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机来到你的眼前时,不要犹豫应该勇敢地拾起它。因为,人海茫茫,你不知道谁和你拥有同一目的,而且与你一样也是那么坚强和聪明。你不去捡,他就会去捡。即使没有人来捡,它仍然会离你而去。因为它伤心了,会迅速地离开你或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则不是可以判断得出来的。
然而,勇敢并不代表草率地决定。做任何决策,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有些抓住时机的人,看似很莽撞地决定某件事,例如楚霸王项羽的“破釜沉舟”。然而,这一切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面对秦军,楚军在人数上简直是失败的代名词。从士气上,秦军统一六国的豪迈之气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但是毕竟有着某种留存。更重要的是,秦军消灭了陈胜和吴广的起义、杀死了无数叛军,最令楚人闻风丧胆的是:项羽的叔叔项梁刚刚被秦军杀死。人数不如秦军、气势不如秦军,如何胜?只有一条胜利的道路:狭道相逢,勇者胜!
勇气还代表着付出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在等待时机的过程中,我们会丧失许多东西,例如周围人的冷言冷语、亲人的不理解、财力物力人力的损失等等。对于这些,你是要几倍、几十倍的拿回来,还是要保本,这就需要你的勇气。请记住:拿了我的,你要还回来;吃了我的,你要吐出来。我们不能够被人看不起、被人轻视、被人就像是垃圾一样的抛弃,让他们看看我们是有能力的、我们可以作出大多数人做不出来的事情。当然,这种事情必须是符合道德的、符合法律法规允许的事情。
由此,请记住: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里,只要你注意在平时加强能力的锻造、知识的积累就会碰到时机。时机来临时,只要你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果敢地发力。你就会创造大事!
千万不要有了能力和知识、资源之后,犹豫不决。唐代诗人李商隐《筹笔驿》中的两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最佳时机过去了,确实不再回来。众所周知,战国七雄中的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然而,七国之中,不仅仅是秦国具备这一实力,楚国也有,相反楚国的机会更大。然而,最终楚国却因为国君的昏聩坐失一次次时机,终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这次机会没抓住,并不意味着天塌地陷
许多人和书都告诉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机会,因为机会稍纵即逝,失不可得。然而,历史和常识告诉我们,这句话又对又不对。对的地方在于他强调了最佳时机的重要性。最佳时机下,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成功所需要的时间都是最小的。然而,最佳时机丢失后并不代表其他时机不会再来。强调时机的重要性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时机确实不是失不可再得。
过于强调时机的重要性反而会造成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弱者来说。困难和失败必不可免,这次时机丢失,只要不灰心气馁、继续努力,更大的机遇仍然会来到。
最佳时机过去了,并不意味着时机不会再来。如果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抓住时机,其实也并不意味着天塌地陷。天时没有了,还有人和和地利嘛,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努力同样可以创造奇迹和机会;结合你周边的环境,同样可以找到奇迹和机会。例如,有的人发现某个地方满山都是山楂树,但人们从小就习惯在这个环境里生存,根本没有人去注意它们。结果,偏偏他注意到了。结果,这片山楂树变成了聚宝盆。
所以说,不要在乎,有些人说的“机不可失”。这次时机就算没有抓住,吸取教训重新再来,同样可以创造奇迹。有的时机是被我们忽略了,有的时机则是自动放弃。如果时机来了,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等并不具备时机的要求,那么这个时机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真正的时机。如果盲目地去抓,结果仍然是失败的。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甭揽瓷器活”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具备了时机要求的各种因素,只是因为我们惧怕困难而不敢行动,或者瞻前顾后,过于谨小慎微,最终时机会离我们而去或者成了他人的嫁衣。这正印证了我们缺少某种干大事的能力。即使,我们抓住了时机获得了成功。但是成功之后我们能否保持成功到人生的最后一刻,就非常成问题。这正是,许多伟大的人物最终获得惨败的原因———他们有着某种他们自己都不清楚的致命缺点。时机到了而没有抓住,意味着我们在勇气、观察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不足。努力弥补它们,等待下一波时机的来临吧。
我们来看看刘邦、朱元璋的成功经历吧。刘邦和项羽在楚怀王的见证下,谁先入咸阳谁为王,这是一个有力的时机,结果刘邦先入了咸阳。结果如何?刘邦并没有要这次机会,而是把它让给了项羽。自己宁可听从项羽的命令,去当汉王也不与他争王。结果如何?刘邦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积极发展自己的实力。他清楚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找到了“汉三杰”。运筹帷幄找到了张良,行军打仗找到了韩信,管理政务、寻找人才找到了萧何。前一个时机他不但错过了,而且是主动错过。但是,后一个时机同样来临了。最终,刘邦消灭了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天下。再看看朱元璋。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后,从小兵做起做到了将军的位置。但义军的首领郭子兴与之不睦,结果给了他一些老弱病残的人马去独立发展,结果如何?朱元璋只带着自己的好弟兄们走了。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的队伍到了几万人。这本来是他脱离郭子兴的好机会,但是他没有。郭子兴有难之后,他立刻赶回。并把自己的军队全都交给了郭子兴,主动放弃了这个时机。最终又如何?郭子兴父子先后战死沙场,朱元璋最终获得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许多现代人不理解朱元璋为什么不离开郭子兴,其实,他们忽视了实力下的人心问题。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重要的是理解人心。农民是朴实无华的,他们有着“知恩必报”的心理,郭子兴是朱元璋的伯乐、提拔者。他要想获得人心,必须要无条件地支持他,乃至他死了他还要支持他的儿子。
