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上,波特沃斯省却了手术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他脱下了自己的衣服,只是简单地用酒精棉球擦了擦腹部及双手,然后咬紧牙关,用手术刀对准自己的右下腹。他是个熟练的外科大夫,即使闭着眼都能找到阑尾所在的位置。他迅速在肚皮上划了一个十字切口,鲜血顿时涌了出来,他赶紧用仅有的几把止血钳将几个大血管夹住,随后用纱布捂在周围,手术切口及阑尾的剧痛一并向他袭来,他想大喊,但唯恐吓着周围车上的人。在他的一只手终于摸到那个已肿胀到了极点的阑尾后,另一只操刀的手则极其熟练地将它割了下来。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仿佛是在给别人做手术,而不是他自己。
仅仅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像泉水一样涌出的鲜血已经染红了他的全身,流到汽车座位上,流到了底板上,此刻,整个汽车前座位上都是鲜血,如果此刻谁碰巧从车窗外看到这一可怕的景象,他们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失去理智的人在自残。
波特沃斯终于在没有任何麻醉措施的情况下将阑尾割掉了,当他做完这一切后,他知道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止血。
波特沃斯感到阵阵眩晕,他知道自己已经严重失血,随时都有昏迷的危险,他竭力让自己保持清醒,他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一定不能失去意识,一定不能失去意识,否则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也许上帝并不想将一个人逼入绝境。正在这时,前面的车队开始移动了,波特沃斯一手捂着伤口上的纱布,一手握紧方向盘,脚踩油门,汽车又开始向前驶去。
终于,医院到了,波特沃斯的车在越过一个台阶后才戛然刹住。他用最后一丝力气按响了喇叭。急救人员抬着担架冲了出来,他们并未意识到情况有多么糟糕,可当他们打开车门时,看到的却是一个恐怖的“血人”。
惊讶不已的医护人员迅速将他抬到手术室,一个由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抢救小组开始了工作。他们首先为波特沃斯输血、输氧,然后为他清洗伤口,他们发现,尽管波特沃斯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为自己做的手术,但他的手术仍做得干净利落。最后,他们又为他缝合了伤口,将这个勇敢的外科医生在汽车上没条件做的工作做完了。
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坚强不屈,执着向上,他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命运,也无法将这种人阻挡。
战胜死亡的抉择
巴尼·罗伯格是美国缅因州的一个伐木工人。一天早晨,巴尼像平时一样驾着吉普车去森林干活。由于下过一场暴雨。路上到处坑坑洼洼。他好不容易把车开到路的尽头。他走下车,拿了斧子和电锯,朝着林子深处又走了大约两英里路。
巴尼打量了一下周围的树木,决定把一棵直径超过两英尺的松树锯倒。出人意料的是:松树倒下时,上端猛地撞在附近的一棵大树上,一下子松树弯成了一张弓,旋即又反弹回来,重重地压在巴尼的右腿上。
剧烈的疼痛使巴尼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事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是办不到。腿给压得死死的,一点也动弹不得。巴尼很清楚,要是等到同伴们下工后发觉他不见了,再来找他的话,很可能会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他只能靠自己了。
巴尼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朝树身砍去。可是,由于用力过猛,砍了三四下后,斧子柄便断了。巴尼觉得自己真得什么都完了。他喘了口气,朝四周望了望。还好,电锯就在不远处躺着。他用手里的断斧柄,一点一点地拨动着电锯,把它移到自己手够得着的地方,然后拿起电锯开始锯树。刚锯了没几下,巴尼发现,由于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那么他只能束手待毙了。左思右想,巴尼终于认定,只有唯一一条路可走了。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进行截肢……
巴尼把断腿简单包扎了一下,他决定爬回去。两英里的路程对于一个身受重伤的人来说,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一路上巴尼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着;他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地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大约四个多小时后,巴尼终于筋疲力尽地爬到了吉普车旁。他竭尽全力爬进了吉普车,并用左脚发动了汽车。
当他历尽艰辛,终于行驶完那段不平凡的五英里路程之后,才第一次感到自己已经战胜死亡了。
在艰难险阻面前,怀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具有坚定的信仰和不可动摇的意志,许多事情都可以化险为夷。
飞机迫降之后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一架美军飞机由于机械故障迫降在太平洋上,机上3名飞行员乘坐一艘充气的救生筏逃生。
在经历了死里逃生的短暂兴奋后,他们陷入了新的困境中。他们随身携带的食物和水最多只能支撑3天,更要命的是,他们没有指南针,没有地图,谁都知道,这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意味着什么。
有限的食物和水很快用完了,求生的本能迫使他们想出各种办法应对所面临的威胁:没有食物,他们钓鱼充饥;没有水,就收集雨水解渴。就这样,靠着这种最原始的生存方式苦撑着,他们在海上漂流了一个多月。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面前依然是无边无际的海水,获救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这时,两名飞行员奇怪地发现一名同伴在用手指蘸着海水品尝,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尝上一两口。“可怜的埃里克,如果你实在渴得受不了的话。这里还有一点儿水。”一个同伴有气无力地说。
埃里克淡淡一笑说:“不,我在试着寻找生机。”
又是几天过去,奇迹还是没出现。无边的海水无情地吞噬着他们求生的信念,把他们折磨得越来越虚弱。两个同伴对获救已不抱任何幻想,他们显得很平静,慢慢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只有埃里克还在倔强地重复着那件似乎毫无意义的事。
一天,在尝了海水之后,埃里克忽然兴奋地大叫起来:“我们有救了,我们快到陆地了。”
“埃里克,你是不是在说梦话!……不,他已经疯掉了!”两个同伴同情地看着他。
“不不,我没疯,我很清醒。”埃里克激动地说,“从昨天开始,我发现海水的味道没有以往那样咸了,现在这里的咸味更淡了,这是河水把它冲淡的缘故。伙计们,我们有救了,附近就是陆地!”
