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00000000018

第18章 个性升华(3)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例中,小弟弟的出生成为丽娜人生经历中的重要起点。这时的丽娜已满四岁,在此之前尚未论及的关于孩子从哪来,已成了她目前关注的问题。丽娜没有对母亲的怀孕很在意,也从未对此进行观察。临产之夜,阵痛才刚开始,父亲把女儿带到自己房间,放在自己膝盖上说:“告诉爸爸,如果今晚你有了个弟弟,你会怎么办?”“我要杀了她。”她马上说。“杀”这种表达似乎令我们吃惊,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因为“杀”与“死”像弗洛伊德曾多次指出的那样:在儿童语言中,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仅仅表示“除掉”之意。我们解决过一个十五岁的女孩的问题,她在分析中出现不断重复的联想,老是想着席勒的《钟歌》。她也从未认真读过这首诗,而仅仅记得有关教学塔楼的部分:

从教堂里,传来一阵阵送葬的哀恸钟声,凄凉而低沉。沉闷而悠长的钟声送走每一位结束他最后旅程的旅人……唉!这是那位温柔而美丽的妻子,唉!这是那位贤惠的母亲,是黑心的地狱统治者迫使她离开丈夫的温暖怀抱……

她很爱母亲,自然丝毫没想过她的死,只是现在她得和母亲出去六个星期,与亲戚呆在一起。去年是母亲独自出去,她则留下来和父亲作伴。

因此,在儿童口头上,“杀”是一种完全无害的表达。特别是当我们知道丽娜是很模糊地用它来表示各种可能的破坏消失,时就更是这样了。

当母亲分娩结束,一切处理好后,父亲来到正在安睡的丽娜房间时,丽娜就醒了。得知自己有一个弟弟时,她既惊异又紧张。看到新来这个世界的弟弟,她并没有流露出一丝喜悦的迹象,她的冷漠让大家很有点莫名。接下来的整个上午她有意避开母亲,与平时的亲近行为大不相同。可是,当她与母亲有机会独处时,她便用双手紧紧围着母亲的脖子,急切地悄声问道:“你现在会死吗?”。

这话充分暴露出孩子心中某些冲突的东西,有关鹳鸟的故事显然被理解错了,而对自己的想象假设的理解则从没怀疑过。根据这种假设,一个婴儿出生是通过死亡来帮助的。

根据这个理论,母亲就是应该死去的。如果是那样的话,丽娜的冷漠便可以理解。而且她已经孩子气地嫉妒起这个新生命了。然而从父母的报告中可以看出,鹳鸟一说则被更多地提到,当然就有一种力量来扶持这一说法了。

当丽娜回到家,再见到母亲时,她对弟弟的那种既尴尬又怀疑的表情又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但她对弟弟仍然表现得十分友好,甚至跟照顾弟弟的奶妈争抢照顾权。在此,丽娜表现出一种生活特征:幻想、诗意的初次激发以及被莫名的悲哀笼罩着的情绪。初一看,一个四岁的孩子与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理如此接近是不可能的,但这种相似却不在于年龄,而是在于生理事实。而这种哀伤的幻想也正好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即从前属于并应属于某个真实客体的那部分爱,已转向了主体内部,并在那里引起一种持续加强的幻想活动。

她与奶妈争夺照顾权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她一开始便不满意奶妈的装饰,并且在所有的事情上对奶妈表示出她的不满态度。随后到了睡觉时间,她就是不要奶妈的服待拒绝像往常一样乖乖睡觉。这种抵触的原因在后来一次激烈的争吵中被我们知道,丽娜站在弟弟床边,大声对奶妈叫道:“他是我弟弟的,不是你的。”只是大人并不理会她的这一举动,无奈她只好与奶妈达成和解了,并开始自己扮演奶妈角色。她和奶妈一样地装扮,戴着白帽子,腰围小围裙,照顾起小弟弟还有她自己的洋娃娃。但比起快乐的从前,她的情绪有了明显的悲哀情色,而且有时显得神情冷漠。可怜的小大人啊!她常常长时间的缩在桌底下,独自哼着一些自己的、让人难懂的童谣和故事,仔细听着,似乎是一些与奶妈有关的、充满幼稚幻想之类的东西,如“我是一个戴着绿色十字架的奶妈”等,其中流露出的痛苦情感让人觉得那么无奈与心酸。

