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如果记忆某一件事物,才思敏捷的人能在7步之内记住而自己做不到的话,不要气馁,可以在70步内试试;如果70步内也记不住,就在700步内试试;700步内记不住就在7000步内试试;如果说7000步内记住了,就在这个水平上反复锻炼,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达到700步的水平,再锻炼就能达到70步和7步的水平。与被记忆信息属性挂钩对于记忆的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即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
有的记忆方法能解决“记得快”和“记得牢”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记得准”的问题。例如记忆电话号码811599,采用谐音法,其谐音即为:“不要要我舅舅”,很上口,因而很快可以记住,而且记得很牢,能一个号码不错地重复出来。如果在记住“不要要我舅舅”这句谐音语的同时不与被记忆信息的属性挂上钩的话,过不了多长时间,虽然脑子里有个很上口的“不要要我舅舅(811599)”的电话号码,但是却可能想不起来这个号码是谁的。很显然,这样的记忆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所以在解决“记得快”和“记得牢”的同时,还要解决“记得准”的问题,与被记信息的属性挂钩进行记忆是解决“记得准”问题的最好方法。
这里所说的被记信息的属性,是广义的。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互相联想的,只要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海阔天空,异想天开地去想的话,几乎都有可能与被记信息的属性挂上钩,只不过有的合乎逻辑,有的不太合乎逻辑罢了。读者在看完本书有关圆周率一节以后一定会坚信这一点。与被记信息的属性挂钩的方法详见第四章“数字串的记忆”一节。例如,在记忆“不要要我舅舅(811599)”的同时努力寻找该电话号码的主人与自己舅舅的异同点,从而在脑子里烙上一个“是要某某人,不要要我舅舅”的思维过程,就记得准了。
辨异记忆联想记忆能记住和回忆起信息的大概情况,但不一定能准确的记住和回忆起信息的每一个细节,而有的细节往往是某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的关键所在。要记得准,就要把容易混淆的事物细节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找出每个事物的特殊点,从这些特殊点入手去记忆,这种记忆方法就是辨异记忆。例如自己的“己”,已经的“已”和干支次序表中的“巳”,三个字不太容易区分。仔细观察辩异以后,可以用不封口为“己”,半封口为“已”,全封口为“巳”来记忆。
又如:戊(Wu)戌(Xu)戎(Rong),从形状上看,没有一横是“戊”,短横不出框是“戌”,出框是“戎”,也可以从历史上有名的“戊戌政变”去记忆。
英语单词中拼写相同但读音和意义不同的单词很多,拼写大体相同的单词就更多了,学习时稍不注意就会混淆,采用辨异记忆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差错进行记忆是辨异记忆的一个形式,人们在记忆过程中,总免不了有记错的时候,把错误的信息和正确的信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会在脑子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例如把英语单词satellite记成了satelite,少了一个L,发现以后就应该一边读(或写)正确的拼写,一边在嘴里念着(或在脑子里默读)“不是一个L,是两个L”。如此连续不断重复纠正十几次以后,就可以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每当碰到这个词时,“两个L”这个形象立即会浮现在脑海里,再也不会只写一个L了。
记忆英语单词的语音也是一样,发现读音有差错时要大声地朗读正确的读音十几遍,并且每读一次正确的音就否定一次原先错误的读音,以便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一读就对。
抽象内容形象化人脑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而形象化的内容很有利于记忆。利用谐音法记忆数字时也要尽量使之形象化,例如用“谐音法”把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100位编成顺口溜,一个小时内就可以记住。
多个官能并用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脑子里,形成了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运动记忆等不同的记忆类型,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识记各种事物过程中,要多个官能并用,不可偏废。
人们在回忆印象深刻的往事时,常常会觉得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这就是视觉记忆的作用结果。就拿学习英语来说吧,不出声地默读几遍课文以后,对于每一个英语单词,总会在脑子里留下一些视觉记忆:这个词大体上在课文的哪个部位,在词汇表的前部、中部还是后部,后面的汉字解释有几个等等。如果反复地边听录音边看书或边默写录音内容,熟练到一定程度以后,每当听到英语声音时,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行行英语文章,阅读文章时,耳边就会回响起相应的声音,这就是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联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动作和技能的反复练习,可以形成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比较牢固,遗忘得比较慢,有的甚至终生不忘。例如小的时候学会了游泳和骑自行车,即使几年十几年不游不骑也不会忘记,只是熟练程度上有些区别而已。