终于,一路尝着海水,他们在第三天到达了大河的入海口。凭着埃里克不屈的抗争,他们得救了。
逆境,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它挑选出强者,留下弱者。
忧郁的诗人
小拜伦的脚是跛的,这一缺陷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痛苦。有一次他在街上散步时,一个妇人经过他身旁,看着拜伦说:“呀!多么漂亮的孩子!可惜是个瘸子!”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拜伦的心,虽然他很年幼。但他很懂世故的偏颇和对残疾者的歧视,每当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残疾,他的心就会像受刀割一样的痛苦。
更不幸的是,他父母的关系很糟,彼此都对婚姻感到失望。拜伦就是在这种失望的深渊里出生的。拜伦两岁时,父母开始分居,拜伦由母亲抚养,他父亲为了躲债逃到法国,第二年便在贫困交加中死去。由于家庭的不幸,使得他母亲的性情变得非常暴躁,常无缘无故的大发脾气,而拜伦便成了母亲发泄愤怒和不满的对象。母亲有时候把他当作掌上明珠一样地爱抚。有时候发起神经来,便顺手拿起盘子、火箸等向拜伦投去。年幼的拜伦每天都被喝骂,到后来,连碟子、茶杯都在屋子里飞舞,新衣裳也在愤怒的情绪下哗啦哗啦地被撕破。在抱怨自己的残疾这种剧烈的感情以外,还要忍受母亲的脾气,对于这个生来就比别人更加敏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负担是过于沉重了,他的性格逐渐地变得忧郁。
尽管拜伦在默默地忍耐着,但是燃烧的愤怒却沸腾在他的脑海,到后来,默默地发怒的习惯已经成为拜伦的脾性。
拜伦在将近五岁时,被母亲送进学校。他是个记忆力很好的学生,经常一副忧郁的表情。拜伦以善谈吐和读书多为人所知,因为他从自己的家庭教师那里学了不少历史和拉丁语,自己还常常随手翻读各种书籍。这使拜伦后来成为着名的诗人。
困境就好比人生的试金石,懦弱的人在它面前灰心丧气,止步不前;勇敢的人在它面前不惊不惧,一往无前。
一个勇敢的小男孩
一只老式的大肚煤炉被用作乡村校舍取暖之用。一个小男孩每天早晨提前到学校生火,在老师和学生们到来之前让房间里变得暖和一些。
一天,他们到学校时发现校舍被熊熊烈火吞没。他们把失去知觉的小男孩从火中救出来,他已是奄奄一息了。他的下半身被严重烧伤,他们把他送往附近的一个乡村医院。
被严重烧伤、神志不清的小男孩躺在床上,模糊地听到医生在对他母亲说话。医生告诉他母亲,他儿子难逃一死——这已经是老天慈悲了——因为可怕的大火已经烧坏了他的下半身。
但勇敢的小男孩并不想死。他决心活下来。不知何故,让医生惊讶不已的是,他居然活了下来。当危险期过去之后,他又听到医生对他母亲悄悄说:因为大火吞噬了他下肢的许多肌肉,他要是真死了倒好了,这下他注定要做一辈子的残废人,他无法再活动他的双腿。
这个勇敢的男孩再一次下定决心。他不想做一个瘸子。他要走路。但不幸的是,他腰部以下无法活动。他细瘦的双腿在那里摇摇晃晃,但一点儿也没有知觉。
他终于出院了。每天他母亲要为他按摩双腿。但他毫无知觉。然而,他再次站起来的决心依然是那么坚定。
除了在床上的时候,他就坐在一张轮椅中。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他母亲推着轮椅,让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这一天,他不再坐在轮椅里,而是用自己的上身扑下轮椅,他拖着双腿,在草地上爬行。
他爬到院子的围栏边。他费力地抓住围栏,让自己的身体直立起来。然后,一根栏杆接着一根栏杆,他开始拉住围栏把自己向前拖。一边心中想着自己一定会走。他开始每天这样锻炼,直到院子的围栏边拖出了一条小径。他一心想着自己能再次走路。
最后,通过他每日按摩和钢铁般的毅力和决心,他终于能够自己站立了;
接着,他可以自己摇摇晃晃地行走——接着,他可以自己跑了。
他开始步行去学校,然后跑步上学,他跑步纯粹是出于那种飞跑的快乐。在大学里,他入选校田径队。
后来,在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没想到会活下来、肯定无法行走、更别梦想跑步的意志坚定的年轻人——格兰·坎宁安博士,打破了一英里的世界纪录!
你的坚持越艰辛,离人生真谛就越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