就目前这些变化而言,要得出一些结论显然不可能,但我们心里能感觉到这幼小心灵变化带给我们的触动似乎在要求我们注意一个问题:它是这一时期的特有心理表现,还是由一种心理冲突引起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下面的对话或许对我们能有启示作用。丽娜变得越来越不听妈妈的话了,经常骄傲倔强对妈妈说:“我要回奶奶那儿去!”

“你去我会很想你,也会很难过的。”“是吗?你不是有小弟弟吗?”

不难看出,她显然想试探妈妈对她的想法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妈妈的真实态度究竟是什么,小弟弟是否会剥夺母亲对她的疼爱,而母亲作出的反应表明了这孩子威胁要出走的实在意义了。当然,我们是不可能把这可爱计谋当真的,虽然小弟弟真的存在,但小女孩也能够看出妈妈对自己的爱并没有减少,还像以前一样。她自己也觉得对妈妈的苛责是不应该的,而且她心里也感到很矛盾,毕竟她是假装的。不过,即使是成人,我们也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表示,我们不需要认真对待,也不必在意是别的事情的前兆,不过这次抵抗的程度提高了,下面的事情证明了这一点:

妈妈说:“孩子,我带你到公园去玩。”

丽娜看了妈妈一眼,说:“是真的吗?”

妈妈:“你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呢?我怎么会骗你呢?”

丽娜:“我不相信你!”

妈妈:“你一会儿就会明白我不是在胡说八道,我们现在就去公园玩儿。”

丽娜:“真的吗?你肯定说的是真话吗?你没说谎吧?”

类似这样的情形已经出现了好几次,但这次的语调显得更激烈、更执拗,并且“说谎”二字流露出一种不甚理解的特殊意义。开始时,父母的确没有注意到孩子答话中的语调有什么不一样,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和正规教育的做法是一样的。我们往往很难有意去留意孩子在各个发育阶段的说话内容,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只当他们因为任性而显得不正常,在生活细节上,他们则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了。在抵触情绪后面,总是存在着问题和矛盾,而这种问题与矛盾,我们在不同场合和时间已经经历很多了,但通常我们不会把这些东西与抵触情绪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一天,丽娜提出了一些使妈妈不可理解的问题:

“我长大了想当奶妈。”“但我小时候也想当奶妈呢。”“那你为什么现在不是呢?”

“哦,因为我后来当了妈妈,我有了自己的孩子要照顾。”

丽娜又很有见识地补充道:“我长大后会和你不同吗?我会到别处去生活吗?我还能和你一起生活吗?”妈妈的回答又一次暴露了孩子把话题引向哪里的目的。丽娜显然是想要像奶妈那样照看孩子,而奶妈从哪里得到孩子,这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丽娜长大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孩子。那么,为什么妈妈不是这样的奶妈呢?也就是说,如果她不是像奶妈那样得到孩子,她又用什么办法得到孩子呢?丽娜也可以像奶妈那样得到孩子吗?她不能清楚知道她将怎样像母亲那样得到孩子。于是,我们注意到提出“我长大后会和你不同吗”这样令人深思的问题。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不同呢?鹳鸟的说法已经很没说服力,死后变成天使的说法也不妥当了,她目前就只能接受像奶妈那样得到孩子,这是很自然而正确的想法。可是,对妈妈又该如何解答这些问题呢?她不是奶妈却有孩子,孩子显然不理解这一点不同,于是丽娜又这样问:“为什么你不是奶妈呢?”她的意思是为什么妈妈不能用像这么简单的方法获得一个孩子呢?这种孩子式的询问方式具有典型性,但我们没办法将这样难解的问题与孩子对这个问题的模糊理解联系起来。或许我们可以在后面的叙述中找到这些可能性的证据。

