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代出版业的发达,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都有画册刊录,这就为模仿造假提供了巨大的方便,而且中国美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除原有著名的十来所专业美术院校和几十所师范院校开设有国画专业外,现在各综合性大学甚至私立大学也都开设美术和国画专业,中国书画艺术可谓人才济济,虽然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深厚的书画功力,但还有数量不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呢,他们中只需十分之一参与书画造假活动,就是很可观的一个数字呢。再者,中国书画的学习,不一定要通过高校科班的方式进行,民间有天赋有造诣的也大有人在,他们当中也出来个十分之一参与造假的话,又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这两个数字加起来,不知比古时通过师徒相授的方式获得的人才要多几十百倍。
作者曾到西南某大城市一装裱作坊参观,墙上、地上、屋角中堆满了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师的作品,开口一两千元一幅,要多少有多少。又曾看过香港某收藏人士出版的一本张大千画集,竟然难得见到一幅大千先生真迹。所以说各位藏家要小心了,在古玩艺术品一行中,若论赝品假货,书画应首当其冲。下面我们主要就模仿作伪和印刷品作伪方式加以剖析。
模仿作伪:书画作伪,首在模仿,而模仿之作伪,又变生出四种方式:其一为完全“克隆”,原本照搬,即在真“猴王”的基础上变生出一两只“假猴王”出来,任您观音菩萨也难以分辨。如例图所示署名黄胄的作品出现于1995年上海某拍卖行春季拍卖会的拍品里,起先沪杭一带的多数鉴定家都未看出其假,也就没有留意它的去向。到了1997年杭州某拍卖行春季拍卖会上突然出现了它的母本后,经把两件“双胞胎”作品的影印件做仔细比照,鉴藏家们才恍然大悟,惊呼上当。从“克隆”本的画面上看,它的用笔潦草干涩一些,尤其少女脸部用笔迟疑滞涩,用色较脏,缺乏真画的灵动通透感。但此伪作者本身的功力还是不错的,若没有真本作比照的话,还真不容易判断出这个“假猴王”来。其二为“移位换名”,前几年,我在厦门和陕西两家拍卖公司推出的拍卖图录中,分别看到了两幅署名为张大千和何海霞的金碧山水,其中张大千的这幅金碧山水在许多图录中都有见到,估价60万~90万元,可能是真迹,而署名何海霞的这件金碧山水估价仅为8万~10万元,按二位画家的声名,倒也合情合理,但仔细一对照,便觉得蹊跷,署名何海霞的这件金碧山水与署名张大千的这幅金碧山水竟是如此的相似,原来这两幅作品的用笔用色竟如出一辙,要说何海霞的艺术风格与张大千中期的某些山水风格确有相似之处,由于张大千的名气大,而何又曾是张的弟子,何仿张也有可能,但如此露骨地照模照仿,又不注明是模仿大千笔意,与一代大师的声名似有不符,窃以为,署名张大千者为真,署名何海霞者为假,但因为没有见到原本,或者两件皆假也未必不可能。其三为“偷工减料”,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一体,尤其书法,在国画中体现得更是充分,画中的线条尤其潜现书法功底,所以国画曰“写”而不曰“画”。不仅如此,大多画家都爱在自己的作品上题写书款,或诗、或句、或时间地址、或赠与何人,或多或少已成书画之一部分,除非少数书法稍弱之人便少量题写,但在近当代大师中书法很差的人似乎还没见闻。现代作伪者最害怕题款一项,不仅是书法功力有限,仿其神韵颇难,题写越多则漏出马脚的可能越大,因此模仿者在其伪作中就尽量偷工减料,只题写几个模仿得比较熟练的文字,免得画蛇添足。如前页图例所示署名为李可染的两幅山水,图左为真品,笔力雄健厚重,整个画幅右边题款约68字,收放自如,体现出画家的书法功底。图右为赝品,构图用墨与真品完全相似,但笔力软弱,层次不清,只在右上角题款十余字,“江山胜览图”乃从李可染其他画作中生搬而来。
