来的路上你以为拥有的,可能在去的途中每一次的坚持或者放弃都意味着一辈子一辈子的时光里,谁会惦记着谁,谁又在思念着谁
  • 欢喜偷个情(追妻令系列)

    欢喜偷个情(追妻令系列)

    龙在天为了逃避组织的追妻令,\r他躲到日本朋友家——可这里待客方式真特别,\r才踏进院子,就有个和服小美女落入他怀中!\r……\r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可以逃离爷爷的训练,\r却被这英俊的陌生男子破坏了。\r后藤千穗……\r
  • 夫君太粘人:兽王请矜持

    夫君太粘人:兽王请矜持

    穿越到异世森林,红叶很淡定。森林中的魂兽个个像哥斯拉一样的怪兽,红叶也很淡定。这些魂兽动不动就踏平一座山,烧坏一片林,红叶继续淡定。只是看着旁边不动手动脚就不舒服斯基的兽王夫君,红叶就不淡定了,就不能让人缓口气儿?
  • 七幻虚空

    七幻虚空

    浩瀚虚空,一名黑色长发青年凌空负手而立,眼神飘渺的看着下方那些整天在生死之间徘徊只为寻求生存或一心想着登顶巅峰的各类生命。低头用手轻轻摩挲着右手食指上那枚非常古朴的黑色戒指,思绪又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 TFBOYS一生一世爱你

    TFBOYS一生一世爱你

    一次尴尬的邂逅,让他们相识。成为邻居成为同桌成为情侣一起克服困难一起走下去她们以为她们的爱情已是坚不可摧,没想到只是情敌的一些小把戏,就可以把她们的爱摧毁。女主认为这样的爱情一点都不完美,就无声的退出了。直到误会解清了,事情的真相大白了。男主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拼了命的寻找女主,恳求女主的原谅。最后,他们的爱情真的变成了坚不可摧,谁也破坏不了......【驻站梦溪】
  • 推销原理与实务

    推销原理与实务

    本书从介绍推销的一般概念入手,界定了推销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介绍了产品与市场分析、顾客分析、寻找与接近潜在顾客、顾客异议处理技巧、服务与顾客维系技巧等知识。
  • 无限选择的异世界生活

    无限选择的异世界生活

    人生最大的作弊,就是重来一次。而李雷,他一直在作弊……
  • 痴相公

    痴相公

    玉夏国最大绸缎商罗子缣长女罗缜,自幼随父打理商业,养成精明个性。十三岁时,更是被无良父亲委以大任,全权接手家族生意,为罗家赚下不尽银钱,始称罗家“摇钱树”。隔壁良家,鬻药起家,亦为富鼎之户,两家交好,定下姻亲。但良家长子长至三岁,始知天性痴傻,由此罗、良两家断却交情,良家转迁杭夏国。十八年后,杭夏国国君亲笔致函玉夏国君,为旗下皇商良德长子向玉夏国皇商罗子缣爱女求婚……
  • 井底飞天

    井底飞天

    当知识界相当多的人谈“独立性”,都在号称“独立思考”,以至“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口头禅时,你有没有想过“独立”已经异化,恰恰已经随俗了呢……在现今,主张独立的知识分子却在精神上极度依赖于那个规模不小的主张独立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