最后,请记住:机会的来临是频繁的,这次抓不着,下次还可以抓得到。如果没有机会,你仍然可以创造机会。所以说,并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这次搭不上车,就永远没有赶超的时间了。
丧失一次机会不要紧,因为那虽然是个小机会,但是对于你来说并不是最佳机会。机会多得很,只要你仔细观察,机会就会再次光临你。如果你能力有了、资源有了、勇气有了,小机会抓住了更是一件好事。小机会会造成小成绩,但是随着小成绩的来临,一个大的失败陷阱来到面前,它需要你具备一个能力———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才是赢家的心态
坏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被人轻视、看不起,当他获得一点点成功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人们可能会发现:也许,我们错了,当年那样对待他,现在应该好好补偿补偿他。当小小的成绩出现后,各种鼓励,以前曾经看不起甚至取笑过我们的人会纷纷认错。如果,你的小成绩获得了新闻媒体的关注,那可更了不起了。人们的鲜花与掌声会接踵而至,把你打得晕头转向。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把持不住,丢失了自己的理想,我们就会再次从天上摔下来。
这个时候,人们的鄙夷会比之前的更严重、更波涛汹涌地扑向你。最终,人们会说“子系中山狼,哼,你是得志便猖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就需要一种本领———宠辱不惊。
何谓宠辱不惊呢?简单的说就是你在得意的时候不会太高兴,你在失败的时候也不会太失意。许多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很难。然而,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知易行难。理论上的、书本上的、口头上的许多东西咱们都懂、都理解它的正确性。然而一到社会上才发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是多么巨大呀!不要说我们,就是一些名人本身也做不到宠辱不惊。
做不到从容的人被人看不起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唐朝大诗人孟郊46岁中进士时的作品。之前,他曾经两次落选,本来这次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令他非常吃惊的是,自己这次竟然考上了。因此,之前的一切苦恼、失望、穷苦他都忘记了。但别人的冷言热讽他却想起来了,他要让曾经蔑视过他的人看看自己中进士了,就要当官了。因为,在封建社会只有当官这条路才是走向幸福的唯一道路。不像现在,我们可以做生意,可以搞发明创造,可以做歌星或明星,可以去当运动员。在孟郊生活的的那个年代以上这些都是下等人做的。只有做官才是唯一的道路。
为此,孟郊便写了这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朝旷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份骄傲、自满溢于言表。结果如何?他被人算计了。谁?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有人把他的这首诗给了皇帝,皇帝一看非常不高兴。他说,这个人虽然有才,太过轻浮不宜为官。
皇帝这么一句话,孟郊从此就断了做官这条路。从此就只做过一些非常小非常小的官,死的时候非常可怜。要不是好朋友韩愈等人给他凑了100贯钱,他连入土安葬的钱都没有。好朋友郑余庆看孟郊的妻子可怜,赠送300贯以作为日后的生活费。
当然,孟郊作为一名诗人,他是非常成功的,堪称一位大诗人。可以说,中国诗人多如繁星,能到今天还经常被人记起的作品太少了。可孟郊做到了,除了上面那句以外,还有一首更著名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叫做《游子吟》,大凡写母亲的作品,都会或多或少的引用它。可见,孟郊做出了大事情。但是,正因为他没有宠辱不惊的能耐,最终落得个一生凄凉。
活得精彩,更要活得幸福
我们不但要干出大事来,更要活得幸福。孟郊活得虽然精彩,但他并不幸福。他对得起后世几百年,几千年喜爱他的诗的人。但他对不起他的家人,他的妻子,他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生他养他的父母。我们要做他吗?不要。除了孟郊,古今中外这样的人都很多,活得精彩但不幸福,例如梵高。
为了我们能够活得精彩、活得幸福,必须要做到宠辱不惊。当然,宠辱不惊不是要你面对阶段性的成果、小成绩一点儿骄傲都没有。不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记住:这只不过是阶段性的,小的成果而已,切不可得意忘形。记住,后面还有更大的挑战!如此,我们就会在高兴之后,把这些成绩忘记。有时候,我们必须要向伟人看齐,尽管我们并不是要做伟人做的事。但对自己严格了,才能活得精彩。居里夫人对诺贝尔奖都那么看淡,把奖牌丢给孩子玩,我们的成绩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如果没有宠辱不惊的能耐,即使我们能够做出成绩,干出了大事情,其最终结果也是失败的。作为一名坏学生或说并不成功的人来说,在没有成功、在没有干出大事情之前,肯定会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因此,就会受到各种打击。这是艰苦的历程。
有一句话,叫做“小人得志便猖狂”。这个小人并不关乎思想道德,而是指能否干出大事情来。一次成功、干出一次大事也许并不太难,但是干完大事之后,仍然能够保持它便是极为难的事情了。而要保持永久保持这种状态,就需要宠辱不惊的能耐。一定要记住下面这段话!
当我们干出了大事情,获得了别人羡慕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幸福危机”。幸福很难保持,因为大多数人会在幸福中逐渐丧失警惕。正如被逐渐加温的青蛙不会逃跑一样,面临危险而不自知。例如,历代农民起义的领袖们,大多都在胜利的时候忘乎所以,从而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