印刷作伪: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发明了在宣纸和绫绢上印刷书画的工艺,因为采用高精度的照相和印刷设备,又是印刷在宣纸和绫绢上,原尺原寸、原装原裱,其风格神韵惟妙惟肖之逼真程度,真是非一般人工仿品所比。
另外,更早时期水印作伪与现代印刷作伪具有相似的地方,藏家们可参照上面的方法加以鉴别。
2002年,我接待过一位远道而来的“收藏者”,他带来一幅王原祁的山水,言三万元购得,要我帮助“掌眼”,我观其画:绢本,二尺立轴,无裱,黄褐色,边有微缺及烧痕,所画山水,确是王原祁之风格笔意,但画面脏旧,乃以作旧法浸泡使然,墨色浅淡,无笔力层次,再看绢背,更无墨色吃透,由此可以断定是一印刷作旧之赝品也。
后来我又在几处见过类似的印刷作伪之古画,便知如今印刷作伪已经在书画领域里非常泛滥了。不过,鉴别这些假古画也有一些行之可效的方法:其一,这种印刷作伪的书画,虽然印在纸绢上,但古之纸绢与今之纸绢自是有所区别,如果能够了解古今纸绢的差别,无疑为我们鉴别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其二,不管作伪者采用何种作旧之法,但假画多有一种脏旧和敷染之感,不如自然老旧的画那么通透,而没有作旧的印刷品,往往色彩比原本鲜艳。其三,印刷品墨色大多平淡,没有真画的层次感和力透纸背的笔力感,若能观其背面,最能感觉到。其四,现在采用印刷作伪的伪古书画,一般都有电脑参与,并大多采用PS修版,因此伪画虽然经过老旧处理,画面却少有原作老旧之自然残损和裂纹,品相反倒可能会比原本好。
三、中国书画的鉴别关于中国书画的鉴别,很多书籍都有介绍,如通过古今纸绢不同加以鉴别,通过墨色加以鉴别,通过装裱形式加以鉴别,通过款识和印记加以鉴别,通过鉴藏者的题款、印章加以鉴别等等,但要对这些专业程度很高,信息量很大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自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非十年八年之功不可,对于那些初涉书画收藏的人来说未免太不切实际,所以笔者只有另辟蹊径,采取“挂一漏万”之法,特别从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入手进行鉴别,通过一两位书画家作品的个人风格分析来作个导向,虽然不能“大网捕鱼”,但也不至于“鱼虾混杂”,拿得多不如拿得准。试想,初涉书画收藏的有几个敢古今大小书画名家“通吃”啊,所以明智的选择是集中优势兵力主攻一二个名家,等到势力壮大之时再扩大收藏面不迟。
1.郑板桥书画的艺术风格及其作品真伪鉴别“扬州八怪”,金农居首,但若论及对近当代的影响及目前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高度,却是非郑板桥莫属。
郑板桥(1693—1765年),江苏兴化人,名燮,字克柔,号橄榄轩主,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年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所以自诩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1753年(乾隆十八年),作官12年的他因不堪官场黑暗而辞职回乡,以卖画为生。郑板桥精书法,擅绘画,能诗词。书法熔真、草、隶、篆于一炉,自创一体,号“六分半书”,刚劲潇洒,落拓豪放,独具个性,非一般人能学其精髓,认识和了解郑板桥的书法特征对于鉴别其书画真伪至关重要。
绘画最推崇徐渭,曾刻“青藤门下牛马走”一印以表对徐渭的谦卑。最爱绘竹、兰、菊、松、石,尤善画竹,自言“宁可食无盐,不可居无竹”。印章有“郑燮”、“难得糊涂”、“板桥道人”、“十年县令”、“七品官耳”、“画血为炉”、“融铸古今”、“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二十年前旧板桥”、“丙辰进士”等。