丽娜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到底从哪里来?”不是鹳鸟带来的,妈妈并不是像奶妈那样得到孩子,也没有变成天使。虽然她以前问过这样的问题,父亲告诉她是鹳鸟带来孩子的,但她明显一直是怀疑的。那么,她对父母及其它人的怀疑便转移到对小弟弟的态度上了,这也就解答了我们以为是由于孩子内向性格而造成的悲哀幻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怀疑呢?那不能从父母那里知道的东西到底会是什么?其中究竟是什么秘密?这些将在孩子心中形成许多疑问。而孩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那肯定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东西,也许还是很危险的东西。孩子的有目的提问没有获得满意的真实答案,问题向内心发展,这种力量对四岁孩子来说很微弱,因而孩子便产生一种补偿心理,即依靠施加压力来确保母爱的补偿。而常用方法往往只是夜里哭叫妈妈,这是在孩子出生以后常见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目的越来越明确了,直到出现今天的局面。

还有一事值得注意:当人们时常谈论不久前的东京大地震的事时,丽娜似乎对此特别感兴趣,整天围着妈妈,不断地询问地震是怎样震动的,房子是如何被震倒以及有多少人死了。丽娜便由此有了夜间恐惧症。她不能单独一人睡觉,必须得妈妈陪她,否则就会害怕发生地震,房子倒下来会砸到她。无论什么时候,她满脑子都是这些可怕想法。有时与家人外出游玩时,她还是一直问着一些这样的问题:“我们回来时房子还会在吗?”“奶奶还会见到我们吗?”“你真的能肯定家里没有发生过地震吗?”连看到路边一块石头她都要怀疑是地震带来的,经过正在修建房子的工地,她都以为是被地震破坏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她常常在夜里大叫地震了,说她听到了地震的声音了。大家只好掏空心思安慰她,后来有人告诉她只有在有火山的地方才有地震,可她又要别人肯定她住的镇子附近没有火山。最后,她还是不放心,而且搬出了父亲书房中所有的地理图片和书,整天在查找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并不断地向人提出各种各样的关于火山的问题。她这种年龄的儿童的这种举动是很不合常理的,这很需要关注。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了一种将恐惧转化为求知欲的有意思的例子。小女孩的行为显然是一种早熟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天才儿童有着同样的问题,他们在被灌输没有任何意义的不合时宜的教育。就这个年龄而言,这种教育对他们只能是在加重一种神经官能症。这孩子求知欲的根源是恐惧,而恐惧是心理意识转化的一种表现,即这是一种可以成为神经官能症的内向性心理,它对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发育来说,是既必要的又不无益。这种求知欲被引向哪里,我们只要看看她每天都要问的一连串问题,就会完全明白了。

“为什么丽达(妹妹)比我小呢?”“坎伯特(小弟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

“他是住在美丽的天堂吗?他每天在天堂干什么?”“他为什么现在来我们家,以前为什么不来?”

既然已经到了不能避开问题的地步,父亲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告诉丽娜小弟弟的来历。

机会很快就有了,没过几天,丽娜又问起鹳鸟的事,妈妈对她说,弟弟不是鹳鸟带来的,而是从妈妈肚子里长出来的,就像小草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开始他很小,后来他像小草一样长大,而且越来越大直到成长出来。丽娜一直很认真地听着,再没有半点怀疑。随后,她问:

“他是自己来的吗?”“是呀。”

“可他还不会走路呀?”