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不同人的各种记忆能力是不一样的,某一种记忆能力可能比较发达和敏感,另一种可能不太发达和敏感。任何一种记忆能力都是越用越发达,越用越敏感。例如中学生做平面几何题,刚开始学的时候,必须边看题边在纸上绘出图,眼睛盯住图翻来复去地画呀画,才能把题解开,离开图就寸步难行。也就是说,此时对于图形的识记能力很弱。通过不断地练习,由不习惯到习惯,由想象不出来到能想象出来,慢慢地在脑子里就有“图”了,可以做盲题了。
视觉器官是用来识别物理形象的,能识别三维空间,能识别前后左右。人脑对于形象的识别和记忆功能很强,甚至可以说,“一眼看透”和“过目不忘”。我们充分利用人脑的这种特性,把需要记忆的内容按有利于视觉记忆的顺序排列起来,可以大大地提高记忆效果。下面以记忆100位圆周率来说明这一点。
如果把圆周率书写成如下所示的没有间隔的长长的数据串: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058209749445923078164062862089986280348253421170679……
这样的数据串,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杂乱无章,在背记的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背到了第几位,所以背上几次也就失去了记忆的兴趣和信心,即使一时勉强死记住了十几位几十位,能书写或背诵出来,但是不是正确,往往也没有确切的把握。
如果把它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使之能分出前后左右来,就会有很多利于记忆的线索。例如每五位为一组,每组之间留一个空格,每四组一行的话,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先后有序,能分左右的有某种规律的数据了,记忆时能很准确地记住某一组数是第几组,它的上下左右是什么。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可能找出各种有利于记忆的“规律”,才有可能倒背和斜背如流。
为什么会有这样明显的记忆效果呢?这是因为:
(1)这样做充分发挥视觉官能的作用。把数据写成行列式或矩阵的形式以后,目光所及,上下左右几十位数尽收眼底,获取的信息量不是一长串前后左右分不清的一堆数列所能比拟的。
(2)前后左右分明以后,才有可能进行对比,找出规律和有助于记忆的暗示因素。如某一行某一列开始或结尾的数字是什么,相邻数有什么规律,等等。抓住了这些信息,就能把它们的位置固定下来。
(3)把原来很长的数据串分割成短数据串,利于各个歼灭。还可能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后面好记的数字串,再去记前面难记的。
集中注意力
人们经常说盲人和残疾人比较聪明,记忆力好。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失明或伤残了以后,看不见了或活动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分心的事少,因而能集中注意力于听觉和对听到内容的加工整理方面,记忆力必然比正常的人要强。
不集中注意力,再聪明的人也不一定能记住很多内容,漫不经心是记不住东西的。很多人“记忆力差”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没有用心去记。例如每天上下楼梯,不知道走了几百遍,几千遍,但如果不用心,就不一定知道一共有多少级,如果用心计数,只要走一遍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级。由此可见注意力集中与否对记忆的重要性。
集中注意力,就要把记忆某一项内容作为一件事情来办,例如到了一个新单位记人名,碰到人就要问对方叫什么名字、干什么工作、学历情况、工作经历和亲属情况等,并且尽量记住。
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要积极思维,对于记忆的内容要多想想有什么特点和记忆线索,以便在脑子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智力发育正常的人来说,能集中多大的注意力于所要记忆的东西,就会表现出有多大的记忆力;对于某一个问题的研究有多深入,在别人看来就有多聪明。
这种情况很像光线通过平面镜、凹透镜和凸透镜后对镜子后面纸产生的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对待记忆问题,既不是很分心,也不是特别的专心,记住多少算多少,完全处于自发状态,就好像是平行光线通过平面镜。把纸放在平面镜后面,即使是阳光十分充足,花费再长的时间,顶多是把镜子后面的纸晒热为止,但绝不可能烧起来,即不会起质的变化。有的人对待记忆非常专心,能集中注意力于所要记忆的事物,研究其特征和记忆的要领。这样的人就相当于凸透镜,能聚焦,能把多束光线的能量聚合于一点,使镜子后面的纸烧起来,即发生质的区别。如果在记忆时三心二意,则相当于是凹透镜,使进来的光线向更大的范围散开,镜子后面感觉不到有什么热量,更谈不上什么质的变化了。进来的平行光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时间,意味着自己头脑里的各种知识,意味着众人的智慧等等。通过透镜,把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去背记某一项内容;通过透镜,把自己所具有的各种知识都用来研究某一项内容的记忆规律和记忆窍门;通过透镜,把众人在记忆方面的智慧集中起来,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