卡娜:“那么,他是自己爬出来的。”

丽娜无意听了卡娜的话,便指着她胸脯问:“这里有洞吗?他从这里出来吗?谁从奶妈嘴里出来呢?”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她突然打断自己的话,嚷道:“不是,我知道是鹳鸟把他从天堂里带来的。”妈妈还没反应过来,她就独自去看火山图片。只是谈话后的当天晚上,丽娜变得异常安静,出乎意料的解释显然使她产生了更多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又必将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表现出来。自己没有涉及过的新世界摆在他面前,丽娜一针见血地问到问题的关键:“孩子从哪里出来呢?他是从胸口的洞或是嘴里出来的吗?”我们遇到一些年纪小的姑娘,她们可能支持孩子从腹壁的小孔或是剖腹取出来的说法。如果事实是那样的话,她便被认为是无知的。而我们的理解实际上所涉及的只是各种儿童的性活动,这种性活动是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但不得不接受的。

人们也许不能理解胸脯有洞或孩子从嘴里出来的观点。为什么她不选择骨盆下面每日用来排泄的自然开口呢?丽娜开始对开口及其排泄物很有兴趣,并不听妈妈的劝阻,执意那么做,这是卫生和习俗不允许的。于是,她开始知道了身体这些特殊部分的作用。并且,既然是一个如此敏感的孩子,她也就就很快知道了这些部位的禁忌与避讳。但孩子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些是情有可原的。

丽娜因为知道这些知识而变得温顺,她尽量遵从习惯,认为这比较符合常规。就像错误的理论或许会被人们坚持很多年,直到人们醒悟,它才被推翻。因此荣格在他的《精神分裂症心理学》一书中曾指出:这些甚至连父亲和教育工作者们都大加赞赏的错误理论,后来会成为精神病或精神狂想症主要症状的决定因素便是顺理成章了。因为,任何东西若在我们人脑中存在几年,便将在人们的心灵中占据一定位置,尽管这些东西可能被其它看起来完全不同的东西所遮掩。

同类推荐
  • 伦理学概论

    伦理学概论

    本书作者以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研究思路为逻辑依据, 从人性问题开始探讨伦理学何以必要和何以可能的问题, 在经过对道德起源、道德本质和道德修养等诸问题的探讨之后, 以理想人格的塑造作为理论的逻辑归宿, 其理论显示了相当的完整性与独创性。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热门推荐
  • 洛天依言和乐正绫

    洛天依言和乐正绫

    一个个世界,一个个故事,一样的人物,不同的剧情。洛天依言和乐正绫,两个人之间的爱情火花,我们拭目以待吧!
  • 握不住的爱情

    握不住的爱情

    是否有一个人悄无声息的消失?是否有一个人让你措手不及,在次出现你会如何面对?
  • 葬海念天

    葬海念天

    有这样一片海,无数纪年来,进入后无人可出。便以它为起点吧!
  • 鬼医道心

    鬼医道心

    由由的书一般不写简介的,因为简介不重要。看文才是重点
  • 燃尽吾身,拥你入怀

    燃尽吾身,拥你入怀

    BTL《BurningTightLove》燃尽吾身,拥你入怀“我的愿望只是将一位少女拥入怀中,而得到世界,只不过是顺带罢了。”男主本是一个幻想着拥有超能力的平凡高中生,入学后以某个契机如愿以偿,并再次得到了失联已久的青梅竹马的联系方式。在学校与自己的仆从欢乐的度过每一天并梦想着终有一天能娶青梅竹马为妻,不久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小萝莉,使得自己发生了很多的不尽如意的改变……
  • 倒转沙漏:腹黑少主圈宠妻

    倒转沙漏:腹黑少主圈宠妻

    他是世界级的毒师,总部别墅里养着一大批精英杀手。她和他在儿时的约定,他记了整整十七年!起初他以为这是爱,她却给了他沉痛的一击。一个并不美丽而有着丰富阅历的女孩,各方面意识极强。腹黑少主教你捕获刺猬一样的她!然后用宠溺的毒药来软化她的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魔王大人,本妇要休夫

    魔王大人,本妇要休夫

    "为什么不能叫你哥哥?""因为我们是夫妻"'可是我还很小。'”没事,我可以等。“”可是我很笨。“”没事,我养你。“上一世我为你而死,这一世你稀我如金。只有经历离别之痛,才会懂得珍惜。
  • EXO重启之复仇计划

    EXO重启之复仇计划

    因学业繁忙本书停更,打算以后重拾灵感再出书,在这里对曾经支持的你们说声抱歉。
  •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